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第四章 市场均衡

第四章市场均衡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商品 市场均衡的一般原理和网络经济 下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实质 ■教学要求:重点把握网络经济下 商品市场供求关系所体现的正反 馈现象
第四章 市场均衡 ◼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商品 市场均衡的一般原理和网络经济 下商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实质。 ◼ 教学要求:重点把握网络经济下 商品市场供求关系所体现的正反 馈现象

第一节均衡原理 均衡的含义 商品的需求和需求曲线只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种价格 下的需求量是多少,同样,商品的供给和供给曲线也只说明了生 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种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它们都没有说 明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竞是多少。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 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 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互相作用下形成的 ■均衡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最 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 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 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 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 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第一节 均衡原理 ◼ 一、均衡的含义 ◼ 商品的需求和需求曲线只说明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种价格 下的需求量是多少,同样,商品的供给和供给曲线也只说明了生 产者对某种商品在每一种价格下的供给量是多少,它们都没有说 明商品本身的价格究竟是多少。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商品价格是 指商品的均衡价格,商品的均衡价格是在商品的市场需求和市场 供给这两种相反力量的互相作用下形成的。 ◼ 均衡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被广泛运用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其最一 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 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 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方面的力 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 事物的各方面的愿望都能够得到满足。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地,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往往在于寻找在一定条件下经 济事物的变化最终趋于静止之点的均衡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 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 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 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 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 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供求数量分别被称为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价格(元需求量(单位数供给量(单位数 200 800 过剩 65432 300 600 过剩 400 400←均衡 500 200 短缺 600 0 短缺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 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候的价格。在均衡 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从几 何意义上说,一种商品市场的均衡出现在该商品的市 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交点上,该交点被 称为均衡点。均衡点上的价格和供求数量分别被称为 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价 格 ( 元 )需求量(单位数)供给量(单位数) 6 5 4 3 2 200 300 400 500 600 800 ←过剩 600 ←过剩 400 ←均衡 200 ←短缺 0 ←短缺

均衡价格的决定 对上表分析可知,仅有一个价格相对保持不变, 即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4元,这时供给量 和需求量都是400个单位,市场上不存在过剩 或短缺,此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可见,均 衡价格就是使得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就是使得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数 量。由于此时的价格和数量是买卖双方都愿意 接受的,所以会相对保持不变,即整个市场会 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即均衡状态。 ■市场均衡也可以利用供求曲线来加以说明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 对上表分析可知,仅有一个价格相对保持不变, 即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4元,这时供给量 和需求量都是400个单位,市场上不存在过剩 或短缺,此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可见,均 衡价格就是使得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就是使得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数 量。由于此时的价格和数量是买卖双方都愿意 接受的,所以会相对保持不变,即整个市场会 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即均衡状态。 ◼ 市场均衡也可以利用供求曲线来加以说明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在圈中,需求曲线B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交点E点即为均衡点, 此时均衡价格是4元,均衡数量是400单位。在任何超过4元的价格上, 产品供给都会大于需求,导致市场出现过剩,因此高于4元的价格都不 能维持而会逐步降低,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会增加,供给量会减少 两者逐步会趋同于E点,最终实现均衡;在任何低于4元的价格上, 品供给都会小于需求,导致市场出现短缺,因此低于4元的价格也都不 能维持而会逐步上升,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供给量会增加, 两者也会逐步趋同于E点,最终实现均衡。 P 过剩 S 4 短缺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 Q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 在图中,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交点E点即为均衡点, 此时均衡价格是4元,均衡数量是400单位。在任何超过4元的价格上, 产品供给都会大于需求,导致市场出现过剩,因此高于4元的价格都不 能维持而会逐步降低,随着价格的降低,需求量会增加,供给量会减少, 两者逐步会趋同于E点,最终实现均衡;在任何低于4元的价格上,产 品供给都会小于需求,导致市场出现短缺,因此低于4元的价格也都不 能维持而会逐步上升,随着价格的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供给量会增加, 两者也会逐步趋同于E点,最终实现均衡。 4 5 6 7 S 1 2 8 D Q P 过剩 短缺 E 3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可见,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 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 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 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 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与供给 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 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偏离的市场 价格会自动地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可见,商品的均衡价格表现为商品市 场上需求和供给这两种相反的力量共同 作用的结果,它是在市场的供求力量的 自发调节下形成的。当市场价格偏离均 衡价格时,市场上会出现需求量与供给 量不相等的非均衡的状态。一般来说,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供求不相等 的非均衡状态会逐步消失,偏离的市场 价格会自动地恢复到均衡价格水平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所决定的。因此,当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或)供给曲线发生变 化时,就会形成新的均衡。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前面讲过,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商品的 自身价格,一是需求条件(即除了商品的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影 响因素)。如果需求条件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称为需求量的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的 点(即价格和需求量的组合点)的移动。如果商品的自身价格不 变,而是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某一决定 需求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这称为需求的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 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如果供给不变,则需求曲线的移动将会导 致市场均衡沿着不变的供给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从而决定新 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三、均衡价格的变动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由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 所决定的。因此,当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或)供给曲线发生变 化时,就会形成新的均衡。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前面讲过,影响商品需求的因素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商品的 自身价格,一是需求条件(即除了商品的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影 响因素)。如果需求条件不变,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 称为需求量的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的 点(即价格和需求量的组合点)的移动。如果商品的自身价格不 变,而是需求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某一决定 需求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这称为需求的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 整条需求曲线的移动。如果供给不变,则需求曲线的移动将会导 致市场均衡沿着不变的供给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从而决定新 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 动 例如在下图中,市场本来均衡于E点,此时均衡价格是P1,均 衡数量是Q1。现在由于消费者收入的上升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增 加,这会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右移,即从原来的D1右移到D2 新的需求曲线D2与不变的供给曲线S形成新的均衡点F点,此 时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 D 2 D I P1 Q1 Q2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 动 ◼ 例如在下图中,市场本来均衡于E点,此时均衡价格是P1,均 衡数量是Q1。现在由于消费者收入的上升导致消费者的需求增 加,这会使得需求曲线发生右移,即从原来的D1右移到D2, 新的需求曲线D2与不变的供给曲线S形成新的均衡点F点,此 时均衡价格上升到P2,均衡数量增加到Q2。 - S D2 D1 E F | | - Q P Q1 Q2 P1 P2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 动 同理,需求减少可导致需求曲线左移 这一点可以借助于上图中需求曲线由D2 移到D1加以说明。这会使得均衡价格下 降,均衡数量减少。 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 动会引起均衡点的移动:需求增加,则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 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简言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一)、需求的变动:需求曲线的移 动 ◼ 同理,需求减少可导致需求曲线左移, 这一点可以借助于上图中需求曲线由D2 移到D1加以说明。这会使得均衡价格下 降,均衡数量减少。 ◼ 可见,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的变 动会引起均衡点的移动:需求增加,则 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 少,则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 简言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 均衡数量同向变动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曲 线的移动 与需求的变动类似,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也分成两类: 是商品的自身价格,一是供给条件(即除了商品的 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如果供给条件不变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对供给的影响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从图形来看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的点(即价 格和供给量的组合点)的移动。如果商品的自身价格 不变,而是供给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商品自身价格以 外的某一决定供给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这称为供给的 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 需求不变,则供给曲线的移动将会导致市场均衡沿着 不变的需求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从而决定新的均 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二)、供给的变动:供给曲 线的移动 ◼ 与需求的变动类似,影响商品供给的因素也分成两类: 一是商品的自身价格,一是供给条件(即除了商品的 自身价格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如果供给条件不变, 商品自身价格变化对供给的影响称为供给量的变动, 从图形来看表现为同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的点(即价 格和供给量的组合点)的移动。如果商品的自身价格 不变,而是供给条件发生了变化,即商品自身价格以 外的某一决定供给的因素发生了变化,这称为供给的 变动,从图形来看表现为整条供给曲线的移动。如果 需求不变,则供给曲线的移动将会导致市场均衡沿着 不变的需求曲线移动到新的均衡点,从而决定新的均 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网络经济学》第七章 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ppt
- 《网络经济学》第三章 供给分析.ppt
- 《网络经济学》第九章 网络经济的金融支持系统.ppt
- 《网络经济学》第六章 竞争与垄断.ppt
- 《网络经济学》第二章 需求分析.ppt
- 《网络经济学》第八章 网络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ppt
- 《网络经济学》第十章 网络经济的十大瓶颈与对策.ppt
- 《计量经济学》论文的写作.ppt
- 《计量经济学》第四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模型理论方法 §4.1 问题的提出.ppt
- 《计量经济学》投资函数(Investment Function).ppt
- 《计量经济学》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D.F.).ppt
- 《计量经济学》第三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应用模型 3.1 生产函数模型(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s,P.F.).ppt
- 《计量经济学》消费函数(Consumption Function).ppt
- 《计量经济学》随机解释变量 Random Independent Variable.ppt
- 《计量经济学》多重共线性 Multi-Collinearity.ppt
- 《计量经济学》序列相关性 Serial Correlation.ppt
- 《计量经济学》异方差性 Heteroskedasticity.ppt
- 《计量经济学》单方程线性模型的区间估计 Interval Estimation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ppt
-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统计检验 Statistical Test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ppt
- 《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 Estimation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ppt
- 《网络经济学》第一章 网络经济与网络经济学.ppt
- 《网络经济学》第五章 网络企业的组织与行为.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绪论.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 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与方法.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2-6) 异方差性.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二章(2-8) 多重共线性.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三章(3-2) 非线性单计量经济学模型.ppt
- 浙江大学:《计量经济学》第三章(3-1) 变参数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ppt
- 《中外许可证制度的理论与实务》电子书.pdf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人民币持续汇率下降与双顺差.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改革的突破口与争论.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3: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国际金融市场的表现与前景.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2:华尔街金融专家称:中国外汇储备暗藏风险.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4:外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9:香港汇率保卫战.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7:现实世界中的外汇交易.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8:阿根廷破产.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6:WTO框架下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doc
- 西北大学:《国际金融学》课程教学资源_案例11:当前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