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汽车总体设计与计算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0
文件大小:1.35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汽车设计》课程教学资源(讲稿)汽车总体设计与计算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汽车总体设计 1.概述 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 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 ①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 体的行为有影响: ②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 ③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 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 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 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 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 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 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 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 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 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 更为深刻。 1.1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 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汽车总体设计 1. 概述 汽车性能的优劣不仅取决于组成汽车的各部件的性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各部件的协调和配合,取决于总体布置;总体设计水平的高低对汽车的设计 质量、使用性能和产品的生命力起决定性的影响。 汽车是一个系统,这是基于汽车只有如下属性而具备组成系统的条件: ① 汽车是由多个要素(子系统及连接零件)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对整 体的行为有影响; ② 组成汽车的各要素对整体行为的影响不是独立的; ③ 汽车的行为不是组成它的任何要素所能具有的。 由此,汽车具备系统的属性,对环境表现出整体性、一辆子系统属性匹配协 调的汽车所具备的功能大于组成它的各子系统功能纯粹的、简单的总和、反之, 如果子系统的属性因无序而相互干扰,即便是个体性能优良的子系统,其功能也 会因相互扼制而抵消,功率循环、轴转向等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 系统论所揭示的系统整体性和系统功能的等级性必然会映射到设计任务中 来、用整体性来解释汽车设计的终极目标是整车性能的综合优化,道理是十分显 然的、汽车设计任务的等级形态表现为:上位设计任务是确定下位设计任务要实 现的目标,下位设计是实现上位设计功能的手段、上、下位体系可从总体设计逐 级分至零件设计,总体设计无疑处于这种体系的最上位,设计子系统的全部活动 必须在总体设计构建的框架内进行、子系统设计固然重要,但统揽全局、设计子 系统组合和相互作用体系规则的总体设计对汽车的性能和质量的影响更加广泛、 更为深刻。 1.1 整车总布置设计的任务 (1) 从技术先进性、生产合理性和使用要求出发,正确选择性能指标、质量 和主要尺寸参数,提出总体设计方案,为各部件设计提供整车参数和设计要求;

(2)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3)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 (④)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 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设计原则、目标 (1)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 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 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应从己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 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汽车设计过程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②)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 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 本形式。 (④)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 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1:5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1:5或1:1的精 确模型。 (⑤)编写设计任务书; (6)汽车总布置设计: (7)总成设计: (8)试制、试验、定型

(2) 对各部件进行合理布置和运动校核; (3) 对整车性能进行计算和控制,保证汽车主要性能指标实现; (4) 协调好整车与总成之间的匹配关系,配合总成完成布置设计,使整车的 性能、可靠性达到设计要求。 1.2 设计原则、目标 (1) 汽车的选型应根据汽车型谱、市场需求、产品的技术发展趋势和企业 的产品发展规划进行。 (2)选型应在对同类型产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用调查、生产工艺调 查、样车结构分析与性能分析及全面的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 (3)应从已有的基础出发,对原有车型和引进的样车进行分析比较,继承 优点,消除缺陷,采用已有且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与结构,开发新车型。 (4)涉及应遵守有关标准、规范、法规、法律,不得侵犯他人专利。 (5)力求零件标准化、部件通用化、产品系列化。 1.3 汽车设计过程 (1)调查研究与初始决策:选定设计目标,并制定产品设计工作及方针原则。 (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及对开发目标制定的工作方针、设计 原则等主导思想提出整车设想,即概念设计(concept design)或构思设计。 (3)绘制总布置草图,确定整车主要尺寸、质量参数与性能以及各总成的基 本形式。 (4)车身造型设计及绘制车身布置图:绘制不同外形、不同色彩的车身外形 图;制作相应的造型的 1:5 整车模型;从中选优后,再制作 1:5 或 1:1 的精 确模型。 (5)编写设计任务书; (6)汽车总布置设计; (7)总成设计; (8)试制、试验、定型

2.整车型式的选择 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 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2)轴数和驱动型式: (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 (④)轮胎的选择。 2.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对于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在现代汽车上主要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用其 它燃料或其它种类的发动机,可根据车型的需要进行选取。 发动机的型式有直列式、V型和对置式等。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 因此要根据具体车型的使用条件和布置上的结构需要,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 式的发动机。 2.2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 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4×2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4×2前驱动式 结构。对于一般总重小于19t的汽车,都采用4×2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 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 公路使用,是一种典型的、成熟的结构型式。 随着汽车载重量的增加,各相关总成也要相应的加大,汽车的自重也要增 加,这样会造成4×2式的汽车单轴的负荷增加,以致于超过公路、桥梁所规定 的承载限值(公路允许单轴负荷为13t,双后轴负荷为24t)。为解决此矛盾, 般采用增加汽车轴数的办法来减少单轴的负荷,如从4×2变成6×2、6×4、8 ×4,如果想增加驱动能力,提高越野通过性能,可以采用4×4、6×6、8×8 等增加前驱动型式的结构,同时也可提高载重量

2. 整车型式的选择 根据设计原则,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特点,整车设计人员要提出被开发车型的 整车型式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2)轴数和驱动型式; (3)车头和驾驶室的型式及与发动机、前轴(轮)的位置关系; (4)轮胎的选择。 2.1 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 对于发动机的种类和型式,在现代汽车上主要选用汽油机和柴油机,燃用其 它燃料或其它种类的发动机,可根据车型的需要进行选取。 发动机的型式有直列式、V 型和对置式等。冷却方式有水冷和风冷。 因此要根据具体车型的使用条件和布置上的结构需要,而选择不同种类和型 式的发动机。 2.2 汽车的轴数和驱动型式 不同类型的汽车有不同的轴数和驱动型式,这主要根据使用条件、用途、工 厂的生产条件、制造成本及公路的轴荷限值等因素进行选择。 最常用的是两轴、后驱动 4³2 式汽车,其中轿车还可以采用 4³2 前驱动式 结构。对于一般总重小于 19t 的汽车,都采用 4³2 后驱动的布置型式(前驱动 的轿车除外),因为这种汽车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机动性好、成本低、适合于 公路使用,是—种典型的、成熟的结构型式。 随着汽车载重量的增加,各相关总成也要相应的加大,汽车的自重也要增 加,这样会造成 4³2 式的汽车单轴的负荷增加,以致于超过公路、桥梁所规定 的承载限值(公路允许单轴负荷为 13t,双后轴负荷为 24t)。为解决此矛盾,一 般采用增加汽车轴数的办法来减少单轴的负荷,如从 4³2 变成 6³2、6³4、8 ³4,如果想增加驱动能力,提高越野通过性能,可以采用 4³4、6³6、8³8 等增加前驱动型式的结构,同时也可提高载重量

采用增加轴数的办法,可以提高载重量而不增加单轴负荷,同时还不会增加 车箱底板的离地高度,提高通用化、系列化水平,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 所以汽车厂家多年来一直都采用这种办法变型出更多品种的汽车。 6×2式结构可以由单前轴、单后驱动桥和后支承轴组成,也可由双前轴和 单后驱动桥组成,这主要取决于布置需求和轴荷分配。但应尽量不采用双前轴式 结构,因为这样会使前转向系统复杂,转向沉重或增加转向助力系统,增加成本 和影响操作。 2.3车头、驾驶室的型式 车头、驾驶室的型式是汽车的最主要的型式之一。其选择主要决定于用户的 要求、安全性、维修保养的方便性和生产条件等因素。车头的型式如长头、平头、 凸头等都各有其优缺点。 车头、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也可组成不同的布置结 构,形成不同风格的整车外形,使轴荷分配、轴距、转弯直径等发生变化。对使 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 图2.1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 2.4轮胎的选择 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 据之一,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而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 用条件、轮胎的静负荷、轮胎的额定负荷以及汽车的行驶速度。当然还应

采用增加轴数的办法,可以提高载重量而不增加单轴负荷,同时还不会增加 车箱底板的离地高度,提高通用化、系列化水平,便于生产、降低生产成本等。 所以汽车厂家多年来一直都采用这种办法变型出更多品种的汽车。 6³2 式结构可以由单前轴、单后驱动桥和后支承轴组成,也可由双前轴和 单后驱动桥组成,这主要取决于布置需求和轴荷分配。但应尽量不采用双前轴式 结构,因为这样会使前转向系统复杂,转向沉重或增加转向助力系统,增加成本 和影响操作。 2.3 车头、驾驶室的型式 车头、驾驶室的型式是汽车的最主要的型式之一。其选择主要决定于用户的 要求、安全性、维修保养的方便性和生产条件等因素。车头的型式如长头、平头、 凸头等都各有其优缺点。 车头、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也可组成不同的布置结 构,形成不同风格的整车外形,使轴荷分配、轴距、转弯直径等发生变化。对使 用、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 图 2.1 驾驶室与发动机,前轴(前轮胎)的布置位置 2.4 轮胎的选择 轮胎的尺寸和型号是进行汽车性能计算和绘制总布置图的重要原始数 据之一,因此,在总体设计开始阶段就应选定,而选择的依据是车型、使 用条件、轮胎的静负荷、轮胎的额定负荷以及汽车的行驶速度。当然还应

考虑与动力一传动系参数的匹配以及对整车尺寸参数(例如汽车的最小离 地间隙、总高等)的影响。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0.9~1.0,以免超载。轿车、轻型客车及 轻型货车的车速高、轮胎受动负荷大,故它们的轮胎负荷系数应接近下限: 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 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 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 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试验表明:轮胎超载20%时,其寿命将 下降30%左右。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及其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 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 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采用高强度尼龙帘布轮胎可使轮胎的额定负荷大大 提高,从而使轮胎直径尺寸也大为缩小。例如装载量4t的载货汽车在20 世纪50年代多用的9.00一20轮胎早已被8.25一20:7.50一20甚至8.25 一16等更小尺寸的轮胎所取代。越野汽车为了提高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能 力常采用胎面较宽、直径较大、具有越野花纹的超低压轮胎。山区使用的 汽车制动频繁,制动鼓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应大一些,以便散热,故应采用 轮辋尺寸较大的轮胎。轿车都采用直径较小、断面形状扁平的宽轮辋低压 轮胎,以便降低质心高度,改善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性、轮胎的附者性 能并保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我国各种汽车的轮胎和轮辋的规格及其额定负荷可查相应的国家标 准。轿车轮胎标准见GB2978一82:货车和客车的轮胎规格详见国标GB516 一82。货车的后轮装双胎时,比单胎使用时的负荷可增加10%~15%。 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总布置设计人员应初步确定以下各种参数,作为整车和总成的原始数据和工 作目标。在整车的方案(车头、驾驶室的型式、发动机的种类,整车初步的外廊 尺寸、主要布置参数和布置草图)初步确定之后,整车设计人员通过图面工作和

考虑与动力—传动系参数的匹配以及对整车尺寸参数(例如汽车的最小离 地间隙、总高等)的影响。 轮胎所承受的最大静负荷与轮胎额定负荷之比,称为轮胎负荷系数。 大多数汽车的轮胎负荷系数取为 0.9~1.0,以免超载。轿车、轻型客车及 轻型货车的车速高、轮胎受动负荷大,故它们的轮胎负荷系数应接近下限; 对在各种路面上行驶的货车,其轮胎不应超载。在良好路面上行驶且车速 不高的货车,其轮胎负荷系数可取上限甚至达 1.1;对车速不高的重型货 车、重型自卸汽车,此系数亦可偏大些。但过多超载会使轮胎早期磨损, 甚至发生胎面剥落及爆胎等事故。试验表明:轮胎超载 20%时,其寿命将 下降 30%左右。 为了提高汽车的动力因数、降低汽车及其质心的高度、减小非簧载质 量,对公路用车在其轮胎负荷系数以及汽车离地间隙允许的范围内应尽量 选取尺寸较小的轮胎。采用高强度尼龙帘布轮胎可使轮胎的额定负荷大大 提高,从而使轮胎直径尺寸也大为缩小。例如装载量 4t 的载货汽车在 20 世纪 50 年代多用的 9.00—20 轮胎早已被 8.25—20;7.50—20 甚至 8.25 —16 等更小尺寸的轮胎所取代。越野汽车为了提高在松软地面上的通过能 力常采用胎面较宽、直径较大、具有越野花纹的超低压轮胎。山区使用的 汽车制动频繁,制动鼓与轮辋之间的间隙应大一些,以便散热,故应采用 轮辋尺寸较大的轮胎。轿车都采用直径较小、断面形状扁平的宽轮辋低压 轮胎,以便降低质心高度,改善行驶平顺性、横向稳定性、轮胎的附着性 能并保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我国各种汽车的轮胎和轮辋的规格及其额定负荷可查相应的国家标 准。轿车轮胎标准见 GB 2978—82;货车和客车的轮胎规格详见国标 GB 516 —82。货车的后轮装双胎时,比单胎使用时的负荷可增加 10%~15%。 3.汽车主要参数的选择 总布置设计人员应初步确定以下各种参数,作为整车和总成的原始数据和工 作目标。在整车的方案(车头、驾驶室的型式、发动机的种类,整车初步的外廓 尺寸、主要布置参数和布置草图)初步确定之后,整车设计人员通过图面工作和

计算、初步确定如下目标参数: (1)汽车主要尺寸参数 (2)汽车质量参数 (3)主要性能参数 (④)汽车的机动性参数 (⑤)估算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其对应的转速。 (6)变速器的头档速比和档位数,和驱动桥的主减速比。 3.1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 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 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确定车头,驾驶室的型式,以及同发动机、前轴(轮)的相互布置关系后,绘 制布置总布置草图,并在此基础上布置各大总成。 (1)车架和车箱: (2)后簧、后桥和车轮: (3)前簧、前轴和车轮: (④)传动系: (⑤)转向机构及拉杆系统,并确定前轮转角和进行转弯直径的计算: (6)布置油箱、电瓶、消声器、贮气简、及备胎等其它总成。 完成整车总布置草图后,整车的外廓尺寸及相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已基本确 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 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 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

计算、初步确定如下目标参数: (1) 汽车主要尺寸参数 (2) 汽车质量参数 (3) 主要性能参数 (4) 汽车的机动性参数 (5)估算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最大扭矩及其对应的转速。 (6)变速器的头档速比和档位数,和驱动桥的主减速比。 3.1 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 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 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确定车头,驾驶室的型式,以及同发动机、前轴(轮)的相互布置关系后,绘 制布置总布置草图,并在此基础上布置各大总成。 (1)车架和车箱; (2)后簧、后桥和车轮; (3)前簧、前轴和车轮; (4)传动系; (5)转向机构及拉杆系统,并确定前轮转角和进行转弯直径的计算; (6)布置油箱、电瓶、消声器、贮气简、及备胎等其它总成。 完成整车总布置草图后,整车的外廓尺寸及相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已基本确 定,然后进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计算质量参数前,要列出各大总成的质量,再定出空载和满载时各总成的质 心至前轴和地面的距离,最后计算出空载和满载时的轴荷分配和质心至前轴、地 面的距离。 整车总布置应提供以下参数,为总成开发提供原始数据。 (1)整车的外廓尺寸;

(2)轴距和前、后轮距: (3)前悬和后悬长度: (④)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⑤)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⑥)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 (⑧)变速器头档速比(2种)和档位数 (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 (10)最高车速: (11)最大爬坡度: (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 (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 (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15)前簧中心距: (16)后簧中心距: (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19)前簧作用长度 (20)后簧作用长度: (21)前簧非悬架质量: (22)后簧非悬架质量: (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 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 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 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等】

(2)轴距和前、后轮距; (3)前悬和后悬长度; (4)车头、驾驶室和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 (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 (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 (7)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及相应转速; (8)变速器头档速比(2 种)和档位数; (9)后桥总速比(可有几种); (10)最高车速; (11)最大爬坡度; (12)整备质量及载质量; (13)转向盘直径,车轮转角及最小转弯直径 (14)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 (15)前簧中心距; (16)后簧中心距; (17)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 (18)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 (19)前簧作用长度; (20)后簧作用长度; (21)前簧非悬架质量; (22)后簧非悬架质量; (23)后轮毂及制动器总成质量。 通过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可以初步确定各总成的布置关系,进而确定整 车各有关的(布置)尺寸参数和质量参数,以便为总成设计提供原始数据。 在绘制整车总布置草图时,可以参考同类车型的相关总成的外廓尺寸和质 量,按本车的总布置需要,进行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初步确定主要布置尺寸和进 行质量参数的计算。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包括轴距、轮距、总长、总宽、总高、前悬、后悬、接 近角、离去角、最小离地间隙等

图3.1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 轴距的选择要考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轴 距短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但轴距过 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 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 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因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 响。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 求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在整车选型初期,可根据要求及驾驶室布置尺寸初步确定轴距: L=L+L+S+Lg 式中,L一货箱长度可根据汽车的装载质量、载货长度来确定,或参考同 类型、同装载量汽车的货厢长度和装载面积来初步确定; L一前轮中心至驾驶室后壁的距离,它与布置方案选择有关,在该布置 方案选定后,可通过对驾驶室、发动机和前轴的初步布置或参考同型、同类布置 的汽车的这一尺寸初步确定: S一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间隙,一般取50~100mm: L一后悬尺寸,可根据道路条件或参考同类型汽车初步确定】

图 3.1 汽车的主要尺寸参数 轴距的选择要考虑它对整车其他尺寸参数、质量参数和使用性能的影响。轴 距短一些,汽车总长、质量、最小转弯半径和纵向通过半径就小一些。但轴距过 短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车厢长度不足或后悬过长;汽车行驶时其纵向角振 动过大;汽车加速、制动或上坡时轴荷转移过大而导致其制动性和操纵稳定性变 坏;万向节传动的夹角过大等。因此,在选择轴距时应综合考虑对有关方面的影 响。当然,在满足所设计汽车的车厢尺寸、轴荷分配、主要性能和整体布置等要 求的前提下,将轴距设计得短一些为好。 在整车选型初期,可根据要求及驾驶室布置尺寸初步确定轴距: L  LH  LJ  S  LR 式中,LH——货箱长度可根据汽车的装载质量、载货长度来确定,或参考同 类型、同装载量汽车的货厢长度和装载面积来初步确定; LJ——前轮中心至驾驶室后壁的距离,它与布置方案选择有关,在该布置 方案选定后,可通过对驾驶室、发动机和前轴的初步布置或参考同型、同类布置 的汽车的这一尺寸初步确定; S——驾驶室与货厢之间的间隙,一般取 50~100mm; LR——后悬尺寸,可根据道路条件或参考同类型汽车初步确定

轴距的最终确定应通过总布置和相应的计算来完成,其中包括检查最小转弯 半径和万向节传动的夹角是否过大,轴荷分配是否合理,乘坐是否舒适以及能否 满足整车总体设计的要求等。 三轴汽车的中后轴之间的轴距,多取为轮胎直径的1.1~1.25倍 汽车轮距对汽车的总宽、总质量、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轮 距愈大,则悬架的角刚度愈大,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愈好,车厢内横向空间也愈大。 但轮距也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汽车的总宽和总质量过大。轮距必须与汽车的总 宽相适应。 汽车的外廓尺寸包括其总长、总宽、总高。它应根据汽车的类型、用途、承 载量、道路条件、结构选型与布置以及有关标准、法规限制等因素来确定。在满 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减小汽车的外廓尺寸,以减小汽车的质量,降低制 造成本,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机动性。GB1589一79对汽车外廓尺寸界 限作了规定。 前悬处要布置发动机、水箱、风扇、弹簧前支架、车身前部或驾驶室的前支 点、保险杠、转向器等,要有足够的纵向布置空间。其长度与汽车的类型、驱动 型式、发动机的布置型式和驾驶室的型式及布置密切相关,汽车的前悬不宜过长, 以免使汽车的接近角过小而影响通过性。 汽车的后悬长度主要与货厢长度、轴距及轴荷分配有关。后悬也不宜过长 以免使汽车的离去角过小而引起上下坡时刮地,同时转弯也不灵活。城市大客车 的后悬一般不大于其轴距的60%,其长度不大于3.5m。轻型及以上的载货汽车 的后悬一般为1.2一2.2m。长轴距、特长货厢的汽车,其后悬可长达约2.6m。 3.2整车质量参数估算 在整车设计方案确立后,总布置设计草图初步完成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整车 质量参数(包括:空载状态下的整车整备质量、轴荷分配、质心高度:满载状态 下的整车最大总质量、轴荷分配以及非悬架质量等)进行估算,为整车性能计算 和总成设计提供依据。 各总成质量,可通过样件实测得到,亦可参照同类车型样件实测值修正 得到

轴距的最终确定应通过总布置和相应的计算来完成,其中包括检查最小转弯 半径和万向节传动的夹角是否过大,轴荷分配是否合理,乘坐是否舒适以及能否 满足整车总体设计的要求等。 三轴汽车的中后轴之间的轴距,多取为轮胎直径的 1.1~1.25 倍。 汽车轮距对汽车的总宽、总质量、横向稳定性和机动性都有较大的影响。轮 距愈大,则悬架的角刚度愈大,汽车的横向稳定性愈好,车厢内横向空间也愈大。 但轮距也不宜过大,否则,会使汽车的总宽和总质量过大。轮距必须与汽车的总 宽相适应。 汽车的外廓尺寸包括其总长、总宽、总高。它应根据汽车的类型、用途、承 载量、道路条件、结构选型与布置以及有关标准、法规限制等因素来确定。在满 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力求减小汽车的外廓尺寸,以减小汽车的质量,降低制 造成本,提高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机动性。GBl589—79 对汽车外廓尺寸界 限作了规定。 前悬处要布置发动机、水箱、风扇、弹簧前支架、车身前部或驾驶室的前支 点、保险杠、转向器等,要有足够的纵向布置空间。其长度与汽车的类型、驱动 型式、发动机的布置型式和驾驶室的型式及布置密切相关。汽车的前悬不宜过长, 以免使汽车的接近角过小而影响通过性。 汽车的后悬长度主要与货厢长度、轴距及轴荷分配有关。后悬也不宜过长, 以免使汽车的离去角过小而引起上下坡时刮地,同时转弯也不灵活。城市大客车 的后悬一般不大于其轴距的 60%,其长度不大于 3.5m。轻型及以上的载货汽车 的后悬一般为 1.2~2.2m。长轴距、特长货厢的汽车,其后悬可长达约 2.6m。 3.2 整车质量参数估算 在整车设计方案确立后,总布置设计草图初步完成的情况下,应首先对整车 质量参数(包括:空载状态下的整车整备质量、轴荷分配、质心高度;满载状态 下的整车最大总质量、轴荷分配以及非悬架质量等)进行估算,为整车性能计算 和总成设计提供依据。 各总成质量 Mi ,可通过样件实测得到,亦可参照同类车型样件实测值修正 得到

各总成质心位置可通过实测得到或按其几何形状和结构特点估计得到,然后 在整车总布置图上确定其质心相对于前轮中心的纵向位移灯(一般规定在前轮 中心后为正值,在前轮中心前为负值)以及空载状态下的离地高度Z;和满载 状态下的离地高度Z。 一般整车总布置图在满载状态下绘制,在确定各总成质心在空载状态下的离 地高度时应考虑到前、后轮胎和悬架相对满载状态的垂直变形的影响:空载状态 下各总成质心纵向位置相对满载状态的变化忽略不记。 3.2.1空车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整车整备质量(自重)M按下式计算: M-之“ 式中o一用估算整车整备质量的全部总成数量(总成的划分可根据实际 情况由设计人员自定): ME一整车装备质量,kg。 空车后轴荷Mcr按下式计算: L 式中L一轴距,m: MCr一空车后轴荷,kg。 空车前轴荷Mci按下式计算: My=Me-Mer 式中Mcf一空车前轴荷,kg。 空车质心高度一一mg0按下式计算: 之i:Z0 Me 式中Ho一空车质心高度,皿

各总成质心位置可通过实测得到或按其几何形状和结构特点估计得到,然后 在整车总布置图上确定其质心相对于前轮中心的纵向位移 Xi (一般规定在前轮 中心后为正值,在前轮中心前为负值)以及空载状态下的离地高度 Zi ;和满载 状态下的离地高度 Zli 。 一般整车总布置图在满载状态下绘制,在确定各总成质心在空载状态下的离 地高度时应考虑到前、后轮胎和悬架相对满载状态的垂直变形的影响;空载状态 下各总成质心纵向位置相对满载状态的变化忽略不记。 3.2.1 空车状态下整车质量、轴荷分配和质心高度的计算 整车整备质量(自重) Mc 按下式计算: Mc=  No i Mi 1 式中 No——用估算整车整备质量的全部总成数量(总成的划分可根据实际 情况由设计人员自定); Mc ——整车装备质量,kg。 空车后轴荷 Mcr 按下式计算: Mcr= L Mi Xi No i   1 式中 L——轴距,mm; Mcr——空车后轴荷,kg。 空车前轴荷 Mci 按下式计算: Mcf  Mc  Mcr 式中 Mcf——空车前轴荷,kg。 空车质心高度——mgo 按下式计算: Mc Mi Z H No i g    1 0 0  式中 Hg 0 ——空车质心高度,mm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