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6
文件大小:8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前 言 为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现状,1998年卫生部有关会议决定将《影像诊断学》更 名为《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的X线、数字化X线成像(D)、计算机体层摄影(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超声(USG)及放射性核 介入放射学的建立和发展,已使影像诊断 其发展前 景十分广阁。 传统的X线诊断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和超声诊断 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但对目前应用日趋 广泛的MRI也将作简要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 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重点讲述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 的X线诊断。各系统均简介CT,MRI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放射学作综合性简要介绍。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检查,能初步独立分析X线征象,在介入 放射学方面能了解一些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 教学方法上除系统,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 如X线片、幻灯、录像 、挂图 、模型、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和儿科医学专业的考查课,总学时为54学时。 参考书目 1.陈炽贤实用放射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吴恩惠.头部CT诊断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4.李铁一.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5.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 6.张雪林 ,临床影像诊断指南.科学出版社,2006 7.章士正.小肠影像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8.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内分泌疾病影像诊断.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赵喜平.磁共振成像.科学出版社,2004 目录 第一部分放射部分

1 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儿科医学、预防医学专业使用) 前 言 为体现医学影像诊断学的发展现状,1998 年卫生部有关会议决定将《影像诊断学》更 名为《医学影像学》,包括传统的 X 线、数字化 X 线成像(DR)、计算机体层摄影(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超声(USG)及放射性核 素显像等。“医学影像学”就是利用上述各种成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随着 介入放射学的建立和发展,已使影像诊断学逐步发展为诊治兼备的医学影像学,其发展前 景十分广阔。 传统的 X 线诊断是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也是本学科讲授的重要内容,CT 和超声诊断 在国内已较为普及,且诊断价值较大,因此扩大了这部分内容的比重。但对目前应用日趋 广泛的 MRI 也将作简要介绍。 总论部分重点讲授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图象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方法及应 用价值与限度。各论部分重点讲述各系统正常及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并讲授一些常见病 的 X 线诊断。各系统均简介 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介入放射学作综合性简要介绍。 通过教学内容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各种成像检查,能初步独立分析 X 线征象,在介入 放射学方面能了解一些基本技术及应用指征。 教学方法上除系统,重点突出的课堂讲解外,应强调直观教学,充分利用视、听教材 如 X 线片、幻灯、录像、挂图、模型、标本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为临床医学专业和儿科医学专业的考查课,总学时为 54 学时。 参考书目 1.陈炽贤. 实用放射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吴恩惠. 头部 CT 诊断学.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周康荣. 胸部颈面部 CT.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 4.李铁一. 现代胸部影像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8 5.李果珍. 临床 CT 诊断学. 北京科技出版社,1994 6.张雪林. 临床影像诊断指南. 科学出版社,2006 7. 章士正. 小肠影像诊断学.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8. 白人驹,张云亭,冯敢生. 内分泌疾病影像诊断.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9. 赵喜平. 磁共振成像. 科学出版社,2004 目录 第一部分 放射部分

第一篇 总论(放射部分).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 第一章 肺与纵隔 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 第四篇 腹部 跑症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 第三 肝胆胰脾肾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第六篇 介入放射学 第二部分超声部分 第一篇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南 第二篇 腹部、浅表器官超声 第三篇 妇产科超声.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习时数 总论(放射部分) 骨路与肌肉 6 4 胸 肺与纵隔 6 心脏与大血管 3 部 急腹 23 1 食管与胃肠道 2 肝胆胰脾 2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1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2 2 介入放9时学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 3 3 腹部超声 2 妇产科超声 2 共 计 42 29 第一篇 总 论(放射部分)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

2 第一篇 总论(放射部分) - 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三篇 胸部 - - 第一章 肺与纵隔- 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 第四篇 腹部- 第一章 急腹症-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 第三章 肝 胆 胰 脾 肾- 第四章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第五篇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第六篇 介入放射学- 第二部分 超声部分 第一篇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声- 第二篇 腹部、浅表器官超声- 第三篇 妇产科超声- 教学时数分配表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习时数 总 论(放射部分) 2 3 骨骼与肌肉 6 4 胸 部 肺与纵隔 8 6 心脏与大血管 4 3 腹 部 急腹症 2 1 食管与胃肠道 3 2 肝 胆 胰 脾 3 2 泌尿系统与肾上腺 2 1 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 2 2 介入放射学 2 总论(超声部分)心脏超声 3 3 腹部超声 3 2 妇产科超声 2 共 计 42 29 第一篇 总 论(放射部分) 目的要求: 1.了解医学影像学 100 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

2.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 3。了解X线成俊原理掌据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CT的基本原理与设备,掌握CT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了解CT的新技术及C 的临床应用 5.了解MR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以及MRI的临床应用。 6.了解数字化X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讲授内容: 阐明“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X线,超声,CT,核素成像 MRI及介入放射学等。介绍医学影像学100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目前,本学 科除重点讲授X线诊断外,还要简介CT,MRI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1.X线成像: (1)X线产生和特性 穿透性 感光作用 荧光作用 由离作用 (2)X线成像原理和密度概念 X线成像原理 密度概念:自然对比人工对比 (3)X线图象特点 (4)X线检查技术 )普通检查 A透视 B摄影 2)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 3)造影检查 造影剂及引入人体内的途径、方法和运用部位,简述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应与防治。 (5)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X线检查方法繁多,复杂,要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检查方法,并简述检查方法的选择 原则。 (6)X线分析与诊断 1)X线诊断原则 A了解X线图象特点 B熟悉正常X线解 C掌握各种疾病的典型X线表现, D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2)X线诊断步骤 A注意X线检查技术条件的正确性 定顺序进行 C分析病变时 位置分布 数目大小 形状边缘

3 2.熟悉医学影像学的内容及组成。 3.了解 X 线成像原理,掌握 X 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4.了解 CT 的基本原理与设备,掌握 CT 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了解 CT 的新技术及 CT 的临床应用。 5.了解 MRI 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 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以及 MRI 的临床应用。 6.了解数字化 X 线成像、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讲授内容: 引言 阐明“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主要包括 X 线,超声,CT,核素成像, MRI 及介入放射学等。介绍医学影像学 100 多年的发展史、近况及最新进展。目前,本学 科除重点讲授 X 线诊断外,还要简介 CT , MRI 的临床应用及发展前景。 1.X 线成像: (1)X 线产生和特性 穿透性 感光作用 荧光作用 电离作用 (2)X 线成像原理和密度概念 X 线成像原理 密度概念:自然对比 人工对比 (3)X 线图象特点 (4)X 线检查技术 1)普通检查 A 透视 B 摄影 2)特殊检查 体层摄影、软线摄影 3)造影检查 造影剂及引入人体内的途径、方法和运用部位,简述造影前准备及造影反应与防治。 (5)X 线检查方法的选择原则 X 线检查方法繁多,复杂,要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检查方法,并简述检查方法的选择 原则。 (6)X 线分析与诊断 1)X 线诊断原则 A 了解 X 线图象特点。 B 熟悉正常 X 线解剖。 C 掌握各种疾病的典型 X 线表现。 D 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2)X 线诊断步骤 A 注意 X 线检查技术条件的正确性。 B 观察影像时应全面按一定顺序进行。 C 分析病变时,要注意病变的: 位置分布 数目大小 形状边缘

密度高低 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功能的改变 D抓重点,找矛盾,结合临床分析。 (7)简述X线检查中防护的意义与措施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阐明CT成像原理与设名 2)CT图象特点 (3)CT检查技术 (4)概述CT诊断临床价值、限度 3.MRI (1)简述MR1成像原理与设各 (4)简述MRI临床应用 4.DSA(介入放射学介绍)。 5,数字化X线成像、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I)数字化X线成像:CR、DR成像基本原理,影像信息的处理,影像信息的显示与存 (2)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PACS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 6.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简述以上各钟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他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种 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散学重点难点: 1。X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2.CT的基木原理与设备、CT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与新技术。 3.MRI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观看影像设备,各种造影剂,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 1.X线成像、CT、MRI、CR及PACS的应用原理? 2,X线成像、CT、MRI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 3.CT的新技术概况及临床应用? 第二篇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一章骨酪系统 目的要求: 熟悉骨酪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价值 3,掌挥骨路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4.掌握常见病的X线诊断(骨损伤、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 肉瘤)

4 密度高低 邻近器官和组织的改变 器官功能的改变 D 抓重点,找矛盾,结合临床分析。 (7)简述 X 线检查中防护的意义与措施 2.计算机体层摄影(CT) (1)阐明 CT 成像原理与设备 (2)CT 图象特点 (3)CT 检查技术 (4)概述 CT 诊断临床价值、限度 3.MRI (1)简述 MRI 成像原理与设备。 (2)MRI 的图象特点。 (3)MRI 检查方法。 (4)简述 MRI 临床应用。 4.DSA(介入放射学介绍)。 5.数字化 X 线成像、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信息放射学 (1)数字化 X 线成像:CR、DR 成像基本原理,影像信息的处理,影像信息的显示与存 储 (2)图象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PACS 的基本原理、结构及临床应用。 6.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 简述以上各钟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都有他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各种 成像技术和检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X 线的特性和检查方法。 2.CT 的基本原理与设备、CT 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与新技术。 3.MRI 的基本原理与设备、MRI 图像的特点和检查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观看影像设备,各种造影剂,X 线、CT、MR 片示教。 思考题: 1.X线成像、CT、MRI、CR及PACS的应用原理? 2.X线成像、CT、MRI的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 3.CT的新技术概况及临床应用? 第二篇 骨骼和肌肉系统 第一章 骨骼系统 目的要求: 1.熟悉骨骼系统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价值。 2.掌握骨骼的正常 X 线表现、脊柱的平片和 CT 表现 3.掌握骨骼病变的基本 X 线表现 4.掌握常见病的 X 线诊断(骨损伤、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巨细胞瘤、骨囊肿、骨 肉瘤)

讲授内容: 明骨路系统右良好的天然时比,X线拾查是首洗拾查方法,应用广泛,不仅可明确 病变茄 对不少 疾病还可以定性诊断,但也有一定限度。概述CT,MRI在骨骼 L.检查技术:X线、CT、MRI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X线表现 结合骨的解剖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和脊柱在生长期和成人期的正常X线表现。 (2)基本病变X线表现 结合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着重讲授X线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质坏死 (3)CT和MRI的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 3。疾病诊撕 (1)骨路与软组织创伤 1)骨折 讲授骨关节外伤X线检查目的: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儿童骨折及脊柱骨折的特点: 骨折愈合X线表现 2)椎间盘突出重点讲授其X线表现及CT和RI的优拔性 (2)骨与软组织成染 1)化脓性骨随炎 结合病理和演变过程讲授由急性转为慢性骨髓炎的X线表现。 2)骨结核 A骺、干骺端结核 B脊椎结核 (3)骨肿南 1)良性骨巨细胞瘤 骨囊 2)恶性骨肉瘤强调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成人骨路的正常X线表现、小儿长骨的X线特点、骨路基本病变X线表现、长骨骨 折及脊柱骨折的特点、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骨酪的感染、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 1.小儿长骨的X线特点? 2.急性化脓性骨随炎与骨、干骺端结核的鉴别诊断? 3.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第二意关节 目的要求:

5 讲授内容: 阐明骨骼系统有良好的天然对比,X 线检查是首选检查方法,应用广泛,不仅可明确 病变范围和程度,对不少疾病还可以定性诊断,但也有一定限度。概述 CT,MRI 在骨骼 系统的主要应用范围及价值。 1.检查技术: X 线、CT、MRI 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 X 线表现 结合骨的解剖生理讲授四肢长骨与关节和脊柱在生长期和成人期的正常 X 线表现。 (2)基本病变 X 线表现 结合基本病变的病理改变,着重讲授 X 线表现 1)骨质疏松 2)骨质软化 3)骨质破坏 4)骨质增生硬化 5)骨膜增生 6)骨质坏死 (3)CT 和 MRI 的正常表现及基本病变。 3.疾病诊断: (1)骨骼与软组织创伤 1) 骨折 讲授骨关节外伤 X 线检查目的;骨折的基本 X 线表现;儿童骨折及 脊柱骨折的特点; 骨折愈合 X 线表现 2)椎间盘突出 重点讲授其 X 线表现及 CT 和 MRI 的优越性。 (2)骨与软组织感染 1)化脓性骨髓炎 结合病理和演变过程讲授由急性转为慢性骨髓炎的 X 线表现。 2)骨结核 A 骺、干骺端结核 B 脊椎结核 (3)骨肿瘤 1)良性 骨巨细胞瘤 骨囊肿 2)恶性 骨肉瘤 强调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 成人骨骼的正常 X 线表现、小儿长骨的 X 线特点、骨骼基本病变 X 线表现、长骨骨 折及脊柱骨折的特点、椎间盘突出的 CT 表现、骨骼的感染、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 X 线、CT、MR 片示教。 思考题: 1.小儿长骨的 X 线特点? 2.急性化脓性骨髓炎与骨、干骺端结核的鉴别诊断? 3.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第二章 关节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的正常X线表现。 2.掌捏关节的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掌握常见病的X线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 讲授内容: 1.检查技术X线、CT、MRI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关节X线表现 (2)关节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1)关节肿胀 2)关节破坏 3)关节退行性改变 4)关节强直 5)关节脱位 3。疾病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 教学重点难点: 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X线、CT、MR片示教 思考题: 1,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晰? 2.退行性骨关节病的X线表现? 第三篇 胸部 第一章肺与纵隔 目的要求: 1。熟悉胸部的影俊学检杏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X线表现 3. 掌据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CT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CT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X线表现 进授内容: 概述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见病多,X线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诊断 方法,应用广泛,但有限度。随着CT,介入放射学和MRI的开展,胸部病变CT,介入 放射学及MR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也有 一定限度,均需结合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对各种检查方法进行优选,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 1.检查技术 X线、CT、MRI检查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胸部X线表现 讲授胸壁,纵隔,膈,肺部和胸膜的正常X线表现。肺部要结合解剂和生理如支气管, 6

6 1.掌握关节的正常 X 线表现。 2.掌握关节的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3.掌握常见病的 X 线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 讲授内容: 1.检查技术 X 线、CT、MRI 检查的优缺点及临床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关节 X 线表现 (2)关节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1)关节肿胀 2)关节破坏 3)关节退行性改变 4)关节强直 5)关节脱位 3.疾病诊断: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 教学重点难点: 关节外伤、关节感染、退行性骨关节病的 X 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骨骼标本及 X 线、CT、MR 片示教。 思考题: 1.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2.退行性骨关节病的 X 线表现? 第三篇 胸 部 第一章 肺与纵隔 目的要求: 1.熟悉胸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肺与纵隔的正常 X 线表现。 3.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4.了解肺与纵隔的正常 CT 表现。 5.掌握肺与纵隔基本病变的 CT 表现。 6.了解肺炎,支扩,肺脓肿,肺结核,原发性肺癌典型 X 线表现 讲授内容: 引言 概述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常见病多,X 线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诊断 方法,应用广泛,但有限度。随着 CT ,介入放射学和 MRI 的开展,胸部病变 CT ,介入 放射学及 MRI 检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CT 已成为胸部疾病诊断的主要检查方法,但也有 一定限度,均需结合临床资料,引导学生对各种检查方法进行优选,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 用。 1.检查技术 X 线、CT、MRI 检查方法及其各自优缺点。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 正常胸部 X 线表现 讲授胸壁,纵隔,膈,肺部和胸膜的正常 X 线表现。肺部要结合解剖和生理如支气管

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和小叶讲授肺门,肺纹理和肺野,注意肺野和肺叶及肺段的 业弦 (2)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1)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A阻塞性肺气肿 B阳塞性肺不张 2)肺部实变 3)结节状阴影 4)肿块 5)空洞与空脑 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 7)钙化 8)胸和液 9)气胸及液气胸 10)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3)正常胸部CT表现 结合典型层面讲授纵隔、肺叶肺段的正常表现。 (4)胸部病弯的基本CT表现 1阳塞性肺不张 2)肺气肿与肺过度充气 3)肺实变 4)肺肿块 5)空洞与空 6肺间质病变 7)胸膜病变 (5)正常胸部MRI表现(自学) (6)胸部病变的基本MR!表现(自学) 3、疾病诊断 (1)肺炎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 (2)肺脓肿 (3)支气管扩张症 (4)肺结核 按病理特点讲授各型肺结核的基本X线特征 (5)肺肿瘤 按照肺癌发生部位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肺癌的典型X线表现。 (6)纵隔肿瘤的诊断原则及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里点难点: 1正常表现中的一些基本概令:肺野、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间质。肺小叶、腺泊 2.基本病变 气管阻塞的表现、肺实变、结节影、肿块、空洞与空腔、胸腔积液及气胸, 3.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肺模型,X线、CT、MR片示教

7 淋巴结,肺血管,肺叶,肺段和小叶讲授肺门,肺纹理和肺野,注意肺野和肺叶及肺段的 关系。 (2)胸部病变的基本 X 线表现 1)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A 阻塞性肺气肿 B 阻塞性肺不张 2)肺部实变 3)结节状阴影 4)肿块 5)空洞与空腔 6)网状、细线状及条索状 7)钙化 8)胸腔积液 9)气胸及液气胸 10)胸膜肥厚、粘连、钙化 (3)正常胸部 CT 表现 结合典型层面讲授纵隔、肺叶肺段的正常表现。 (4)胸部病变的基本 CT 表现 1)阻塞性肺不张 2)肺气肿与肺过度充气 3)肺实变 4)肺肿块 5)空洞与空腔 6)肺间质病变 7)胸膜病变 (5)正常胸部 MRI 表现(自学) (6)胸部病变的基本 MRI 表现(自学) 3、疾病诊断 (1) 肺炎 1)大叶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 (2)肺脓肿 (3)支气管扩张症 (4)肺结核 按病理特点讲授各型肺结核的基本 X 线特征。 (5)肺肿瘤 按照肺癌发生部位及转移途径,阐明原发肺癌的典型 X 线表现。 (6) 纵隔肿瘤的诊断原则及影像检查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正常表现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肺野、肺纹理、肺门、肺实质、肺间质。肺小叶、腺泡。 2.基本病变:支气管阻塞的表现、肺实变、结节影、肿块、空洞与空腔、胸腔积液及气胸。 3.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肺模型,X 线、CT、MR 片示教

思考题: 肺部良恶性肿块的CT鉴别要点? 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 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 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章心脏与大血管 目的要求: 1.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3。堂捏各房室增大的典型X线表现 4,了解循环系统几个常见病的X线表现 讲授内容: 引日 X线检杏是心肤与大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概球X线检杏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与 限度,观察内容与方法及诱视与摄片相结合的意义,强调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CT, MRI的应用围及价值 1.检查技术 概述X线检查、CT、MRI及超声检查在心脏与大血管中的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结合心脏与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X线表现。 1)心脏与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的投影 2)透视所见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搏动 3)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4)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2)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概述心脏腔内不能直接在普通X线图像上显示,但由之而引起的心脏扩张与心壁肥 厚,使心脏增大,可从形状,搏动及循环的改变反映出来。 1)心脏各房室增大 A左心室增大 B右心室增大 C左心房增大 D右心房增大 2)肺循环的改变 A肺充血 B肺淤血 C肺血减少 D肺水肿 E循环高压 3。疾病 (1) 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心包积液 (3)概述先心病的分类和房间隔缺损,Fallot四联症的典型X线表现。 教学里点难点: 8

8 思考题: 1.肺部良恶性肿块的 CT 鉴别要点? 2.空洞与空腔的概念及鉴别? 3.结核空洞、癌性空洞及肺脓肿空洞的影像特点? 4.肺癌的影像检查方法及其主要表现? 第二章 心脏与大血管 目的要求: 1.熟悉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掌握心脏大血管的正常 X 线表现 3.掌握各房室增大的典型 X 线表现 4.了解循环系统几个常见病的 X 线表现 讲授内容: 引言 X 线检查是心脏与大血管疾病的常用方法。概述 X 线检查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与 限度,观察内容与方法及透视与摄片相结合的意义,强调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CT, MRI 的应用范围及价值。 1.检查技术 概述 X 线检查、CT 、MRI 及超声检查在心脏与大血管中的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结合心脏与大血管的解剖、生理,讲授其正常 X 线表现。 1)心脏与大血管在四个检查位置的投影 2)透视所见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搏动 3)心脏大血管的形态 4)心脏大血管的大小 (2)心脏大血管病变的基本 X 线表现 概述心脏腔内不能直接在普通 X 线图像上显示,但由之而引起的心脏扩张与心壁肥 厚,使心脏增大,可从形状,搏动及循环的改变反映出来。 1)心脏各房室增大 A 左心室增大 B 右心室增大 C 左心房增大 D 右心房增大 2)肺循环的改变 A 肺充血 B 肺淤血 C 肺血减少 D 肺水肿 E 肺循环高压 3.疾病诊断 (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心包积液 (3)概述先心病的分类和房间隔缺损,Fallot 四联症的典型 X 线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X线表现 .各房室增大及肺循环异常的典型X线表现 3 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X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心脏模型及X线片示教: 用者颗: 3.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X线表现? 第四篇腹部 第一章急腹症 目的婴求: 1.熟悉急腹症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CT,MR的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腹部平片的正常X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 3.堂程肠师阳、晦部外伤的X线表现。 讲授内容: 1、检查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X线检查的目的及投照体位。探讨CT的诊断价值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腹部X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 (2)急腹症时造影检查的常见异常表现。 (3)CT平扫及CT增强扫描的异常表现 3.疾病诊断: (1)肠梗阻。 (2)腹部外伤 教学重点难点: X线检查和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2.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及主要X线表现, 3.腹部外伤的常见CT表现。 救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典型X线、CT片示教, 思考思: 1.肠梗阻X线检查的目的? 2.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典型X线表现与梗阻程度的判断依据? 第二章食管与胃肠道 目的要求 1.熟悉食管与胃肠道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CT,MR的临床应用价值。 2.掌握食管与肯肠道正常X线表现。 3.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9 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 X 线表现 2.各房室增大及肺循环异常的典型 X 线表现。 3.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 X 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心脏模型及 X 线片示教。 思考题: 1.心脏大血管的正常 X 线表现? 2.各房室增大及肺循环异常的典型 X 线表现? 3.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典型 X 线表现? 第四篇 腹 部 第一章 急腹症 目的要求: 1.熟悉急腹症的 X 线检查方法,了解 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 2.了解腹部平片的正常 X 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 3.掌握肠梗阻、腹部外伤的 X 线表现。 讲授内容: 1、检查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 X 线检查的目的及投照体位。探讨 CT 的诊断价值 2.影像观察与分析 (1)正常腹部 X 线表现及急腹症时的异常表现。 (2)急腹症时造影检查的常见异常表现。 (3)CT 平扫及 CT 增强扫描的异常表现。 3. 疾病诊断: (1)肠梗阻。 (2)腹部外伤。 教学重点难点: 1.X 线检查和检查在急腹症的诊断价值。 2.肠梗阻 X 线检查的目的及主要 X 线表现。 3.腹部外伤的常见 CT 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典型 X 线、CT 片示教。 思考题: 1.肠梗阻 X 线检查的目的? 2.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的典型 X 线表现与梗阻程度的判断依据? 第二章 食管与胃肠道 目的要求: 1.熟悉食管与胃肠道的 X 线检查方法,了解 CT,MRI 的临床应用价值。 2.掌握食管与胃肠道正常 X 线表现。 3.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基本病变的 X 线表现

4.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几个常见病的X线表现 主要内容: 概述食管与胃肠道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需要造影检查,胃肠道X线检 查主要采用造影显示其内腔和粘膜情况,强调透视和摄片相结合的重要性。简述血管造影, USG和CT的诊断价值,MRI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有限。本章重点介绍X线检查。 1.食管 (1)检查技术 简介X ,CT、MRI的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钡餐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1)疾病诊断 食管癌与食管静脉曲张 2.胃与 指肠 (1)检查 简介X线、CT的检查方法。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3)疾病诊断 胃、十 二指肠溃疡和肖癌 3.空肠与回肠 (1)检查技术 简介X线、CT的检查方法,强调小肠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价值。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3)疾病诊断 肠结核(自学 4。结肠与直肠 (1)检杏技术 强调结肠清洁准备 (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灌肠表现及异常灌肠表现。 (3)疾病诊断 结肠癌 敕学重点难点: 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及异常造影表现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X线表现 3.食管癌、胃癌与结肠癌的共性X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常进授为主,铺以典型X线片示教,部分疾演以自学为主(如肠结核) 思考趣 1,食管与胃肠道的异常造影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及间接X线征象? 3.消化道癌肿的共性X线表现?

10 4.了解食管与胃肠道几个常见病的 X 线表现。 主要内容: 概述食管与胃肠道缺乏自然对比,除某些急腹症外大多需要造影检查,胃肠道 X 线检 查主要采用造影显示其内腔和粘膜情况,强调透视和摄片相结合的重要性。简述血管造影, USG 和 CT 的诊断价值,MRI 对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有限。本章重点介绍 X 线检查。 1.食管 (1)检查技术 简介 X 线、CT、MRI 的应用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 线钡餐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1)疾病诊断 食管癌与食管静脉曲张。 2.胃与十二指肠 (1)检查技术 简介 X 线、CT 的检查方法。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 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3)疾病诊断 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 3.空肠与回肠 (1)检查技术 简介 X 线、CT 的检查方法,强调小肠灌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的价值。 (2)影像观察与分析 X 线造影正常表现及异常表现 (3)疾病诊断 肠结核(自学) 4.结肠与直肠 (1)检查技术 强调结肠清洁准备。 (2)影像观察与分析 正常灌肠表现及异常灌肠表现。 (3)疾病诊断 结肠癌 教学重点难点: 1.食管与胃肠道正常及异常造影表现。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 X 线表现。 3.食管癌、胃癌与结肠癌的共性 X 线表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典型 X 线片示教,部分疾病以自学为主(如肠结核)。 思考题 1.食管与胃肠道的异常造影表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胃十二指肠溃疡的直接及间接 X 线征象? 3.消化道癌肿的共性 X 线表现?

共16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