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环境Isurroundings△U=Q+W无物质交换封闭系统Clesedsystem.有能量交换The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环境 surroundings 无物质交换 封闭系统 Closed system 有能量交换 = + U Q W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s 2.1热力学概论$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一一温度的概念$ 2.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热力学第一定律$2.5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烩$ 2.6$ 2.7热容$2.8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9Carnot循环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 2.1 热力学概论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 §2.8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 §2.5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2.6 焓 §2.7 热容 §2.9 Carnot循环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2.10Joule-Thomson效应$ 2.11热化学$ 2.12Hess定律$ 2.13几种热效应$2.14反应焰变与温度的关系一Kirchhoff定律$ 2.15绝热反应一非等温反应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2.10 Joule– Thomson效应 §2.11 热化学 §2.12 Hess定律 §2.13 几种热效应 §2.14 反应焓变与温度的关系-Kirchhoff定律 §2.15 绝热反应──非等温反应

s 2.1热力学概论1.热力学的基本内容>热力学研究宏观系统的热现象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及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化学热力学是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现象和相关的物理现象>热力学共有四个基本定律:第零、第一、第二第三定律,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第一、第二定律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根据第一定律计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第二定律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热力学研究宏观系统的热现象与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相 互转换关系及其转换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 ➢化学热力学是用热力学基本原理研究化学现象和 相关的物理现象 ➢热力学共有四个基本定律:第零、第一、第二、 第三定律,都是人类经验的总结。第一、第二定律 是热力学的主要基础。 1. 热力学的基本内容 ➢根据第一定律计算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根据第二定 律判断变化的方向和限度。 §2.1 热力学概论

S2.1热力学概论2.热力学方法和局限性》热力学方法是一种演绎的方法,结合经验所得的基本定律进行演绎推理,指明宏观对象的性质、变化方向和限度。>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2. 热力学方法和局限性 ➢ 热力学方法是一种演绎的方法,结合经验所得的基 本定律进行演绎推理,指明宏观对象的性质、变化方 向和限度。 § 2.1 热力学概论 ➢研究对象是大数量分子的集合体,研究宏观性质,所 得结论具有统计意义

S2.1热力学概论2.热力学方法和局限性局限性>不知道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不研究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指出进行实验和改进工作的方向,讨论变化的可能性,但无法指出如何将可能性变为现实的方法和途径
2. 热力学方法和局限性 局限性 ➢不知道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率 § 2.1 热力学概论 ➢不研究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 ➢可以指出进行实验和改进工作的方向,讨论 变化的可能性,但无法指出如何将可能性变为 现实的方法和途径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B.两个已达平衡的系统A、B放在一起,它们的状态是否改变,取决于接触情况(绝热壁),界壁是理想的刚性厚石棉板A、B保留原状态(导热壁),A、B状界壁是薄的金属板态发生变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即热平衡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 两个已达平衡的系统A、B放在一起,它们 的状态是否改变,取决于接触情况 ❖ 界壁是理想的刚性厚石棉板(绝热壁), A、B保留原状态 ❖ 界壁是薄的金属板(导热壁), A、B状 态发生变化,达到一个新的平衡态,即热 平衡。 A B

S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将A和B用绝热壁隔开,而让A和B分别与C达成热平衡。BBA绝热导热然后在A和B之间换成导热壁,而让A和B与C之间用绝热壁隔开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将A和B用绝热壁隔开,而让A和B 分别与C达成 热平衡。 A B C A B C 然后在A和B之间换成导热壁,而让A和B 与C之 间用绝热壁隔开 绝热 导热 温度的概念

$2.2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温度的概念A和B分别与C达成热平衡,则A和B也处于热平衡,这就是热平衡定律或第零定律BBA当A和B达成热平衡时,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由此产生了温度计,C相当于起了温度计的作用
温度的概念 A和B分别与C达成热平衡,则A和B也处于热平 衡,这就是热平衡定律或第零定律。 A B C A B C 当A和B达成热平衡时,它们具有相同的温度 由此产生了温度计,C相当于起了温度计的作用 §2.2 热平衡和热力学第零定律

$2.3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 系统与环境(1)系统(System)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环境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的系统,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亦称为体系或物系(2)环境(surroundings国系统与环境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2.3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1)系统(System)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研 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余 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的 ,也可以是想象的。 (2)环境(surroundings) 与系统密切相关、有相互作用或 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 环境 系统 系统与环境 1.系统与环境 这种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 系统,亦称为体系或物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3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4章 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相平衡.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知识拓展)如何检测化学武器.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国家标准)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pdf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氮含量的测定.doc
- 《分析化学》课程课后思考题(含答案)第九章.doc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张 绪论.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误差和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配位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量.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化学势.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表面活性剂 类型.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绪论.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23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18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14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8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5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3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2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导学任务)第1次课.doc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3章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课.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11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电化学(习题课).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表面物理化学.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电解质浴液.ppt
-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