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讲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授课人:王栋)

,%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2讲:社会科学研完的方法 论 授课人:王栋副教授
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2讲: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论 授课人:王栋副教授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本体论、认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法 ;路径与范式(库恩) ◆科学研究路径的演变: 经验论、唯理论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后实证主义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本体论、认识论;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方法论、研究方法 ;路径与范式(库恩) 科学研究路径的演变: --经验论、唯理论 --实证主义 --证伪主义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行为主义与传统主义 --后实证主义

基本概念 ◆本体论:本体论( Ontolo),也称存在论,是探究世界 的本原或基质的学说,是哲学的核心领域,关注的是“存在” ( being)的性质,换言之,是关于存在或者说“是”的理论 从字面上看,本体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这一概念是由17 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 GOCLENIUS,1547-1628)首 先使用,并经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 Freiherr von Wolf,1679- 1754)加以完善并系统化。此词由ont(ov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词缀— 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 出希腊文是on(0v)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ng
基本概念 本体论:本体论(Ontology),也称存在论,是探究世界 的本原或基质的学说,是哲学的核心领域,关注的是“存在” (being)的性质,换言之,是关于存在或者说“是”的理论。 从字面上看,本体论是一种关于存在的理论。这一概念是由17 世纪的德国经院学者郭克兰纽(GOCLENIUS,1547-1628)首 先使用,并经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Freiherr von Wolff, 1679- 1754)加以完善并系统化。此词由ont(όντ)加上表示“学问” 、“学说”的词缀——ology构成,即是关于ont的学问。Ont源 出希腊文是on(όν)的变式,相当于英文的being

基本概念 ◆本体论的研究源于古希腊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对组成万物 的最基本元素即所谓“本原”(希腊文ache)的讨论。古希腊 早期哲学家巴门尼德( Parmenides)对“存在”( being)进行了 讨论,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认为“存在”永存不变 ,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求,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获取,“ 存在”因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 这一思想被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继承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 为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可感世界中事物变动不止, 没有实在性,只有理念世界中的事物才是确定不变的,因此理 念是事物的本质,在人的感觉经验之外,并且是可感世界的依 据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如何是可能的?换言之,即现实 的形式和本质是什么?紧接着可问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东西是 什么?换句话说,主要话题是,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外 部”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感知而存在?
基本概念 本体论的研究源于古希腊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对组成万物 的最基本元素即所谓“本原”(希腊文arche)的讨论。古希腊 早期哲学家巴门尼德(Parmenides)对“存在”(being)进行了 讨论,建立了本体论研究的基本方向,认为“存在”永存不变 ,只能由思维向超验之域探求,而不能由感觉从经验获取,“ 存在”因绝对的普遍性和本原性,必然只能是一。 这一思想被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继承发展。柏拉图的理念论认 为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可感世界中事物变动不止, 没有实在性,只有理念世界中的事物才是确定不变的,因此理 念是事物的本质,在人的感觉经验之外,并且是可感世界的依 据。 本体论的核心问题是:“是”如何是可能的?换言之,即现实 的形式和本质是什么?紧接着可问的是,能够被认识的东西是 什么?换句话说,主要话题是,是否存在一个“真实”的“外 部”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感知而存在?

◆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本体论立场。一种是基础主义/客 观主义/现实主义,它假定一个“真实”的“外部” 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知识而存在;另一种是反基 础主义/建构主义/相对主义,它将世界看成是社会建 构的产物。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 科学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有些 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 Husser1)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 Heidegger) 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 Hartmann)的“批判本体 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 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即 物质主义( materialism)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idealism)。物质主义的本体论倾向于认为国际关系 事实的本原具有物质的属性,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的本体论倾向则认为国际关系事实的本原是观念
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本体论立场。一种是基础主义/客 观主义/现实主义,它假定一个“真实”的“外部” 世界,独立于我们对它的知识而存在;另一种是反基 础主义/建构主义/相对主义,它将世界看成是社会建 构的产物。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流派(实证主义、分析哲学 、科学哲学等)反对任何形而上学和本体论,也有些 人试图重新建立关于存在学说的本体论,如胡塞尔( Husserl)的“先验的本体论”、海德格尔(Heidegger) 的“基本本体论”、哈特曼(Hartmann)的“批判本体 论”等,他们往往借助于超感觉和超理性的直觉去建 立概念体系,其观点带有唯心主义或不可知论。 从本体论角度来看,国际关系研究中有两种倾向,即 物质主义(materialism)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idealism)。物质主义的本体论倾向于认为国际关系 事实的本原具有物质的属性,而理念主义/观念主义 的本体论倾向则认为国际关系事实的本原是观念

基本概念 ◆认识论( epistemology) ◆认识论是哲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指研究人类认识的 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涉及人的思维能否认 识世界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亦称知识论。其研 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 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 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在哲学史上人 们曾用不同的术语表述认识论 柏拉图、王阳明、康德、 谟、笛卡尔
基本概念 认识论(epistemology): 认识论是哲学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指研究人类认识的 本质及其发展过程的哲学理论,涉及人的思维能否认 识世界以及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亦称知识论。其研 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 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 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等等。在哲学史上人 们曾用不同的术语表述认识论。 柏拉图、王阳明、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培根、休 谟、笛卡尔……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理论,其核心问题是:知道与能知 道什么两者之间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有两个核心问题与认识论有关。 个观察者能够在社会现象之间辨认“真实”的或“客观 ”的关系吗?如果能够,何以做到这一点?反基础主义的本 体论主张,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独立于行动者 附加于行动上的意义)。这需要一种有关知识的阐释理论。 与此同时,反基础主义者认为,没有一个观察者能够是“客 观”的,因为他/她生活在一个社会世界中,受到社会建构的 “现实”之影响。这引出了有时被称作双重阐释( double SAID hermeneutic)的东西:世界是由行动者来阐释的(第一个阐 释层次),而他们的阐释又是由观察者来解释的(第二个阐 释层次) 2在何种程度上,我们能在社会现象之间建立起“真实的” 联系,我们能够只是通过直接观察来做到这一点吗?或某种 联系“存在”却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人对这些问题所给出的 答案塑造着其认识论立场,尤其是如何理解因果性和解释的 概念
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知识的理论,其核心问题是:知道与能知 道什么两者之间关系的性质是什么? 有两个核心问题与认识论有关。 1.一个观察者能够在社会现象之间辨认“真实”的或“客观 ”的关系吗?如果能够,何以做到这一点?反基础主义的本 体论主张,并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独立于行动者 附加于行动上的意义)。这需要一种有关知识的阐释理论。 与此同时,反基础主义者认为,没有一个观察者能够是“客 观”的,因为他/她生活在一个社会世界中,受到社会建构的 “现实”之影响。这引出了有时被称作双重阐释(double hermeneutic)的东西:世界是由行动者来阐释的(第一个阐 释层次),而他们的阐释又是由观察者来解释的(第二个阐 释层次)。 2.在何种程度上,我们能在社会现象之间建立起“真实的” 联系,我们能够只是通过直接观察来做到这一点吗?或某种 联系“存在”却无法直接观察?一个人对这些问题所给出的 答案塑造着其认识论立场,尤其是如何理解因果性和解释的 概念

本体论与认识论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主义的本体论可导 出实证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认识论,而反基础主义的本体 论导出的是阐释主义的认识论。 本体论 基础主义 反基础主义 认识论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 闻释主义 方法论偏爱定量 定性和定量 偏爱定性
本体论与认识论是相互关联的。基础主义的本体论可导 出实证主义或现实主义的认识论,而反基础主义的本体 论导出的是阐释主义的认识论。 本体论 认识论 方法论 基础主义 实证主义 现实主义 偏爱定量 定性和定量 反基础主义 阐释主义 偏爱定性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 methodology):主要探讨研究的基 本假设、逻辑、原则、程序等问题,它是 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或哲学。 ◆研究方法: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 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自然科学:实验法 历史学:文献考据法 法学、商学:案例研究法 社会学:统计调查、实地调查 经济学:数学,统计 ◆-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案例研究法、统计方法、形 式模型( formal modeling)、历 史方法(文献)等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方法论(methodology):主要探讨研究的基 本假设、逻辑、原则、程序等问题,它是 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或哲学。 研究方法: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 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 --自然科学: --历史学: --法学、商学: --社会学: --经济学: --政治学/国际关系学: 实验法 文献考据法 案例研究法 统计调查、实地调查 数学,统计 案例研究法、统计方法、形 式模型(formal modeling)、历 史方法(文献)等

研究路径与范式 ●路径( approach)与范式〔 paradigm) ◆研究路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 用、论证方法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 关问题提供准则。 ◆路径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对理论的划分方法。比方说,很 多学者尊重建构主义,但不认为建构主义已经像现实主 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那么“研究纲领”化,就不会说建 类A构主义范式,而会说建构主义rah ◆问题:“清华学派”为什么叫 Tsinghua approach?
研究路径与范式 ⚫ 路径(approach)与范式(paradigm) 研究路径:包括研究问题、分析视角、资料搜集、概念运 用、论证方法等要素,可以为研究提供指导,为回答有 关问题提供准则。 路径是一个比较宽松的对理论的划分方法。比方说,很 多学者尊重建构主义,但不认为建构主义已经像现实主 义和新自由制度主义那么“研究纲领”化,就不会说建 构主义范式,而会说建构主义approach。 问题:“清华学派”为什么叫Tsinghua approach?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资源(PPT完整教学课件讲稿,主讲:赵芳).ppt
-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人文地理学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ppt
-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旅游者二元行为理论(一个旅游学基础理论的构建).pdf
- 导游服务的程序与规范——PPT讲义.ppt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PPT讲义.ppt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2016).pdf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跨文化管理》课程PPT教学课件(Cross-Cultural Management)Chapter 4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Negotiation.ppt
-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僱員信心、工作滿意度及年齡歧視問題調查 Employee Confide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Age Discrimination Survey.ppt
- 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僱員信心与工作滿意度及勞資關係調查(PPT讲稿)Employee Confidence, Job Satisfaction and Industrial Relations Survey(2006).ppt
-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练习(PPT讲稿).ppt
- 福建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课程教学资源(考试大纲).doc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讲 自我探索——兴趣.ppt
- 《社会工作伦理》教学资源(PPT讲稿)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ppt
- 石家庄铁道大学:《信息检索 Information Retrieval》教学资源(PPT讲稿)第五讲 数据与事实检索.ppt
- 深圳大学:《社科信息素养教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社科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 The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of Social sciences Information Retrieval.ppt
-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的发展(PPT讲稿)Research Methodology & Development of Social Sciences.ppt
- Training program for publishers from the Arab world Strategic Planning in Publishing.ppt
- 9.11, Postmodernism, or Global Ethics.ppt
- 档案科研管理(PPT讲稿).pptx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pdf
- 图书馆学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PPT讲稿).ppt
- 山东大学:《农村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主讲:解玉喜).ppt
- 《社会学概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社会问题.ppt
- 《经济社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讲 政治与经济.ppt
- 《城市社会学 Urban Sociolog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讲 城市组织与社区.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死亡教育概述(主讲:王云岭).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死亡与审美——论死亡的价值与意义.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殡葬文化——人类肉体的归宿.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论生命.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安乐死.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死亡的尊严.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基督教的生死观(高贵敏).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自杀及其预防.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论死亡.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临终关怀.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悲伤辅导.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濒死体验——Life after life?.ppt
- 山东大学:《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死亡与永生——与世永存,人类的梦想.ppt
- 人文与社会科学相关电子书籍:死亡美学●颜翔林+着.pdf
- 人文与社会科学相关电子书籍:生老病死人类学系列:死亡学精华.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