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报告)电缆波过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分布参数电路理论的理解,对电缆波过程实验结果与彼得森法则计算 结果进行比较学会彼得森法则的实际应用。 2.学习测量波过程、波速度和衰减系数的方法。 3.研究行波在电缆节点上的折、反射及多次反射的运动规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实验装置,不断调节两个可变电阻,观察和测量电缆两端的电压波形。 通过比较电压波形可以测量电缆的波阻抗,即比较R1=Z,R2=Z时的电压 波形和R1=Z,R2≠Z的电压波形。 2.观察和测量行波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当R1=Z,R2≠Z(可取R2=∞)时, 通过测量进入波的前沿和反射波前沿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得到被测电缆的波 速度。 3.观察和测量行波在电缆中传播的衰减。通过测量R1=Z,R2=Z时电缆首末 端电压波形的幅值,比较这两个幅值的差值即可计算得到被测电缆的衰减系 数。 4.测量电缆进波处的电压波形:可变电阻参数为:R1=R2=1/9Z:R1=R2=9Z: R1=1/9Z,R2=9Z;R1=9Z,R2=1/9Z。并与计算值比较。 5.R1=R2=Z,在电缆中点并一个电容器,测量电缆进波处和终点处的电压波形。 6.R1=R2=Z,在电缆中点串一个电感器,测量电缆进波处和终点处的电压波形。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 1.20MHz~100MHz示波器 2.方波发生器 3.电缆波过程 (四)实验用详细线路图或其它示意图: 图1实验电缆箱原理图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分布参数电路理论的理解,对电缆波过程实验结果与彼得森法则计算 结果进行比较学会彼得森法则的实际应用。 2.学习测量波过程、波速度和衰减系数的方法。 3.研究行波在电缆节点上的折、反射及多次反射的运动规律。 (二)实验内容: 1.通过实验装置,不断调节两个可变电阻,观察和测量电缆两端的电压波形。 通过比较电压波形可以测量电缆的波阻抗,即比较 R1=Z,R2=Z 时的电压 波形和 R1=Z,R2≠Z 的电压波形。 2.观察和测量行波在电缆中传播的速度。当 R1=Z,R2≠Z(可取 R2=∞)时, 通过测量进入波的前沿和反射波前沿的时间差,即可计算得到被测电缆的波 速度。 3.观察和测量行波在电缆中传播的衰减。通过测量 R1=Z,R2=Z 时电缆首末 端电压波形的幅值,比较这两个幅值的差值即可计算得到被测电缆的衰减系 数。 4.测量电缆进波处的电压波形;可变电阻参数为:R1=R2=1/9Z;R1=R2=9Z; R1=1/9Z,R2=9Z;R1=9Z,R2=1/9Z。并与计算值比较。 5.R1=R2=Z,在电缆中点并一个电容器,测量电缆进波处和终点处的电压波形。 6.R1=R2=Z,在电缆中点串一个电感器,测量电缆进波处和终点处的电压波形。 (三)实验用仪器设备: 1.20MHz~100MHz 示波器 2.方波发生器 3.电缆波过程 (四)实验用详细线路图或其它示意图: 图 1 实验电缆箱原理图

图2电缆中点并一个电容器 图3电缆中点串一个电感器 (五)实验有关原理及原始计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 实验的有关原理请参考文献[2]、[4]和上述(四)中部分实验的原理图。 实验原始数据:波形的参数从示波器上读得。 (六)实验数据记录: 1、电缆长度: 2、进入波的前沿和反射波前沿之间的时间差: 3、R1=Z,R2=Z电缆首末端电压波形的幅值: (七)实验结果的计算及曲线: 1、波速度:v= 2、电缆的衰减系数:n= 3、接入电感和电容后的行波波形示例如下: 1
1 图 2 电缆中点并一个电容器 图 3 电缆中点串一个电感器 (五)实验有关原理及原始计算数据,所应用的公式: 实验的有关原理请参考文献[2]、[4]和上述(四)中部分实验的原理图。 实验原始数据:波形的参数从示波器上读得。 (六)实验数据记录: 1、电缆长度: 2、进入波的前沿和反射波前沿之间的时间差: 3、R1=Z,R2=Z 电缆首末端电压波形的幅值: (七)实验结果的计算及曲线: 1、波速度:υ= 2、电缆的衰减系数:η= 3、接入电感和电容后的行波波形示例如下:

Z 42 02 图4行波穿过电感时的折、反射 1 i 工 M2 uj 效 2 图5行波旁过电容时的折、反射
2 图 4 行波穿过电感时的折、反射 图 5 行波旁过电容时的折、反射

(八)对实验结果、实验中某些现象的分析讨论: 思考并完成下述问题: 1.若被测量电缆的外皮不接地,对电缆波过程实验有什么影响?如何解释? 2.当波发生器内阻不为零,对电缆波过程实验有什么影响? 3.行波一般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架空导线的传播速度慢? 4.在电缆中点并联电容器或串联电感器对电压波形有什么影响?这种改变有什 么实际应用? 5.如实验中两电缆的波阻抗不相等,则实验5和实验6的电压波形会有什么变 化? 6.分析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变化范围以及它们的关系。 7.在什么条件下长导线可用集中参数元件代替? 8.架空线路的波阻抗大约为多少?线高,线径和分裂数三个因素,哪一个对波 阻抗Z的影响较大? (九)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请同学们预习电缆波过程的原理,掌握波速度的测量原理及方 法。 2.实验时,仔细观察并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波形的变化。 (十)对同学的要求: 1.实验前,同学们应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了解掌握实验接线及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求同学特别注意安全,同组同学之间要注意配合,设定、核查、 操作、监督的分工要明确。 3.实验后,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编,《高电压试验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2002年 [2]上海交通大学编,《电气工程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年 [3]清华大学编,《高电压试验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年 [4]浙江大学编,《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1999年 备注
3 (八)对实验结果、实验中某些现象的分析讨论: 思考并完成下述问题: 1.若被测量电缆的外皮不接地,对电缆波过程实验有什么影响?如何解释? 2.当波发生器内阻不为零,对电缆波过程实验有什么影响? 3.行波一般在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什么比在架空导线的传播速度慢? 4.在电缆中点并联电容器或串联电感器对电压波形有什么影响?这种改变有什 么实际应用? 5.如实验中两电缆的波阻抗不相等,则实验 5 和实验 6 的电压波形会有什么变 化? 6.分析折射系数和反射系数的变化范围以及它们的关系。 7.在什么条件下长导线可用集中参数元件代替? 8.架空线路的波阻抗大约为多少?线高,线径和分裂数三个因素,哪一个对波 阻抗 Z 的影响较大? (九)实验方法指示及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前,请同学们预习电缆波过程的原理,掌握波速度的测量原理及方 法。 2.实验时,仔细观察并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波形的变化。 (十)对同学的要求: 1.实验前,同学们应预习本次实验的内容,了解掌握实验接线及实验方法。 2.实验时,要求同学特别注意安全,同组同学之间要注意配合,设定、核查、 操作、监督的分工要明确。 3.实验后,应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参考文献 [1] 华中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合编,《高电压试验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 北京,2002 年 [2] 上海交通大学编,《电气工程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上海,2000 年 [3] 清华大学编,《高电压试验工程》,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 年 [4] 浙江大学编,《高电压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1999 年 备注

本实验指导书2002年5月第一版,本版为2003年2月修订的第二版
4 本实验指导书 2002 年 5 月第一版,本版为 2003 年 2 月修订的第二版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报告)沿面放电实验.doc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过电压.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绝缘.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电力系统波过程(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高电压技术概论(张君).pdf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927.1 - 2011(代替GB/T 16927.1 - 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High-voltage test techniques-Part 1:General definitions and test requirements(IEC60060-1:2010,MOD).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高电压的测量.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冲击高电压及大电流的产生.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电气工程基础)稳态高电压试验设备.pdf
- 《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电力系统过电压》(朱子述).pdf
- 《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参考书籍)《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Test》Chapter 2 Generation of high voltages Chapter 3 Measurement of high voltages.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09]homework03_solu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9]2014至2015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答案.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9]2014至2015学年第1学期期末考-A卷.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8]homework07_solu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8]homework07.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7]Lecture92-design of control system in state space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7]Lecture91-state space 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6]quiz02_solution.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16]homework06.pdf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试验报告)空气间隙放电实验.doc
- 上海交通大学:《高电压工程》课程教学资源_电气工程基础(二)课程导学与习题集.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0915.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0917.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0922.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0924.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0928.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08.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13.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15.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20.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27.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029.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103.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105.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110.pdf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模型、分析与控制 Modeling、Analysis and Control》课程教学资源(讲义课件)Lecture_141112.pdf
-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一章 测量及测量系统基础、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理论.pdf
- 《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资源(习题与答案)第三章 常用传感器及其调理电路、第四章 集成运放与模拟调理电路分析.pdf
- 上海交通大学:《电气与电子测量技术》精品课程教学资源(2017课件讲稿)绪论、第一章 测量技术概述(罗利文).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