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11
文件大小:392.2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论题 新中国 新时期 新时代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历史变迁与制度探索

论 题 新中国 站起来 新时期 富起来 新时代 强起来 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历史变迁与制度探索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开启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后将近30年的奋斗历程。 前提条件:新中国如若想要强大,必须有足以保守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代国防,巩固 国防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与军事、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 1949年现实国情:贫困落后的农业国 1950年毛泽东不止一次感叹:“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我们汽 车、飞机、大炮、坦克都不能造,许多东西都不能造,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谈不上强 和富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由此开启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全国执政后将近30年的奋斗历程。 前提条件:新中国如若想要强大,必须有足以保守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现代国防,巩固 国防的前提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尤其是与军事、国防密切相关的重工业。 1949年现实国情:贫困落后的农业国 1950年毛泽东不止一次感叹:“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不是富国,也不是强国,我们汽 车、飞机、大炮、坦克都不能造,许多东西都不能造,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谈不上强 和富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由现实国情确定的目标:用50到70年的时间将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 的工业国,由此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直至1976年毛泽东同志去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与国防密 切相关、对中国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工业基础。 (例如东北重工业基地、国防高科技领域成果“两弹一星”) 【Summary:简述工业化建设的初衷、新中国建立初期现实国情以及70年代的大体成 果]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由现实国情确定的目标:用50到70年的时间将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成先进 的工业国,由此开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直至1976年毛泽东同志去世,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打下了与国防密 切相关、对中国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工业基础。 (例如东北重工业基地、国防高科技领域成果“两弹一星”) [Summary:简述工业化建设的初衷、新中国建立初期现实国情以及70年代的大体成 果]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至1976年工业化建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有 关。(Why: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因素:自1840年,中国从世界文明的高地跌落,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探索 救国救民之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国家、民族复兴。 理想追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便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49年至1976年工业化建设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有 关。(Why: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制度) 现实因素:自1840年,中国从世界文明的高地跌落,革命时期的仁人志士探索 救国救民之路,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可以短时间内实现国家、民族复兴。 理想追求: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便确立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社会是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 (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受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来看,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选择 的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典型的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征曾在1936年 《苏联宪法》中提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的分配制度”。 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实现工业化、建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但从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来看,建国初期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选择 的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典型的斯大林模式),其主要特征曾在1936年 《苏联宪法》中提到,“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单一的分配制度”。 不得不承认,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对中国实现工业化、建立完整的工业 体系所起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作用表现如下: 重工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且是一个高积累的过程。 建国初期中国是一个贫因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国际标准计算 处于温饱线以下。为开展工业化建设,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有限的资 源集中起来、一致消费,将积累用到当时认为最重要的领域当中,只有采取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单一消费制度这种体制机制才能实现。 只有将全国人民组织进国家政权用行政手段进行统一指挥的公有制体制之中,才能有条 件发展重工业,开展工业化建设,这一点是基于历史的选择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作用表现如下: 重工业发展需要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且是一个高积累的过程。 建国初期中国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按照国际标准计算 处于温饱线以下。为开展工业化建设,我们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将有限的资 源集中起来、一致消费,将积累用到当时认为最重要的领域当中,只有采取单一公有制、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单一消费制度这种体制机制才能实现。 只有将全国人民组织进国家政权用行政手段进行统一指挥的公有制体制之中,才能有条 件发展重工业,开展工业化建设,这一点是基于历史的选择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这也是1953年”一五计划”启动时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时开展的原因之一。 社会主义改造、所有制的转型(由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与国家工业化道 路的选择、工业化建设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而言,简单阐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可以肯定的 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新中国第一个将近30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对于中国人民迅速站起来、站稳了具有巨大作用。)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这也是1953年“一五计划”启动时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时开展的原因之一。 社会主义改造、所有制的转型(由私有制改造成为公有制)与国家工业化道 路的选择、工业化建设是密切相关的。 社会主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综上而言,简单阐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与工业化发展的关系。可以肯定的 是,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对新中国第一个将近30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对于中国人民迅速站起来、站稳了具有巨大作用。)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56年之后,毛泽东逐步意识到以苏联经验为鉴的问题,苏联当时暴露出斯大 林问题,因而改造之后的中国开启了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第二次结合、独 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课主要体现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以及毛泽 东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中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956年之后,毛泽东逐步意识到以苏联经验为鉴的问题,苏联当时暴露出斯大 林问题,因而改造之后的中国开启了以苏为鉴、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第二次结合、独 立自主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以及毛泽 东写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之中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主要矛盾的转化:1956年中共八大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对单一公有制的思考与调整。 毛泽东、陈云、刘少奇、周恩来当时提到,可以实行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个 体经营为辅;计划生产为主、市场生产为辅;国家市场为主、自由市场为铺的方式, 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1.主要矛盾的转化:1956年中共八大提到,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 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对单一公有制的思考与调整。 毛泽东、陈云、刘少奇、周恩来当时提到,可以实行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个 体经营为辅;计划生产为主、市场生产为辅;国家市场为主、自由市场为辅的方式, 体制机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3.毛泽东当时提到,社会主义应该发展商品生产,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价值规律的 作用。 4社会主义社会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解决,存在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可以通过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 5.在文化领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百花济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艺术自由

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奠基 3.毛泽东当时提到,社会主义应该发展商品生产,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价值规律的 作用。 4.社会主义社会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已经解决,存在的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 可以通过民主、说服教育的方式加以解决。 5.在文化领域,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百花齐放、百 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艺术自由

共11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