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七章 扭转

第七章 扭转 绕述 扭矩及扭矩團 薄壁圆筒的扭猎 扭转时的应力、概度条件 扭转时的变形、刚计算
第 七 章 扭 转 扭矩及扭矩图 概 述 薄壁圆筒的扭转 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扭转时的变形、刚度计算

概述 外力偶作用平面和杆件横截面平行 外加力偶矩与功率和转速的关系 M=9.55×103-ANm r/min
A B A' B' j m g m 外力偶作用平面和杆件横截面平行 概 述 外加力偶矩与功率和转速的关系 N m n P M r kW e 9.55 10 . /min 3 =

扭矩及扭矩图 T
m n n A (a) Ⅰ Ⅰ 扭矩及扭矩图 n x n T m I I T+

例试绘制图示圆轴的扭矩图 2kN. m IkN m 4kN'm 1kN. m 7kNm 3kN m 2kN m 3KN m 5KN m 2KN 2kN m 1kN. m 2kN m
例 试绘制图示圆轴的扭矩图

薄壁圆筒的扭转 6<<Rn 薄壁圆筒 担矩规定: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 法线方向一致的扭矩为正 对应 切力
δ<<R0 ---薄壁圆筒 规定:矢量方向与横截面外 法线方向一致的扭矩为正 m m R0 薄壁圆筒的扭转 m T 1 1 扭矩 切应力 对应

纵线、圆周线 扭转实验前 扭转实验后 平面假设成立 结论了相邻截面绕轴线作相对转动] 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切)应 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线相切。 國」
扭转实验前 平面假设成立 相邻截面绕轴线作相对转动 横截面上各点的剪(切)应 力的方向必与圆周线相切。 纵线 圆周线 扭转实验后 结论

τdA·n=M 得:τ 其中:A6=m02 A =G′ 由几何关系知:y=m/l 剪切胡克定律 (线弹性范围适用) T C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E 另外有:G 2(1+)
Me r = 0 A τdA 得: 2 0 τ A Me = 其中: 2 0 0 A = r Me r0 x −dA 由几何关系知: g = r / l = Gg ……剪切胡克定律 (线弹性范围适用) O T O © 另外有: ( + ) = 2 1 E G G为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

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 横截面上的应力a b 1、变形几何关 p dy d dx dx 2、物理关系(剪切虎克定律) I=G q I=Gr x 3、力学关系 adA T dA=G-l p=J,pol4极惯性矩
a b dx a b T T 一、横截面上的应力 1、变形几何关 系 扭转时的应力 强度条件 dx dj g = g Me Me dx O2 dj g g 2、物理关系(剪切虎克定律) x G G d dj = g = = Gg O r 3、力学关系 p 2 d d d d I x dA G x T dA G A A j j = = = I = A dA —极惯性矩 2 p dA dA

Tp[T:横截面上的扭矩 1)横截面上任意点: m:点到截面形心的距离 Tr T 2)横截面边缘点:τm d 抗扭截面模量 D max max 实心圆 空心圆 ZD C 32 16 32 32(1-w=D3 16
= :点到截面形心的距离 :横截面上的扭矩 T I T p Wt T I Tr = = p max r I W p p = 1)横截面上任意点: 2)横截面边缘点: 其中: max d/2 ρ O T 抗扭截面模量 32 4 p d I = 16 3 p d W = ( ) (1 ) 32 32 4 4 4 4 p = − = − D I D d (1 ) 16 4 3 p = − D W max D/2 O T d/2 实心圆 空心圆

二、斜截面上的应力 单元体:微小的正六面体 T 在扭转时,左右两侧面上只有切应力,方 向与y轴平行,前后无应力 d 白平衡知:τ=τ d 切应力互等定理: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剪应力τ和 τ数值相等,且都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 纯剪切状态: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剪 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其前后两面上无任何应力)
二、斜截面上的应力 单元体:微小的正六面体 在扭转时,左右两侧面上只有切应力,方 向与y轴平行,前后无应力。 由平衡知:τ′=τ 切应力互等定理:两个 相互垂直平面上的剪应力τ和 τ′数值相等,且都指向(或背离)该两平面的交线。 纯剪切状态:单元体在其两对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只有剪 应力而无正应力的状态。(其前后两面上无任何应力)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六章 截面的几何性质.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五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四章 杆件的基本变形.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三章 空间力系.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二章 平面力系.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八章 影响线.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七章 力矩分配法.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六章 位移法.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五章 力法.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四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三章 静定结构的内力分析.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二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折.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一章 压杆稳定.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章 组合变形.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一章 刚体静力学基础(高雅丽).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编 静力分析(共三章).doc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摩擦.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空间力系.ppt
- 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质点运动微分方程.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八章 弯曲内力.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九章 梁的强度计算.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课程绪论.ppt
- 西北工业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PPT课件)第十二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导论.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 导论.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七章 气体一维高速流动.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五章 不可压缩流体二维边界层.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六章 粘性流体的一维定常流动.ppt
- 中国电力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工程流体力学》电子教案(PPT课件)第四章 不可压缩流体的有旋流动和二维无旋流动.ppt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一章 静力学公理和物体的受力分析.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十一章 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十二章 动量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十三章 动量矩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十四章 动能定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十六章 达朗伯原理.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pdf
- 《理论力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