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

第四讲 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 2004年3月14日
第四讲 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 2004年3月14日

离子色谱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中发生的基本过程就是 离子交换,因此,离子色谱本质 上就是离子交换色谱
一、离子色谱基本原理 离子色谱中发生的基本过程就是 离子交换,因此,离子色谱本质 上就是离子交换色谱

阳离子交换: X+YR Y+XR S 阴离子交换: X+yRY +X r S 离子交换树脂上可以离解的离子和流 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的溶质离子之 间进行的可逆交换,根据这些离子对 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而被分离
+ + − + + − X m +Y Rs Ym + X Rs − − + − − + X m +Y Rs Ym + X Rs 阳离子交换: 阴离子交换: 离子交换树脂上可以离解的离子和流 动相中具有相同电荷的的溶质离子之 间进行的可逆交换,根据这些离子对 交换剂有不同的亲和力而被分离

交换位置 日淋洗离子 e品大阴离子 0样品小阴离子日 L4阳离子 阴离子交换示意图

在离子色谱的基本组成中, 重要的和与其他高效液相色 谱不同的就是抑制器和电导 检测器
在离子色谱的基本组成中, 重要的和与其他高效液相色 谱不同的就是抑制器和电导 检测器

抑制器的作用 NaF NaClNaNO Na2HPO4, Na?S ack Ground: Na,CO3/NaHCO3 (700 Retention time Naf Nacl NaNO Na2SO4 9s Back Ground: Na,CO3/NaHCO3 (700uS) 废液 8 HF H2so HNO Back Ground: H2CO3(15uS Retention time
抑制器的作用 废液 Back Ground: Na2CO3 / NaHCO3 (700μS) NaF,NaCl,NaNO3 Na2HPO4 ,Na2SO4 ~~ Retention time Conductivity NaF NaCl NaNO3 Na2HPO4 Na2SO4 Back Ground: Na2CO3 / NaHCO3 (700μS) ~~ Retention time Conductivity HF HCl HNO3 H3PO4 H2SO4 Retention time Back Ground: H2CO3 (15μS) Conductivity

抑制器的作用 淋洗液 不经过抑制 (Na2CO3) 样品F,C,SO2 对离子 F CI SO42 分析柱 Naf. Nacl 时间 NaySO4 in Na2 CO3 经过抑制 废液 废液 C SO,2 阴离子抑制 器 H2O OH-H2O 正极 负极 S HF, HCl, H2SO4 in H2CO3 时间 12943
阴离子抑制 器 抑制器的作用 淋洗液 (Na2CO3 ) 分析柱 HF, HCI, H2SO4 in H2CO3 NaF, NaCl, Na2SO4 in Na2CO3 废液 H2O 不经过抑制 对离子 S 时间 S 时间 经过抑制 废液 H2O H+ Na+ 12943 样品 F , CI , SO4 - - 2 - F SO4 2 CI - - - F SO4 2 CI - - - 正极 负极 OH-

阳极 阴极 废液 Na+,X在NaOH淋洗液中废液 H2o, O2 H H+OH→→H2O H′,Ⅹ Na NaoH, H2 H+o H2+OH H2O H, X in H2O H2O 检测器 H2O H2O 阳离子交换膜 自动连续再生阴离子抑制器中电化学 反应和离子移动
自动连续再生阴离子抑制器中电化学 反应和离子移动 NaOH , H2 H + 废液 废液 阳极 检测器 H + + O2 H2 + OH - H2O H2O Na+ H + + OH- H2O H + , X - H + , X - in H2O H2O H2O H2O, O2 阳离子交换膜 Na+ , X - 在 NaOH 淋洗液中 阴极

抑制器 ◆安装在电导池之前 提高待测离子的电导率: 提高灵敏度 Nat. cl- H. CI ◆降低背景电导(淋洗液): 减少噪音 Nat, HCO3 H2 CO3 Nat. oh- H2O
抑制器 安装在电导池之前 提高待测离子的电导率: 提高灵敏度 Na+ , Cl- H+ , Cl- 降低背景电导 (淋洗液) : 减少噪音 Na+ , HCO3 - H2CO3 Na+ , OH- H2O

极限摩尔电导值 (unit: HS/m equivalent Cation 入 Anion 入 H 350 OH 198 Li+ 39 F 55 Na 50 76 K 74 78 NHa+ 73 NO3ˉ 7 g 2 53 PO,3- 80 白2+ Ca 60 SO,2 80 Total conductivity=∑(入+)+∑(
极限摩尔电导值 Cation + Anion - H+ Li+ Na+ K+ NH4 + Mg 2+ Ca2+ 350 39 50 74 73 53 60 OH- F- Cl- Br- NO3 - PO4 3- SO4 2- 198 55 76 78 71 80 80 Total conductivity = ( ) + ( ) + - (unit:μS/m equivalent)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热分析及其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红外光谱.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核磁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电化学分析法.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逐步聚合反应.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配位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离子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张子勇).ppt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六章 硼族元素.pps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p区元素(三).ppt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碳族元素.pps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氧族元素.pps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各章知识题解(二).doc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九章 过渡金属(I).pps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过渡金属(II).pps
- 内蒙古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一章 镧系和锕系元素.pps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X-射线衍射.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实验讲座.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超导核磁共振仪操作图示.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光分析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绪论(徐开来).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色谱分析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pdf
- 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九章(PDF版).pdf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5 有效数字 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1-3.3.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