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0:心与气

案例10:心与气 1、案例呈现: (1)[宋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字,往古来仅曰宙。字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字宙。千万 古往今来叫做“宙”。字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字宙。千万世以前,有圣人出现,此心 相同,此理相同:千万世以后,有圣人出现,此心也相同,此理也相同:东西南北四方有圣 人出现,此心都相同,此理都相同。 之 一之。”(《正·太和篇)译 文]太虚没有固定的形体,它就是气的本来状态。气凝结聚合为有形的万物,分化解散为无 形的太虚,它的聚散变化不定的形态是暂时的。太虚极静而没有外感,它是人之性的根源。 人与外物相接触,才产生了知识。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积虽然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一气之 变化],只有穷尽事物本性的人,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 2、案例讨论: (1)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观点有什么不同? (2)简评张载的思想。 3、案例点评: (1)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是关于世界的木原问题。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古往 今来,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都是“心”的产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 的物质观。而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 两种形式,感觉不到的太虚与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统一于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 质观。 (2)张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哲学,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整个世界都是气 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是气运动的体现。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案例 10:心与气 1、案例呈现: (1)[宋]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仅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千万 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东南 西北海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象山先生全集·杂说》)[译文] 上下四方叫做“宇”, 古往今来叫做“宙”。宇宙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千万世以前,有圣人出现,此心 相同,此理相同;千万世以后,有圣人出现,此心也相同,此理也相同;东西南北四方有圣 人出现,此心都相同,此理都相同。 (2)[宋]张载:“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至静无感,性之渊源; 有识有知,物交之客感尔。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惟尽性者一之。”(《正蒙·太和篇》)[译 文]太虚没有固定的形体,它就是气的本来状态。气凝结聚合为有形的万物,分化解散为无 形的太虚,它的聚散变化不定的形态是暂时的。太虚极静而没有外感,它是人之性的根源。 人与外物相接触,才产生了知识。客感客形与无感无形[虽然不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一气之 变化],只有穷尽事物本性的人,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 2、案例讨论: (1)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观点有什么不同? (2)简评张载的思想。 3、案例点评: (1)上述两段文字讨论的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陆九渊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古往 今来,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都是“心”的产物。这是主观唯心主义 的物质观。而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太虚无形,气之本体”,“气”有“聚”“散” 两种形式,感觉不到的太虚与能感觉到的具体事物都统一于气。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 质观。 (2)张载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哲学,认为一切存在都是气,整个世界都是气 构成的,万事万物都是气运动的体现。这种朴素唯物主义具有直观性的特点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1:芝诺悖论.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2:霍金自己推翻自己——黑洞研究新成果对外公布.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3:动物是如何“习得”的.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4:大脑记忆的分子基础.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5:小猴“进化”、灰质与人的聪明程度.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6:信息哲学的诞生.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7:“人机大战”——电脑对人脑说“不”?.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8:列宁对待党纲修改的态度.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9:从维C生产看思想路线.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20:奶农为何“倒奶卖牛”?.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1科学价值观的不同观点.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2社会阶层.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3小康社会.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4城市精神与城市形象.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5人的主体性的表现.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6政治权力的分立和制衡.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7我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8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六章案例_案例9关注人的精神境遇.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第三章案例_案例1地理环境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作用.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9:两种哲学:分析的和叙事的.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8:文化工业过滤了整个世界.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7:法兰克福学派为什么要批判启蒙精神.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6:“作为主体的人死了”?——后现代主义的三大批判.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5:“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4:有钱建庙无钱建校.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的价值.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2:一场特殊的赌博.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案例)案例1:从诺贝尔物理学奖看哲学对科学的影响——以英、德两国为例.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六个为什么 ——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恩格斯_马克思给查苏里奇的复信.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恩格斯_共产党宣言(英文版).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马克思恩格斯_共产党宣言.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列宁_谈谈辩证法问题.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列宁_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doc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资源(文献资料)列宁_论粮食税.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