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2 压阻式传感器

浙大字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2.2压阻式传感器 ■金属电阻应变片性能稳定、精度较高。这类应变 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半导体应变片可以改善 这一不足,其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约高50 倍,主要有体型半导体应变片和扩散型半导体应 变片。 ■用半导体应变片制作的传感器称为压阻式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压阻式传感器 ◼ 金属电阻应变片性能稳定、精度较高。这类应变 片的主要缺点是应变灵敏系数较小。 ◼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半导体应变片可以改善 这一不足,其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约高50 倍,主要有体型半导体应变片和扩散型半导体应 变片。 ◼ 用半导体应变片制作的传感器称为压阻式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压阻效应

洲泸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2.2.1半导体压阻效应和压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1·尘导体压阻效应和压阻式传感器工作原 理 牛导体的压阻效应是指单晶尘导体材 料在沿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 发生很大变化的现象。不同类型的牛导体 ,施加载荷的方向不同,压阻效应也不一 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单晶硅牛导体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1 半导体压阻效应和压阻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1.半导体压阻效应和压阻式传感器工作原 理 半导体的压阻效应是指单晶半导体材 料在沿某一轴向受外力作用时,其电阻率 发生很大变化的现象。不同类型的半导体 ,施加载荷的方向不同,压阻效应也不一 样。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单晶硅半导体

浙江大字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对于长l,截面积S,电阻率p的条形半导体 应变片,在轴向力F作用下利用式(2.1.5) 的结果,对于金属材料,△plp项值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对半导体材料,△pp项值 很大,因此可得: 设-0+2+名-xs=0 2.2.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对于长l,截面积S,电阻率ρ的条形半导体 应变片,在轴向力F作用下利用式(2.1.5) 的结果,对于金属材料,Δρ/ρ项值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对半导体材料,Δρ/ρ项值 很大,因此可得: ( ) L E L R R = = = + + 1 2 (2.2.1)

洲泸大粤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半导体单晶的应变灵敏系数可表示为 Kn=AR/R 1+24+△p1P≈π,E 8 (2.2.2) 式中,一半导体应变片材料的弹性模量; ,一牛导体晶体材料的纵向压阻系数,与晶向 有关。半导体的应变灵敏系数还与掺杂浓度有关 ,它随杂质的增加而减小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半导体单晶的应变灵敏系数可表示为 (2.2.2) 式中,E — 半导体应变片材料的弹性模量; πL — 半导体晶体材料的纵向压阻系数,与晶向 有关。半导体的应变灵敏系数还与掺杂浓度有关 ,它随杂质的增加而减小。 ( ) E R R KB L = + + = / 1 2 /

洲汁大望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2.体形尘导体应变片的结构形式 体型半导体电阻应变片是从单晶硅或锗上切 下薄片制成的应变片,结构型式见图2.2.1。 基片 带状引线 P-Si N-Si 金线 Si片 图2.2.1体型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形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 体形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形式 体型半导体电阻应变片是从单晶硅或锗上切 下薄片制成的应变片,结构型式见图2.2.1。 图2.2.1 体型半导体应变片的结构形状

洲泸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特点: ,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数十 倍。通常不需要放大器就可以直接输入显示器 或记录仪,可简化测试系统: >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极小: ,半导体应变片的温度稳定性和线性度比金属电 阻应变片差得多,很难用它制作高精度的传感 器,只能作为其他类型传感器的辅助元件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半导体应变片的主要特点: ➢ 灵敏系数比金属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大数十 倍。通常不需要放大器就可以直接输入显示器 或记录仪,可简化测试系统; ➢ 横向效应和机械滞后极小; ➢ 半导体应变片的温度稳定性和线性度比金属电 阻应变片差得多,很难用它制作高精度的传感 器,只能作为其他类型传感器的辅助元件

浙大字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2.2.1测量电路和温度补偿 !.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在半导体应变片组成的传感器中,均由4个应变片 组成全桥电路,将4个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 其中2个应变片在工作时受拉,而另外2个则受压 ,从而使电桥输出的灵敏度达到最大。电桥的供 电电源可采用恒流源,也可以采用恒压源,因此 ,桥路输出的电压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的关系有所 不同。 >直流电阻电桥电路,但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如 图2.2.2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2.2.1 测量电路和温度补偿 1.半导体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 ➢ 在半导体应变片组成的传感器中,均由4个应变片 组成全桥电路,将4个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上, 其中2个应变片在工作时受拉,而另外2个则受压 ,从而使电桥输出的灵敏度达到最大。电桥的供 电电源可采用恒流源,也可以采用恒压源,因此 ,桥路输出的电压与应变片阻值变化的关系有所 不同。 ➢ 直流电阻电桥电路,但须采用温度补偿措施,如 图2.2.2所示

洲泸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口图2.2.2温度补偿电路 2.零点温度补偿 >零点温度漂移是由于4个扩散电阻的阻值及其 温度系数不一致造成的。一般用串、并联电阻 的方法进行补偿,如图2.2.2所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图2.2.2 温度补偿电路 2.零点温度补偿 ➢ 零点温度漂移是由于4个扩散电阻的阻值及其 温度系数不一致造成的。一般用串、并联电阻 的方法进行补偿,如图2.2.2所示

浙大字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一 3.灵敏度温度补偿 ▣灵敏度温度漂移是由于压阻系数随温度变化引起的 。温度升高时,压阻系数变小温度降低时,压阻 系数变大,说明传感器的温度灵敏系数为负值。 口补偿灵敏度温漂可以利用在电源回路中串联二极管 的方法。温度升高时,灵敏度降低,这时如果提高 电源的电压,使电桥的输出适当增大,便可达到补 偿目的。反之,温度降低时,灵敏度升高,如果使 电源电压降低,电桥的输出适当减小,同样可达到 补偿的目的。由于二极管P结的温度特性为负值, 温度每升高1℃时,正向压降约减小1.92.4V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3.灵敏度温度补偿 灵敏度温度漂移是由于压阻系数随温度变化引起的 。温度升高时,压阻系数变小;温度降低时,压阻 系数变大,说明传感器的温度灵敏系数为负值。 补偿灵敏度温漂可以利用在电源回路中串联二极管 的方法。温度升高时,灵敏度降低,这时如果提高 电源的电压,使电桥的输出适当增大,便可达到补 偿目的。反之,温度降低时,灵敏度升高,如果使 电源电压降低,电桥的输出适当减小,同样可达到 补偿的目的。由于二极管PN结的温度特性为负值, 温度每升高1℃时,正向压降约减小1.9~2.4mV

洲泸大》宁波理工学院 一传感器与检则技术 ▣将适当数量的二极管串联在电桥的电源回路中, 见图2.2.2。电源宋用恒压源,当温度升高时,二 极管的正向压降减小,于是电桥的桥压增加,使 其输出增大。只要计算出所需二极管的个数,将 其串入电桥电源回路,便可以达到补偿的目的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将适当数量的二极管串联在电桥的电源回路中, 见图2.2.2。电源采用恒压源,当温度升高时,二 极管的正向压降减小,于是电桥的桥压增加,使 其输出增大。只要计算出所需二极管的个数,将 其串入电桥电源回路,便可以达到补偿的目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1 金属电阻应变片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4 测量数据处理 1.5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1章 自动检测基础知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2 传感器概述 1.3 测量误差及其不确定度.ppt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作业复习题(部分含答案).docx
- 安徽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Instrumentation(含实验大纲).pdf
- 山东理工大学:《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实验指导书(共七个实验).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差频率控制的交流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异步电机双闭环矢量控制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的异步电机串级调速系统仿真案例研究.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发电厂用恒压频比控制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PWM变频器-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分析与建模仿真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G1731控制的双闭环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实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H型可逆PWM变换器的控制方式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淄博球团回转窑欧陆590型数字式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基于MALAB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仿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转速调节器ASR采用不同调节器时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案例.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东风7型内燃机车中的比例积分调节器实用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晶闸管电动机开环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KZD-Ⅱ型小功率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案例分析.pdf
-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资源(案例)SG3525控制的开环可逆直流脉宽调制调速系统实例分析.pdf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1 自感式传感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2 差动变压器.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3章 电感式传感器 3.3 电涡流.ppt
- 浙江大学:《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授课教案(PPT课件)第4章 电容式传感器.ppt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六节 沿面放电及防污对策.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五节 提高气体介质电气强度的方法.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四节 大气条件对气隙击穿特性的影响.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三节 空气间隙在各种电压下的特性.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二节 不均匀电场中的放电过程.pdf
- 山东理工大学:《高电压技》课程教学资源(课件讲稿)第一章 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电气强度 第一节 汤逊理论和流柱理论.pdf
- 山东理工大学:《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学习资料)电工技术复习提纲.ppt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八章 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七章 异步电动机.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六章 磁路与变压器.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五章 三相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三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课后习题)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doc
- 《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继电接触控制系统.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