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试题习题(物理化学)试卷18(试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125.19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试题习题(物理化学)试卷18(试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12题20分) 1.2分(0088) 0088 体系的状态改变了,其内能值: (A)必定改变 B)必定不变 (C)不一定政变 D)状态与内能无关 2.2分(7457) 7457 在pH(4)>(2)>(3) (B)()(3)>(2)>(1) D)(4<(3)<(2)<1)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 (A)与外界温度有关 B)与外界压力有关 (C)与外界物质有关 (D)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4.2分(3344) 334 理想气体反应CO(g)+2H(g)=CH,OHg,若起始原料C0与H2的分子比为1:2, 平衡时C0的转化率为a,平衡常数为K,则 (A)a与p有关 (B)的转化率是2a (C)K,=[a3-2a的/[41-ap (D)K,与P成反比 5.2分(0353) 0353 述 说 法 不 正 () (A)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B)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 (C)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12 题 20 分 ) 1. 2 分 (0088) 0088 体 系 的 状 态 改 变 了 , 其 内 能 值 : ( ) (A) 必定改变 (B) 必定不变 (C) 不一定改变 (D) 状态与内能无关 2. 2 分 (7457) 7457 在 pH < 7 的 Al(OH)3溶胶中,使用下列电解质使其聚沉: (1)KNO3 (2) NaCl (3) Na2SO4 (4) K3Fe(CN)6 在相同温度、相同时间内,聚沉能力大小为: ( ) (A) (1) > (4) > (2) > (3) (B) (1) < (4) < (2) < (3) (C) (4) > (3) > (2) > (1) (D) (4) < (3) < (2) < (1) 3. 2 分 (1863) 1863 下述说法哪一个正确? 某物质在临界点的性质: ( ) (A) 与外界温度有关 (B) 与外界压力有关 (C) 与外界物质有关 (D) 是该物质本身特性 4. 2 分 (3344) 3344 理想气体反应 CO(g) + 2H2 (g) = CH3OH(g), 若起始原料 CO 与 H2的分子比为 1:2, 平衡时 CO 的转化率为 α,平衡常数为 Kp,则 ( ) (A) α与 p 有关 (B) H2 的转化率是 2α (C) Kp=[ α(3-2α) 2 ] / [ 4(1-α) 2 p 2 ] (D) Kp与 p 2成反比 5. 2 分 (0353) 0353 下 述 说 法 哪 一 种 不 正 确 ? ( ) (A) 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为零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内能变化不一定为零 (C)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膨胀后,其温度一定降低

D)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 6.2分(2848 2848 A0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1.Ag20(s) →2Ag(S)+(12)02(g) K() 试问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K(II)=K(II) (B)KI)=K(II) (C)O2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 D)KAI)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分7 计算298K下,CO(g)和CH,OH(g)的标准生成格,并计算反应CO(g+2H以g=CH,OH(g) 的标准焓变。已知如下燃烧焓数据: A(298 KX(CH;OH(g))=-763.9 kJ-mor (1) A(298 KK(C(s))=-393.5 kJ-mol 令 △H(298KHg-285.8kmo 6) △H(298K)C0(g)=-283.0kJ-mol (④) 8.2分(0237) 0237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不可能发生的是: (A)恒温下绝热膨用 (B)恒压下绝热膨册 (C)吸热而温度不变 D)吸热,同时体积又缩小 9.1分0242) 0242 对于理想气体,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HIaTy=0 (H/Ov)r=0 (B)(HaT)0 (=0 D )(aHlaV)r=0 ()=0 *.1分(3865) 3865

(D)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内能变化为零 6. 2 分 (2848) 2848 Ag2O 分解可用下列两个反应方程之一表示,其相应的平衡常数也一并列出 I. Ag2O (s) 2Ag (s) + (1/2) O2 (g) Kp (Ⅰ) II. 2Ag2O (s) 4Ag (s) + O2 (g) Kp(Ⅱ) 设气相为理想气体,而且已知反应是吸热的,试问下列哪个结论是正确的: (A) Kp(Ⅱ) = Kp(Ⅱ) (B) Kp(Ⅰ) = Kp 2 (Ⅱ) (C) O2 气的平衡压力与计量方程的写法无关 (D) Kp(Ⅰ) 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7. 2 分 (0507) 0507 计算 298 K 下,CO(g)和 CH3OH(g)的标准生成焓,并计算反应 CO(g)+2H2 (g)=CH3OH(g) 的标准焓变。已知如下燃烧焓数据: ΔcH m $ (298 K)(CH3OH(g))=-763.9 kJ·mol-1 (1) ΔcH m $ (298 K)(C(s))=-393.5 kJ·mol-1 (2) ΔcH m $ (298 K)(H2(g))=-285.8 kJ·mol-1 (3) ΔcH m $ (298 K)(CO(g))=-283.0 kJ·mol-1 (4) 8. 2 分 (0237) 0237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下列过程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 恒温下绝热膨胀 (B) 恒压下绝热膨胀 (C) 吸热而温度不变 (D) 吸热,同时体积又缩小 9. 1 分 (0242) 0242 对于理想气体,下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 (H/T)V = 0 (H/V)T = 0 (B) (H/T)p= 0 (H/p)T = 0 (C) (H/T)p= 0 (H/V)T = 0 (D) (H/V)T= 0 (H/p)T = 0 *. 1 分 (3865) 3865

下列不同浓度的NaC溶液中(浓度单位mol·dm,哪个溶液的电导率最大? (A)0.00 (B)0.01 (C)0.1 D)1.0 11.1分(2666) 2666 如图所示,当物系点在通过A点的一条直线上变动时,则此物系的特点是:() (A)B和C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B)A的百分含量不变 (B的百分含量不变 (D)C的百分含最不变 12.1分(1828) 1828 在400K时,液体A的蒸气压为4×10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10Pa,两者组成理想溶 液,平衡时在液相中A的摩尔分数为0.6。则在气相中B的摩尔分数为 A1031 (B)0.40 (C)0.50 D)0.60 二、填空题(共5题10分) 13.2分(6051) 6051 化学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据有两个,即 14.2分(0577 0577 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功的微观本质是 热的微观本质是」 15.2分(7220) 7220 对于分散体系,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则当粒子半径为」 时,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当 时,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下列不同浓度的 NaCl 溶液中(浓度单位 mol·dm-3 ),哪个溶液的电导率最大? ( ) (A) 0.001 (B) 0.01 (C) 0.1 (D) 1.0 11. 1 分 (2666) 2666 如图所示,当物系点在通过 A 点的一条直线上变动时,则此物系的特点是: ( ) (A) B 和 C 的百分含量之比不变 (B) A 的百分含量不变 (C) B 的百分含量不变 (D) C 的百分含量不变 12. 1 分 (1828) 1828 在 400 K 时,液体 A 的蒸气压为 4×104 Pa,液体 B 的蒸气压为 6×104 Pa,两者组成理想溶 液,平衡时在液相中 A 的摩尔分数为 0.6。则在气相中 B 的摩尔分数为 ( ) (A) 0.31 (B) 0.40 (C) 0.50 (D) 0.60 二、填空题 ( 共 5 题 10 分 ) 13. 2 分 (6051) 6051 化学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中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据有两个,即_ _,_。 14. 2 分 (0577) 0577 从统计热力学观点看,功的微观本质是 _ 。 热的微观本质是 _ 。 15. 2 分 (7220) 7220 对于分散体系, 如果按照粒子的大小来区分, 则当粒子半径为_ 时, 称为分子(或离子)分散体系; 当_时, 称为胶体分散体系;

当 时称为粗分散体系。 16.2分(3892) 3892 CaCb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17.2分(2441) 244 NaCI(S)和含有稀HC的NaCI饱和水溶液的平衡体系,其独立组分数是 三、计算题(共4题50分) 18.15分(0880) 0880 计算下述绝热刚性体系的熵变: 1mol He 2 mol H2 3 mol N2 2°273Kp°,283Kp°,293K △S→理想气 19.15分(3373) 3373 CO2与HS在高温下有如下反应: COxg)+HS(g)=COS(g)+H-0(g) 今在610K时,将4.4×103kg的C02加入2.5dm3体积的空瓶中,然后再注入H,S使总 压为1013,25kPa,平衡后取样分析,其中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同样重复上述实验, 但 温度维持在620K,平衡后取样分析,其中含水的物质量分数为0.03。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 试计算: ()在610K时的K。: (2)在610K时的△G (3)反应的热效应△,H: (4)在610K时,在反应器中充入不活泼气体,使压力加倍(保持反应器的体积不变), COS的产率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若充入不活泼气体后保持压力不变而使体积加倍,C0S 的产率是否受到影响? 20.10分(5960) 5960 298K时,水溶液中有反应C1O+「→CT+10,当反应物初始浓度改变 时,其初始速率也变()实验数据如下 (mol·dm3) 3 4 10[cIo]mol·dm 4.00 2.00 2.00 2.00 1 'IVmol·dnm3 2.004.00 2.00 2.00 1 0[OH Tmol·dm3 1000 1000 1000 250

当_时, 称为粗分散体系。 16. 2 分 (3892) 3892 CaCl2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_。 17. 2 分 (2441) 2441 NaCl(s)和含有稀 HCl 的 NaCl 饱和水溶液的平衡体系,其独立组分数是 。 三、计算题 ( 共 4 题 50 分 ) 18. 15 分 (0880) 0880 计算下述绝热刚性体系的熵变: 19. 15 分 (3373) 3373 CO2与 H2S 在高温下有如下反应: CO2(g)+H2S(g)=COS(g)+H2O(g) 今在 610 K 时,将 4.4×10-3 kg 的 CO2加入 2.5 dm3 体积的空瓶中,然后再注入 H2S 使总 压为 1013.25 kPa,平衡后取样分析,其中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2。同样重复上述实验,但 温度维持在 620 K,平衡后取样分析,其中含水的物质量分数为 0.03。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 试计算: (1) 在 610 K 时的 K p $ ; (2) 在 610 K 时的ΔrG m $ ; (3) 反应的热效应ΔrH m $ ; (4) 在 610 K 时,在反应器中充入不活泼气体,使压力加倍(保持反应器的体积不变), COS 的产率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若充入不活泼气体后保持压力不变而使体积加倍,COS 的产率是否受到影响? 20. 10 分 (5960) 5960 298 K 时, 水溶液中有反应 ClO- + I- → Cl- + IO-,当反应物初始浓度改变 时,其初始速率也变 (r0) 实验数据如下: ( mol·dm-3 ) 1 2 3 4 103 [ClO- ]/mol·dm-3 4.00 2.00 2.00 2.00 103 [I- ]/mol·dm-3 2.00 4.00 2.00 2.00 103 [OH- ]/mol·dm-3 1000 1000 1000 250

103r/mol·dm3s1 0.480.500240.94 求反应速率方程 一反应历程使之符合()之速率方程 21.10分(0796) 0796 装在类钱烫想的管中025c格通过多孔春发 ,整个装置放有 恒温器中。实验中,恒温器从气体吸热 202J 已知该气体的状态方程p(m-b)=RT,其中b=20X10m3mo,试计算实验过程中的W, △U,△H和△S. 四、问答题(共4题20分) 22.5分(6276) 6270 举例说明鱼叉模型机理及特点。 23.5分(7136) 7136 NH(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并且NH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未发生解离。 ka NH3K 写出NH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速率,脱附速率及净吸附速率方程。 24.5分(0272) 0272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3/2)nRT+C(C为常数),请由此导出理想气体的(U1V)r 和(aHar 25.5分(0283) 0283 试用有关数学原理,证明下列各关系式:

103 r0 /mol·dm-3·s -1 0.48 0.50 0.24 0.94 (1) 求反应速率方程 (2) 设计一反应历程使之符合 (1) 之速率方程 。 21. 10 分 (0796) 0796 1mol 某气体在类似于焦耳-汤姆孙实验的管中由 100p ,25℃ 慢慢通过一多孔塞变成 p ,整个装置放在一个温度为 25℃ 的特大恒温器中。实验中,恒温器从气体吸热 202 J。 已知该气体的状态方程 p(Vm- b) =RT,其中 b = 20×10-6 m 3·mol-1。试计算实验过程中的 W, ΔU,ΔH 和 ΔS。 四、问答题 ( 共 4 题 20 分 ) 22. 5 分 (6276) 6276 举例说明鱼叉模型机理及特点。 23. 5 分 (7136) 7136 NH3(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服从 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并且 NH3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未发生解离。 NH3+K NH3K ka kd 写出 NH3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速率,脱附速率及净吸附速率方程。 24. 5 分 (0272) 0272 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3/2)nRT+C (C 为常数),请由此导出理想气体的(U/V)T 和(H/V)T。 25. 5 分 (0283) 0283 试用有关数学原理,证明下列各关系式: (A) (U/V)p= Cp(T/V)p-p (B) (U/p)V= CV (T/p)V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