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农田排水技术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45
文件大小:3.36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第四节 竖井排水技术 第五节 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七章农田排水技术明沟、暗管、竖本章主要讲授农田排水方式:1井的排水技术以及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要求学生了解农田的排水方式、竖井排水与灌排结合的基本原则,日明确调控地下水位对土壤盐碱化的防治作用,并重点掌握冲洗排盐的基本方法及其冲洗水量、冲洗时间的计算方法

第七章 农田排水技术 本章主要讲授农田排水方式;明沟、暗管、竖 井的排水技术以及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 要求学生了解农田的排水方式、竖井排水与灌 排结合的基本原则,明确调控地下水位对土壤 盐碱化的防治作用,并重点掌握冲洗排盐的基 本方法及其冲洗水量、冲洗时间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暗管排水技术排水暗管的种类及布置排水暗管系统的布置形式#+田闻排水管(1)单管排水系统田间只有一级吸水管明沟渗入吸水管的水直接排入明沟。检查井图78单管式排水系统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排水暗管的种类及布置 1.排水暗管系统的布置形式 (1)单管排水系统 田间只有一级吸水管, 渗入吸水管的水直接 排入明沟。 图7—8 单管式排水系统

(2)复式暗管排水系统田间排水等d9999999900田间吸水管不直接排水入明0000沟,而是经集水管排入明沟或下级集水管。有的集水管集水管不仅起输水作用,同时通过管端隙缝进水,也起排水作吸水管吸水管集水管用。图79复式暗管排水系统

(2)复式暗管排水系统 田间吸水管不直接排水入明 沟,而是经集水管排入明沟 或下级集水管。有的集水管 不仅起输水作用,同时通过 管端隙缝进水,也起排水作 用。 图7—9 复式暗管排水系统

第三节暗管排水技术(2)复式暗管排水系统1)正交型。吸水管道垂直于集水管(沟)的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势平坦,田块规则的平原湖区和土地平整良好的山丘冲垒地区。2)斜交型。吸水管道与集水管(沟)呈锐角(斜交)的布置形式。适用于地形开阔冲谷两侧坡度比较一致的山丘地区,通常将集水管(沟)沿洼地或山冲的轴线布置。人字型系统正交型系统排水道排水道集水道集水道(a)(b)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2)复式暗管排水系统 1)正交型。吸水管道垂直于集水管(沟)的布置形式。适用于 地势平坦,田块规则的平原湖区和土地平整良好的山丘冲垄 地区。 2)斜交型。吸水管道与集水管(沟)呈锐角(斜交)的布置形式。 适用于地形开阔冲谷两侧坡度比较一致的山丘地区,通常 将集水管(沟)沿洼地或山冲的轴线布置

第三节暗管排水技术1.排水暗管系统的布置形式(3)不规则布置形式湿吸水管道与集水管道根据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条湿地H7湿地件的不同而进行布置、不河要求形成等距和规则的排水系统。主要适用于一些湿地湿地地形条件复杂的山丘地区图7一11不规则的地下排水系统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1.排水暗管系统的布置形式 (3)不规则布置形式 吸水管道与集水管道根据 地形、水文地质和土壤条 件的不同而进行布置、不 要求形成等距和规则的排 水系统。主要适用于一些 地形条件复杂的山丘地区。 图7—11 不规则的地下排水系统

第三节暗管排水技术2。管材的选择国内外常用的暗管材料分为当地材料管和塑料管两大类(1)灰土管;(2)水泥土管;T(3)瓦管;(4)陶瓷管;(5)混凝土管;(6)波纹塑料管

2.管材的选择 国内外常用的暗管材料分为当地材料管和塑料管两大类: (1)灰土管; (2)水泥土管; (3)瓦管; (4)陶瓷管; (5)混凝土管; (6)波纹塑料管。 第三节 暗管排水技术

排水暗管的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1、排水暗管深度与间距的确定,除考虑排水深度、田间耕作对田块大小的要求,以及采用的间距和深度,必须在工程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经济合理。表7-1吸水管埋深和距经验值吸水间距)吸水管埋深中城土粘土、重壤土轻壤土、砂壤士20 ~ 3035 ~ 5015 ~ 201.0~1.350~7020 ~ 3030~501.3-1.550 ~7070 ~ 1001.5~1.830~50100~15050~7070-1001.8~2.3

1、排水暗管深度与间距的确定,除考虑排水深度、田 间耕作对田块大小的要求,以及采用的间距和深度, 必须在工程技术上容易实现,而且经济合理。 二、排水暗管的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

排水暗管的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2、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确定6= cdy式中:O为排水暗管设计流量(m3/d):A为排水暗管控制面积(m):C为排水流量折减系数;当水稻田面有淹水层时,g为水稻田渗漏量的设计值(m/d),而当田面无积水时q为非稳定渗流情况下地下水平均排水强度(m/d),其值可按下式计z(hco-het)算:dotdin(19 =H2 d,表7-2排水流量折减系数:50 -100<1616 ~ 50100 ~200排水控制面积(hm):排水流量折减系数1.001.00-0.850.85~0.750.75~0.65

2、排水暗管的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Q为排水暗管设计流量(m3/d);A为排水暗管控制面 积(m2 );C为排水流量折减系数; 当水稻田面有淹水层时,q为 水稻田渗漏量的设计值(m/d),而当田面无积水时,q为非稳 定渗流情况下地下水平均排水强度(m/d),其值可按下式计 算: 二、排水暗管的间距、深度及流量计算

0(hco-het)- io(1- dotd))9 =H2 d,式中:μ为土层平均给水度;2为地下水面形状校正系数,取0.8-0.9(m);hco为中部地下水位高于沟中水面的作用水头(m);hct为t时刻中部地下水位高于沟中水面的水头(m);H为排水段含水层平均厚度(m):i.为地下水位埋深为零时的蒸发强度(m/d),如不考虑蒸发影响时;io=0。d.为排水段中部地下水位降落起始时刻的水位埋深(m):dt为排水中部地下水降落到t时刻的水位理埋深(m):ds为地下水停正蒸发时的水位埋深(m);n为地下水蒸发强度与埋深的关系指数、通常取临n≥1. 0

式中:μ为土层平均给水度;Ω为地下水面形状校正系数,取 0.8-0.9 (m) ;hc0为中部地下水位高于沟中水面的作用水头 (m) ;hct为t时刻中部地下水位高于沟中水面的水 头(m);H 为排水段含水层平均厚度(m);i0为地下水位埋深为零时的蒸 发强度(m/d),如不考虑蒸发影响时;i0=0。d0为排水段中部 地下水位降落起始时刻的水位埋深(m);dt为排水中部地下水 降落到t时刻的水位埋深(m);ds为地下水停止蒸发时的水位 埋深(m);n为地下水蒸发强度与埋深的关系指数、通常取临n ≥1.0

三、排水暗管纵坡与管径设计排水暗管的纵坡应保证管中有一定的流速,以便使少量进入管中的土壤细粒能随水流排出。计算方法如下:1。均匀流的计算公式AV2Z水力坡降:Ld2g式中:为管道的水力坡降;Z为水头损失(m);L为管长(m);2为阻力系数,入=8gC2(其中C为谢才系数);d为管内径(m);v为管中平均流速(m / s);g为重力加速度(m / s2)

排水暗管的纵坡应保证管中有一定的流速,以便使少 量进入管中的土壤细粒能随水流排出。计算方法如下: 1.均匀流的计算公式: 水力坡降: 式中:j为管道的水力坡降; Z为水头损失(m);L为管 长(m); λ为阻力系数, λ=8gC2 (其中C为谢才系数);d 为管内径(m);v为管中平均流速(m/s);g为重力加速 度(m/s 2 )。 三、排水暗管纵坡与管径设计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