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实验技术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 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3. 观察常见微生物的形态
实验技术二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及各部 分的功能; 2. 学习并掌握油镜的原理和使用技术; 3. 观察常见微生物的形态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显 微 镜 的 基 本 结 构 机械部分 光学部分 底座 镜柱 镜臂 镜筒 载物台 物镜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聚光器
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油镜的工作原理 显 微 镜 的 基 本 结 构 机械部分 光学部分 底座 镜柱 镜臂 镜筒 载物台 物镜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聚光器

油镜的工作原理 油镜的使用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香柏油, 主要原因有: 1. 增加照明亮度.因其折射率与玻璃相同,光线通 过载玻片直接通过油质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其中NA= n.sinα。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一 般来说最大只能达到90°,而n为介质折射率。由于 香柏油的折射率(1.51)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 别为1.0和1.33)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介质的油 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 λ 2NA 光波波长 分辨率 =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油镜的工作原理 油镜的使用需在载玻片与镜头之间加滴香柏油, 主要原因有: 1. 增加照明亮度.因其折射率与玻璃相同,光线通 过载玻片直接通过油质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 其中NA= n.sinα。α为光线最大入射角的半数,一 般来说最大只能达到90°,而n为介质折射率。由于 香柏油的折射率(1.51)比空气及水的折射率(分 别为1.0和1.33)要高,因此以香柏油作为介质的油 镜所能达到的数值孔径值要高于低倍镜、高倍镜。 λ 2NA 光波波长 分辨率 = 物镜的数值孔径值 2.增加显微镜的分辨率

三、实验器材 1. 示玻片: 放线菌、细菌三型、青霉 菌、曲霉菌染色玻片标本。 2. 试剂: 香柏油、二甲苯。 3. 其他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
三、实验器材 1. 示玻片: 放线菌、细菌三型、青霉 菌、曲霉菌染色玻片标本。 2. 试剂: 香柏油、二甲苯。 3. 其他器材:显微镜、擦镜纸、吸水纸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2. 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 (1)取镜安放 (2)光源调节 滴香柏油 调焦 低倍镜的观察 高倍镜的观察 侧面注视,升载物台使油镜与香柏油接触 油镜的观察 转油镜 选定视野 调焦 放置切片 调节光源和焦距
四、操作步骤 1.观察前的准备: 2. 显微镜观察: (1)低倍镜观察: (2)高倍镜观察: (3)油镜观察: (1)取镜安放 (2)光源调节 滴香柏油 调焦 低倍镜的观察 高倍镜的观察 侧面注视,升载物台使油镜与香柏油接触 油镜的观察 转油镜 选定视野 调焦 放置切片 调节光源和焦距

(4)还原各部件。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 成“八”字 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 (1)降下载物台,取下载玻片。 3. 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2)擦香柏油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 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先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 香柏油,再蘸少许二甲苯 擦去残留油迹,最后用干 净擦镜纸擦去残留二甲苯
(4)还原各部件。反光镜垂直于镜座,将物镜转 成“八”字 形,再向下旋。同时把聚光镜降下。 (1)降下载物台,取下载玻片。 3. 显微镜用毕后的处理 (2)擦香柏油 (3)用擦镜纸清洁其他物镜及目镜;用绸布 清洁显微镜的金属部件。 先用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 香柏油,再蘸少许二甲苯 擦去残留油迹,最后用干 净擦镜纸擦去残留二甲苯

五、思考问题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 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 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 的误操作? 3.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 么意义? 4.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5. 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 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五、思考问题 1. 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 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 2.比较低倍镜、高倍镜及油镜各方面的差异。为什 么在使用高倍镜及油镜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粗调节器 的误操作? 3.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 么意义? 4. 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 5. 根据你的实验体会,谈谈应如何根据所观察微 生物的大小,选择不同的物镜进行有效的观察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一 微生物学实验须知与基础技能.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十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病毒.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真核微生物.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原核微生物.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微生物学绪论.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食品卫生微生物.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微生物与食品腐败变质.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菌种选育.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微生物的营养.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ppt
-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ppt
- 福州大学:《酶学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Maintenance of textural integrity in frozen, shredded vegetables.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三 细菌的单染色法.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四 革兰氏染色法.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五 细菌的芽孢染色.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六 放线菌的培养与形态观察.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七 霉菌形态的观察.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八 啤酒生产中酵母菌质量的鉴别.ppt
- 齐鲁师范学院(山东教育学院):《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实验指导九 培养基的制备与高压蒸汽灭菌.ppt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pdf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实验授课教案(共十二个实验).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一章 绪论.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二章 孟德尔式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七章 基因精细结构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三章 连锁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五章 基因突变与DNA损伤修复.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八章 真核生物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四章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九章 遗传重组.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六章 染色体畸变.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一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doc
- 新疆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教案讲义)第十二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