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茅盾

第九章茅盾 第一节 早期创作 茅盾的创作 示 简况及创作动因 (-)文学活动 简况
第九章 茅盾 ◼ 第一节 ◼ 早期创作 ◼ 一 、茅盾的创作 简况及创作动因 ◼ (一)文学活动 简况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鸟镇人 1.早期文学活动时期(1916-1927) 2.早期创作(1927-1930) 3.刨作的成熟期(1931-1937) 4.刨作的延续期(1938-1949)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茅盾(1896—1981) ◼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人。 1.早期文学活动时期(1916—1927) 2.早期创作(1927—1930) 3.创作的成熟期(1931—1937) 4.创作的延续期(1938—1949) 5.文学活动的后期(1949—1981)

(二)早期创作及特点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 《幻灭》、《动摇》 《追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 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 独立
(二)早期创作及特点 ◼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 ◼ 《幻灭》 、《动摇》 、 《追求》 ◼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 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 独立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 活,作品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女士、孙 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 首先,真实、直接、及时地反映社会生 活,作品富有历史感和时代感, ◼ 其次,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群像。 ◼ 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女士、孙 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与时代共沉浮 从“传统”和“现代” 的对比中,从时代急 流的变动中,挖掘 “新人”形象的价值
1.与时代共沉浮 ◼ 从“传统”和“现代” 的对比中,从时代急 流 的 变动 中 ,挖 掘 “新人”形象的价值

2.爱情观念的更新 3.细腻、出色的心理 方大生 描写才能 子夜 第二节《子夜》 《子夜》的题目 寓意 象征中国当时的社 会现状
2.爱情观念的更新 3.细腻、出色的心理 描写才能 第二节 《子夜》 一、《子夜》的题目 寓意 ◼ 象征中国当时的社 会现状

二、《子夜》的创作意图 从三个方面展示矛盾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等 以表现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 为主 ■描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和历史命运
二、《子夜》的创作意图 ◼ 从三个方面展示矛盾 ◼ 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 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等 ◼ 以表现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矛盾 为主 ◼ 描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奋斗和历史命运

《子夜》以三十年代上海这个典型的半 民地大都市为中心 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 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辅以吴荪甫与城乡工农运动和与中小资 本家的冲突 艺术地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 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全貌
◼ 《子夜》以三十年代上海这个典型的半 殖民地大都市为中心 ◼ 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赵伯 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 ◼ 辅以吴荪甫与城乡工农运动和与中小资 本家的冲突 ◼ 艺术地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命运 ◼ 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社会的全貌

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 着重从社会经济分析 入手,并与政治、文 我的父 化、社会心理和家庭 生活的分析相结合, 辈质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社会做出的艺术 “定性”分析
◼ 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 着重从社会经济分析 入手,并与政治、文 化、社会心理和家庭 生活的分析相结合,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中国社会做出的艺术 “定性”分析

30年代社会分析派小说的特点,可以归 纳为: ,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 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 接有关
◼ 30年代社会分析派小说的特点,可以归 纳为: 一,具有鲜明的理性特色; 二,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三,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 接有关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二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二十年代的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鲁迅.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9 The Victorian Age(1832-1901).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8 The Age of Romanticism(1798-183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7 The Eighteenth Century(1688-179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6 The Seventeenth Century(1603-168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5 The English Renaissance(1550-164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4 The Fifteenth Century(1400-15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he Age of Chaucer(1350-140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2 The Norman Period(1066-13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0 The Twentieth Century.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聊斋志异》.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编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三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老舍.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沈从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四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50-60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3/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50-60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寻根文学.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