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试题习题(物理化学)试卷17(试题)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150.71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内蒙古科技大学:《基础化学》课程试题习题(物理化学)试卷17(试题)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10题20分) 1.2分(0455) 0455 如图所示,对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的大小 B)△从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表示两浓度m和m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对H©的微分溶解 △H1 △Hm(HC) 71n2 2.2分(4003) 4003 1 mol *g K.Fe(CN)6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A)10mol·kg (B)7mol .kg (C)4 mol kg (D)15mol·kg 3.2分2635) 2635 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 (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

物理化学试卷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 ( 共 10 题 20 分 ) 1. 2 分 (0455) 0455 如图所示,对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曲线上任一点均表示对应浓度时积分溶解热的大小 (B) ΔH1 表示无限稀释积分溶解热 (C) ΔH2 表示两浓度 n1和 n2之间的积分稀释热 (D) 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均表示对应浓度对 HCl 的微分溶解热 2. 2 分 (4003) 4003 1 mol·kg-1 K4Fe(CN)6 溶液的离子强度为 : ( ) (A) 10 mol·kg-1 (B) 7 mol·kg-1 (C) 4 mol·kg-1 (D) 15 mol·kg-1 3. 2 分 (2635) 2635 在二组分液体从高温冷却时,有时会产生包晶现象。请问包晶属于什么状态?( ) (A)热力学平衡态 (B)流动体系稳定态 (C)热力学不稳定状态 (D)流动体系不稳定态

4.2分(1908) 190 在50C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是液体B饱和蒸气压的3倍,A,B两液体形成理想 溶液。气液平衡时,在液相中A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5,则在气相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A)0.15 (B)0.25 (C0.5 D)0.65 5.2分(7120) 7120 实验测得0℃,压力为9.33kPa时,NH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为50cm(标态), (A)26.07·mo (B)13.12k·mo (C)6.55kJ·mo D)2.01kJ·mol 6.2分(7360) 7360 胶体粒子的Zcta电势是指: (A)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7.2分(3673) 3673 在浓度为q的HC与浓度c2的BaCh混合溶液中,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A)(H(H)+(Ba)+(CD] (B)c Mc(H)+(Ba) +(c+22(Cr月 (C)c(H'McH)+cz(Ba +CT小 (D)(H(H)+2c24m(Ba)+2(CI)] 8.2分(2396 2396 硫酸与水可形成出SOH0S) 42出0(s)、HS044H0(s)三种水合物,问在101 325P阳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A)3种 (B)2种 )1种 (D)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9.2分(1827) 1827

4. 2 分 (1908) 1908 在 50℃时,液体 A 的饱和蒸气压是液体 B 饱和蒸气压的 3 倍,A,B 两液体形成理想 溶液。气液平衡时,在液相中 A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5,则在气相中 B 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 ) (A) 0.15 (B) 0.25 (C) 0.5 (D) 0.65 5. 2 分 (7120) 7120 实验测得 0℃, 压力为 9.33 kPa 时, NH3 (g)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为 50 cm3 (标态), 在 30℃, 若要 NH3(g)的吸附量为 50 cm 3 , NH3(g)的压力应为 29.06 kPa, 则 NH3(g)在活 性炭上的吸附热为多少? ( ) (A) 26.07 kJ·mol-1 (B) 13.12 kJ·mol-1 (C) 6.55 kJ·mol-1 (D) 2.01 kJ·mol-1 6. 2 分 (7360) 7360 胶体粒子的 Zeta 电势是指: ( ) (A) 固体表面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B) 紧密层、扩散层分界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C) 扩散层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D) 固液之间可以相对移动处与本体溶液之间的电位降 7. 2 分 (3673) 3673 在浓度为 c1 的 HCl 与浓度 c2的 BaCl2混合溶液中,离子迁移数可表示成: ( ) (A) m(H+ )/[m(H+ ) + m(Ba2+) + 2m(Cl- )] (B) c1m(H+ )/[c1m(H+ )+ 2c2m(½ Ba2+)+ (c1+ 2c2)m(Cl- )] (C) c1m(H+ )/[c1m(H+ ) + c2m(Ba2+) + m(Cl- )] (D) c1m(H+ )/[c1m(H+ ) + 2c2m(Ba2+) + 2c2m(Cl- )] 8. 2 分 (2396) 2396 硫酸与水可形成 H2SO4·H2O(s)、H2SO4·2H2O(s)、H2SO4·4H2O(s)三种水合物,问在 101 325 Pa 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 ? ( ) (A) 3 种 (B) 2 种 (C) 1 种 (D) 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 9. 2 分 (1827) 1827

(①)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2)对于纯组分,则化学势等于其Gibbs自由能 星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He定律 (4)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Raou止定律 上述诸说法正确的是: (A)(1),2) (B)(2),(3) C)2,(④ *.2分(6989) 6989 两液体A和B表面张力=治,密度p=2P,一毛细管插入A中液面上升2.0cm,插入B中液面上升 多少?(假定两液体皆完全润湿管壁) (A)1.0cm (B)2.0cm (C)4.0cm (D)5.0cm 二、填空题(共5题10分) 11.2分0775) 0775 在横线上填上>、<、=或?(?代表不能确定) 水在373.15K和101325kPa下通过强烈搅拌而蒸发,则 (A)△S OT Q为该过程体系吸收的热量 (B)AF -W (C)△F -We (忽略体积变化) (D)△G 12.2分(3261) 3261 答:380K (2分) 13.2分(5464) 5464 某反应,其速率常数k(在313K一473K范围内)与温度T关系如下: k/s=1.58×105cxp(-128.9kJ·mo/RT,则该反应的级数为 343K时半衰期11= 14.2分(0387) 0387 300K时,将2 mol Zn片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若反应在散口容器中进行时放热Qp 在封闭刚性容器中进行时放热Q,则Q-Q 15.2分(1867) 1867 298K下,有两瓶N2.O2理想混合气体第一瓶中N的分压为0.5p第二瓶中N2的分压为

(1) 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 (2) 对于纯组分,则化学势等于其 Gibbs 自由能 (3) 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 Henry 定律 (4) 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 Raoult 定律 上述诸说法正确的是: ( ) (A) (1),(2) (B) (2),(3) (C) (2),(4) (D) (3),(4) *. 2 分 (6989) 6989 两液体 A 和 B 表面张力A=B,密度A=2B,一毛细管插入 A 中液面上升 2.0 cm,插入 B 中液面上升 多少?(假定两液体皆完全润湿管壁) ( ) (A) 1.0 cm (B) 2.0 cm (C) 4.0 cm (D) 5.0 cm 二、填空题 ( 共 5 题 10 分 ) 11. 2 分 (0775) 0775 在横线上填上 >、<、= 或 ?(?代表不能确定)。 水在 373.15 K 和 101325 kPa 下通过强烈搅拌而蒸发,则 (A) ΔS _ Q/T Q 为该过程体系吸收的热量 (B) ΔF _ -W (C) ΔF _ -Wf (忽略体积变化) (D) ΔG _ -Wf 12. 2 分 (3261) 3261 答:380 K (2 分) 13. 2 分 (5464) 5464 某反应,其速率常数 k (在 313 K—473 K 范围内)与温度 T 关系如下: k/s -1=1.58×1015 exp(-128.9 kJ·mol-1/RT), 则该反应的级数为_, 343 K 时半衰期 t 1 2 = 。 14. 2 分 (0387) 0387 300 K 时,将 2 mol Zn 片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若反应在敞口容器中进行时放热 Qp, 在封闭刚性容器中进行时放热 QV,则 QV -Qp= _ J。 15. 2 分 (1867) 1867 298 K 下,有两瓶 N2,O2 理想混合气体,第一瓶中 N2 的分压为 0.5p ,第二瓶中 N2的分压为

2p,则4I4(),两者差值为 三、计算题(共4题50分) 16.15分(0957) 0957 4gAr(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质量MAr39.95gmo)在300K时,压力为5066 kPa,今在等温下反抗202.6kPa的恒定外压进行膨胀。试分别求下列两种过程的Q,W,△U △H△S△F和△G (1)若变化为可逆过程; (2)若变化为不可逆过程。 17.15分(0674) 0674 ()试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熵的定义推导 ds=(1)(aulaT)dT+(I[(auav)rpldv (2)利用上式计算1mol范德华气体在恒温下体积由可逆地变到及时的△U和△G。 18.10分(3009) 309 向150ml、浓度为0.2 mol-dm3的NH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才能使解离分子的百分数 增至2倍(设解离百分数远小于1)。 19.10分(0933) 0933 假定温度是80.1℃(即苯的沸点),并设蒸气为理想气体 求下列各过程中,苯的△F和△G(设为lmol. (1)C.H(LD力 CH(gD) 2)CH1 →CHg.0.9 →CHwg,1.1p 根据所得结果能否判断过程的可能性 四、问答题(共4题20分) 20.5分(1166) 166 液态氯的蒸气压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P=AT exp ((a/T)+bT] 式中A,a,b都是常数,求氨的△p与T的关系式。 21.5分(5760) 5760 已知某反应的速率常数k=K(1+),式中为基元反应()的速率 常数,K=kk:为其中两个方向相反的基元反应()与(2)的速率之比,即平衡 常数。试证反应的活化能E。=E+△H(1+)。式中E3为基元反就(3)的活化能 AHm为基元反应()的标准反应热

2p ,则 μ(Ⅰ)_ μ(Ⅱ),两者差值为_。 三、计算题 ( 共 4 题 50 分 ) 16. 15 分 (0957) 0957 4 g Ar(可视为理想气体,其摩尔质量 M(Ar)=39.95 g·mol-1)在 300 K 时,压力为 506.6 kPa,今在等温下反抗 202.6 kPa 的恒定外压进行膨胀。试分别求下列两种过程的 Q,W,ΔU, ΔH,ΔS,ΔF 和ΔG。 (1)若变化为可逆过程; (2)若变化为不可逆过程。 17. 15 分 (0674) 0674 (1) 试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熵的定义推导: dS=(1/T)(U/T)VdT+(1/T)[(U/V)T+p]dV (2) 利用上式计算 1 mol 范德华气体在恒温下体积由 V1可逆地变到 V2 时的U 和G。 18. 10 分 (3009) 3009 向 150 ml、浓度为 0.2 mol·dm -3 的 NH3水溶液中加入多少水,才能使解离分子的百分数 增至 2 倍(设解离百分数远小于 1)。 19. 10 分 (0933) 0933 假定温度是 80.1℃(即苯的沸点),并设蒸气为理想气体。 求下列各过程中,苯的ΔF 和ΔG(设为 1mol)。 (1) C6H6 (l,p ) C6H6 (g,p ) (2) C6H6(l,p ) C6H6(g,0.9p ) (3) C6H6 (l,p ) C6H6 (g,1.1p ) 根据所得结果能否判断过程的可能性。 四、问答题 ( 共 4 题 20 分 ) 20. 5 分 (1166) 1166 液态氦的蒸气压可以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p = AT5/2 exp {-[(a/T) + bT 5. 5]} 式中 A,a,b 都是常数,求氦的ΔvapHm与 T 的关系式。 21. 5 分 (5760) 5760 已知某反应的速率常数 k = k3K/(1+K),式中 k3 为基元反应 (3) 的速率 常数,K = k1/k2为其中两个方向相反的基元反应 (1) 与 (2) 的速率之比,即平衡 常数。试证反应的活化能 Ea= E3+ rHm/(1+K)。式中 E3为基元反就(3)的活化能 rHm为基元反应 (1) 的标准反应热

22.5分(6574 6574 对于反应CH,COCH2COOH(aq)→CH3COCH+COg, 有人提出=CHCOCH2COOH+CH;COCH,COO],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验证上式并求k,2。 23.5分(5626) 5626 2S02+02一2S03.其催化反应历程可写为: 2N0+0,日理2N0, NO2+S0,日0NO+S0, 为获得总反应方程式,第二步必须进行2次,称为该元反应的化学计算数$=2, 请从上述具体反应,证明经验平衡常数K与各元反应速率常数间关系为: n) S为反应步骤数

22. 5 分 (6574) 6574 对于反应 CH3COCH2COOH(aq)CH3COCH3+CO2(g), 有人提出 r=k1[CH3COCH2COOH]+k2[CH3COCH2COO- ], 请设计一实验方案验证上式并求 k1,k2。 23. 5 分 (5626) 5626 2SO2+O2 2SO3, 其催化反应历程可写为: 2NO+O2 1 1 k k  2NO2 NO2+SO2 2 2 k k  NO+SO3 为获得总反应方程式, 第二步必须进行 2 次, 称为该元反应的化学计算数 S2=2, 请从上述具体反应,证明经验平衡常数 Kc 与各元反应速率常数间关系为: KC= k k i i i          1 1 S S S 为反应步骤数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