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度理论(3.2)可测集合

实变函数 第三章测度理论 第二节可测集合
第二节 可测集合 第三章 测度理论

Lebesgue外测度(外包 mE=nf{∑||:E0开区间列,使得EcM1且mEs∑1|mE+ i=1 即:用一开区间列“近似”替换集合E 次可数可加性(即使An两两不交) m(,A,)≤∑mA
Lebesgue外测度(外包) n n n n m A m A * 1 1 * ( ) = = 次可数可加性(即使An两两不交) inf{ | |: } 1 1 i i 且 i 为开区间 i i m E I E I I = = = 即:用一开区间列“近似”替换集合E + = = I E I m E I m E i i i i i * 1 * 1 0, 开区间列{ },使得 且 | |

1可测集的定义 若vTcR",有m7=m(⌒E)+m(T∩E ( Caratheodory条件),则称E为 Lebesgue可测集 此时E的外测度称为E的测度,记作mE E T∩E|T∩Ec 注: Lebesgue开始也是利用外测度与内测度相等定义可测 但此方法对处理问题很不方便,故我们采用上述方法
1.可测集的定义 注:Lebesgue开始也是利用外测度与内测度相等定义可测集, 但此方法对处理问题很不方便,故我们采用上述方法。 E E c T∩E T∩Ec , n 若T R ( ) ( ) * c m T = m T E + m T E 有 mE (Caratheodory条件) ,则称E为Lebesgue可测集, 此时E的外测度称为E的测度,记作

例:零集E必为可测集 证明:TcRn 有m7T≤m(TE)+m(TE) ≤m(E)+m(T)≤m(T) 从而mT=m(T∩E)+m(TE 即E为可测集。 NTcR,有m7=m(T⌒E)+m(T⌒E)
例:零集E必为可测集 * * * ( ) ( ) ( ) ( ) ( ) c m T m T E m T E m E m T m T + + 有 n 证明:T R * ( ) ( )c m T m T E m T E 从而 = + 即E为可测集。 , ( ) ( ) n * c T R m T = m T E + m T E 有

2. Lebesgue可测集的性质 a)集合E可测(即7cR",有m=m(TE)+m(T∩E) ≌→MAcE,BcE,有m(A∪B)=m(4)+m(B) 证明:(充分性) VCR 令A=T∩E,B=T∩E即可 (必要性)令T=A∪B
2.Lebesgue可测集的性质 证明:(充分性) n T R 令A = T E,B = T E c 即可 (必要性)令 T = A B A E,B E c ,有 ( ) ( ) ( ) * m A B = m A + m B , ( ) ( ) n * c T R m T = m T E + m T E ( 有 a)集合E可测(即 )

(b)若A,B,A1可测,则下述集合也可测 A AUB,AnB,A-B,0A,UA 即可测集类关于差,余,有限交和可数交 有限并和可数并,以及极限运算封闭 若A∩B=①,则∨TcR 有m(7⌒(A∪B)=m(T⌒A)+m(T⌒B) 注:上式由前面可测集的等价刻画立刻可得
即可测集类关于差,余,有限交和可数交, 有限并和可数并,以及极限运算封闭; 1 1 , , , , , c i i i i A A B A B A B A A = = − (b)若A,B,Ai 可测,则下述集合也可测 n 若A B T R = ,则 * m T A B m T A m T B ( ( )) ( ) ( ) 有 = + 注:上式由前面可测集的等价刻画立刻可得

可测集类关于差,余,有限交和可数交, 有限并和可数并,以及极限运算封闭 若A两两不交,则(测度的司可加性) 7(、A1) 2∠ 1 若AB可测,AcB,m4<+O 则有可减性m(B-A)=mB-mA
若 Ai两两不交,则(测度的可数可加性) = = = 1 1 ( ) i i i i m A m A 若 A,B可测, 则有可减性 A B,mA +, m(B − A) = mB− mA 可测集类关于差,余,有限交和可数交, 有限并和可数并,以及极限运算封闭;

证明:由可测集的定义:VTcR 有mT=m(TE)+m(TaE) 易知A可测 若A∪B可测已证明,则易知 若当A为两两不交时 A∩B=(A∪B ∪A可测已证明,则通 A-B=AOB 过令Bn=An-∪A1 也可测。 把一般情形转化为两 两不交情形;通过取 余即可证明⌒A可测
也可测。 若 A B 可测已证明,则易知 c c c A B = (A B ) c A− B = AB n T R ( ) ( ) * c m T = m T E + m T E 有 易知Ac可测 证明:由可测集的定义: 余即可证明 可测 两不交情形 通过取 把一般情形转化为两 过令 可 可测已证明 则通 若当 为两两不交时 i n i i n i n n i i i A B A A A A 1 1 1 1 ; , , = − = = = −

B 下面证明若AB可测 A 则团A∪B可测 (3) 证明: TCR 有mT≤m(T∩(AUB)+m(T(AUB)) ≤(m(1)+m(2)+(m(3)+m(4) m(1)∪(2)+m(3)(4)(B可测) =m(1)(2)∪(3)(4)(4可测) =m(T) 从而mT=m(T(AB)+m(T(AB))
* * * *** ( ( )) ( ( ) ) ( (1) (2)) ( (3) (4)) ((1) (2)) ((3) (4)) ( ) ((1) (2) (3) (4)) ( ) ( ) c m T m T A B m T A B m m m m m m B m A m T + + + + = + = = 有 可 测 可 测 * ( ( )) ( ( ) )c m T m T A B m T A B 从 而 = + n 证明: T R (1) (2) (3) (4) T B A A B 下面证明若A,B 可测, 则 可测

下面证明若A两两不交,则m4)=∑m4 证明:TcR",有 m7=m(T(4)+m(⌒(4))从而4可测 2m(C4)+m((4)并用7=A代 xm(A)+m(7(4))入(*)式, 从而mT≥∑m(4)+m((u4)()即得结论 ≥m(T∩(A)+m(∩(A)) i=1 另外显然有mT≤m(⌒(A)+m(T(A) 从而mT=m(T(A1))+m(T(A)°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1 * 1 1 * 1 c i i n i i c i i i n i c i n i i n i m T A m T A m T A m T A m T m T A m T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1 1 * 1 c i i i i c i i i i m T A m T A m T m T A m T A = = = = + 从而 + ( ( )) ( ( ) ) 1 * 1 c i i i i m T m T A m T A = = 另外显然有 + 证明:T R n ,有( ( )) ( ( ) ) 1 * 1 c i i i i m T m T A m T A = = 从而 = + 即得结论 入( )式, 并用 代 从而 可测 * , 1 1 i i i i T A A = = = = = = 1 1 ( ) i i i i 下面证明若A m A mA i 两两不交,则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度理论(3.1)外测度.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n维空间中的点集(2.4)习题讲解.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n维空间中的点集(2.3)点集间的距离.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n维空间中的点集(2.2)开集与闭集.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n维空间中的点集(2.1)n维欧氏空间.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合及其基数(1.5)习题讲解.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合及其基数(1.4)不可数无穷集.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合及其基数(1.3)可数集合.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合及其基数(1.1)集合及其运算.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合及其基数(1.2)集合的基数.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序言 实变函数简介.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函数空间Lp简介(6.1)Lp-空间简介.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积分理论(5.1)Lesbesgue积分的定义及性质.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积分理论(5.2)Lesbesgue积分的极限定理.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2)可测函数的收敛性.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目录.doc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函数空间Lp简介(6.2)Lp-空间简介(续).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5)绝对连续函数.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4)微分与不定积分 有界变差函数.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积分理论(5.3)Lesbesgue积分与Riemann积分的关系.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度理论(3.3)开集的可测性.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测度理论(3.4)习题讲解.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1)可测函数的定义及其简单性质.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3)可测函数结构 Lusin定理.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可测函数(4.4)可测函数的收敛性(续).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积分理论(5.4)单调函数的结构.ppt
- 《实变函数》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电子教案目录.pdf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1)二维随机向量及其分布函数.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2)二维离散型随机向量.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3)二维连续型随机向量.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4)边缘分布.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5)条件分布.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6)随机变量的独立性.ppt
- 湖南商学院:《概率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随机向量及分布(3.7)随机向量函数的分布.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4)多项式的最大公因式.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5)多项式的分解.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6)重因式.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7)多项式函数与多项式的根.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8)复数域和实数域上的多项式.ppt
- 温州大学:《高等代数》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多项式(1.9)有理系数多项式.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