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代表性问题回答(4)

1.植物病毒似乎致命性比较低,植物有免疫吗? 助教回答:有的。请参考:htp:// vww.ebiotrade com/ news2002 3/L200222820437htm 答:与动物的不一样。而且还有不同类型,据报道,细菌也有免疫系统。 2.好氧菌为何能在培养基内部生长? 答:培养基内部也不是完全无氧,只是氧浓度低。 3.植物病毒为什么不感染动物? 助教回答: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he Mediterranean in marseille France have found tenuous evidence that suggest a virus common to peppers, the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PMMov) may have moved on to infect humans This is a very rare and highly unlikely event as, to enter a cell and replicate, a virus must bind to a receptor on its surface, and a plant virus would be highly unlikely to recognize a receptor on a human cell.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the virus does not infect human cells directly. Instead the naked viral rNa may alter the function of the cells through a mechanism similar to rNa interference, in which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RNA sequences can turn genes on and off, according to Virologist Robert Garry from the Tulane University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摘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tvirus(见Directplant-to-human transmission部分) 4.为什么不用病毒做高表达系统? 答:可以用病毒做外源基因的载体,已经有很多 5.为什么噬菌体的核酸能特异性结合在细菌的基因组的特定位置? 助教回答:因为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是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 (见补充材料)的方法,在两段具有一定同源性(相似性)的DNA片段中 发生的重组而使噬菌体核酸能够插入细菌基因组中 答:“位点特异性重组”(见补充材料) 6.烈性噬菌体能否将自身DNA整合到受体菌基因组上 答:如果噬菌体具有溶源性,即可以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上,则其被称为溶 源性噬菌体。但其具有裂解生活周期。如果某噬菌体没有整合的特性,只
1. 植物病毒似乎致命性比较低,植物有免疫吗? 助教回答:有的。请参考:http://www.ebiotrade.com/newsf/2002- 3/L200222820437.htm 答:与动物的不一样。而且还有不同类型,据报道,细菌也有免疫系统。 2. 好氧菌为何能在培养基内部生长? 答:培养基内部也不是完全无氧,只是氧浓度低。 3. 植物病毒为什么不感染动物? 助教回答: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he Mediterranean in Marseille, France have found tenuous evidence that suggest a virus common to peppers, the Pepper Mild Mottle Virus (PMMoV) may have moved on to infect humans. This is a very rare and highly unlikely event as, to enter a cell and replicate, a virus must "bind to a receptor on its surface, and a plant virus would be highly unlikely to recognize a receptor on a human cell. One possibility is that the virus does not infect human cells directly. Instead, the naked viral RNA may alter the function of the cells through a mechanism similar to RNA interference, in which the presence of certain RNA sequences can turn genes on and off," according to Virologist Robert Garry from the Tulane University in New Orleans, Louisiana. 摘 自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lant_virus ( 见 Direct plant-to-human transmission 部分) 4. 为什么不用病毒做高表达系统? 答:可以用病毒做外源基因的载体,已经有很多。 5. 为什么噬菌体的核酸能特异性结合在细菌的基因组的特定位置? 助教回答:因为噬菌体核酸整合到宿主基因组是通过“位点特异性重组” (见补充材料)的方法,在两段具有一定同源性(相似性)的 DNA 片段中 发生的重组而使噬菌体核酸能够插入细菌基因组中。 答:“位点特异性重组”(见补充材料) 6. 烈性噬菌体能否将自身 DNA 整合到受体菌基因组上? 答:如果噬菌体具有溶源性,即可以整合到寄主基因组上,则其被称为溶 源性噬菌体。但其具有裂解生活周期。如果某噬菌体没有整合的特性,只

有一种生活史,即裂解循环,则本称为烈性噬菌体。所以上述问题为否 7.植物病毒有受体吗? 答:这句话应该是:植物病毒进入宿主(植物)需要特异性受体吗?因为 受体是位于被侵染对象上的,在病毒上的称为配体。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 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植物病毒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细胞受体。 8.病毒只能寄生,那为什么无法彻底消灭? 答:潜伏在体内,如整合性病毒。因为不知道病毒何时进入繁殖期,诱发 疾病,也不能消灭寄主
有一种生活史,即裂解循环,则本称为烈性噬菌体。所以上述问题为否。 7. 植物病毒有受体吗? 答:这句话应该是:植物病毒进入宿主(植物)需要特异性受体吗?因为 受体是位于被侵染对象上的,在病毒上的称为配体。植物病毒的特点之一是必 须通过寄主的伤口方能侵入,植物病毒迄今尚未发现有特异性细胞受体。 8. 病毒只能寄生,那为什么无法彻底消灭? 答:潜伏在体内,如整合性病毒。因为不知道病毒何时进入繁殖期,诱发 疾病,也不能消灭寄主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代表性问题回答(3).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代表性问题回答(2).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代表性问题回答(1).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八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二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二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九次未解答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六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六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三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三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四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四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五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五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一次讨论后问题汇总.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第一次作业中的问题.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师生互动)2016-12-20问题整理14.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师生互动)2016-12-13微生物问题整理13.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师生互动)2016-12-6微生物问题整理12.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代表性问题回答(5).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2018-2019学期末提交主要问题的回答.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问题答疑)2018-2019第一学期微生物期末遗留问题汇总.docx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4-2015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5-2016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6-2017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6-2017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7-2018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7-2018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Experiments in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018-2019年)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Microbiology.doc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1 无菌材料准备和环境微生物的检测.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2 放线菌的平板划线分离和常见微生物的菌落特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3 细菌和放线菌的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4 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5 AMES试验检验遗传毒性和霉菌的接种.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6 API 20E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和真菌个体形态观察.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7 酒酿发酵中关键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8 酸奶中乳酸菌的分离和菌种保藏.pdf
- 复旦大学:《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资源(实验讲稿)09 盲样中未知细菌的分离和初步特征研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