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X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68.94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曲阜师范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曲华師范大学教学课程大纲学院:物理工程学院课程名称:电路分析英文名称:CircuitAnalysis课程代码:07101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计划学时:理论:54实践/实验:18学分:41-18 周授课时间:授课地点:适用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审核人:执笔人:赵红艳批准人:张英杰授课教师:赵红艳课程负责人:

学 院: 物理工程学院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 英文名称: Circuit Analysis 课程代码: 07101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计划学时:理论:54 实践/实验 :18 学 分: 4 授课时间: 1-18 周 授课地点: 适用专业: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执笔人: 赵红艳 审核人: 批准人: 张英杰 课程负责人: 授课教师: 赵红艳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修订日期:2023年07月03日1 / 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 / 18 修订日期: 2023 年 07 月 03 日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理论和电子技术工程的入门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有大量公式定理的推导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电路分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大量的应用。可以说,本门课程无论在后续课程的继续学习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将得到锻炼,并且具备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学习“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将得到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二、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际电路同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提升。(支撑毕业要求2、32.在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创新思维意识得到锻炼;学生能够提高对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支撑毕业要3、7、8)3.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学习网站、行业论坛等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工技术,了解其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行业动态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清晰明了的职业发展观,通过学习具备不断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支撑毕业要求4、7、8)表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提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2:在理论和实验学生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创新思维意识得到锻炼:学生能够提高对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2/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2 / 18 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是研究电路理论和电子技术工程的入门课程,是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 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中有大量公式定理的推导和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同时,电路分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 有着大量的应用。可以说,本门课程无论在后续课程的继续学习还是在今后的日常生活 中都具有及其广泛的应用价值。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集总参数电路的基 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 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将得到锻炼,并且具备了必要的实验技能和生活技能。为学 习“信号与系统”、“电子电路”等后续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理论和实验 的学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将得到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二、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 分析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 际电路问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提升。(支撑毕业要求 2、3) 2.在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 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创新思维意识得到锻炼;学生能够提高对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自 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的能 力。(支撑毕业要 3、7、8) 3. 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学习 网站、行业论坛等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工技术,了解其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行业动 态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清晰明了的职业发展观,通过学习具备不断适应发展 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团 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支撑毕业要求 4、7、8) 表 1: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具体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表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 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分 析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和运用电路分析基本概念、 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将得到提升。 课程目标 2:在理论和实验学生的基础上,学 生能够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 科学的思想方法及创新思维意识得到锻炼;学生能 够提高对工程知识的应用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团队合作的能力、沟通表达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 力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目标3: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查阅、整理文献的习惯,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学习网站、行业论坛等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工技术,了解其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行业动态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清晰明了的职业发展观,通过学习具备不断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交流,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指标点2-1: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2:培养具有人文底蕴与毕业要求2: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教育情怀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3-1:掌握电路分析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能够运用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独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3-2:结合高等数学中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实验技能。4-1: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表达训练,学生初步具备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毕业要求4:4-2: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Y教学能力课老师的讲课过程,结合中学物理中电学部分的知识点,熟知中学物理学科中电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一般讲授方式方法。3 /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3 / 18 课程目标 3:引导学生养成主动查阅、整理文 献的习惯,学生通过查阅专业书籍、期刊、学习网 站、行业论坛等渠道进一步深入学习电工技术,了 解其技术发展现状,国内外行业动态等,养成终身 学习的习惯,形成清晰明了的职业发展观,通过学 习具备不断适应发展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 交流,实验操作,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 力、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毕业要求 2: 教育情怀 2-1:培养实事求是、独立 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 神。 √ 2-2:培养具有人文底蕴与 科学精神,富有爱心、责任 心和事业心,自觉成为学 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 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 人。 毕业要求 3: 学科素养 3-1:掌握电路分析基本概 念及基本定律,掌握电阻 电路和动态电路的基本分 析方法,能够运用电路分 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独立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 能力。 √ √ 3-2:结合高等数学中的知 识点,提高学生运用数学 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能 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 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 学生具备必要的实验技 能。 毕业要求 4: 教学能力 4-1:通过课堂讨论和语言 表达训练,学生初步具备 讲授学习内容的能力 √ 4-2:通过引导学生观摩授 课老师的讲课过程,结合 中学物理中电学部分的知 识点,熟知中学物理学科 中电学问题的认知特点和 一般讲授方式方法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7-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专业发展能力。7-2:能掌握一定的反思方毕业要求7:法,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反思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科研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8-1: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经与他人讨论,能够解决问题,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毕业要求8:能力。V沟通合作8-2:根据本课程的知识,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部分课程想实现毕业要求之外的课程目标,也是允许的,针对这种个别的例外情况,要说明其不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理解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了解几种类型的受控源。第二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掌握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的列写规律:掌握自电阻,互电阻,自电导,互电导以及符号的规律。能够求解支路电压、支路电流、功率。理解运算放大器的概念。了解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处理方法。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掌握叠加原理,能够熟练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并求解线性电路问题。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了解叠加原理在计算功率时的适用范围。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掌握单口网络的VCR;熟练掌握置换定理,等效的基本规律,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能够理解分解的基本步骤。了解T型网络和Ⅱ型网络的等效变换。4/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4 / 18 毕业要求 7: 学会反思 7-1: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 专业发展能力。 7-2:能掌握一定的反思方 √ √ 法,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 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在 科研中具有创新意识和创 新精神。 毕业要求 8: 沟通合作 8-1: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 中锻炼与他人沟通交流的 能力,对于学习过程中遇 到的困难和困惑,经与他 人讨论,能够解决问题,提 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 √ 8-2:根据本课程的知识,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 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 精神。 (注:部分课程想实现毕业要求之外的课程目标,也是允许的,针对这种个别的例外情况,要说明 其不针对毕业要求指标点。)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掌握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电流定律,电 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理解关联参考方向和非关联参考方向。了解几种类型的受控源。 第二章(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掌握网孔方程和节点方程的列写规律;掌握自电阻,互电阻, 自电导,互电导以及符号的规律。能够求解支路电压、支路电流、功率。理解运算放大器的概念。了 解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的处理方法。 第三章(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掌握叠加原理,能够熟练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并求解线性电路 问题。理解网络函数的概念。了解叠加原理在计算功率时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掌握单口网络的 VCR;熟练掌握置换定理,等效的基本规 律,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以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能够理解分解的基本步骤。了解 T 型网络和п 型网络的等效变换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第五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微分方程。理解电容和电感元件的连续性和记忆性。了解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积分方程。第六章(一阶电路):熟练掌握一阶电路中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问题:掌握三要素法求解一阶电路。掌握初始值,时间常数,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理解瞬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中的应用。第七章(二阶电路):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的零输入响应三种不同阻尼情况出现的条件。理解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了解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第八章(交流动态电路相量法):掌握:振幅相量的基本概念及和复数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元件VCR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的定义。时域模型和相量模型之间的转化,网孔分析、节点分析、戴维南定理在相量域的应用。用相量图法求解电压、电流。理解:相量模型的等效。了解:变换方法的概念。第九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三相电路):掌握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有功功率,复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单位,并能正确求解。理解三相电路的电源。了解相序和负载的基本概念。表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日学时教学课程课程课程章节周次内容提要期分配方法目标1目标2目标31.1电路及电路模型讲授法集总假设3学与自主1.2电路变1第一章1-3节VV量电流、电时学习法压及功率结合1.3基尔霍夫定律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1.6电流源讲授1.7受控源法、讨1.8分压分3学论法与2第一章4-10节1流公式时自主学1.9两类约习法结东KCLKVL合方程的独立性1.10支路分析V3第二章第1节2.1网孔分3学|讲授V75/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5 / 18 第五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掌握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微分方程。理解电容和电感元件 的连续性和记忆性。了解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积分方程。 第六章(一阶电路):熟练掌握一阶电路中的零状态响应,零输入响应,全响应问题;掌握三要 素法求解一阶电路。掌握初始值,时间常数,等效电阻的求解方法。理解瞬态和稳态的概念。了解 分解方法在动态电路中的应用。 第七章(二阶电路):掌握 RLC 串联电路中的零输入响应三种不同阻尼情况出现的条件。理解 RLC 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了解 LC 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第八章(交流动态电路 相量法):掌握:振幅相量的基本概念及和复数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 的相量形式,三种基本元件 VCR 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的定义。时域模型和相量模型之间的转化。 网孔分析、节点分析、戴维南定理在相量域的应用。用相量图法求解电压、电流。理解:相量模型的 等效。了解:变换方法的概念。 第九章(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掌握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有功功 率,复功率,视在功率的概念,单位,并能正确求解。理解三相电路的电源。了解相序和负载的基 本概念。 表 2: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表 周次 日 期 章节 内容提要 学时 分配 教学 方法 课程 目标 1 课程 目标 2 课程 目标 3 1 第一章 1-3 节 1.1 电路及 电 路 模 型 集总假设 1.2 电路变 量 电流、电 压及功率 1.3 基尔霍 夫定律 3 学 时 讲授法 与自主 学习法 结合 √ √ 2 第一章 4-10 节 1.4 电阻元 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分 流公式 1.9 两类约 束 KCL KVL 方程的独立 性 1.10 支路 分析 3 学 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3 第二章 第 1 节 2.1 网孔分 3 学 讲授 √ √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析时法、讨论法与自主学习法结合讲授法、与2.2节点分3学第二章第2节自主学4析VV时习法结合2.3含运算放大器的电讲授阻电路法、讨2.4电路的第二章3-4节3学论法与5对偶性VN第三章第1节时自主学3.1线性电习法结路的比例性合网络函数讲授3.2叠加定理法、讨3学论法与3.3叠加方6第三章2-3节JVW时法与功率计自主学算习法结合法4.1分解的基本步骤4.2单口网讲授络的电压电法、讨流关系3学论法与>V第四章1-4节4.3置换定V时自主学理习法结4.4单口网合络的等效电路讲授4.5一些简法、讨单的等效规3学论法与律及公式8第四章5-6节v时自主学4.6戴维南习法结定理合4.7诺顿定第四章7-9节3学讲授9VV理第五章1-4节时法、讨6/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6 / 18 析 时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4 第二章 第 2 节 2.2 节点分 析 3 学时 讲授 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5 第二章 3 - 4 节 第三章 第 1 节 2.3 含运算 放大器的电 阻电路 2.4 电路的 对偶性 3.1 线性电 路的比例性 网络函数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6 第三章 2 - 3 节 3.2 叠加定 理 3.3 叠加方 法与功率计 算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法 √ √ √ 7 第四章 1 - 4 节 4.1 分解的 基本步骤 4.2 单口网 络的电压电 流关系 4.3 置换定 理 4.4 单口网 络的等效电 路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8 第四章 5 - 6 节 4.5 一些简 单的等效规 律及公式 4.6 戴维南 定理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9 第四章 7 - 9 节 第五章 1 - 4 节 4.7 诺顿定 理 3 学时 讲授 法、讨 √ √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4.8最大功论法与自主学率传递定理4.9.T型网习法结络和Ⅱ型网合络的等效变换第五章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5.1电容元件5.2电容的VCR5.3电容元件的连续性质和记忆性质5.4电容的储能5.5电感元件5.6电感的讲授VCR法、讨第六章一第五章5-6节3学论法与阶电路10VWV时第六章1-2节自主学6.1分解方习法结法在动态电合路中的应用6.2零状态响应6.4零输入讲授响应法、讨6.5线性电第六章4-6节论法与3学11路叠加定理A时自主学6.6三要素习法结法合6.7瞬态和讲授稳态法、讨7.1LC电路第六章第7节3学论法与12中的正弦振V时第七章1-2节自主学荡习法结7.2RLC串合联电路的零7/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7 / 18 4.8 最大功 率传递定理 4.9.T 型网 络和п型网 络的等效变 换 第五章 电 容元件与电 感元件 5.1 电容元 件 5.2 电容的 VCR 5.3 电容元 件的连续性 质和记忆性 质 5.4 电容的 储能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10 第五章 5 - 6 节 第六章 1 - 2 节 5.5 电感元 件 5.6 电感的 VCR 第六章 一 阶电路 6.1 分解方 法在动态电 路中的应用 6.2 零状态 响应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1 第六章 4 - 6 节 6.4 零输入 响应 6.5 线性电 路叠加定理 6.6 三要素 法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2 第六章 第 7 节 第七章 1 - 2 节 6.7 瞬态和 稳态 7.1 LC电路 中的正弦振 荡 7.2 RLC 串 联电路的零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输入响应8.1正弦激励的过渡过程和稳态8.2变换方讲授法的概念法、讨8.3复数3学论法与13第八章1-5节8.4振幅相VV时自主学量习法结8.5相量的合线性性质和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8.6三种基本电路元件VCR的相量形式讲授8.7VCR相法、讨量形式的统3学论法与第八章6-9节二一阻抗和JN14时自主学导纳的引入习法结8.8相量模合型的引入8.9正弦稳态混联电路分析8.10相量模型的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讲授8.11相量法、讨模型的等效第八章10-133学论法与15V8.12有效节时自主学值有效值习法结相量合8.13两类特殊问题相量图法讲授9.1基本概法、讨3学16第九章1-5节V念时论法与自主学9.2电阻的8/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8 / 18 输入响应 13 第八章 1 - 5 节 8.1 正弦激 励的过渡过 程和稳态 8.2 变换方 法的概念 8.3 复数 8.4 振幅相 量 8.5 相量的 线性性质和 基尔霍夫定 律的相量形 式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4 第八章 6 - 9 节 8.6 三种基 本电路元件 VCR 的相量 形式 8.7 VCR 相 量形式的统 一—阻抗和 导纳的引入 8.8 相量模 型的引入 8.9 正弦稳 态混联电路 分析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5 第八章 10 -13 节 8.10 相 量 模型的网孔 分析和节点 分析 8.11 相 量 模型的等效 8.12 有 效 值 有效值 相量 8.13 两 类 特 殊 问 题 相量图法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6 第九章 1 - 5 节 9.1 基本概 念 9.2 电阻的 3 学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 √ √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平均功率习法结合9.3电感、电容的平均储能9.4单口网络的平均功率9.5单口网络的无功功率9.6复功率讲授复功率守恒法、讨9.7正弦稳3学论法与17第九章6-8节态最大功率时 自主学传递定理习法结9.8三相电合路讲授法、讨论法与3学总结18时自主学习法结合四、课程考核(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考核方式及考核内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占比(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问题,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课堂提问和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课堂讨论(10%);平(2)利用网孔分析和节点时作业分析列出电路方程并正确(10%);阶段性测验V解。(20%)实(3)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并验操作求解线性电路问题。(20%):期末考试(4)利用置换定理,戴维(40%)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分析电路并进行9/18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9 / 18 平均功率 9.3 电感、 电容的平均 储能 9.4 单口网 络的平均功 率 9.5 单口网 络的无功功 率 习法结 合 17 第九章 6-8 节 9.6 复功率 复功率守恒 9.7 正弦稳 态最大功率 传递定理 9.8 三相电 路 3 学 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18 总结 3 学 时 讲授 法、讨 论法与 自主学 习法结 合 √ √ √ 四、课程考核 (一)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 表 3:课程目标与课程考核的对应关系表 考核内容 考核方式及 占比 课程目标 1 课程目标 2 课程目标 3 (1)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问题,利用基尔霍夫定律求 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2)利用网孔分析和节点 分析列出电路方程并正确 解。 (3)运用叠加原理分析并 求解线性电路问题。 (4)利用置换定理,戴维 南定理,诺顿定理,最大功 率传输定理分析电路并进行 课堂提问和 课堂讨论 (10%);平 时作业 (10%);阶 段性测验 (20%);实 验操作 (20%);期 末考试 (40%) √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