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7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Bacterial Infectious Inspec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Principle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Bacterial InfectiousInspection Methodsand ControlPrinciple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Bacterial Infectious Inspection Methods and Control Principle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知识点要求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细菌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常用的生物制品。口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及注意要点。人W
知识点要求 熟悉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细菌感染的 特异性预防常用的生物制品。 了解细菌感染的治疗及注意要点

细菌感染的诊断口细菌学诊断(bacteriologicaldiagnosis)>标本的采集与送检>**注意事项①早期采集②无菌采集③不同疾病、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④尽快送检,注意送检标本的保存。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M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学诊断(bacteriological diagnosis)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注意事项 ①早期采集 ②无菌采集 ③不同疾病、不同时期采集不同标本。 ④尽快送检,注意送检标本的保存。 ⑤标本作好标记,详细填写化验单

细菌感染的诊断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①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获得纯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生长条件、菌落特征等作出初步鉴定,最后确诊,还须进行涂片染色镜检、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W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①细菌培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获 得纯培养;根据细菌所需营养、生 长条件、菌落特征等作出初步鉴定。 最后确诊,还须进行涂片染色 镜检、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 细菌感染的诊断 ——细菌学诊断

细菌培养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人
分离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 是最可靠的传统诊断技术。 细菌培养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②形态学检查·不染色标本:悬滴法和压滴法。用暗视野/相差显微镜观察,如观察细菌运动。染色标本: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染色性,进行初步分类。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通过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作出初步诊断;也可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细菌种类
②形态学检查 •不染色标本:悬滴法和压滴法。用暗视 野/相差显微镜观察,如观察细菌运动。 •染色标本:菌体形态、大小、排列方式和 染色性,进行初步分类。 •凡是在形态和染色性上有特征的致病菌, 通过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作出初步诊 断;也可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后,在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确定细菌种类。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③生化反应:细菌分解营养物质的酶不同产物不同,故有关酶类和代谢产物可用于鉴别细菌。④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查未知的纯培养细菌:血清学鉴定是细菌学检验的常规方法
③生化反应:细菌分解营养物质的酶不同、 产物不同,故有关酶类和代谢产物可用 于鉴别细菌。 ④血清学鉴定:用含已知的特异性抗体检 查未知的纯培养细菌;血清学鉴定是细 菌学检验的常规方法。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血清学鉴定免疫荧光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玻片法)左侧为阳性,右侧为阴性对照M
血清学鉴定 免疫荧光

细菌学诊断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③动物实验选择敏感动物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测定细菌的毒力:分离细菌时,将菌量极少的标本接种于敏感动物,病动物发病并出现特殊症状后立即解剖。可用动物观察毒素的作用。M
⑤动物实验 •选择敏感动物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 测定细菌的毒力; •分离细菌时,将菌量极少的标本接种于 敏感动物,病 动物发病并出现特殊症状 后立即解剖。 •可用动物观察毒素的作用。 细菌学诊断 ——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

常用实验动物小白鼠大白鼠豚鼠M
常用实验动物 小白鼠 大白鼠 豚鼠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0章 弧菌属(Vibrio).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1章 螺杆菌属(Helicobacter).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5章 动物源性细菌(zoonotic bacteri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6章 其他细菌(Other bacteri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3章 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7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 Actinomycetes and Nocardi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8章 支原体 Mycoplasm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0章 衣原体 Chlamydia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2章 病毒学.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9章 立克次体 Rickettsi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1章 螺旋体 spirochet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3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4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8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5章 呼吸道病毒 Viruses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infection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7章 11/6/2013 急性胃肠炎病毒(Acute gastroenteritis 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6章 肠道病毒 enterovir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1章 疱疹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9章 虫媒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2章 反转录病毒.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2章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ira).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8章 球菌(Coccus).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9章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5章 细菌的耐药性(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3章 噬菌体(Bacteriophag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Bacterial Infection and Immunity).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4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Heredity and Variation of Bacterium).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2章 细菌的生理(Physiology of Bacterium).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3)第1章 绪论(Introduction to Medical Microbiology).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3章 噬菌体(Bacteriophag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2章 细菌的生理(2/2).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2章 细菌的生理(1/2).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第1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Bacterial Shape and Structure).pdf
-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7)绪论(Introduction to Medical Microbiology).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第十二章 螺杆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第十一章 弧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肠杆菌属.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pdf
- 《病原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2010)第九章 球菌.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