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康德与宗教问题

宗教学导论 康德与宗教问题
宗教学导论 康德与宗教问题

如何理解德国哲学的文化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世纪哲学的深远 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歌德(1749-1832),奥古斯 特施莱格尔(1767-1845),弗里德里希·施莱格 (1772-1829),席勒(1759-1805) 音乐贝多芬(1770-1827) ■神学与柏拉图研究施莱尔马赫(1768-1834), 1810年,洪堡与施莱尔马赫建立柏林大学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 1831) 现代学术体制和基本规范形成于这个时期
如何理解德国哲学的文化意义 德国古典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世纪哲学的深远 影响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歌德(1749-1832),奥古斯 特·施莱格尔(1767-1845),弗里德里希·施莱格尔 (1772-1829),席勒(1759-1805) 音乐贝多芬(1770-1827) 神学与柏拉图研究施莱尔马赫(1768-1834), 1810年,洪堡与施莱尔马赫建立柏林大学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1724-1804),黑格尔(1770- 1831) 现代学术体制和基本规范形成于这个时期

康德哲学与宗教问题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 批判》、《判断力批判》)的道德指向 康德哲学的实践目的,是从纯粹理性的角度 寻找道德原则,或者说,为自由社会中的道 德自律寻找一个理论支撑 ■而这样一个道德目的背后,有一个很强的宗 教诉求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就是从这一套哲 学的立场思考宗教问题
康德哲学与宗教问题 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 批判》、《判断力批判》)的道德指向 康德哲学的实践目的,是从纯粹理性的角度 寻找道德原则,或者说,为自由社会中的道 德自律寻找一个理论支撑 而这样一个道德目的背后,有一个很强的宗 教诉求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就是从这一套哲 学的立场思考宗教问题

康德论宗教问题的出发点 《序言》前两段 道德本身并不需要宗教 道德的基础是,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 ■自由的人通过理性的思考,会接受无条件的 道德原则 因此,就道德自身而言,并不需要宗教
康德论宗教问题的出发点 《序言》前两段 道德本身并不需要宗教 道德的基础是,人是一种自由的存在物 自由的人通过理性的思考,会接受无条件的 道德原则 因此,就道德自身而言,并不需要宗教

道德为什么不需要宗教 道德是一种自律,本身不需要别的原则来规 定 比如,若以享乐作为道德的目标,道德就不 是纯粹的道德,人也不是自由的了 道德的两种规定:自身的完善,他人的幸福 n举例(第2页),在法庭上举证时,是想到举 证的义务,还是因为举证会带来别的目的 如果是后者,就是卑鄙无耻的
道德为什么不需要宗教 道德是一种自律,本身不需要别的原则来规 定 比如,若以享乐作为道德的目标,道德就不 是纯粹的道德,人也不是自由的了 道德的两种规定:自身的完善,他人的幸福 举例(第2页),在法庭上举证时,是想到举 证的义务,还是因为举证会带来别的目的 如果是后者,就是卑鄙无耻的


那么,宗教为什么还必要 道德虽然不必依靠别的目的,但人不可能没有目 的 ■如果没有任何结果,人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 德去做 善恶总是没有相应的报应,怎么办 ■但是,又不能以任何具体的事物或享乐为目的 ■因此,逻辑上就需要有一个超越的道德目的 ■这就是宗教的必要性。上帝,是为了实现道德自 律而不得不作出的必要的假设
那么,宗教为什么还必要 道德虽然不必依靠别的目的,但人不可能没有目 的 如果没有任何结果,人们不会心甘情愿地按照道 德去做 善恶总是没有相应的报应,怎么办 但是,又不能以任何具体的事物或享乐为目的 因此,逻辑上就需要有一个超越的道德目的 这就是宗教的必要性。上帝,是为了实现道德自 律而不得不作出的必要的假设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基本结 构 ■由四篇论文组成 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 的根本恶” 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人类的统治权 所进行的斗争” “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 地上的建立” “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 宗教与教权制
《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基本结 构 由四篇论文组成 “论恶的原则与善的原则的共居或论人性中 的根本恶” “论善的原则与恶的原则围绕人类的统治权 所进行的斗争” “善的原则对恶的原则的胜利与上帝的国在 地上的建立” “论善的原则统治下的事奉和伪事奉,或论 宗教与教权制

借助宗教实现道德 ■172页,对前三篇文章的大体概括 ■道德本身是自明的,依靠人的自律 但人性是恶的,无法自律(对原罪的哲学解释) ■要逼迫人自律,必须依靠宗教 一个道德共同体,只有通过宗教才能实现2
借助宗教实现道德 172页,对前三篇文章的大体概括 道德本身是自明的,依靠人的自律 但人性是恶的,无法自律(对原罪的哲学解释) 要逼迫人自律,必须依靠宗教 一个道德共同体,只有通过宗教才能实现

宗教与道德的矛盾 174页下部 ■要使宗教有效地发挥这种理性的作用,必须实现有 形的宗教,而不能仅仅是无形的宗教 只有有形宗教的规章制度,才能具有约束力 ■规章制度与宗教的道德约束,是必要的两个方面 ■但是,规章制度可能会变得比道德更重要 如果规章制度成为更重要的,就是伪事奉 ■这篇文章的论述,就是围绕规章制度与道德目的之 间的矛盾展开的
宗教与道德的矛盾 174页下部 要使宗教有效地发挥这种理性的作用,必须实现有 形的宗教,而不能仅仅是无形的宗教 只有有形宗教的规章制度,才能具有约束力 规章制度与宗教的道德约束,是必要的两个方面 但是,规章制度可能会变得比道德更重要 如果规章制度成为更重要的,就是伪事奉 这篇文章的论述,就是围绕规章制度与道德目的之 间的矛盾展开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约翰·洛克与宗教宽容.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从中世纪到宗教改革.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章《神曲》中的灵魂.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章《神曲》中的宇宙结构.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七章《约翰福音》(下).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约翰福音》(上).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五章《创世记》选读.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罗马的宗教与奥古斯丁的批评.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古希腊的宗教与哲学——《游叙弗伦》.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希腊神话与宗教——安提戈涅.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导言.ppt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教学资源(期末考试试题)2007-2008第一学期及其参考答案.pdf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教学资源(期末考试试题)2006-2007第一学期及其参考答案.pdf
- 中国古代哲学大典:《论衡》(王充,共三十卷).pdf
- 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存在与虚无》PDF电子书(修订译本【法】让-保罗·萨特).pdf
- 弗朗西斯 培根《培根论人生》电子书籍(PDF电子版)Essays.pdf
-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陶渊明的诗歌创作与人生哲学.pdf
-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阳明子人生哲学探微.pdf
-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逍遥游世 自在无为:庄子人生哲学思辨范式的生命旨趣.pdf
- 《哲学与人生》课程拓展资料:论苦的产生和消除——叔本华悲观人生哲学与古代东方佛教思想之比较.pdf
- 北京大学:《宗教学导论 An Introduction to Religious Studies》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大法官》.ppt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送审稿).pdf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套).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二套).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三套).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_历史沿革.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皮尔士与美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三十年的反思与展望.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德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描述心理学对先验现象学——兼谈狄尔泰和胡塞尔在哲学思想上的联姻与争论.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科哲转型.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罗蒂:实用主义的复兴.docx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美国哲学发展的特殊性及其近代变更.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精神科学的自主性和生命意义的诠释学——评狄尔泰的问题意识和新哲学途径的开拓.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重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对把“比较研究”当作“相提并论”的回应.doc
- 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代西方哲学》课程教学资源(课堂讨论)哲学上的革命变更和现代转型的社会历史背景:.doc
-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课程电子教案_第二编 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上).docx
-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课程电子教案_古希腊哲学——引论.docx
- 复旦大学:《西方哲学史》课程电子教案_第二编 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