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自由沉降的等降现象与等降比

[重点】等降比对选矿效果的影响、干涉沉降速度公式【难点】对等降比的理解第三节自由沉降的等降现象与等降比一、等降现象、等降粒和等降比定义等降现象:通过对各种密度、粘度、形状不同的众多颗粒,进行沉降速度的测定,发现有时其密度、粒度、形状都不相同的两种颗粒,却有相同的自由沉降速度,这种现象谓之“等降现象”。等降粒:将具有相沉降速度的颗粒,称为“等降粒”。等降比:两个等沉粒的粒度之比值,叫做“等降比”,以符号e。表示。二、等降比的计算dy1、等降比用公式表示为:eo"dv式中:d,dy,一一分别为密度小、密度大颗粒的体积当量直径。2、等降比可利用Vo1=Vo2关系求出。两等降颗粒,其密度和粒度分别以dyr、8,及dy2、8若表示,且3,>3,参照表2-1沉降末速通式:Vo=Kd3n-I(8-P)" -(")1-2npp这是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末速公式。若是非球形颗粒,我们只要引入形状修正系数P即可:Vo=PKd3n-41-2n.()p0则P)n.(μ)1-2mVo1 = PK,d 3n,-ppVo2 = P, K,d, 3n2-IP)n()1-2npo由于Voi=V02若两颗粒在同一阻力范围内,K,=Kz,n,=n,则
【重 点】等降比对选矿效果的影响、干涉沉降速度公式 【难 点】对等降比的理解 第三节 自由沉降的等降现象与等降比 一、等降现象、等降粒和等降比定义 等降现象:通过对各种密度、粘度、形状不同的众多颗粒,进行沉降速度的测定,发现 有时其密度、粒度、形状都不相同的两种颗粒,却有相同的自由沉降速度,这种现象谓之“等 降现象”。 等降粒:将具有相沉降速度的颗粒,称为“等降粒”。 等降比:两个等沉粒的粒度之比值,叫做“等降比”,以符号 e0 表示。 二、等降比的计算 1、等降比用公式表示为: 2 1 0 V V d d e = 式中: V1 V2 d 、d ――分别为密度小、密度大颗粒的体积当量直径。 2、等降比可利用 01 02 v = v 关系求出。 两等降颗粒,其密度和粒度分别以 dV1、 1及dV 2、 2 若表示,且 2> 1 ,参照表 2-1 沉降末速通式: n n n v Kd 3 1 1 2 0 ( ) ( ) − − − = 这是球形颗粒的自由沉降末速公式。若是非球形颗粒,我们只要引入形状修正系数 P 即可: n n n v PKd3 1 1 2 0 ( ) ( ) − − − = 则 1 1 1 1 2 1 3 1 01 1 1 1 ( ) ( ) n n n v P K d − − − = 2 2 2 1 2 2 3 1 02 2 2 2 ( ) ( ) n n n v P K d − − − = 由于 01 02 v = v 若两颗粒在同一阻力范围内, K1 = K2 , n1 = n2 则

d =(P)3m-1.(2, -P)3m-i等降比通式为:e。=d,2Po-p(82- PP2在斯托克斯阻力范围,n=1:eos=(P)(o-pP278, -p在牛顿阻力范围,n==CON=:(8-p2PP(8, -p)22在阻力过渡段的中间区域,n3:C0=P(f-p)由于8,>,e>1。eo为一个永远大于1的数值。三、影响等沉比的因素从计算e。的公式可知,任何两种矿粒若是等沉粒,它们的等沉比e.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除了矿粒的密度因素之外,e的大小还与其它一些因素有关,1、介质密度p的影响等沉比e。与介质密度p有关,是随介质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换言之,分选介质密度的增大,允许被选物料的粒度差别也相应加大,若被选物料的粒级不变情况下,那么在分选过程中不同性质颗粒密度差的影响更居主导作用,必然其分选效果更好。2、等沉速度V.的影响等沉比e与矿粒沉降时的阻力系数有关。而阻力系数那又是矿粒沉降速度v。及其形状的函数。因此,两等沉粒的粒度比值不是常数,而是随其沉降速度和形状的改变而变化。因而,两种密度不同的颗粒,密度差别对它们运动状态的影响,是粗粒级物料比细粒级物料更加明显。这也就是说,从等沉比的概念出发,在重力选矿过程中,粗粒度物料比细粒度选分效果好的原因。3、颗粒形状的影响颗粒形状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利用公式计算eo时形状系数中Φ或球形系数X对等沉比的影响。一般两个等沉粒,其形状差别越大,等沉比e。值也越大。四、研究等降比的意义研究等降现象和等降比的实际意义,目的是为了结合重力选矿过程。在静止介质中,两种性质不同的颗粒,它们运动状态若有差别,就具备了彼此可以分离的前提。大者,V也应大,出现分离时,应是高密度颗粒沉降快,导致低密度颗粒在上、高密度颗粒在下的现象。但是,这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做到,其原因是粒度d对V有影响。显然,对密度不同的两颗粒(8>8):
等降比通式为: 3 1 1 3 1 2 1 1 2 2 1 0 ( ) ( ) − − − − = = n n n v v P P d d e 在斯托克斯阻力范围,n=1: 1/ 2 1 2 1/ 2 1 2 0 − − = P P e S 在牛顿阻力范围,n= 2 1 : − − = 1 2 2 1 2 0 P P e N 在阻力过渡段的中间区域,n= 3 2 : 2 / 3 1 2 1 2 0 − − = P P e A 由于 2 1 ,e0 1。e0 为一个永远大于 1 的数值。 三、影响等沉比的因素 从计算 e0 的公式可知,任何两种矿粒若是等沉粒,它们的等沉比 e0 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为除了矿粒的密度因素之外,e0 的大小还与其它一些因素有关。 1、介质密度ρ的影响 等沉比 e0 与介质密度ρ有关,是随介质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换言之,分选介质密度的 增大,允许被选物料的粒度差别也相应加大,若被选物料的粒级不变情况下,那么在分选过 程中不同性质颗粒密度差的影响更居主导作用,必然其分选效果更好。 2、等沉速度v0 的影响 等沉比 e0 与矿粒沉降时的阻力系数ψ有关。而阻力系数那又是矿粒沉降速度v0 及其形 状的函数。因此,两等沉粒的粒度比值不是常数,而是随其沉降速度和形状的改变而变化。 因而,两种密度不同的颗粒,密度差别对它们运动状态的影响,是粗粒级物料比细粒级物料 更加明显。这也就是说,从等沉比的概念出发,在重力选矿过程中,粗粒度物料比细粒度选 分效果好的原因。 3、颗粒形状的影响 颗粒形状的影响,可以看成是利用公式计算 e0 时形状系数φ或球形系数 X 对等沉比的 影响。一般两个等沉粒,其形状差别越大,等沉比 e0 值也越大。 四、研究等降比的意义 研究等降现象和等降比的实际意义,目的是为了结合重力选矿过程。在静止介质中, 两种性质不同的颗粒,它们运动状态若有差别,就具备了彼此可以分离的前提。 大者, 0 v 也应大,出现分离时,应是高密度颗粒沉降快,导致低密度颗粒在上、高密度颗粒在下的现 象。但是,这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做到,其原因是粒度 d 对 0 v 有影响。显然,对密度不同 的两颗粒( 2> 1 ):

dv当=e,表明vo1=V02,末速相等,两颗粒等降;dvdy当eo,表明vo>Vo2,轻矿物颗粒的沉降末速大于重矿物颗粒的沉降末速,dy.按粒度分层,说明密度不同的两种矿粒粒度差大,称之“宽级别”,轻矿粒在下层,重矿粒在上层,反分层,这是我们不需要的。举例:1、黑钨矿8,=6900Kg/m2,石英8,=2650Kg/m2,粒度15~0mm,不考虑形状差异,并且在素流区沉降。筛分-25~215~5分选分选分选+++.+精属 精尾尾精dw6900-10003.58,如要按密度分层,则必须计算等降比e。Le=2650-1000dy,15/5=3<3.58,5/2=2.5<3.58,窄级别入选。2、煤S,=1.4g/cm2,研石8,=2.2g/cm2,粒度50~0mm,不考虑形状差异,并且在素流区沉降。2200-10003eo1400-1000
当 0 2 1 e d d V V = ,表明 01 02 v = v ,末速相等,两颗粒等降; 当 0 2 1 e d d V V ,表明 01 02 v v ,重矿物的沉降速度小于轻矿物的沉降末速。按密度分 层,此时,密度不同的两颗粒粒度差小,称之“窄级别”,窄级别入选, 密度大的颗粒沉降末速大,密度小的颗粒沉降末速小,结果密度大的 在下层,密度小的位于上层,实现了按密度分层。 当 0 2 1 e d d V V ,表明 01 02 v v ,轻矿物颗粒的沉降末速大于重矿物颗粒的沉降末速, 按粒度分层,说明密度不同的两种矿粒粒度差大,称之“宽级别”,轻 矿粒在下层,重矿粒在上层,反分层,这是我们不需要的。 举例: 1、黑钨矿 3 2 = 6900Kg / m ,石英 3 1 = 2650Kg / m ,粒度 15~0mm,不考虑形状 差异,并且在紊流区沉降。 计算等降比 3.58 2650 1000 6900 1000 0 = − − e = ,如要按密度分层,则必须 0 2 1 e d d V V 15/5=3<3.58,5/2=2.5<3.58,窄级别入选。 2、煤 3 1 =1.4g / cm ,矸石 3 2 = 2.2g / cm ,粒度 50~0mm,不考虑形状差异,并 且在紊流区沉降。 3 1400 1000 2200 1000 0 = − − e =

筛分50~1313~0分选分选*+++精煤石精煤歼石50/13>3,宽级别入选。窄级别入选流程复杂,费用高,要求精矿产值高;宽级别入选流程简单,费用低,要求精矿产值低
50/13>3,宽级别入选。 窄级别入选流程复杂,费用高,要求精矿产值高; 宽级别入选流程简单,费用低,要求精矿产值低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分级效果的评价.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磁选的实践应用.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有色和稀有金属的电选.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旋转概率筛的特点.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磨矿的运动规律及临界参数的确定.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矿浆浓度、PH值及温度对浮选的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粒度特性对浮选的影响.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磁电选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重力选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重力选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磁电选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破碎与磨矿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浮选习题(答案).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破碎与磨矿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浮选习题(题目).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磁电选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浮选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重力选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设计型综合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教学资源(实验指导)破碎与磨矿实验指导书.doc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六章 摇床选矿.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五章 跳汰选矿.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三章 水力分级.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四章 重介质选矿.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二章 颗粒在介质中的沉降运动.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重力选矿)第一章 概述.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六章 电选的工业应用.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五章 电选机.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四章 电选的基本原理.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三章 磁选工艺(磁铁矿选矿厂典型生产流程).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二章 磁选设备.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磁电选矿)第一章 磁选基本原理.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五章 矿石的浮选实践.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四章 浮选工艺与实践.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六章 特殊浮选技术和工艺.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三章 浮选机及其辅助设备.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浮选)第二章 浮选药剂.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破碎与磨矿)第四章 磨矿与磨矿设备.ppt
- 《选矿学》课程PPT教学课件(破碎与磨矿)第二章 筛分设备.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