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室内热水供应系统(不含演示动画)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热水供应也属于给水,与冷水供应的区别是水温,必须满足用水点对水温、水量的要,因此热水系统除了水的系统:管道、用水器具等,还有“热”的供应,热源、加热系统等等8.1分类、组成、供水方式8.2加热设备和器材8.3热水管道的布置与附设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分类、组成、供水方式 8.2 加热设备和器材 8.3 热水管道的布置与附设 热水供应也属于给水,与冷水供应的区别 是水温,必须满足用水点对水温、水量的要, 因此热水系统除了水的系统:管道、用水器具 等,还有“热”的供应,热源、加热系统等等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统。2热水供应系统13(第二循环系统热媒系统附件第一循环系统室内热水系统主要由以上3部分组成:
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范围的大 小,可分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和局部热水供应系 统。 1 热媒系统 (第一循环系统) 2 热水供应系统 (第二循环系统) 3 附件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室内热水系统主要 由以上3部分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特点:供水范围大,热水集中制备,管道输送到个配水点。适用:适用于使用要求高,耗热量大,用水点多且分布较密集的建筑热源:应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热,如无以上热源,应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或区域性锅炉房供热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特点: 供水范围大,热水集中制备,管道输送到个配水点。 适用: 适用于使用要求高,耗热量大,用水点多且分布 较密集的建筑。 热源: 应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热,如 无以上热源,应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城市热力 管网或区域性锅炉房供热。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局部热水供应系统特点: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配水点较少,且和热源较近,热水管路短,热损失小。适用:适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用水点少且分散的建筑。热源:宜采用蒸汽、煤气、炉灶余热或太阳能等
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特点: 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配水点较少,且和 热源较近,热水管路短,热损失小。 适用: 适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用水点少且分散的建筑。 热源: 宜采用蒸汽、煤气、炉灶余热或太阳能等。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组成:热源、水加热器、热媒管网管工作过程:锅炉产生的蒸汽或过热水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水加热器加热冷水,经过热交换,蒸汽变成冷凝水靠余压再送到冷凝水池,冷凝水和新补充的软化水经冷凝循环泵再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
1. 热媒系统(第一循环系统) 组成:热源、水加热器、热媒管网管 工作过程: 锅炉产生的蒸汽或过热水通过热媒管网送到水 加热器加热冷水,经过热交换,蒸汽变成冷凝水, 靠余压再送到冷凝水池,冷凝水和新补充的软化水 经冷凝循环泵再送回锅炉加热为蒸汽。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组成: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工作过程: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水,从水加热器中出来经配水管网送至各个热水配水点,而水加热中的冷水由屋顶的水箱或给水管网补给。为了保证用水点的水温,在立管和水平干管甚至支管处设置回水管,使部分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再加热
2. 热水供水系统(第二循环系统) 组成: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工作过程: 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热水,从水加热器中出来 经配水管网送至各个热水配水点,而水加热中的冷 水由屋顶的水箱或给水管网补给。为了保证用水点 的水温,在立管和水平干管甚至支管处设置回水管, 使部分热水经过循环水泵流回水加热器再加热。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8.1.1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开式、闭式供水方式2.加热冷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加热、间接加热3.管网设置循环管道的不同,可分为:全循环、半循环、不循环、倒循环4系统中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机械循环、自然循环5.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1. 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 开式、闭式供水方式 2. 加热冷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 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3. 管网设置循环管道的不同,可分为: 全循环、半循环、不循环、倒循环 4. 系统中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 机械循环、自然循环 5. 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 上行下给式、下行上给式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a.开式供水方式特点:在管网顶部设水箱,管网与大气相通,系统水压决定于水箱的设置高度,而不受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的波动影响适用:室外水压变化较大,且用户要求水压稳定时采用。注意:该方式必须设置高位冷水箱和膨胀管
1a. 开式供水方式 特点:在管网顶部设水箱,管网与大气相通,系统水 压决定于水箱的设置高度,而不受室外给水管网的水 压的波动影响。 适用:室外水压变化较大,且用户要求水压稳定时采 用。 注意:该方式必须设置高位冷水箱和膨胀管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1b.闭式供水方式特点:冷水直接进入加热器,管路简单,水质不易受污染,但供水水压稳定性差,安全可靠性差。适用:屋顶不设水箱且对供水压力要求不太严格的建筑采用。注意: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转,需设安全阀
1b. 闭式供水方式 特点:冷水直接进入加热器,管路简单,水质不易受 污染,但供水水压稳定性差,安全可靠性差。 适用:屋顶不设水箱且对供水压力要求不太严格的建 筑采用。 注意:为了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转,需设安全阀。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第8章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总目录8.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本章目录8.1.1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2b.直接加热(一次换热)供水方式特点:热水锅炉将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或将蒸汽直接通如冷水混合制备热水。前者热效率高,节能:后者设备简单热效率高,不需凝水管,但噪音高运行费用高适用:适用于具有合格的蒸汽热媒,且对噪音无严格要求的公共浴室,洗衣房、工矿企业等
2b. 直接加热(一次换热)供水方式 特点:热水锅炉将冷水直接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或将 蒸汽直接通如冷水混合制备热水。前者热效率高,节 能;后者设备简单热效率高,不需凝水管,但噪音高, 运行费用高。 适用:适用于具有合格的蒸汽热媒,且对噪音无严格 要求的公共浴室,洗衣房、工矿企业等。 第8章 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8.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及供水方式 8.1.1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和组成 总目录 本章目录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2/2(不含演示动画).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雨水排水系统.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建筑内部排水系统(不含演示动画).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增压贮水设备(无演示动画).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建筑内部给水系统的计算.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给水排水设计指南.pdf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or Building.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Micro Irrigation.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微灌技术.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喷灌技术.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一章 灌溉排水试验.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Water Use of Crop.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田间排水.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排水沟道系统.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四章 地面灌溉技术与田间渠系.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一节 灌溉渠系规划与布置 第二节 田间工程规划 第三节 灌溉渠道设计流量推算.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五节 渠道防渗.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pdf
- 《灌溉排水工程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渠道灌溉系统 第四节 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pdf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建筑内部给水工程.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1/2(不含演示动画).ppt
-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其它设施简介.ppt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Pipeline Network of Water and Wastewater.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考试大纲(给水排水管网工程).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The Preliminary design for Pipeline Network of Water and Wastewater.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方案).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工业给水系统.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用水量计算.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合流制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污水管道设计.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雨水调蓄池.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排水系统总论.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污水管道计算.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输水管渠计算.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分区给水的能量分析.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给水系统的水压关系.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水塔与清水池容积计算.pdf
- 《给排水管道系统》课程授课教案(教学设计)沿线流量与节点流量.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