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九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第九章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 电重量法:根据电解后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 质质量来进行分析(高含量) 电解分离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库仑分析法: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 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可用于痕量)
第九章 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电解分析: 电重量法:根据电解后在电极上析出的被测物 质质量来进行分析(高含量) 电解分离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库仑分析法: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 求得被测物质的含量(可用于痕量)

9.1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电解 电解是利用外部电源使化学反应向非自发方向 进行的过程。 电解 CuSSes n(+)阳极:2H20分4++02+4e氧化 ■(-)阴极:Cu+2e<Cu 还 原
9.1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 电解是利用外部电源使化学反应向非自发方向 进行的过程。 电解CuSO 4 (+)阳极:2H 2O ↔ 4H + + O 2 + 4e - 氧化 (-)阴极:Cu + 2e ↔ Cu 还 原

、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J分:使物质开始在两极上析出时的最小外加电压 分“原电池Em-E 阴 分~0反 少外-U分=iR 析:使物质开始在电解上析出的电位 实际上,阴极电位更负,阳极电位更正,才能析出 对于不同组分,U越小,越易电解 阴极上,析出电位愈正者,愈易还原; 阳极上,析出电位愈负者,愈易氧化
二、分解电压与析出电位 U 分:使物质开始在两极上析出时的最小外加电压 U 分= -E原电池 = E 阳–E 阴 U 分= U 反 U 外 - U 分= iR E 析:使物质开始在电解上析出的电位 实际上,阴极电位更负,阳极电位更正,才能析出 对于不同组分,U 分越小,越易电解 阴极上,析出电位愈正者,愈易还原; 阳极上,析出电位愈负者,愈易氧化

、过电压及过电位 UA>U 反 nU分-U反 原因:极化引起两极产生超电位 极化:电流流过时电极电位对理论值的偏差) a.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 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 b.电化学极化:由于电极反应迟缓引起的。 阳极更正一na为正 阴极更负一η为负 分=(E平(阳)+n1Q)-(E平(阴)+n。)
三、过电压及过电位 U 分 > U 反 η= U 分 - U 反 原因:极化引起两极产生超电位 (极化:电流流过时电极电位对理论值的偏差) a. 浓差极化: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附近溶液 的浓度与本体溶液的浓度的差异引起的。 b. 电化学极化:由于电极反应迟缓引起的。 阳极更正— η a为正 阴极更负— η c为负 U 分=(E平(阳) + η a)- (E平(阴) + η c )

四、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完全程度 ■金属在阴极上析出,电位越正越先析出 ■电解完全:剩下为原浓度的105106
四、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及完全程度 金属在阴极上析出,电位越正越先析出 电解完全:剩下为原浓度的10-5~10-6

9.2电解分析 方法及其应用 控制电流电解法 (恒电流电解法) R3 恒电流电解装置 搅拌马达;2.铂网(阴极); 3.铂螺旋丝(阳极);4.加热器;A.电流表; V.电压表;R1电解电流控制; R2,搅拌速度控制;R3.温度控制
9.2 电解分析 方法及其应用 一、控制电流电解法 (恒电流电解法)

、控制电位电解法 工作电极 (阴极 对电极 (阳极) 毫伏计 E a d b 控制阴极电位电解装置示意图 控制阴极电位与析出电位的关系
二、控制电位电解法

=l o 0.434AD K VS 电流与时间关系 电解开始时,被电解物质的浓度较高,电解电流较 大,电解速率较快。随着电解的进行,该物质浓度 越来越小,因此电解电流越来越小。当该物质被全 部电解析出后,电流就趋于零,电解完成
(s ) V 0.434AD K i i 10 1 kt t 0 − − = = δ 电解开始时,被电解物质的浓度较高,电解电流较 大,电解速率较快。随着电解的进行,该物质浓度 越来越小,因此电解电流越来越小。当该物质被全 部电解析出后,电流就趋于零,电解完成

、汞阴极电解分离法 1.氢在汞上的过电位特别大,很多金属都能在 汞阴极上还原析出。 ■2.许多金属能与汞形成汞齐,使汞电极上金属 离子的析出电位更正,易于还原,并能防止其被 再次氧化
三、汞阴极电解分离法 1. 氢在汞上的过电位特别大,很多金属都能在 汞阴极上还原析出。 2. 许多金属能与汞形成汞齐,使汞电极上金属 离子的析出电位更正,易于还原,并能防止其被 再次氧化

9.3库仑分析法 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得被测 物质含量的方法 法拉第电解定律m M nF Q=it(当i恒定时) 库仑分析三要素: M it 电量的准确测量 nF ■电解终点的指示 ■10%的电流效率
9.3 库仑分析法 根据电解过程中所消耗的电量来求得被测 物质含量的方法 一、法拉第电解定律 库仑分析三要素: 电量的准确测量 电解终点的指示 100%的电流效率 it nF M m Q it i Q nF M m = = = (当 恒定时)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三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二章 原子发射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一章 气相色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十章 色谱分析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绪论(徐开来).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一章 光分析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超导核磁共振仪操作图示.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基本原理和分析技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原子发射光谱实验讲座.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法的基本知识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X-射线衍射.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离子色谱方法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热分析及其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红外光谱.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核磁共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应用.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讲稿)电化学分析法.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ppt
- 暨南大学:《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逐步聚合反应.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五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六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七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八章 电位分析法.pdf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资源(讲稿)第四章 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pdf
- 卫生部规划教材:《天然药物化学》第四版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共九章(PDF版).pdf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 2.5 有效数字 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1-3.3.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3-3.4.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1 概述.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酸碱平衡及酸碱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3.2 金属指示剂 4.3.3 终点误差 4.3.4 络合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4.4 混合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滴定.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络合滴定法 4.5 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1-5.2).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5.3 氧化还原滴定 5.4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5.5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沉淀滴定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定量分析中的分离方法.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及分子荧光分析法 8.1 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8.2 光度分析的方法和仪器.ppt
-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 Analytical Chemistry》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8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及分子荧光分析法(8.3-8.6).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