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

第3章电感式传感器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本章内容 自感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 涡流传感器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3.1 自感式传感器 本章内容 3.2 差动变压器 3.3 涡流传感器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3.3 涡流传感器 涡流: 成块的金属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者在固 定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导体内就要产生感 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在金属内是闭合 的,所以称为涡流。 涡流产生的必 ①存在交变磁场; 要条件是: ②导体处于交变磁场中。 涡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利用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中的涡流效应。 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 涡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利用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中的涡流效应。 3.3 涡流传感器 涡流: 成块的金属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者在固 定磁场中运动时,金属导体内就要产生感 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在金属内是闭合 的,所以称为涡流。 ①存在交变磁场; ②导体处于交变磁场中。 涡流产生的必 要条件是:

洲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集肤效应 一般来说涡流与激励线圈平面平行且局限于感应磁场所 能涉及的区域。如图3.3.1所示,涡流集中在靠近激励线圈的 金属表面,其强度随透射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此即所 谓的“集肤效应”。 AC 3.3.1涡流透射深度示意图 4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 一般来说涡流与激励线圈平面平行且局限于感应磁场所 能涉及的区域。如图3.3.1所示,涡流集中在靠近激励线圈的 金属表面,其强度随透射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衰减,此即所 谓的“集肤效应”。 3.3.1 涡流透射深度示意图 集肤效应

浙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一般定义涡流衰减到表面涡流强度的37%为“标准 透射深度”,可用下式表示: h=50 (3.3.1) 式中,p为导体电阻率,单位:2cm;为导体磁导率,单 位:H/m;f为激励频率,单位:Hz。 涡流 高频反射式 传感器 低频透射式 应用较广 5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5 一般定义涡流衰减到表面涡流强度的37%为“标准 透射深度”,可用下式表示: (3.3.1) 式中, ρ为导体电阻率,单位:Ω·cm;为导体磁导率,单 位:H/m;ƒ为激励频率,单位:Hz。 h 50 f = 涡流 高频反射式 传感器 低频透射式 应用较广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3.3.1工作原理 1.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 ★ 机械工业出版杜 tp://www.cmpbook.com mA° 线圈 金属板 图3.3.2涡流的发生 6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6 3.3.1 工作原理 1.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 图3.3.2 涡流的发生

浙泸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线圈置于金属导体附近: 线圈中通以高频信号 线圈L 正弦交变磁场H1 H 金属板 金属导体内就会产生涡流 涡流产生电磁场 反作用于线圈,改变了电感 7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7 线圈置于金属导体附近: 线圈中通以高频信号 正弦交变磁场 H1 金属导体内就会产生涡流 涡流产生电磁场 反作用于线圈 ,改变了电感

洲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2.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结构 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结 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一个安置在 框架上的扁平圆形线圈构成。 图3.3.3涡流传感器结构 1一线圈;2一线圈骨架,3一骨架衬套;4一支架,5一电缆;6一插头 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8 2.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结构 高频反射式涡流传感器结 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一个安置在 框架上的扁平圆形线圈构成。 图3.3.3 涡流传感器结构 1-线圈;2-线圈骨架;3-骨架衬套;4-支架;5-电缆;6-插头

浙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组成: 电涡流传感器由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三部份组成。 探头 探头由电感、保护罩、不锈钢壳体、高频电缆、高频接头 等组成,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可以选用不同直径规格的 探头;根据不同的安装要求,可以选用不同安装方式(如: 正装、反装、无螺纹)。 延伸电缆 延伸电缆的两端都安装有SMA自锁插头,其中一头配备 了防油保护套,专用于保护自锁插头不受油污介质污染, 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前置器 前置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整个传感器系统 的振荡、线性检波、滤波、线性补偿、放大等电路,与延 伸电缆、探头一起构成电涡流传感器。 9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9 组成: 电涡流传感器由探头、延伸电缆、前置器三部份组成。 探头 探头由电感、保护罩、不锈钢壳体、高频电缆、高频接头 等组成,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可以选用不同直径规格的 探头;根据不同的安装要求,可以选用不同安装方式(如: 正装、反装、无螺纹)。 延伸电缆 延伸电缆的两端都安装有SMA自锁插头,其中一头配备 了防油保护套,专用于保护自锁插头不受油污介质污染, 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前置器 前置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了整个传感器系统 的振荡、线性检波、滤波、线性补偿、放大等电路,与延 伸电缆、探头一起构成电涡流传感器

洲汁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3.等效电路与阻抗特性 (1)空载等效电路和空载阻抗特性 空载等效电路如图3.3.4所示,R、L分别 为传感器线圈的电阻与电感。空载阻抗特性就是 没有任何导体与传感器线圈耦合时的阻抗特性。 Z=R+joL 3.3.1) 则 Z=VR2+(@L)2 OL o arctan R 图3.3.4涡流传感器空载等效电路 10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0 3.等效电路与阻抗特性 (1)空载等效电路和空载阻抗特性 空载等效电路如图3.3.4所示, 、 分别 为传感器线圈的电阻与电感。空载阻抗特性就是 没有任何导体与传感器线圈耦合时的阻抗特性。 (3.3.1) 则 R L Z = R + jL ( ) 2 2 Z = R + L R L = arctan 图3.3.4 涡流传感器空载等效电路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1 自感式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电阻应变片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4 测量数据处理 1.5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2 传感器概述 1.3 测量误差及其不确定度.ppt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作业复习题(部分含答案).docx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ation(含实验大纲).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异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异步电机串级调速系统仿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恒压频比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分析与建模仿真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G1731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H型可逆PWM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淄博球团回转窑欧陆590型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基于MALAB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调节器ASR采用不同调节器时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东风7型内燃机车中的比例积分调节器实用案例分析.pdf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六节 沿面放电及防污对策.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五节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四节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三节 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二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柱理论.pdf
- 山东理工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工技术复习提纲.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三相电路.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