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1 自感式传感器

第3章电感式传感器 夏
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本章内容 3.1 自感式传感器 3 差动变压器 A.C. 涡流传感器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1 3.1 自感式传感器 本章内容 3.2 差动变压器 3.3 涡流传感器

浙产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原理: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磁场变换引起线圈 的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化,把被测的非电量转化 为电感量的一种装置。它们能把输入的物理量, 如位移、振动、力、速度、加速度、扭矩以及流 量等转换为电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 原理: 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利用磁场变换引起线圈 的自感量或互感量的变化,把被测的非电量转化 为电感量的一种装置。它们能把输入的物理量, 如位移、振动、力、速度、加速度、扭矩以及流 量等转换为电量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电感式传感器的种类: ●按照转换方式的不同分 >自感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传感器) >涡流传感器 >压磁式传感器 >感应同步器等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 电感式传感器的种类: •按照转换方式的不同分 ➢自感式传感器 ➢差动变压器(互感式传感器) ➢涡流传感器 ➢压磁式传感器 ➢感应同步器等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 >气隙式 >螺线管式。 。根据改变的参数不同分: >变气隙厚度式 >变气隙面积式 >变铁芯导磁率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5 • 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分: ➢气隙式 ➢螺线管式 。 • 根据改变的参数不同分: ➢变气隙厚度式 ➢变气隙面积式 ➢变铁芯导磁率式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电感式传感器优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 测量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重复性好;输出阻抗小、 输出功率大;不受环境湿度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适合在恶 劣环境中工作。 ■电感传感器的缺点: 频率低、动态响应慢,不宜做快速动态测量;存在交流 零位信号;要求附加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的稳定度高;其灵敏 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测量范围越大,灵敏度越 低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6 ◼ 电感式传感器优点: 结构简单、工作可靠、寿命长;灵敏度高、分辨率高; 测量精度高、线性好;性能稳定、重复性好;输出阻抗小、 输出功率大;不受环境湿度和其他污染物的影响,适合在恶 劣环境中工作。 ◼ 电感传感器的缺点: 频率低、动态响应慢,不宜做快速动态测量;存在交流 零位信号;要求附加电源的频率和幅值的稳定度高;其灵敏 度、线性度和测量范围相互制约,测量范围越大,灵敏度越 低

洲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3.1自感式传感器 电压 。原理: 被测变量 自感变化 /电流 衔铁产生位移 气隙厚度或铁芯 空气隙磁通的 与衔铁的覆盖面积 →截面积发生变化 线 圈 铁 芯 S图 (a 铁 (b) (c)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7 3.1 自感式传感器 • 原理: 被测变量 自感变化 电压 /电流 衔铁产生位移 气隙厚度或铁芯 与衔铁的覆盖面积 空气隙磁通的 截面积发生变化 铁 芯 线 圈 衔 铁

浙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 机械工业出版杜 http://www.cmpbook.com 100 Q 220V 36V 50Hz 气隙变小,电感变大,电流变小 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8 气隙变小,电感变大,电流变小

洲汁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线圈的电感为 N2 (3.1.3) R。=R+R,=∑ +26 4,S4S (3.1.4) 其中 R=4+马 Rs=20 41S142S2 HoS 将式(3.1.4)代入式(3.1.3),得 N2 L= (3.1.5) 12δ 4,S,4S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9 线圈的电感为 (3.1.3) (3.1.4) 其中 Rm N L 2 = S S l R R R i i i m F 0 2 = + = + 2 2 2 1 1 1 S l S l RF = + S R 0 2 = 将式(3.1.4)代入式(3.1.3),得 (3.1.5) + = S S l N L i i i 0 2 2

浙沪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一 当铁芯的结构和材料确定之后 L=f(6,S) ● 如果保持S不变,则L为δ的单值函数,可构成变气隙 型自感传感器; ·如果保持δ不变,使S随位移而变,则可构成变截面型 自感传感器。 。若如图3.1.1(c)所示,线圈中放入圆柱形衔铁,当衔 铁做上下位移,自感量将做相应变化,这就可构成螺 线管型自感传感器。 ·利用某些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改变铁芯的磁导率,则 可构成压磁式传感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10 • 如果保持S不变,则L为δ的单值函数,可构成变气隙 型自感传感器; • 如果保持δ不变,使S随位移而变,则可构成变截面型 自感传感器。 • 若如图3.1.1(c)所示,线圈中放入圆柱形衔铁,当衔 铁做上下位移,自感量将做相应变化,这就可构成螺 线管型自感传感器。 • 利用某些铁磁材料的压磁效应改变铁芯的磁导率,则 可构成压磁式传感器。 当铁芯的结构和材料确定之后 L = f ( , S)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 压阻式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电阻应变片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4 测量数据处理 1.5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2 传感器概述 1.3 测量误差及其不确定度.ppt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作业复习题(部分含答案).docx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ation(含实验大纲).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异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异步电机串级调速系统仿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恒压频比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分析与建模仿真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G1731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H型可逆PWM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淄博球团回转窑欧陆590型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基于MALAB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调节器ASR采用不同调节器时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东风7型内燃机车中的比例积分调节器实用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晶闸管电动机开环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KZD-Ⅱ型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六节 沿面放电及防污对策.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五节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四节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三节 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二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柱理论.pdf
- 山东理工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工技术复习提纲.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交流电动机.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