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课本)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15
文件大小:341.1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电子课本)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为什么 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为什么能在其他各种势力和主义都失败的情况下,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为什么能一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什么能走出“山沟沟”、走向全 国执政?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能”的答案,就蕴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 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 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近代中国国情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 基一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 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加之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 势力的多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 中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尽管被推翻了,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 起的先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 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 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 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3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革命为什么 能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为什么能在其他各种势力和主义都失败的情况下,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为什么能一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什么能走出“山沟沟”、走向全 国执政?这一个又一个“为什么能”的答案,就蕴含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中。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中国国情,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不了解近代中国国情,不了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 征,便不可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理论,也就无法正确领导中国革命。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社会 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 1. 近代中国国情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鸦片战争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 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既不同于封建社会,也有别于资本主义社会,蕴含着特殊的社会矛盾和革命要求。 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 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封建制度的根 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 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优势。又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尽管有了某些发展,并在社会政治、 文化生活中起了较大作用,但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加之受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封建 势力的多重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而且也不可能在整个社会经济 中占据主导地位。封建社会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尽管被推翻了,但并未建立起资产阶级政权,代之而 起的先是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整个社会呈现出典型的 半封建性。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帝国主义列强通 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 的政治和军事力量。中国实际上处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加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33 页

上幅员辽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 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当时世界少有的。整个中国实际上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沦为 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 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 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 以俄因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从鸦片战争到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 范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 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 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 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 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 自为的阶级。与之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五四运动 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如此,这种民主主义革 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 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 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

上幅员辽阔、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 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 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当时世界少有的。整个中国实际上受制于帝国主义列强,沦为 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在诸多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 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 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从鸦片战争到 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 范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 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十月革命不 仅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觉醒,也促进了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的觉醒,并且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 命战线,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 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 影响下,1919 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 自为的阶级。与之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以五四运动 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仅如此,这种民主主义革 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 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 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 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

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 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 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 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 产生。换言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 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 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 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再到达 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缺乏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加之理论上 的不成熟,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在革命的实践斗 争中犯过一些错误,走过一些弯路。但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性,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的经 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制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党历经长期的革命斗争 考验,积累了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 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一一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 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

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适应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需要,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 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 1.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 挠、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 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2。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特别是辛亥革命,不甘屈服的中国人 民进行了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每一次都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所有的斗争 和探索终究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 产生。换言之,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呼唤着新 的革命理论的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 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规律的认识,是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 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经过逐步地克服盲目性,在认识上有了一个飞跃,再到达 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在党的幼年时期,由于缺乏领导革命的实践经验,加之理论上 的不成熟,在革命的领导权、武装斗争、革命道路等问题上没有形成科学正确的认识,在革命的实践斗 争中犯过一些错误,走过一些弯路。但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善于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性,逐步从不成熟走向成熟。 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的失败及井冈山的革命斗争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革命的经 验教训,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了农村包 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领导革命不断向前发展。到抗日战争时期,党历经长期的革命斗争 考验,积累了丰富的革命实践经验,对中国革命的认识趋于成熟,逐步形成了系统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 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到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干了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 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13 页

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这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普遍 原理。试想,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 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怎么可能 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 强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 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科学概念。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 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 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使近代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 祸害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 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 3《毛泽东文集》第八参,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0页

二十来年的革命。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着很大的盲目性的。”3这就是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 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搞清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离不开革命的实践探索,这符合理论来源于实践的普遍 原理。试想,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 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怎么可能 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 强的实践,怎么可能有党的建设的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 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1939 年,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科学概念。1948 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 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 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分清敌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 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最大的压迫是来自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帝国 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战乱和灾难,使近代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帝国主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难 祸害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 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阻碍中国社会前进而没有丝毫进步作用的阶级,是 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 件。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 3《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300 页

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 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 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 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 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 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 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 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因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 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 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 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 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产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 因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 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 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 有与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工人阶级对农 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 分发挥。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7页

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 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4。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统一。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 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 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它背靠帝国主义,通过国家垄断金融机构,滥发纸币和国债而疯狂侵吞社会财富,通过 建立国家专卖制度控制大量商品和物资而大肆牟取暴利,通过超经济的特权垄断一些行业的经营权而压 迫和兼并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 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 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革命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在国共合作 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 是国民党新军阀;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 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 个新的社会阶级。它不但是伴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的,而且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在 中国直接经营企业而产生的。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 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 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 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 有与农民阶级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工人阶级对农 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 分发挥。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37 页

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 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 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 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 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 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 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又斗争又联合,这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 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 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 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 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 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 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 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无 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其从走上革命舞台开始,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 一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之 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一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 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9页

业者和自由职业者,同样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城市小资产阶级同样是 中国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 阶级。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 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 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 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 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既不可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 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又斗争又联合,这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 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 地和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 封建势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离开了工人阶级的领导,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不可能的。”5无产阶 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 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 般无产阶级的基本优点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 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中 国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来得坚决和彻底;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 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三是它的成员中的大部分出身于破产 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这使得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无 产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其从走上革命舞台开始,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 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从而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 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 争中实现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59 页

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 革命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和农民问题紧密地联系着。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 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 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 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 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 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 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 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 锋队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 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 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 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6“民主主义革命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 革命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和农民问题紧密地联系着。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 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无产阶级要保持在民主革命中 的领导权,就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 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指出,既然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 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既然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 务就是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既然这个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既然这个革命 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 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 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中国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 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 锋队——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 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 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 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 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 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6“民主主义革命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7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 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6《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276 页。 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51 页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1940年,毛泽东在《新 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 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闸述。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 目标。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 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 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毛泽东指出:“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 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 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已被实践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而 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无产阶级 专政的共和国是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因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 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 准则。总之,国体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一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 主义政治。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 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 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 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 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言农密切地结合着,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5页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公开树立起来的一面旗帜,是表明党的性质的重要标志。1940 年,毛泽东在《新 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1945 年,他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论 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 目标。 1.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 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 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毛泽东指出:“全世界多种多样的国家体制中,按其 政权的阶级性质来划分,基本地不外乎这三种:(甲)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乙)无产阶级专政的共 和国;(丙)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8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已被实践证明在中国行不通,而 中国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无产阶级 专政的共和国是将来才能实现的目标。与新民主主义国体相适应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 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 准则。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 主义政治。 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 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的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 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 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 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 8《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675 页

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 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 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 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 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 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 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 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当然,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 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 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 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 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 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 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

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 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 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 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 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同官僚资产阶级相 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 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对民族资本主义 工商业必须采取保护政策。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范 围内获得发展的便利,有益于社会向前发展。当然,这种保护不是无条件的。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 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 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就其 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新民主主义文化是 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对于封 建时代创造的文化,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同时要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 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新民主 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文化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 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方向。 总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 国

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 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 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 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 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 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 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 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 想。1938年11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 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 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 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 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 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 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 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 情决定的。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页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中国共产 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中国国 情,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党成立初期, 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 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 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开赴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 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 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所处的时 代特点和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 想。1938 年 11 月,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 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9从而确立了经过长期武装斗争, 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一方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 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 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 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另一方面,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 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在中国开展革命斗争,必须充分地发动农民,凝聚 农民阶级的革命力量,否则就无法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这就要求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 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特殊国 情决定的。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 9《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542 页

共15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