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色谱分析导论

第十章色谱分析导论 10.1色谱法及其分类 10.1.1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各物 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 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 复的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第十章 色谱分析导论 10.1 色谱法及其分类 10.1.1 色谱法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分析方法,它是利用各物 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 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在两相中进行多次反 复的分配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10.1.2分类 .按两相状态分类 流动相: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 固定相:气一固、气一液;液一固、液一液 2.按分离原理分类 分配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而分离 ■吸附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 能力的大小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不同 凝胶色谱:依据分子几何尺寸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10.1.2 分类 1. 按两相状态分类 流动相: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 固定相:气-固、气-液;液-固、液-液 2. 按分离原理分类 分配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固定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而分离 吸附色谱:根据不同组分在吸附剂上的吸附和解吸 能力的大小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不同组分对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 不同 凝胶色谱:依据分子几何尺寸大小不同进行分离

3.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 ■平板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4.按展开程序分类 洗脱法:弱冲洗剂 ■顶替法:强顶替剂 迎头法:以试样混合物作流动相
3. 按固定相的形式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色谱、毛细管色谱 平板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 4. 按展开程序分类 洗脱法:弱 冲洗剂 顶替法:强 顶替剂 迎头法:以试样混合物作流动相

10.2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流动相 10.2.1色谱流出曲线 A+B ■在色谱法中,当样品加入定相 后,样品中各组分随着流 动相的不断向前而在两相 间反复进行溶解、挥发,检测器 或吸附、解吸,如果各组 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 不同,它们就有可能达到 分离。 二组分混合样的分离 (a)柱内洗脱过程;(b)所记录下来的色谱图
10.2 色谱流出曲线和术语 10.2.1 色谱流出曲线 在色谱法中,当样品加入 后,样品中各组分随着流 动相的不断向前而在两相 间反复进行溶解、挥发, 或吸附、解吸,如果各组 分在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 不同,它们就有可能达到 分离

分配系数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C K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Cm K大的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 长,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后流出柱 子 ■温度升高,K变小。 ■K为常数时,是线性色谱
分配系数K K大的组分,滞留在固定相中的时间 长,在柱内移动的速度慢,后流出柱 子。 温度升高,K变小。 K为常数时,是线性色谱。 m s C C 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

基线 峰高h 半峰宽V12 ■峰宽Y 标准偏差σ 进样 0.607h 空气峰 D (0.607=20 Y=40 Y12=2.354σ 色谱流出曲线
基线 峰高 h 半峰宽 Y1/2 峰宽 Y 标准偏差 σ Y0.607=2σ Y=4σ Y1/2=2.354 σ

10.2.2保留值 死时间tn 保留时间tR 调整保留时间t=t-tn(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 相对保留值%1=(难分离物质对)a31= (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分配比k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n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 K
10.2.2 保留值 死时间 t M 保留时间 t R 调整保留时间 t′R = t R - t M(组分在固定相中停留的总时间) 相对保留值 (只与柱温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 分配比 m s n n 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总量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总量 = kβ V V k n V n V C C K s m m s s m m s = = = = 1 2 1 2 2,1 2 1 R R R R t t t t ′ ′ = ′ ′ = (难分离物质对) α , γ

R亟分 n. +n m=k+l M 组分 k=-1 R →y2 r
1 2 1 2 R R 2 ,1 M R M R M M R m s m M R R M K K k k t t t t t t t 1 t t k k 1 n n n t t L t L t 1 2 = = ′ ′ ⇒ = ′ = − ⇒ = − = = + + = = = = γ μ μ μ μ 组分 组分

由色谱峰的流出曲线可以实现一下目的: (1)依据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2)依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3)依据色谱峰的保留值以及峰宽评价色谱 柱的分离效能
由色谱峰的流出曲线可以实现一下目的: (1)依据色谱峰的保留值进行定性分析 (2)依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 (3)依据色谱峰的保留值以及峰宽评价色谱 柱的分离效能

10.3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a色谱分离是色谱体系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 过程的综合表现。热力学过程是指与组分 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动力学过 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 过程
10.3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色谱分离是色谱体系热力学过程和动力学 过程的综合表现。热力学过程是指与组分 在体系中分配系数相关的过程;动力学过 程是指组分在该体系两相间扩散和传质的 过程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绪论(徐开来).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光分析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超导核磁共振仪操作图示.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实验讲座.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X-射线衍射.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热分析及其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红外光谱.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核磁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电化学分析法.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逐步聚合反应.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配位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离子聚合.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张子勇).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pdf
- 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九章(PDF版).pdf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5 有效数字 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1-3.3.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3-3.4.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1 概述.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3.2 金属指示剂 4.3.3 终点误差 4.3.4 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4.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1-5.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3 氧化还原滴定 5.4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5.5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