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八章 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

第8章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 8.1翹合电感 8.2耦合电原的连去截等效 8.3空变压器 8.4理变压器和全考台变压器 8.5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第8章耦合电感和变压器电路分析 8.1 耦 合 电 感 8.2 耦合电感的连接及其去耦等效 8.3 空 芯 变 压 器 8.4 理想变压器和全耦合变压器 8.5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计算

81耦合电感 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存在相互作用, 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具有磁耦合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 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 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化模型就称为耦合 电感。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8.1 耦 合 电 感 如果两个线圈的磁场存在相互作用, 就称这两个线圈具有磁耦合。具有磁耦合 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圈,称为耦合线圈。 如果假定各线圈的位置是固定的,并且忽 略线圈本身所具有的电阻和匝间分布电容, 得到的耦合线圈的理想化模型就称为耦合 电感

8..耦合电愿的优安关系 考虑如图8-1(a)所示的具有磁耦合的 两个线圈I和Ⅱ,由于两个线圈之间存在 磁耦合,因此每个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不 仅与本线圈交链,还部分或全部地与另 线圈交链,所以每个线圈中的磁链将由本 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链和另一线圈的电流 产生的磁链两部分组成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8.1.1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 考虑如图8-1(a)所示的具有磁耦合的 两个线圈Ⅰ和Ⅱ,由于两个线圈之间存在 磁耦合,因此每个线圈电流产生的磁通不 仅与本线圈交链,还部分或全部地与另一 线圈交链,所以每个线圈中的磁链将由本 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磁链和另一线圈的电流 产生的磁链两部分组成

ao O C a O C (b) 图8-1耦合线圈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图8-1 耦合线圈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若自感电压和互 感电压的参考方向与产生感应电压的磁链 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当线圈的 电流与电压取关联参考方向时,自感电压 前的符号总为正;而互感电压前的符号可 正可负,当互磁链与自磁链的参考方向 致时,取正号;反之,当互磁链与自磁链 的参考方向不一致时,取负号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若自感电压和互 感电压的参考方向与产生感应电压的磁链 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当线圈的 电流与电压取关联参考方向时,自感电压 前的符号总为正;而互感电压前的符号可 正可负,当互磁链与自磁链的参考方向一 致时,取正号;反之,当互磁链与自磁链 的参考方向不一致时,取负号

从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式可知,由两 个线圈组成的耦合电感是一个由L1、L2和 M三个参数表征的四端元件,并且由于它 的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分别与两线圈中的 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是一种动态元 件和记忆元件。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从耦合电感的伏安关系式可知,由两 个线圈组成的耦合电感是一个由L1、L2和 M三个参数表征的四端元件,并且由于它 的自感电压和互感电压分别与两线圈中的 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因此是一种动态元 件和记忆元件

圆8.1.2耦合线图的同名端 由前可知,耦合电感线圈中的互磁链 和自磁链的参考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 致,由线圈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线圈的绕 向及线圈间的相对位置决定。但实际的耦 合电感都是密封的,一般不能从外观看到 线圈的绕向;另外,要求在电路图中画出 每个线圈的绕向及线圈间的相对位置也很 不方便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8.1.2耦合线圈的同名端 由前可知,耦合电感线圈中的互磁链 和自磁链的参考方向可能一致,也可能不 一致,由线圈电流的参考方向和线圈的绕 向及线圈间的相对位置决定。但实际的耦 合电感都是密封的,一般不能从外观看到 线圈的绕向;另外,要求在电路图中画出 每个线圈的绕向及线圈间的相对位置也很 不方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同名端的概念。 所谓同名端是指耦合线圈中的这样一对端钮:当 线圈电流同时流入(或流出)该对端钮时,各线圈 中的自磁链与互磁链的参考方向一致。从感应电 压的角度,如果电流与其产生的磁链及磁链与其 生的感应电压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 同名端可定义为任一线圈电流在各线圈中产生的 自感电压或互感电压的同极性端(正极性端或负 极性端),也即互感电压的正极性端与产生该互 感电压的线圈电流的流入端为同名端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同名端的概念。 所谓同名端是指耦合线圈中的这样一对端钮:当 线圈电流同时流入(或流出)该对端钮时,各线圈 中的自磁链与互磁链的参考方向一致。从感应电 压的角度,如果电流与其产生的磁链及磁链与其 产生的感应电压的参考方向符合右手螺旋法则, 同名端可定义为任一线圈电流在各线圈中产生的 自感电压或互感电压的同极性端(正极性端或负 极性端),也即互感电压的正极性端与产生该互 感电压的线圈电流的流入端为同名端

同名端通常用标志“”(或“”等表 示。利用同名端的概念图8-1(a)和(b)所示 的耦合电感可分别用图8-2(a)和(h)所示 的电路符号表示,图中耦合电感标有“.” 的两个端钮为同名端,余下的一对无标志 符的端钮也是一对同名端。必须指出,耦 合线圈的同名端只取决于线圈的绕向和线 圈间的相对位置,而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无关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同名端通常用标志“·”(或“”等)表 示。利用同名端的概念图8-1(a)和(b)所示 的耦合电感可分别用图8-2(a)和(b) 所示 的电路符号表示,图中耦合电感标有“·” 的两个端钮为同名端,余下的一对无标志 符的端钮也是一对同名端。必须指出,耦 合线圈的同名端只取决于线圈的绕向和线 圈间的相对位置,而与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无关

i1> IM a C L13(L2 b a (b) 图8-2耦合电感的电路符号 PT PRESS 单击鼠标左键换页
图8-2 耦合电感的电路符号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七章 正弦稳态分析.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六章 二阶电路分析.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五章 一阶电路分析.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四章 网络定理.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二章 电路分析中的等效变换.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一章 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编著:沈元隆、刘陈).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复习.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讲解)第六章 作业参考答案.doc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讲解)第八章 作业参考答案.doc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习题讲解)第七章 作业参考答案.doc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仿真实验3.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仿真实验2.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仿真实验1.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9.4 离散傅立叶变换的性质 §9.5 DFT与Z变换的关系 §9.6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九章 离散傅立叶变换及其快速算法 §9.2 傅立叶变换的离散性和周期性对称关系 §9.3 从离散傅立叶级数(DFS)到离散傅立叶变换(DFT).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Z变换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8.7-8.10).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八章 Z变换和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8.1-8.6).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高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7.4 离散系统单位样值响应 §7.5 卷积和—已知单位样值响应,求系统零状态响应.ppt
- 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高散系统的时域分析 §7.1 离散时间信号 §7.2 离散时间系统数学模型 §7.3常系数差分方程的求解.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九章 电路的频率特性.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十一章 二端口网络.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十二章 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ppt
- 人民邮电出版社:高等学校通信教材《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修订本)第十三章 磁路和铁芯线圈.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数字滤波器 Digital Filter(5.1-5.3).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五章 数字滤波器 Digital Filter(5.4-5.5).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三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二章 时域离散信号和系.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讲义)第四章 FFT—DFT的快速算法.pdf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Z变换.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D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四章 FFT.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五章 数字滤波器(DF).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六章 无限长数字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七章 有限长数字滤波器.ppt
- 《数字信号处理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绪论.ppt
-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电子讲义课件,共九章).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商务概论》(第2版)PPT课件_第1章 电子商务概述.ppt
- 《Epon培训》讲义电子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