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病原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微生物学)逆转录(反转录病毒 Retrovirus)、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53
文件大小:10.01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病原生物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医学微生物学)逆转录(反转录病毒 Retrovirus)、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25章反转录病毒Retrovirus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HTLT-I、II型RNA肿瘤病毒亚科慢病毒亚科HIV泡沫病毒亚科人类泡沫病毒

Retrovirus RNA肿瘤病毒亚科 HTLT-I、II型 慢病毒亚科 HIV 泡沫病毒亚科人类泡沫病毒 第25章 反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科 是一大组含有反转录酶的RNA病毒。 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 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 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 相关病毒(LAV)。 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 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 巴细胞病毒Ⅲ型 (HTLV-Ⅲ )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HTLV-Ⅲ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分二型:HIV-2HIV-1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差超过4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I所致;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 、 HTLV-Ⅲ 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分二型: HIV-1 HIV-2 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差超过 4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l所致; 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

全世界共有4000多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其中包括250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今年世界平均每天有14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8,000人因此丧生,并使全世界1500万儿童成为孤儿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仍为全世界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而艾滋病感染人数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的30%左右

全世界共有4000多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其中包 括2500万年龄在15岁以下的儿童。今年世界平均每天有 14000人感染艾滋病病毒,有8,000人因此丧生,并使全 世界1500万儿童成为孤儿。 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仍为全世界艾滋病感染最严重 的地区。该地区的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2%,而艾滋 病感染人数和艾滋病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的30%左右

亚洲地区2003年共有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50多万人死亡。目前亚洲共有7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亚洲现已成为继非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艾滋病传播地区。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于1985年,目前保守估计艾滋病感染者84万,患者8万人,估计已死亡的艾滋病患者约达16万左右,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1000万。艾滋病的流行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2位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1996年至今为扩散期

亚洲地区2003年共有11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50多万 人死亡。目前亚洲共有740万名艾滋病毒携带者。亚洲现 已成为继非洲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艾滋病传播地区。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于1985年,目前保守估计艾滋 病感染者84万,患者8万人,估计已死亡的艾滋病患者约达 16万左右,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1000万。 艾滋病的流行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2位。 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 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 1996年至今为扩散期

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中等球形颗粒衣壳蛋白p24)(p7,核衣壳核心——-两条(+)ssRNA逆转录酶有包膜,包膜表面含有gp 41gp120

1. 形态结构 中等球形颗粒 有包膜,包膜表面含有 gp 120 , gp 41 一 .生物学性状 核 衣 壳 衣壳蛋白(p7,p24) 核心——两条(+)ssRNA 逆转录酶

HIV模型图脂双层膜-gp120包膜糖蛋白gp41p24衣壳蛋白p17内膜蛋白p7核衣壳蛋白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

HIV模型图 脂双层膜 gp120 gp41 包膜糖蛋白 p24衣壳蛋白 p17内膜蛋白 p7核衣壳蛋白 逆转录酶 蛋白酶 整合酶

2、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结构基因:gag、pol、envGenomic structure of HIV-1-LTRgagLTRfatpolVPnefenv

2、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调节基因:tat 、rev 、nef 、vpr、 vpu 、vif 结构基因:gag 、pol、 env Genomic structure of HIV-1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