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三相电路

电工技术 dlangong 第5章三相电路 5.1三相电路基础 5.2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5.3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5.4三相电路的功率 ⊙0◆◆0◇◆00@@000◆00◆00◆00◆◆◆◆◆0◆00 湾中间对基夫学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5章 三相电路 5.1 三相电路基础 5.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5.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 5.4 三相电路的功率

电工技术 dlangong 第5章三相电路 ◆⊙◇⊙◇◇⊙⊙⊙◇⊙◇◇⊙0◇⊙◇◆00◇⊙◇⊙◇◇⊙◇◇@0⊙⊙⊙◇⊙@⊙◆⊙⊙0◇@⊙⊙◇◇◇ 本章要求: 1.搞清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线电压、相线 电流关系; 2.掌握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 确联接方法,理解中线的作用; 3.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 湾中国对基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第5章 三相电路 本章要求: 1. 搞清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线电压、相线 电流关系; 2. 掌握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单相及三相负载的正 确联接方法,理解中线的作用; 3.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

电工技术 5.1三相电路基础 dlangong (首端) N 5.1.1三相电压的产生 定子 e3 W2 (尾端)U2 V2 W2 转子 图5.1.2三相绕组示意图 e e U2 图5.1.1三相交流发电机示意图 工作原理:动磁生电 图5.1.3每相电枢绕组 曾中间对蓝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W1 U2 V1 U1 V2 S N + _ + + + W2 图5.1.1 三相交流发电机示意图 5.1 三相电路基础 5.1.1三相电压的产生 工作原理:动磁生电 + + _ _ e e U1 U2 • 图5.1.2 三相绕组示意图 图5.1.3 每相电枢绕组 定子 转子 (尾端) + e1 e2 e3 (首端) U1 + + – – – U2 V2 V1 W1 W2

电工技术 铁心(作为导磁路径) 定子 匝数相同 发电机结构 三相绕组 空间排列互差120° 转子:直流励磁的电磁铁 三相电动势瞬时表示式 三相电压瞬时表示式 e=Em sm ot e2 =E sin(@t-120) u=Un sin@t e3 =Em sin(@t-240) uz =U sin(@t-120) Em sin(@t+120) 43=U sin(0t+120) 相量表示 U1=Ul0°=U 0,=UL12e=V0-1j3 03=U/+120°=U(- 中国对蓝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相量表示 铁心(作为导磁路径) 三相绕组 匝数相同 空间排列互差120 : 直流励磁的电磁铁 定子 转子 发电机结构 三相电动势瞬时表示式 e E sint 1 = m sin( 120 ) 2 m e = E t − sin( 120 ) sin( 240 ) m 3 m = + = − E t e E t U 1 = U 0 = U ) 2 3 j 2 1 120 ( U 3 = U + = U − + ) 2 3 j 2 1 120 ( U 2 = U − = U − − 三相电压瞬时表示式 u U sint 1 = m sin( 120 ) 2 m u = U t − sin( 120 ) 3 m u = U t +

电工技术 dlangong 三相电压瞬时表示式 相量表示 u =U sin@t 01=U10°=U u2 =U sin(@t-120) 0,=U/-120° u3 =Um sin(@t+120) 03=0/+120° 波形图 相量图 13 120° 1209 24n 360 120 U wt 120°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波形图 相量图 相量表示 U2 U1 . . 120° 120° 120° U3 . 三相电压瞬时表示式 u U sint 1 = m sin( 120 ) 2 m u = U t − sin( 120 ) 3 m u = U t + U 1 = U 0 = U = −120 U 2 U = + 120 U 3 U u O u1 u2 u3 2 120° 240° 360° t

电工技术 dlangong 三个正弦交流电动势满足以下特征 最大值相等 频率相同 称为对称三相电动势 相位互差120° 对称三相电动势的瞬时值之和为0 即:41+2+3=0 或01+02+03=0 三相交流电到达正最大值的顺序称为相序。 供电系统三相交流电的相序为U→V1→W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湾中国对基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对称三相电动势的瞬时值之和为 0 三相交流电到达正最大值的顺序称为相序。 0 即 :u1 + u2 + u3 = 或 U 1 + U 2 + U 3 = 0 最大值相等 频率相同 相位互差120° 称为对称三相电动势 三个正弦交流电动势满足以下特征 供电系统三相交流电的相序为 U1 V1 W1

电工技术 2.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 dlangong ()联接方式 +=L1端线(相线、火线) 41 W12 oN中性线(零线、地线) 2 131 在低压系统,中 中性点 2 性点通常接地, 所以也称地线。 相电压:端线与中性线间(发电机每相绕组) 的电压 002、U3 U 线电压:端线与端线间的电压 U12U23U31U @中间对基大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 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N L2 L3 L1 N U1 W V1 1 2. 三相电源的星形联结 (1) 联接方式 中性线(零线、地线) 中性点 端线(相线、火线) 在低压系统,中 性点通常接地, 所以也称地线。 相电压:端线与中性线间(发电机每相绕组)的电压 线电压:端线与端线间的电压 U1 U2 U3 、 、 U12 U23 U31 、 、 Up Ul u3 – + – + + – u1 u2 u12 – + – + – + u31 u23

电工技术 (2)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 dlangong 相量图 1 12 231 30 +0L2 + 23 3 根据KVL定律 U, 012=01-02 由相量图可得 023=02-03 02=V30130 031=03-01 湾中国对基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2)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 U12 U1 U2 = − U23 U2 U3 = − U31 U3 U1 = − 根据KVL定律 由相量图可得 相量图 30° U12 = 3U1 30 U1 U3 U2 U12 U2 − L1 N L2 L3 + – + – + – u1 – + – + – + 2 u31 u u3 u12 u23

电工技术 dlangong 031=V30,∠30 023=V302∠30 30 U, U. 23 结论:电源Y形联结时,线电压U,=√30,且超 前相应的相电压30°,三相线电压也是对称的。 德中国对基大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U2 U1 U3 U12 U23 U31 30 30 30 = 3 30 U23 U2 = 3 30 U31 U3 结论:电源 Y形联结时, 线电压Ul = 3UP , 且超 前相应的相电压 30 , 三相线电压也是对称的

电工技术 dlangong 3.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结 u2 结论:电源△形联时 2线电压U,=电源相电压U U23 湾中国对基夫鉴 章目录上一页下一页返回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3. 三相电源的三角形联结 线电压 相电压 p 结论:电源Δ形联 时 Ul 电源 U 结 = – + + – + L2 L1 L3 u12 UBC – u31 u23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doc
- 山东理工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工技术复习提纲.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柱理论.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二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三节 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四节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五节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六节 沿面放电及防污对策.pdf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circuit concepts & laws).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工知识点总结(共八讲).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6-17(答试题..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16-17(答案)..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08-09(试题)..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试卷08-09(答案)..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5章 非正弦周期电流的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4章 正弦交流电路.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Multisim9使用教程.doc
- 《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导学)第8章课程导学.doc
- 《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导学)第5章课程导学2.doc
- 《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导学)第5章课程导学1.doc
- 《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导学)第4章课程导学.doc
- 《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导学)第2章课程导学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