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3/3)

DNA的变性与复性
DNA的变性与复性

本节学习重点 ·DNA变性曲线,包括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Tm及其影响因素 ·DNA复性曲线,包括影响复性的诸多因素 和Cot2
本节学习重点 • DNA变性曲线,包括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 Tm及其影响因素 • DNA复性曲线,包括影响复性的诸多因素 和 C0 t(1/2)

一、DNA分子的变性 l、变性(denaturation或融解melting): 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 变成单链,这一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条件:加热,高pH,有机溶剂(尿素、酰胺),低盐浓度等
一、DNA分子的变性 1、变性(denaturation 或 融解 melting): 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 变成单链,这一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 条件:加热,高pH,有机溶剂(尿素、 酰胺 ),低盐浓度等

※熔液黏度降低 ※沉降速度加大 ※浮力密度上升 ※此外吸收值升高(A260nm),即增色效应 指在DNA变性的过程中,它在260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 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及骤然上升。 单一核苷酸的光吸收值最大,其实是单链DNA或RNA,双 链DNA最小,这是由于碱基在疏水环境中的堆积所造成的。 即双链DNA相对于单链DNA是减色的(hypochromic),反 之单链DNA相对于双链DNA是增色的(hyperchromic)
※ 熔液黏度降低 ※ 沉降速度加大 ※ 浮力密度上升 ※ 此外吸收值升高(A260nm),即增色效应 指在DNA变性的过程中,它在260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 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及骤然上升。 单一核苷酸的光吸收值最大,其实是单链DNA 或RNA,双 链DNA最小,这是由于碱基在疏水环境中的堆积所造成的。 即双链DNA相对于单链DNA是减色的(hypochromic),反 之单链DNA相对于双链DNA是增色的(hyperchromic)

熔解曲线与Tm值 OD 1.37 1.185 1.0 ℃ Tm=℃ofC=C/2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Tm是DNA的(G+C)含量的函数
1.185 1.0 1.37 OD ℃ Tm = ℃ of Ct = C0 /2 = OD增加值的中点温度 或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时的温度 Tm是DNA的(G+C)含量的函数。 熔解曲线与Tm值

影响Tm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Tm 的因素有哪些?

GC含量 。氵 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为什么DNA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高,Tm 也就越高?
• GC含量 • 溶液中的离子强度 • 为什么DNA溶液中的离子强度越高, Tm 也就越高?

·核酸在260nm处的光吸收可用于测定其浓 度。当浓度为1mgml、光程为1cm时,双 链DNA的A26O=20,RNA和单链DNA的 A260=25。 OD260/OD280可用于测定DNA纯度。 OD260/OD280=1.8为纯dsDNA,纯RNA 为2.0,蛋白小于1(一般是0.5)
• 核酸在260nm处的光吸收可用于测定其浓 度。当浓度为1mg/ml、光程为1cm时,双 链DNA 的A260=20,RNA和单链DNA的 A260=25。 • OD260/OD280可用于测定DNA纯度。 OD260/OD280 =1.8为纯dsDNA, 纯RNA 为2.0,蛋白小于1(一般是0.5)

2、常用的变性方法 ☆热变性 应用广泛,特别是用于变性动力学研究 缺点:高温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得到长短不一的单链 ☆碱变性 pH=11.3时,全部氢键被淘汰 无热变性的缺点,为制备单链DNA的首选方法 ©保存单链DNA的条件保持pH大于11.3 盐浓度低于0.01mol/L
2、 常用的变性方法 ☆ 热变性 ☆ 碱变性 应用广泛,特别是用于变性动力学研究 缺点:高温引起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得到长短不一的单链 pH=11.3时,全部氢键被淘汰 无热变性的缺点,为制备单链DNA的首选方法 ◎ 保存单链DNA的条件 保持pH大于11.3 盐浓度低于0.01mol/L

二、DNA分子的复性(anneal or renaturation) 概念: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又可以 重新地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退火) Denaturation D.S DNA S.S DNA Renaturation 复性过程依赖于单链分子间的随机碰撞 复性DNA分子不一定是原有的一对互补链
D.S DNA S.S DNA Denaturation ▲ ▼ Renaturation 复性过程依赖于单链分子间的随机碰撞 二、DNA分子的复性 (anneal or renaturation) 概念: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又可以 重新地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退火) ❖复性DNA分子不一定是原有的一对互补链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1/3)基本概念.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2/3)原核生物DNA复制、真核生物的DNA复制.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三章 DNA复制 DNA Replication(3/3)DNA的修复.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RNA转录(1/3)基本概念、原核生物RNA的转录 RNA Transcription in prokaryots.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RNA转录(2/3)真核生物RNA转录 RNA Transcription in Eukaryots.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四章 RNA转录(3/3)真核生物RNA的剪接.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翻译(1/3)遗传密码、tRNA、核糖体.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翻译(2/3)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五章 翻译(3/3)翻译后的加工、蛋白质的转运.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3)概述.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3)操纵子学说——乳糖操纵子.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六章 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3/3)色氨酸操纵子、其他操纵子.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2/3)DNA和染色质水平的基因表达调控、转录后水平的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3/3)翻译水平的调控、翻译后水平的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七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1/3)DNA水平的调控.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Microbiology.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微生物纯培养和显微技术.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 原核微生物.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真核微生物.ppt
-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要求.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2/3).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1/3).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一章 绪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孟春晓).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八章 分子生物学技术.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2/2)第三节 转录后水平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1/2)第一节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总论、第二节 转录水平调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DNA重组.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翻译(3/3)抑制剂、翻译后加工与转运.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翻译(2/3)生物学机制.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翻译(1/3)概述及相关生物大分子.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RNA转录 第四节 转录后加工.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RNA转录 第三节 真核生物转录机制.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RNA转录 第二节 原核生物转录机制.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RNA转录 第一节 转录概述及酶学.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DNA变性与复性.ppt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DNA损伤与修复.ppt
- 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材书籍PDF电子版(第4版,Modern Molecular Biology,编著:朱玉贤、李毅、郑晓峰、郭红卫).pdf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一章 绪论.pdf
-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DNA复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