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 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 潮流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 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 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 ◼ 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 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 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 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 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 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 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 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 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 说 、“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 引向高潮
第一节 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 说 一 、 “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 1、问题小说的出现 ◼ 《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 小说”的创作风气。 ◼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 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2、 “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 (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 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 鸿的姊姊》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 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 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 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冰 “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3贴在大毕立时全切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 家 ◼ “冰心”这个笔名,是她 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 上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 家庭》时首次使用的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家庭问题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 体现
◼ 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 夫妻问题 ◼ 家庭问题 父子(女)问题 青年问题 ◼ “爱的哲学”是冰心“问题小说”治 疗青年精神危机的“备急千金药方” ◼ 《超人》和《悟》是这种哲学的集中 体现

(1)《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 主人公何彬,一冷心肠青年,沉溺于尼 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遗 弃人间,遗弃爱,成了孤独的“超人” 但其潜意识中仍有爱的因子 《超人》要求人们撤出“尊卑有序,长 幼有礼”的等级藩篱,以平等的态度相 亲相爱,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1)《超人》的倾向是反“超人” ◼ 主人公何彬,一冷心肠青年,沉溺于尼 采哲学,认为“爱和怜悯都是恶”,遗 弃人间,遗弃爱,成了孤独的“超人” 。 但其潜意识中仍有爱的因子 。 ◼ 《超人》要求人们撤出“尊卑有序,长 幼有礼”的等级藩篱,以平等的态度相 亲相爱,具有人本主义色彩

《悟》宣扬爱的哲 学“神圣无边”。 冰心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慰藉五 四退潮后青年人的 心灵烦闷为出发点, 以“爱的哲学”的 系统化为终结点
◼ 《悟》宣扬爱的哲 学“神圣无边” 。 ◼ 冰心的“心理问题 小说” ,以慰藉五 四退潮后青年人的 心灵烦闷为出发点, 以“爱的哲学”的 系统化为终结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二十年代的诗歌.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鲁迅.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9 The Victorian Age(1832-1901).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8 The Age of Romanticism(1798-183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7 The Eighteenth Century(1688-179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6 The Seventeenth Century(1603-1688).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5 The English Renaissance(1550-1642).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4 The Fifteenth Century(1400-15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3 The Age of Chaucer(1350-140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2 The Norman Period(1066-1350).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 The Anglo-Saxon Period(450-1066).ppt
- 《英国文学史》课程作品选读(PPT讲稿,英文版)Chapter 10 The Twentieth Century.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一章《聊斋志异》.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九编 近代文学(1840—191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四章《儒林外史》和清代其它长篇小说.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八编 清代文学(1644—1839)——绪论.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六章《红楼梦》.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明代诗文.ppt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清代戏曲.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二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茅盾.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三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章 老舍.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二章 沈从文.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三章 三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四章 三十年代的剧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九章 四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八章 四十年代新诗.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五章 三十年代戏剧.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十章 解放区文学创作.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六章 四十年代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七章 四十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巴金.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文艺运动与文学思潮.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50-60年代小说.ppt
-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50-60年代散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