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大纲(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灌溉排水工程学》(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教学大纲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二00七年三月
《灌溉排水工程学》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教 学 大 纲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二 00 七年三月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DrainageEngineering课程编号:0816340开课学期:第五学期课内总学时:46学时课外总学时:18学时实习天数:3天学分:3.5学分一、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考试对象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二、教学目的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学生对农田王壤水分的基本理论,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渠道系统流量推算的基本理论,灌溉排水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较全面测试,判别学生是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教学要求具有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掌握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掌握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熟练掌握灌溉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灌溉排水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了解灌排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灌排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了解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基本要求中的熟练掌握及掌握的要求内容,其覆盖面应90%以上,理解的内容要覆盖其全部的60%以上,要求了解的内容其覆盖面要占其全部的40%以上。农田灌溉原理占全部内容的20%,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占全部内容的10%,灌溉渠系规划设1
1 《灌溉排水工程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灌溉排水工程学 英文名称: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 0816340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课内总学时: 46 学时 课外总学时: 18 学时 实习天数: 3 天 学分:3.5 学分 一、教学对象 本门课程的考试对象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 二、教学目的 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评价 学生对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灌溉用水量与灌水 率的制定,掌握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渠道系统流量推算的基本理论,灌溉排水 渠道的横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进行较全面测试,判别学生是否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达到了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教学要求 具有农田土壤水分的基本理论;掌握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的确定;掌握灌溉 用水量与灌水率的制定;了解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掌握灌水方法与 灌水技术;熟练掌握灌溉渠道系统设计流量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灌溉排水渠道的横 纵断面设计的计算方法;了解灌排系统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灌排对环境的影响与评 价;了解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基本要求中的熟练掌握及掌握的要求内容,其覆盖面应 90%以上,理解的内容 要覆盖其全部的 60%以上,要求了解的内容其覆盖面要占其全部的 40%以上。农田灌 溉原理占全部内容的 20%,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占全部内容的 10%,灌溉渠系规划设

计占全部内容的60%,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一)、教学学时(含课外)分配讲课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内容课内学时课内学时课外学时绪论2812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68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8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2第四章、灌溉管道系统2第五章、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2第六章、农田排水原理44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2第八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2第九章、灌排系统管理2第十章、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2第十一章、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小计46182周(二)、教学内容1.绪论我国灌溉排水事业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2.农田灌溉原理农田土壤水分状况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方法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2
2 计占全部内容的 60%,灌排管理及环境与效益评价占全部内容的 10%左右。 四、教学内容、学时(含课外)分配 (一)、教学学时(含课外)分配 课程内容 讲课 实验 课程设计 课内学时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绪论 2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 8 12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8 6 第三章、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8 第四章、灌溉管道系统 2 第五章、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2 第六章、农田排水原理 4 2 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 4 第八章、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2 第九章、灌排系统管理 2 第十章、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2 第十一章、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2 小 计 46 18 2 周 (二)、教学内容 1.绪论 我国灌溉排水事业 世界灌溉与排水的发展概况 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农田灌溉原理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制度,农作物的灌溉制度、农作物灌溉制度的拟定方法 非充分灌溉原理与作物水分生产函数 灌溉用水量与灌水率 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沟灌、哇灌的灌水要求和适用条件,哇田规格,灌水沟规格及灌水技术要素。改进型地面灌水技术要求。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4.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灌溉渠系的规划原则、灌溉渠系的典型布置、田间工程规划原则即渠道、条田、道路、村庄和居民点的规划原则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灌溉渠道的横断面形式参数及横断面的水力计算。渠道纵断面的设计依据原则。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量水方法。5.灌溉管道系统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雨水径流集蓄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7.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对除涝、防洪、防盐的要求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水标准8.农田排水技术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地下暗管的排水特点,类型,布置及施工:竖井排水特点:农田排水的农业措施。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农田排水系统组成及排水规划原则明沟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排水标准,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求,控制地下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的计算10.灌排系统管理3
3 沟灌、畦灌的灌水要求和适用条件,畦田规格,灌水沟规格及灌水技术要素。改 进型地面灌水技术要求。 喷灌法、微灌法、渗灌法 灌水方法的评价标准,分类及适用条件。 4.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灌溉渠系的规划原则、灌溉渠系的典型布置、田间工程规划原则即渠道、条田、 道路、村庄和居民点的规划原则 灌溉渠道的设计流量,渠道输水损失和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 灌溉渠道的横断面形式参数及横断面的水力计算。 渠道纵断面的设计依据原则。 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量水方法。 5. 灌溉管道系统 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 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 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 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 雨水径流集蓄灌溉系统的优化设计 7.农田排水原理 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农作物对除涝、防洪、防盐的要求 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 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水标准 8.农田排水技术 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地下暗管的排水特点,类型,布置及施工;竖井排水 特点;农田排水的农业措施。 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农田排水系统组成及排水规划原则 明沟排水系统的设计及排水标准,排水沟的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推求,控制地下 水位要求的排水沟的深度和间距的计算 10.灌排系统管理

灌排系统管理的意义与内容计划用水管理排水系统管理灌溉排水管理现代化技术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灌排工程效益,工程经济评价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绪论着重介绍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这门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对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仅作要介绍。2、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1)本章重点讲授农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为正确拟定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打下基础。(2)农田水分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很多,结合讲课和习题,使学生熟悉各种量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壤一一作物一一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田间水循环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根据这方面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介绍。(4)讲授作物需水量计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确定,灌区用水过程线的推算方法为重点。(5)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需水量,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灌溉制度、设计灌水率和灌溉用水过程线的方法。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1)本章以讲授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为重点,对微喷灌和渗灌只作简单介绍。(2)地面灌溉是国内最主要的灌溉方法,要使学生了解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对于4
4 灌排系统管理的意义与内容 计划用水管理 排水系统管理 灌溉排水管理现代化技术 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土壤侵蚀的基本规律,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水土保持 的耕作措施、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 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灌排工程效益,工程经济评价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绪论 着重介绍灌溉排水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使学生对灌溉排水工程学这 门课程的任务和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而对我国灌溉排水事业和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仅作扼要介绍。 2、农田水分状况和土壤水分运动 (1)本章重点讲授农作物对农田水分状况的要求和土壤水分运动的机理,为正 确拟定调节农田水分状况的措施打下基础。 (2)农田水分和土壤含水量表示方法很多,结合讲课和习题,使学生熟悉各种 量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研究,为进一步 研究田间水循环和水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可根据这方面研究成果深入进行介绍。 (4)讲授作物需水量计算,充分灌溉条件下和非充分灌溉条件下作物灌溉制度 确定,灌区用水过程线的推算方法为重点。 (5)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需水量,充分灌溉条件下农作物灌溉制度、设 计灌水率和灌溉用水过程线的方法。 3、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1)本章以讲授地面灌溉、喷灌和滴灌为重点,对微喷灌和渗灌只作简单介绍。 (2)地面灌溉是国内最主要的灌溉方法,要使学生了解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对于

节省灌溉水量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性并掌握省水增产的地面灌水技术。(3)喷灌、滴灌重点讲授喷、滴灌主要灌水质量指标和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方法:配合习题或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掌握喷、滴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4、灌溉渠道系统(1)首先讲述各类灌区的特点、规划原则及其相应的灌溉渠系布置形式,以建立灌区灌溉渠系布置的全貌。在此基础上讲述渠道规划原则,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利用的思想以及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原则,尽可能结合一、二个典型灌区实例进行讲授,将原则与个体结合起来,达到深入、具体、生动的目的。对渠线规划步骤及渠系建筑物的规划布置只作一般介绍。(2)田间工程规划应根据各类灌区特点结合实例讲授农村五好建设(条田、渠、路、林、居民点)规划布置原则及其相应布置形式。(3)着重讲述一般情况下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要讲清楚计算流量的目的,渠道输水损失的计算方法,渠道的工作制度,轮流和续灌渠道的流量推算方法。(4)灌溉渠道的水位控制、渠道断面设计满足的条件以及断面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渠道纵横断面的结构及其绘制方法只作简单介绍,可在习题或课程设计中通过具体设计来掌握。(5)渠道防渗衬砌措施和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防治只作一般介绍,重点介绍衬砌渠道的横断面设计特点。5、灌溉管道系统(1)掌握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2)了解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1)了解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2)了解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掌握集水效率。7、农田排水原理(1)掌握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机作物生长的影响。(2)掌握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3)握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涝标准、排渍标准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排水标准。8、农田排水技术5
5 节省灌溉水量和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性并掌握省水增产的地面灌水技术。 (3)喷灌、滴灌重点讲授喷、滴灌主要灌水质量指标和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方法, 配合习题或课程设计使学生能掌握喷、滴系统规划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4、灌溉渠道系统 (1)首先讲述各类灌区的特点、规划原则及其相应的灌溉渠系布置形式,以建 立灌区灌溉渠系布置的全貌。在此基础上讲述渠道规划原则,贯彻全面规划,综合利 用的思想以及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的原则,尽可能结合一、二个典型灌区实例进行讲 授,将原则与个体结合起来,达到深入、具体、生动的目的。对渠线规划步骤及渠系 建筑物的规划布置只作一般介绍。 (2)田间工程规划应根据各类灌区特点结合实例讲授农村五好建设(条田、渠、 路、林、居民点)规划布置原则及其相应布置形式。 (3)着重讲述一般情况下渠道设计流量的计算方法。要讲清楚计算流量的目的, 渠道输水损失的计算方法,渠道的工作制度,轮流和续灌渠道的流量推算方法。 (4)灌溉渠道的水位控制、渠道断面设计满足的条件以及断面水力要素之间的 关系,应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渠道纵横断面的结构及其绘制方法只作简单介绍,可在 习题或课程设计中通过具体设计来掌握。 (5)渠道防渗衬砌措施和渠道衬砌冻胀破坏的防治只作一般介绍,重点介绍衬 砌渠道的横断面设计特点。 5、灌溉管道系统 (1)掌握灌溉管道系统规划布置,输配水管道及管网设计 (2)了解管道灌溉系统的运行管理 6、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1)了解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的组成与类型。 (2)了解雨水聚集技术、蓄水设施,掌握集水效率。 7、农田排水原理 (1) 掌握农田排水对水土环境机作物生长的影响。 (2)掌握农田排水沟对地面水及地下水位的调控原理。 (3)握农田排水的种类与排涝标准、排渍标准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的 排水标准。 8、农田排水技术

(1)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要重点讲授未级固定排水沟对控制地下位的作用,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未级固定排水沟的沟深和间距的计算方法。(2)掌握暗管排水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布置,暗管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暗管纵坡与管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3)竖并排水的特点及适应条件,及竖并的规划布置。(4)掌握土壤平衡方程,应使学生重视预防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性,重点掌握改良盐碱土的水利技术措施。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1)本章重点讲授排水沟系统的规划布置,排水沟设计流量的计算、排水沟设计水位的确定以及纵横断面设计。(2)讲清排水沟断面设计方法以及与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的不同之处,10、灌排系统管理(1)通过讲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灌溉排水系统管理和灌排系统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性。(2)本章重点讲授用水计划的编制,结合实例进行讲授,配合习题让学生掌握用水计划的编制方法。(3)讲清灌排水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措施,讲清灌排试验的内容、基本方法以及资料的分析整理。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1)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灌溉排水工程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会愈来愈大,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引起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维护环境的措施。(2)了解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1)了解灌排工程效益。(2)了解工程经济评价及其内容。13、习题的要求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技能,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习题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一个途径。习题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习题应与课堂讲授相配合,在课后及时布置,利用课外完成。习题布置应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6
6 (1)明沟排水系统组成及布置,要重点讲授未级固定排水沟对控制地下位的作 用,配合习题使学生掌握确定未级固定排水沟的沟深和间距的计算方法。 (2)掌握暗管排水技术的特点、种类及布置,暗管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暗 管纵坡与管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 (3)竖井排水的特点及适应条件,及竖井的规划布置。 (4)掌握土壤平衡方程,应使学生重视预防土壤盐碱化的重要性,重点掌握 改良盐碱土的水利技术措施。 9、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1)本章重点讲授排水沟系统的规划布置,排水沟设计流量的计算、排水沟设 计水位的确定以及纵横断面设计。 (2)讲清排水沟断面设计方法以及与灌溉渠道断面设计的不同之处。 10、灌排系统管理 (1)通过讲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灌溉排水系统管理和灌排系统管理现代化的 重要性。 (2)本章重点讲授用水计划的编制,结合实例进行讲授,配合习题让学生掌 握用水计划的编制方法。 (3)讲清灌排水管理的任务、内容和措施,讲清灌排试验的内容、基本方法以 及资料的分析整理。 11、灌溉排水对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1)随着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灌溉排水工程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会愈来愈大, 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引起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其维护环境的措施。 (2)了解灌排对环境影响的监测与评价,灌排的负效应及防治。 12、灌溉排水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 (1)了解灌排工程效益。 (2)了解工程经济评价及其内容。 13、习题的要求 习题的基本要求是: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技能,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习题也是理论 联系实际一个途径。习题包括思考题和计算题。习题应与课堂讲授相配合,在课后及 时布置,利用课外完成。习题布置应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14、实验要求实验课是本课程教学环节之一。实验的基本要求是:观察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现象,测试灌排设备和技术的功能,验证所学理论,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进行科学试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整理实验资料、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15、课程设计要求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工作并编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一份及设计图纸。课程设计需较多时间,安排在课程讲授完后的2周时间内集中进行,课程设计应做到因材施教,让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较高的专业知识。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结合授课内容,以讲叙为主,可采用课堂讨论、自修、现场实习、实验、工程实例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挂图、实物、录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七、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本课程课时量的压缩(原来56学时、现在减到46学时)所以,在讲授本课程内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点内容基础性知识必须讲透、讲清楚。重点讲解几个基本概念,并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作用。如: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的第四节、第五节,其中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中以横断面设计为重点内容讲授,纵断面只讲清楚其设计依据,原理就可以了。2.结合形势,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有关最新发展动态方面的内容。如:本书的第五章,除了讲述重点内容外,可适当补充有关这方面的书本以外知识,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对于一些与其它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可以略讲。如:第三章的第二节,有关引水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渠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水力计算和应力计算,地下水资源类型及特点,地下水取水建筑物,地上水资源分析7
7 14、实验要求 实验课是本课程教学环节之一。实验的基本要求是:观察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现 象,测试灌排设备和技术的功能,验证所学理论,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进行科 学试验的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学生整理实验资料、编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15、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程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运 算、制图和使用技术资料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工作并编 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提交设计成果,包括说明书一份及设计图纸。课程设计需较多 时间,安排在课程讲授完后的 2 周时间内集中进行,课程设计应做到因材施教,让能 力较强的学生获得较高的专业知识。 六、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结合授课内容,以讲叙为主,可采用课堂讨论、自修、现场实习、实验、工程实 例等多种教学方法,辅以挂图、实物、录像、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促进理论 和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七、需要注意的问题 由于本课程课时量的压缩(原来 56 学时、现在减到 46 学时)所以,在讲授本课 程内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点内容基础性知识必须讲透、讲清楚。 重点讲解几个基本概念,并使学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及作用。 如:本书第一章,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的第四节、第五节,其中灌 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中以横断面设计为重点内容讲授,纵断面只讲清楚其设计依据, 原理就可以了。 2.结合形势,给学生适当补充,一些有关最新发展动态方面的内容。 如:本书的第五章,除了讲述重点内容外,可适当补充有关这方面的书本以外知 识,这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于一些与其它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点,可以略讲。 如:第三章的第二节,有关引水枢纽工程的总体布置、渠系建筑物的结构形式、 水力计算和应力计算,地下水资源类型及特点,地下水取水建筑物,地上水资源分析

计算,水井的合理布局及竖井排水规划布置。4.由于学时所限,要深入地讲解本课程的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一些讨论、随机抽查或是引导学生看一些有关的书籍期刊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学时。八,测试内容与方式测试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的形式为主。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一一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一一20%。课程设计是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另计成绩。以设计过程的表现和设计成果为依据综合评定。1、考试内容范围要反映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覆盖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不跨越课程界线,不得出有争议的试题。2、考试试题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1)基本题: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占总分的50%一60%。(2)综合题:主要检查学生灵活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分的20%—30%。(3)提高性试题:检查学生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有一定难度问题的能力,占总分的10%一20%。3、试题A、B两份,重复不超过20%,难度题量相当。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时间120分钟。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一版),汪志农,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主要参考资料:1、《农田水利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7.102、《灌排工程最优化与管理》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出版1993.103、《排水原理与应用》国际土地开垦与改良研究所,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88
8 计算,水井的合理布局及竖井排水规划布置。 4.由于学时所限,要深入地讲解本课程的全部内容,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授课过 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一些讨论、随机抽查或是引导学生看一些有关的 书籍期刊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学时。 八、测试内容与方式 测试以课程结束后的考试和平时成绩结合的形式为主。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 70――8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 30――20%。 课程设计是对本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另计成绩。以设计过程的表现和 设计成果为依据综合评定。 1、考试内容范围要反映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覆盖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不跨越课程界线,不得出有争议的试题。 2、考试试题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 (1)基本题:着重于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内容,占总分的 50%— 60%。 (2)综合题:主要检查学生灵活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占总分的 20%—30%。 (3)提高性试题:检查学生运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有一 定难度问题的能力,占总分的 10%—20%。 3、试题 A、B 两份,重复不超过 20%,难度题量相当。考试方式采用笔试,时 间 120 分钟。 九、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使用教材: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一版),汪志农,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主要参考资料: 1、《农田水利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7.10 2、《灌排工程最优化与管理》河海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水利水电出版 1993.10 3、《排水原理与应用》国际土地开垦与改良研究所,水利电力出版社 1983.8

4、《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研究所,农业出版社19986、《节水灌溉与技术》李远华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19997、《农业水管理学》康绍忠、蔡焕杰主编,农业出版社1996.128、《灌溉配水网的设计和最优化》灌溉排水编辑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大纲制定者:农水教研室大纲审定者:大纲批准者:二00七年三月9
9 4、《西北地区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西北农业大学,农业水土研究所,农业 出版社 1998 6、《节水灌溉与技术》李远华主编,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1999 7、《农业水管理学》康绍忠、蔡焕杰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12 8、《灌溉配水网的设计和最优化》灌溉排水编辑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1992 大纲制定者:农水教研室 大纲审定者: 大纲批准者: 二 00 七年三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边坡的工程地质研究.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地下水资源评价.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地质构造.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不同含水介质中的地下水.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岩石(矿物).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自然地质作用(图片集).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环境地质问题(图片集).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地下水概论.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火山及三大岩石(图片集).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图片集).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地质罗盘,地质图.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石河子大学:李刚).ppt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野外实习指导书.doc
-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含考试大纲).doc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沿线流量与节点流量.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水塔与清水池容积计算.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分区给水的能量分析.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输水管渠计算.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授课教案(石河子大学:范文波).doc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考试大纲(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doc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共十个实验).doc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灌排系统管理.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农田排水技术.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农田排水原理.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旱区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灌溉管道系统.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田间工程.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农田灌溉原理.ppt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四章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三章 呼吸功能不全(respiratory failure).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二章 肝功能不全 Hepatic Insufficiency.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一章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休克 Shock.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九章 应激(stress).ppt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or diffuse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