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8
文件大小:70.5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Botany(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学 2、英文名称: Botany 3、课程代码: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时:总学时56(理论课38学时,实验课18学时) 10、学分:3.5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孑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 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 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茡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 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 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 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 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 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 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 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植物学 2、英文名称:Botany 3、课程代码:011189 4、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5、课程性质:必修课 6、适用层次:汉族本科 7、适用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8、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9、学 时:总学时 56(理论课 38 学时,实验课 18 学时) 10、学 分:3.5 学分 二、课程教育目标 植物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植物 系统分类两部分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发育中的外部形 态和内部结构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植物个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规律,提高专业 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和观察、实践的能力,为学习本专业其它相关课程和进行科学 研究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理论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绪 论 教学内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生物界的划分,植物学的 分支学科,学习植物学的目的、要求以及学习植物学的方法。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植物学课程的性 质、主要内容;了解植物学的历史和发展动态;理解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与人 类关系;植物多样性及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植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植物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的作用。 第一章 植物细胞 教学内容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生质(化学组成、物理和生理特性),原生 质体,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形状大小,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 壁和原生质体);后含物概念、类型及其作用;植物细胞的分裂,植物细胞生长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 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 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 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 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孑萌发 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根的生 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 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 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 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 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 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分化,植物细胞死亡。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后含物的概念,类型及细胞的死亡;理解原 生质,细胞的特征,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掌握植物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 器的结构及其功能及细胞的分裂。 教学重点: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 教学难点:植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及细胞分化。 第二章 植物组织 教学内容 :植物组织概念、组织类型(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及其功能;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及组织 系统类型。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复合组织,分泌结构,理解组织系统的概 念;掌握组织的概念、各类组织的形态、分类(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薄壁组织, 机械组织,输导组织)、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各组织的结构特征。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教学内容: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种子萌发 的条件过程及种子的休眠;子叶出土幼苗,子叶留土幼苗。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种子和幼苗的类型;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 机制;掌握被子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种子休眠和萌发。 第四章 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根系的概念,根系类型及其在土壤中的生长分布规律 ,根的生 理功能;根尖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及生长动态;根初生生长 和初生结构的概念,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侧根 的形成;根瘤的产生与作用,菌根的类型及功能;根的变态类型和功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根的功能,根系的类型;理解根与土壤微生 物的关系、根的变态类型、侧根的形成、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掌握根的初生生 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根 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 第五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內容:茎的形态特征,芽的结构和类型,茎的分枝方式,茎的生理功 能;茎尖的区分(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茎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变态类型及功能,同 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茎的形态,功能;理解茎尖结构和生长 动态、茎的变态;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 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茎尖分区及生长动态。 第六章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叶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单子叶 植物叶的结构;叶的变态;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盐生植 物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叶的衰老与脱落。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叶的形态和功能,叶的衰老,脱落,理解 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掌握叶片 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 第七章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教学内容:花的概念和组成、花芽分化;雄蕊的发育,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花粉粒的形成和形态结构,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雌 蕊的发育与结构,胚珠的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和传粉,受精及 生物学意义,外界环境条件对传粉和受精的影响,自交不亲和性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理解雌雄蕊发育过程, 花芽分化;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组成,开花和传粉,雌雄蕊的结构,双受精及 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开花,传粉和受精及其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难点:雌、雄蕊的结构及发育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根尖结构及生长动态。 第五章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茎的形态特征,芽的结构和类型,茎的分枝方式,茎的生理功 能;茎尖的区分(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茎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的概念,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茎的变态类型及功能,同 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掌握茎的形态,功能;理解茎尖结构和生长 动态、茎的变态;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园林专 业、植物保护专业重点掌握),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林学专业重点掌握)。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教学难点:茎尖分区及生长动态。 第六章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叶的组成、形态、结构与功能;双子叶植物叶片的结构;单子叶 植物叶的结构;叶的变态;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阳地植物,阴地植物和盐生植 物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叶的衰老与脱落。 教学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叶的形态和功能,叶的衰老,脱落,理解 叶片的结构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掌握叶片 结构及功能。 教学重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及功能。 教学难点: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结构。 第七章 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教学内容:花的概念和组成、花芽分化;雄蕊的发育,花药的发育与结构, 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花粉粒的形成和形态结构,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雌 蕊的发育与结构,胚珠的发育与结构,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和传粉,受精及 生物学意义,外界环境条件对传粉和受精的影响,自交不亲和性。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花粉败育和雄性不育;理解雌雄蕊发育过程, 花芽分化;掌握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组成,开花和传粉,雌雄蕊的结构,双受精及 其生物学意义。 教学重点:开花,传粉和受精及其双受精的生物学意义。 教学难点:雌、雄蕊的结构及发育

第八章果实和种子 教学内容:胚,胚乳和种皮的发育,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果实的发育及 结构,单性结实,果实和种孑的传播;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被子植物个体的发育,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理解被孑植物的生活史;掌握果种子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及结构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及结构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生活史。 第九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法规,植物检索表及其 应用;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高等植物(苔藓植物门,蕨 类植物门,裸孑植物,被子植物);低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高等植物的发生和 演化,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界系统烟花的基本规律,植物分类的方 法;理解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掌握植物的基础分类学知识,低等 植物及高等植物各类群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的命名法规,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点及演化趋势。 第十章被子植物分类 教学内容:营养器官、花及花序、果实类型的形态学术语;被子植物的分类 原则,主要介绍毛茛科、石竹科、杨柳科、藜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锦葵 科、蔷薇科、豆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伞形科、木犀科、夹竹桃科、 茄科、旋花科、葫芦科、唇形科、玄参科、紫草科、菊科、胡桃科、鼠李科、葡 萄科等。从以上科中选12-15个科讲授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莎草科、 禾本科、百合科、石蒜科、兰科、鸢尾科等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恩 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理解被子植物分类学术语 和分类原则;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 物纲约20个常见科的基本特征及识别常见植物种类。 教学重点:常见科,属的形态特征及常见植物的识别。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2、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八章 果实和种子 教学内容:胚,胚乳和种皮的发育,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果实的发育及 结构,单性结实,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被子植物个体的发育,果实和种子的传播; 理解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掌握果种子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及结构。 教学重点:种子的发育和果实的形成及结构。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生活史。 第九章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教学内容: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分类单位,植物命名法规,植物检索表及其 应用;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高等植物(苔藓植物门,蕨 类植物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低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高等植物的发生和 演化,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植物界系统烟花的基本规律,植物分类的方 法;理解低等植物,高等植物的发生和演化;掌握植物的基础分类学知识,低等 植物及高等植物各类群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 教学重点:植物的命名法规,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特点及演化趋势。 第十章 被子植物分类 教学内容:营养器官、花及花序、果实类型的形态学术语;被子植物的分类 原则,主要介绍毛茛科、石竹科、杨柳科、藜科、蓼科、苋科、十字花科、锦葵 科、蔷薇科、豆科、柽柳科、胡颓子科、蒺藜科、伞形科、木犀科、夹竹桃科、 茄科、旋花科、葫芦科、唇形科、玄参科、紫草科、菊科、胡桃科、鼠李科、葡 萄科等。从以上科中选 12-15 个科讲授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莎草科、 禾本科、百合科 、石蒜科、兰科、鸢尾科等常见科的识别特征及代表植物;恩 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塔赫他间系统,柯朗奎斯特系统。 教学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理解被子植物分类学术语 和分类原则;掌握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鉴定的基本方法,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 物纲约 20 个常见科的基本特征及识别常见植物种类。 教学重点:常见科,属的形态特征及常见植物的识别。 教学难点: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2、实验课教学内容与要求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观察 等方法,学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绘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 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识别—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验 研究 (4)实验1人1组,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 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临时装片的 制作方法;掌握植物学绘图方法 实验内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 学绘图方法。 实验二植物组织(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分布及其特点;理解植物组织的形态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植物体各种组织分布及其特点;观察各种植物组织的永久制片, 并动手制作部分组织的临时装片。 实验三根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根尖的分区及各区特点;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 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内容:根尖的分区及各区特点;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 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四茎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 次生结构

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教师讲授实验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验。 基本要求: (1)观察、动手、描绘、绘图。熟练使用显微镜,掌握徒手切片、制片、观察 等方法,学习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并进行绘图。 (2)印证、分析、综合、检索、推理。通过观察,印证课程知识,能根据实验 指导书完成实验过程,并通过分析、综合、回答实验指导书的有关问题。 (3)识别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掌握常见植物学概念;能开展一般植物学实验 研究。 (4)实验 1 人 1 组,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5)任课教师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实验前清点学生人数,实验中按要求做好 学生实验情况及结果记录,实验后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一 显微镜的构造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临时装片的 制作方法;掌握植物学绘图方法。 实验内容: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 学绘图方法。 实验二 植物组织(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植物体各种组织分布及其特点;理解植物组织的形态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植物体各种组织分布及其特点;观察各种植物组织的永久制片, 并动手制作部分组织的临时装片。 实验三 根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根尖的分区及各区特点;掌握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 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内容:根尖的分区及各区特点;单、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双子叶 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实验四 茎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 次生结构

实验內容: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单子 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实验五叶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理 解结构同生理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六花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花的花药结构;掌握花的子房结构;理解花的生殖过 程。 实验内容:观察花的花药结构;观察花的子房结构 实验七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主要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结构特点和编制方法;掌握植 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主要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结构特点和编制方法。 实验八花和果实类型观察(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本地常见花、果实及种孑的类型,并能对其进行辨别 和分析;掌握花程式和花图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自行解剖写岀各种花的花程式。 实验内容:本地常见花、果实及种子的类型观察、辨析;花程式和花图式的 书写方法。 实验九被孑植物分类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 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的识别方法。 实验内容: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本地常见科 豆科、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

实验内容: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单子 叶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实验五 叶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理 解结构同生理功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实验六 花的解剖结构(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花的花药结构;掌握花的子房结构;理解花的生殖过 程。 实验内容:观察花的花药结构;观察花的子房结构。 实验七 植物检索表的编制和使用(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主要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结构特点和编制方法;掌握植 物检索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主要类型植物检索表的结构特点和编制方法。 实验八 花和果实类型观察(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本地常见花、果实及种子的类型,并能对其进行辨别 和分析;掌握花程式和花图式的书写方法,并能自行解剖写出各种花的花程式。 实验内容:本地常见花、果实及种子的类型观察、辨析;花程式和花图式的 书写方法。 实验九 被子植物分类综合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的形态特征;掌握 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的识别方法。 实验内容:本地常见科豆科、十字花科等植物的形态特征;识别本地常见科 豆科、十字花科等代表植物

四、学时分配 各个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章节|主要内容 瑀仑变验题讨论其他小计注 绪论 第 植物细胞 2 第二章植物组织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第四章‖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1332432424 155265 第五章|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 第六章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第七章被子植物花的构造与发育 2 第八章果实和种子 484 第九章植物界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第十章|被子植物分类 合计 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 为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依据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 点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和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阅读相关资料等。 六、相关联的课程 1、后续课程:植物分类茡、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植物学》,贺学礼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植物学》,郑湘如,王丽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 版) 《植物学》(上、下册),陆时万,吴国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4月(第二版) 2、建议参考书目 《植物学》,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岀版社,2004年(第二版) 《植物解剖学》,李正理,张新英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11

四、学时分配 章节 主要内容 各个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备 理论 实验 习题 讨论 其他 小计 注 绪论 1 1 第一章 植物细胞 3 2 5 第二章 植物组织 3 2 5 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 2 2 第四章 根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4 2 6 第五章 茎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 2 5 第六章 叶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2 2 4 第七章 被子植物花的构造与发育 4 2 8 第八章 果实和种子 2 第九章 植物界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4 4 第十章 被子植物分类 10 6 16 合计 38 18 56 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 为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依据每章的学习重点和难 点给学生安排一定的课外练习和作业,主要包括课后练习和阅读相关资料等。 六、相关联的课程 1、后续课程: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 七、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植物学》,贺学礼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 11 月(第一版). 《植物学》,郑湘如,王丽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年 9 月(第 一版). 《植物学》(上、下册),陆时万,吴国芳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年 4 月(第二版). 2、建议参考书目: 《植物学》,吴万春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年(修订版). 《植物生物学》,周云龙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第二版). 《植物解剖学》,李正理,张新英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年 11

月. 《植物学》,胡宝忠、胡国宣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 《植物学》,徐汉卿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3月 八、考核 1、考核方式与方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20%、作业10%),期末成绩70%

月. 《植物学》,胡宝忠、胡国宣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年 3 月. 《植物学》,徐汉卿主编,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 3 月. 八、考核 1、考核方式与方法:笔试闭卷。 2、成绩评定:平时成绩 30%(实验成绩 20%、作业 10%),期末成绩 70%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