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新诗

第十三章30年代的诗歌 、现实主义派诗 歌 1.殷夫的诗歌: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第十三章 30年代的诗歌 一、现实主义派诗 歌 1. 殷夫的诗歌: ◼ (1909——1931), 原名徐伯庭,笔名 白莽、任夫、沙洛 等,浙江象山人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徼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血字》 《别了,哥哥》 www.luxun.com
◼ 鲁迅在为殷夫的诗集《孩儿塔》作序时,称其 诗为“东方的微光”、“林中的响箭”、“冬 末的萌芽”,是“别一世界”(即无产阶级新 世界)的诗。 ◼ 《血字 》 ◼ 《别了,哥哥》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节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①从工人群众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提炼诗的语言 和形象,节奏明快有力,刚健之中透露出清新 之美。 ②恢复了政治抒情诗中情抒情主人公的“自我” 形象,且这一“自我”在中国新诗“自我”抒 情形象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2、中国诗歌会诗人群 ◼ 1932年9月,在“左联”的领导下, “中国 诗歌会”在上海成立,它是一个群众性的诗 歌团体 ◼ 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 ◼ 在《缘起》和《发刊诗》中阐明了自己的创 作主张,并以《新诗歌》作为机关刊物,随 后广州、北京及日本的东京都成立了分会, 并先后出版诗刊,吸引了一批诗人 ◼ 是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有组织、 有明确理论纲领的革命诗歌团体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创作主张 (1)“捉住现实”:即诗歌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现实主义的方法创作表达反帝反封建思想的 作品; (2)“大众歌调”:即提倡诗歌大众化,要求 诗的表现形式应大众化、民族化,使诗普及到 群众中去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主要内容: ①写农民的苦难与反抗斗争。(蒲风:《茫茫 夜》、《六月流火》; 王亚平:《农村的夏 天》、《十二月的风》; ②写反帝抗日 。(穆木天:《守堤者》、《流 亡者之歌》等)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特点: ①描摹重大题材,揭示富有时代特色的政治或 社会主题。 ②直抒胸臆,直接描摹,不尚意象。 ③语言通俗,体式自由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青年时代的航克家(1933.青岛
3、臧克家的前期诗作 ◼ (1905、10——2003、 12),山东诸城县臧家 庄人; ①在诗作中为苦闷、彷徨 中的中国青年提供了与 “新月派” 、现代派, 以及中国诗歌会诗人都 不同的人生态度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 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 ③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老 马》、《难民》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久性真理”如 《生活》、《希望》 C、表现反帝情绪,如《罪恶的黑手》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如《自己 的写照》、《运河》
②描写了农民形象和乡村景色,为新诗反映农村 生活开拓了新的天地。 ③内容广泛 A、反映农村破产和农民的苦难生活,如《老 马》、《难民》 B、表现自我人生体验到的“永久性真理”如 《生活》、《希望》 C、表现反帝情绪,如《罪恶的黑手》 D、通过自我抒情为时代、历史摄影,如《自己 的写照》、《运河》

特点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特点: ◼ ①讲究诗的形式的凝炼、 整齐,讲究诗的节奏、韵 律,以格律诗的形式反映 社会现实。 ◼ ②擅长比喻,把感情和倾 向性凝聚、隐蔽在诗的形 象里,化思想、概念为具 体形象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沈从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老舍.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三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茅盾.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二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二十年代的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鲁迅.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9 The Victorian Age(1832-1901).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8 The Age of Romanticism(1798-183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7 The Eighteenth Century(1688-179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6 The Seventeenth Century(1603-168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5 The English Renaissance(1550-164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4 The Fifteenth Century(1400-15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he Age of Chaucer(1350-140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2 The Norman Period(1066-13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四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50-60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3/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50-60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寻根文学.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2/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1/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八十年代以后的散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