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5)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5.5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5.51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振荡与稳定条件 55.1.1自激振荡原因 附加相移使负反馈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正反馈, 从而发生自激振荡现象 Va(jo) a(ja) v1=0 vja-180°) B jo) 图5.5,1用附加相移说明负反馈 放大器中的自激振荡
5.5 负反馈放大器的稳定性 5.5.1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振荡与稳定条件 5.5.1.1 自激振荡原因 附加相移使负反馈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正反馈, 从而发生自激振荡现象

55.1.2自激振荡的条件 必要条件:附加相移为180度,即 0n()=q()+q()=±80° 充分条件:环路增益不小于1,即 7(o)=|4(o)B(jo)21 环路增益大于1时,振荡幅度增长,等于1时振荡幅度稳定
5.5.1.2 自激振荡的条件 必要条件:附加相移为180度,即 () = () + () = 180 T A B 充分条件:环路增益不小于 1,即 T( j) = A( j) B( j) 1 环路增益大于1时,振荡幅度增长,等于1时振荡幅度稳定

要使系统稳定(不发生自激振荡),则不能同时满足自激振荡的 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即 (1)9(o)=9()+0(0)=±180°时|4(o0)B(io)<1 (2)|7(1o)=4(jO)B(o)=1时(o)=q(o)+q92(o)4±180°1
要使系统稳定(不发生自激振荡),则不能同时满足自激振荡的 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即 () = () + () = 180 T A B (1) 时 A( j) B( j) 1 (2) T( j) = A( j) B( j) =1 时 () = ()+ () | 180| T A B

5.5.1.3用环路增益波特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在环路增益T(j)=A(jω)B(jω)的幅频波特图上, 观察T(jω)=0dB点对应的相频波特图上的附加相移值 是否超过180度(包括180度),超过则系统不稳定 IT(o)I (dB) !IT(jo)i(dB) T〔j)(dB) 9r( 9r(a) 9r() PT(ao) 180 180 图552用环路增益T(ia)的波特图判断系统是否自激 (a)自激;(b)不自激;(c)不自激
5.5.1.3 用环路增益波特图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在环路增益 T(jω)=A(jω)B(jω)的幅频波特图上, 观察 T(jω)=0dB点对应的相频波特图上的附加相移值 是否超过180度(包括180度),超过则系统不稳定

552稳定裕度 表征远离自激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稳定裕度,分为相位裕度 和增益裕度 5521相位裕度qn 在T(ju)波特图上,T(ju)=dB点对应的qr(U) 与(-180度)的差值,称为相位裕度。 0n()=n(0)-1800=1800+7(O) 为使系统稳定,qn的典型值应n≥45°
5.5.2 稳定裕度 表征远离自激程度的物理量称为稳定裕度,分为相位裕度 和增益裕度。 5.5.2.1 相位裕度 φm 在T(jω)波特图上, T(jω)=0dB点对应的φT(ω) 与(-180度)的差值,称为相位裕度。 ( ) ( ) 180 180 ( ) m = T 0 − = +T 为使系统稳定,φm的典型值应 45 m

55.2,2增益裕度Gn 在T(j)波特图上,qr()=-180度对应的 T(j)\低于0dB的值,称为增益裕度 Gm(dB)=201gT(jO) 为使系统稳定,Gn的典型值应为一(10~20)dB 判断系统稳定的方法:环路增益幅频波特图以-20dB/十倍频 的速率穿越0dB线,则系统稳定,大于-20dB/十倍频的速率穿 越0B线,系统不稳定(相位裕度小于45度)
5.5.2.2 增益裕度Gm 在T(jω)波特图上, φT(ω) =-180度对应的 |T(jω)|低于0dB的值,称为增益裕度。 ( ) 20lg ( ) G dB T j m = 为使系统稳定,Gm的典型值应为-(10~20)dB 判断系统稳定的方法:环路增益幅频波特图以-20dB/十倍频 的速率穿越0dB线,则系统稳定,大于-20dB/十倍频的速率穿 越0dB线,系统不稳定(相位裕度小于45度)

20dB/十倍频 OdB P(w) 40dB/十倍频 45 90 135 一一“---9 180 图55,3用T(ja)的波特图定义稳定裕度

Gja (0) 相位裕度=30° 相对频率 0.51 90° 45 60 30° 图554不同相位裕度时反馈放大器的归一总增益随归一频率的变化(频率系归 到回路增益等于1时的频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4)负反馈对放大器频域和时域特性的影响.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3)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与计算.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1)反馈放大器的基本概念.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4.6)集成运放的等效模型及运算特性.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4.1)集成运放的主要技术参数.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3)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2)复频域分析法.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三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3.1)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6)电流模电路基础.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5)乙类推挽输出级电路与功率放大器.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4)差动放大电路的特性与分析.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3)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特性与分析.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2)集成电路(IC)中的电流源和稳定偏置电路.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二章 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基础(2.1)共射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其交、直流通路.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成电路元、器件基础(1.4)场效应晶体管(FET).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成电路元、器件基础(1.3)双极型晶体管(BJT).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成电路元、器件基础(1.2)PN结与晶体二极管.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一章 集成电路元、器件基础(1.1)半导体基础知识.pps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ppt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5章 放大电路反馈原理与稳定化基础(5.6)位补偿原理与技术.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6.1)MOS模拟集成基本单元电路.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6.2)CMOS集成运算放大器.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6.3)CMOS集成电压比较器.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6章 MOS模拟集成电路基础(6.4)MOS模拟开关.pps
- 清华大学:《模拟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序论(赵刚).pps
- 《信号与系统》第1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ppt
- 《信号与系统》第2章 连续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第3章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第4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第5章 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ppt
- 《信号与系统》第6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复频域分析——z变换.ppt
- 《信号与系统》书内习题参考答案(1~3章).pdf
- 机械工业出版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讲稿,第2版,共六章,主讲:谭中华).ppt
- 《信号与系统》复习题.doc
- 《信号与系统》第1章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沈元隆、周井泉).ppt
- 《信号与系统》第7章 状态变量分析(沈元隆、周井泉).ppt
- 《信号与系统》第3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沈元隆、周井泉).ppt
- 《信号与系统》第2章 连续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沈元隆、周井泉).ppt
- 《信号与系统》第5章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沈元隆、周井泉).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