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7
文件大小:276.28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91230119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 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开课单位:信息技术学院 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各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着数字技术、数 字设备、计算机文化三大主题,系统地讲述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 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eb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杋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等 内容。改变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以办公软件应用为主的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高校计 算机基础教育延伸为覆盖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通识型教育,提升学生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4学时) 本章的内容包括:数字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概念,数制的基本概念,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方法,数据的编码。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化和数字革命。 (2)掌握数制的基础知识 (3)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八进制以及十六进制之间的基本转换方法 (4)了解数值型数据、字符、汉字、图像、音频、视频数据的编码表示方法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091230119 课程名称(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名称(英文):Computer Culture Foundation 开课单位:信息技术学院 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18 先开课程:无 授课对象:各本科专业 考核方式:考查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高校本科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围绕着数字技术、数 字设备、计算机文化三大主题,系统地讲述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操作 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Web 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应用等 内容。改变传统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以办公软件应用为主的技能型教育模式,将高校计 算机基础教育延伸为覆盖信息技术素养教育、数字技术应用与创新的通识型教育,提升学生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数字化与计算机基础(4 学时) 本章的内容包括:数字化和数字化技术的概念,数制的基本概念,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 方法,数据的编码。 1.基本要求 (1)了解数字化和数字革命。 (2)掌握数制的基础知识。 (3)掌握二进制与十进制、八进制以及十六进制之间的基本转换方法。 (4)了解数值型数据、字符、汉字、图像、音频、视频数据的编码表示方法 。 (5)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制的基础知识、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的编码。 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汉字的编码。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 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内存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硬盘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光盘和光驱的功能、工作原理;网络存储及云存储的基本概念;键盘、鼠标以及触摸屏等输 入设备的工作原理;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主板的功能及 结构:各种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1.基本要求 (1)掌握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 (2)了解CPU的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3)熟练掌握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访问方式、存储单元等)。 (4)了解内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5)了解硬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6)了解光盘及光驱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7)了解网络存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8)了解输入设备的概念,掌握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常用输入设备的应用方式, (9)了解输出设备的概念,了解显示器、打印机等常用输出设备的应用特点。 (10)了解主板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主板上各种接口的应用 (11)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2)了解各种计算机的应用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存储器的基础知识;内存的工作特点;硬盘的工作特点 主板常用接口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CPU的工作原理;内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光盘的工作原理:网络存 储的工作原理。 3.说明 本部分内容不涉及操作性实验,但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 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4学时)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开源软件和闭源 软件的概念,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安装、卸载和升级,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 护途径,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 1.基本要求 (1)了解软件的组成要素。 (2)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 (2)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2.重点、难点 重点:数制的基础知识、数制之间的转换、数据的编码。 难点:数制之间的转换、汉字的编码。 3.说明 本部分没有涉及具体实验教学内容。 (二)计算机硬件系统(4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 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内存的功能和工作过程;硬盘的功能、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光盘和光驱的功能、工作原理;网络存储及云存储的基本概念;键盘、鼠标以及触摸屏等输 入设备的工作原理;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出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主板的功能及 结构;各种类型计算机的特点。 1. 基本要求 (1)掌握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特点。 (2)了解 CPU 的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3)熟练掌握存储器的基本概念(分类、访问方式、存储单元等)。 (4)了解内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5)了解硬盘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6)了解光盘及光驱的结构、功能、分类、工作特点。 (7)了解网络存储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8)了解输入设备的概念,掌握键盘、鼠标、扫描仪等常用输入设备的应用方式。 (9)了解输出设备的概念,了解显示器、打印机等常用输出设备的应用特点。 (10)了解主板的结构和功能,掌握主板上各种接口的应用。 (11)掌握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12)了解各种计算机的应用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存储器的基础知识;内存的工作特点;硬盘的工作特点; 主板常用接口的应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难点:CPU 的工作原理;内存的工作原理;硬盘的工作原理;光盘的工作原理;网络存 储的工作原理。 3.说明 本部分内容不涉及操作性实验,但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 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三)计算机软件系统(4 学时)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开源软件和闭源 软件的概念,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安装、卸载和升级,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 护途径,使用盗版软件的危害。 1.基本要求 (1)了解软件的组成要素。 (2)了解软件的生命周期和发展过程。 (2)掌握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

(3)熟练熟练掌握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方法。 (4)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途径 (5)了解盗版软件的危害。 2.重点、难点 重点:软件的组成要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 难点: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发展过程,软件的分类。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1:使用Word撰写文章;实验2:使用 Excel 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实验3:使用 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验五:常用应用软 件的安装与卸载 (四)操作系统(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概述、发展和分类;桌面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 服务器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 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硬盘、打印机、蓝牙设备);操作系统 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升级更新。 1.基本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和分类 (2)了解当前流行的各类操作系统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3)掌握文件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文件信息的管理, (4)掌握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方法。 (5)掌握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了解BIOS的基本功能 (6)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更新。 2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 作系统的启动、安装以及更新。 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作氵 统的启动过程及BOS的概念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4:安装 Windows7(基于 VMWare) (五)计算机网络基础(6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 念: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原理;0SI和TCP/IP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介绍;因特网的发展和 wwW应用;因特网的组成和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网卡的基础知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知 识;网络传输介质的基础知识;IP地址的基础知识;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基本分类。 (2)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特点、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 (4)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WWW的含义及作用。 (5)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了解OSI和TCPP两种网络体系模型的特点和

(3)熟练熟练掌握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方法。 (4)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和保护途径。 (5)了解盗版软件的危害。 2.重点、难点 重点:软件的组成要素,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软件的下载、安装和卸载。 难点:软件的组成要素,软件的发展过程,软件的分类。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 1:使用 Word 撰写文章;实验 2:使用 Excel 制作班级成绩统计表;实验 3:使用 PowerPoint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实验五:常用应用软 件的安装与卸载。 (四)操作系统(4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功能概述、发展和分类;桌面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 服务器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家族的应用; 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硬盘、打印机、蓝牙设备);操作系统 的启动过程;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升级更新。 1.基本要求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和分类。 (2)了解当前流行的各类操作系统家族的组成和特点。 (3)掌握文件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文件信息的管理。 (4)掌握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方法。 (5)掌握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了解 BIOS 的基本功能。 (6)掌握操作系统的安装以及更新。 2.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对文件的管理;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 作系统的启动、安装以及更新。 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驱动程序的概念以及操作系统对设备资源的管理;操作系 统的启动过程及 BIOS 的概念。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 4:安装 Windows 7(基于 VMWare)。 (五)计算机网络基础(6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 念;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原理;OSI 和 TCP/IP 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介绍;因特网的发展和 WWW 应用;因特网的组成和因特网标准化工作;网卡的基础知识;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础知 识;网络传输介质的基础知识;IP 地址的基础知识;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1.基本要求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基本组成、基本分类。 (2)了解以太网的工作原理、特点、发展过程,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 (3)掌握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方式。 (4)了解因特网的发展过程、理解 WWW 的含义及作用。 (5)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了解 OSI 和 TCP/IP 两种网络体系模型的特点和

应用 (6)掌握网卡的功能及工作原理,MAC地址的概念及其功能 (7)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8)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介质的基本分类与应用 (9)熟练掌握IP地址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IP地址的设置方 式,掌握利用子网掩码计算IP地址网络号的方法及其意义。 (10)掌握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网卡的结构、功能和应用;交 换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线传输介质的分类、结构及工作特点;无线局域网的工作 特点;P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组建家庭型局域网 难点:数据交换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因特网的组成、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工 作原理,子网掩码的作用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6:组建局域网。 (六)Web(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Web的含义与发展;浏览器的概念及功能;网站域名与网站的URL 的概念与作用;网站访问协议HTP的概念;网页的基本概念;静态网页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 的特点;Web服务器的概念、功能及搭建Web服务器的过程;基于Web的各种应用;Web技术 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制度。 1基本要求 (1)了解Web的含义与发展 (2)了解浏览器的概念、功能及常用的浏览器 (3)熟练掌握域名及URL的概念与作用。 (4)掌握网页的基本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特点 (5)了解Web服务器的概念、功能,掌握搭建简单Web服务器的过程。 (6)熟练掌握基于Web的各种应用并能够归纳总结 (7)了解web技术的发展趋势 (8)了解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 2重点、难点 重点:Web的含义;浏览器的功能;域名与URL的作用;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Web 的各种应用。 难点:浏览器的工作原理;htp协议的工作内容;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技术的特点;搭 建Web服务器。 3.说明 通过对基于Web的各种应用的讲解及归纳汇总,拓展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学习的 能力和空间,提升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素质。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7:互联网生活、实验8:互联网学习 (七)多媒体(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文本处理的概念;色彩的基础 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

应用。 (6)掌握网卡的功能及工作原理,MAC 地址的概念及其功能。 (7)了解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8)掌握计算机网络中传输介质的基本分类与应用。 (9)熟练掌握 IP 地址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IP 地址的设置方 式,掌握利用子网掩码计算 IP 地址网络号的方法及其意义。 (10)掌握家庭局域网的组建。 2.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组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网卡的结构、功能和应用;交 换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线传输介质的分类、结构及工作特点;无线局域网的工作 特点;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结构及其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组建家庭型局域网。 难点:数据交换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因特网的组成、交换机及路由器的工 作原理,子网掩码的作用。 3.说明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 6:组建局域网。 (六)Web(4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Web 的含义与发展;浏览器的概念及功能;网站域名与网站的 URL 的概念与作用;网站访问协议 HTTP 的概念;网页的基本概念;静态网页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 的特点;Web 服务器的概念、功能及搭建 Web 服务器的过程;基于 Web 的各种应用;Web 技术 的发展趋势;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相关法律制度。 1.基本要求 (1)了解 Web 的含义与发展。 (2)了解浏览器的概念、功能及常用的浏览器。 (3)熟练掌握域名及 URL 的概念与作用。 (4)掌握网页的基本概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特点。 (5)了解 Web 服务器的概念、功能,掌握搭建简单 Web 服务器的过程。 (6)熟练掌握基于 Web 的各种应用并能够归纳总结。 (7)了解 Web 技术的发展趋势。 (8)了解互联网文化对社会的影响及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 2.重点、难点 重点:Web 的含义;浏览器的功能;域名与 URL 的作用;网页的基础知识;基于 Web 的各种应用。 难点:浏览器的工作原理;http 协议的工作内容;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技术的特点;搭 建 Web 服务器。 3.说明 通过对基于 Web 的各种应用的讲解及归纳汇总,拓展学生利用互联网开展生活、学习的 能力和空间,提升学生对互联网的应用素质。 本部分涉及实验,具体内容为实验 7:互联网生活、实验 8:互联网学习。 (七)多媒体(4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文本处理的概念;色彩的基础 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图像文件

的格式及应用;音频的基础知识;声音的数字化过程:音频的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基础 知识:视频编码与压缩: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拍摄、编辑实践 1基本要求 (1)掌握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文本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3)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 (4)了解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 (5)了解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图像压缩技术 (6)掌握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7)了解音频的基础知识及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8)掌握常用音频的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9)了解视频的基础知识及视频编码与压缩技术 (10)掌握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 (11)掌握视频文件的拍摄技巧,并熟练应用视频编辑软件实现编辑实践 2重点、难点 重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声音的数字化原理;数字视频的拍摄技巧及后期编辑技术 常用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难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及图像压缩技术;声音的数字化原理;视频的编码及压缩技术 3.说明 本章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9:视频采集与编辑 (八)数据库(4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功能和发展;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数据挖掘 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功能。 (2)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以及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 4)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 5)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 (6)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7)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 (8)了解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 (9)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 的创建、应用实例 难点: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关系数 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的格式及应用;音频的基础知识;声音的数字化过程;音频的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基础 知识;视频编码与压缩;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视频的拍摄、编辑实践。 1.基本要求 (1)掌握多媒体及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了解文本的数字化处理技术。 (3)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中颜色模式的基本概念。 (4)了解位图及矢量图的概念。 (5)了解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及图像压缩技术。 (6)掌握常用图像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7)了解音频的基础知识及声音的数字化过程。 (8)掌握常用音频的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9)了解视频的基础知识及视频编码与压缩技术。 (10)掌握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及应用。 (11)掌握视频文件的拍摄技巧,并熟练应用视频编辑软件实现编辑实践。 2.重点、难点 重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声音的数字化原理;数字视频的拍摄技巧及后期编辑技术; 常用图像、音频、视频文件的格式及应用。 难点:图像的数字化原理及图像压缩技术;声音的数字化原理;视频的编码及压缩技术。 3.说明 本章涉及实验内容,具体内容为实验 9:视频采集与编辑。 (八)数据库(4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库的概念、功能和发展;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数据挖掘 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1.基本要求 (1)掌握数据库的概念、功能。 (2)了解数据库的发展过程以及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 (3)了解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和特点。 (4)了解常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特点。 (5)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硬件、软件、管理员和用户)。 (6)掌握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 (7)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创建、应用实例。 (8)了解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 (9)了解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数据库的概念、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库 的创建、应用实例。 难点:数据库模型的概念、功能和分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分类和特点;关系数 据库的设计过程;数据挖掘的基础知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知识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作用,掌握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处理、分 析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章不涉及实验内容 (九)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型。 1基本要求 (1)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 (3)了解信息系统的分析过程 (4)了解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 (5)了解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维护过程 (6)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 2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维护;信息系统的应用实 例分析。 难点: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软件在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 用,熟悉信息系统的产生过程和方法。 本部分内容不涉及实验。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36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18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讲授/实验 (实践)上机小计备注 课程内容 第一讲:数字化和计算机基础 第二讲:计算机硬件系统 第三讲:计算机软件系统 第四讲:操作系统 第五讲: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六讲:Web应用 第七讲:多媒体 第八讲:数据库 464442 4444644422 第九讲: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实验一:使用Word撰写文章 实验二:使用 Excel统计班级成绩 实验三:使用 Power Point制作演示文稿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作用,掌握利用数据库技术存储、处理、分 析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以及科学研究中所产生的数据的基本方法。 本章不涉及实验内容。 (九)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 学时) 本章的具体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概念、分类;信息系统的应用实例;信息系统的分析; 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型。 1.基本要求 (1)掌握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 (2)掌握信息系统的应用基础。 (3)了解信息系统的分析过程。 (4)了解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 (5)了解信息系统的实现和维护过程。 (6)了解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 2.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现、维护;信息系统的应用实 例分析。 难点: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 3.说明 通过本章的讲解,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软件在对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 用,熟悉信息系统的产生过程和方法。 本部分内容不涉及实验。 三、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54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 36 学时,实验教学时数为 18 学时。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讲授 实验 (实践) 上机 小计 备注 第一讲:数字化和计算机基础 4 4 第二讲:计算机硬件系统 4 4 第三讲:计算机软件系统 4 4 第四讲:操作系统 4 4 第五讲:计算机网络基础 6 6 第六讲:Web 应用 4 4 第七讲:多媒体 4 4 第八讲:数据库 4 4 第九讲: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2 2 实验一:使用 Word 撰写文章 2 2 实验二:使用 Excel 统计班级成绩 2 2 实验三:使用 PowerPoint 制作演示文稿 2 2

实验四:安装 Windows7(基于 MWare) 2 2 实验五: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2 2 实验六:组建局域网 实验七:互联网生活 实验八:互联网学习 实验九:视频的采集与编辑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全形成性考核 2成绩评定 考勤:10分,实验:30分,期末测试:60分。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许成刚主编,《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年7月 2.参考资料 (1)郝莹万珊珊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9月 (2)龚沛曾杨志强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4 (3) June Jamrich Parsons Dan Oja主编,《计算机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7 月 执笔人:许成刚 审核人:王哲 014年7月9日

实验四:安装 Windows 7(基于 VMWare) 2 2 实验五:常用应用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2 2 实验六:组建局域网 2 2 实验七:互联网生活 2 2 实验八:互联网学习 2 2 实验九:视频的采集与编辑 2 2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全形成性考核 2.成绩评定: 考勤:10 分,实验:30 分,期末测试:60 分。 五、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1.推荐教材: 许成刚主编,《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年 7 月 2.参考资料: (1)郝莹 万珊珊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年 9 月 (2)龚沛曾 杨志强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年 4 月 (3)June Jamrich Parsons Dan Oja 主编,《计算机文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年 7 月 执笔人:许成刚 审核人: 王哲 2014 年 7 月 9 日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