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50-60年代戏剧

第五章:50-60年代戏剧 ■第一节:概述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 1、1949%1957年间,主要任务是戏曲的 推陈出新。 2、1958-1976年间,主要成就是京剧现 代戏的重大突破
第五章:50~60年代戏剧 ◼ 第一节:概述 ◼一、当代戏曲的改革 ◼ 1、1949~1957年间,主要任务是戏曲的 推陈出新。 ◼ 2、1958~1976年间,主要成就是京剧现 代戏的重大突破

二、话剧的新变 1、1949~1957年 (1)多幕剧:老舍《龙须沟》、胡可 《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 夏衍《考验》。 (2)独幕剧:崔德志《刘莲英》、鲁 彦周《归来》。 (3)第四种剧本:杨履方《布谷鸟又 叫了》、海默《洞箫横吹》
二、话剧的新变 1、1949~1957年 (1)多幕剧:老舍《龙须沟》、胡可 《战斗里成长》、陈其通《万水千山》、 夏衍《考验》。 (2)独幕剧:崔德志《刘莲英》、鲁 彦周《归来》。 (3)第四种剧本:杨履方《布谷鸟又 叫了》、海默《洞箫横吹》

2、1958~1965年 (1)历史剧:郭沫若《蔡文姬》、 《武则天》、田汉《关汉卿》。 (2)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千万不 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 歌剧的发展 《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 姐》、《江姐》等
2、1958~1965年 (1)历史剧:郭沫若《蔡文姬》、 《武则天》、田汉《关汉卿》。 (2)反映现实生活的话剧:《千万不 要忘记》、《霓虹灯下的哨兵》。 三、歌剧的发展 《红霞》、《洪湖赤卫队》、《刘三 姐》、《江姐》等

第二节:《茶馆》 、老舍建国以后 的剧作 ■《方珍珠》 《龙须沟》 《西望长安》 ■《神拳》等 二、陈年老酒味更醇 张与小孙女的合影是老舍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第二节:《茶馆》 一、老舍建国以后 的剧作 ◼ 《方珍珠》 ◼ 《龙须沟》 ◼ 《西望长安》 ◼ 《神拳》等 二、陈年老酒味更醇

)《茶馆》的创作和演出 ■1957年《收获》创刊号 (二)《茶馆》反映的时代 1、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以后 2、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期 3、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独裁统治时期 (三)人物形象 口主要人物自壮到老
(一)《茶馆》的创作和演出 ◼ 1957年《收获》创刊号 (二)《茶馆》反映的时代 1、第一幕: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以后 2、民国初期军阀混战时期 3、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独裁统治时期 (三)人物形象 ◼ 主要人物自壮到老

1、王利发:精明、干练,富有处世 经验,而又胆小怕事。 2、常四爷: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和爱 国心 3、秦仲义: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 心走“实业救国”的路。 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新颖的艺术构思 l、侧面透露法 (1)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
1、王利发:精明、干练,富有处世 经验,而又胆小怕事。 2、常四爷:耿直、刚强,有正义感和爱 国心。 3、秦仲义: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民族资本家, 一心走“实业救国”的路。 三、独特的表现形式 (一)、新颖的艺术构思 1、侧面透露法 (1)富于民族特色和地方风味

(2)茶馆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可以 容纳各种人物。 (3)茶馆是社会的窗口,可以窥见都 市生活的一斑。 2、舍弃“一人一事”的传统结构形式, 采取“人像展览式”的方法结构全剧。 3、没有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而是采 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座标式结构
(2)茶馆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处,可以 容纳各种人物。 (3)茶馆是社会的窗口,可以窥见都 市生活的一斑。 2、舍弃“一人一事”的传统结构形式, 采取“人像展览式”的方法结构全剧。 3、没有贯穿全剧的戏剧冲突,而是采 用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座标式结构

二)语言幽默,富有个性化 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三节:《关汉卿》 1、响铛铛一粒铜豌豆 茶 2、戏中戏的结构 3、话剧加唱的手法 食 思考题: 简述《茶馆》的艺术构思
(二)语言幽默,富有个性化 (三)、浓厚的生活气息 第 三节:《关汉卿》 1、响铛铛一粒铜豌豆 2、戏中戏的结构 3、话剧加唱的手法 思考题: 简述《茶馆》的艺术构思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3/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50-60年代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50-60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四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沈从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老舍.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三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茅盾.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寻根文学.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2/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新时期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1/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八十年代以后的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九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八十年代小说(4/4).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八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八十年代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字、人文教育、文秘等专业).doc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课程授课电子教案).doc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试题库,含参考答案).doc
-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语音.ppt
-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四章 词汇.ppt
-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语法.ppt
- 湖北师范大学(湖北师范学院):《现代汉语》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修辞.ppt
- 安徽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资源(英文教案)English Literature(主持人:蔡玉辉,英文版).doc
- 安徽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 安徽师范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后习题(英文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