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资源(作业习题)毛中特练习题(答案)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DOC
文档页数:18
文件大小:130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库答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选题 1.C2.C3.D4.A5.c6.B7.A8.B9.A10.D 3.ABCD 4.ACD 5.ABCD 6.ABC 7.BCD 8.ABCD 9.ABCD 10.ABC 11.ACD 12.ABCD 13.ABCD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2.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 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 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 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选题 5.D 6.B 7.A 16.c7.A18.B 8.A 9.D 19.C 20.D 0d 23.A 24.A25.C 26.B27.D28.B29.C30.B31.A32.D 33.B 34.A35.C36.A 二、多选题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库答案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选题 1.C 2.C 3.D 4.A 5.C 6.B 7.A 8.B 9.A 10.D 二、多选题 1.AB 2.BC 3.ABCD 4.ACD 5.ABCD 6.ABC 7.BCD 8.ABCD 9.ABCD 10.ABC 11.ACD 12.ABCD 13.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2.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们 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 真理。 (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 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 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选题 1.A 2.B 3.C 4.D 5.D 6.B 7.A 8.A 9.D 10.A 11.C 12.A 13.C 14.C 15.D 16.C 17.A 18.B 19.C 20.D 21.B 22.A 23.A 24.A 25.C 26.B 27.D 28.B 29.C 30.B 31.A 32.D 33.B 34.A 35.C 36.A 二、多选题

1.BD 2.ABD 3.AC 4.ABD 5.BCD 6.ABCD 7.AC 8.ABC 9.BD 10.ABD 11 ABC 12 BCD 13 ABC 14.ABC 15 BCD 16 ABCD 17.ABC 18 BCD 19 AC 20.AC21.B0 )22.BD 23.AC 24.ABC 25.ACD 26.BCD 27.ABC 28.AB 29.ABCD 三、判断题 1、X2、√3、/4、×5、/ 四、简答顺 1.答案要点 (1)统 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五、论述 1、答案要点: 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 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指导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选题 1.B2.A3.B4.A5.D6.C7.C8.D9.B10.C 二、多选题 1.ACD 2.ABC 3.ACD 4.AB 5.AB 6.ACD 7.ABCD 8.ABCD 9.BCD 10.ABD 11.ABC 12.AB 13.ABCD 14.ABC 15.ABC 16.ABC 17.AD 18.AB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C 24.ABCD 25.ABCD 26.ABC 27.ABCD 28.ABCD 29.ACD 30.ACD 三、判断题 1、√2、/3、×4、×5、X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莫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

1.BD 2.ABD 3.AC 4.ABD 5.BCD 6.ABCD 7.AC 8.ABC 9.BD 10.ABD 11.ABC 12.BCD 13.ABC 14.ABC 15.BCD 16.ABCD 17.ABC 18.BCD 19.AC 20.AC 21.BCD 22.BD 23.AC 24.ABC 25.ACD 26.BCD 27.ABC 28.AB 29.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统一战线 (2)武装斗争 (3)党的建设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选题 1.B 2.A 3.B 4.A 5.D 6.C 7.C 8.D 9.B 10.C 二、多选题 1.ACD 2.ABC 3.ACD 4.AB 5.AB 6.ACD 7.ABCD 8.ABCD 9.BCD 10.ABD 11.ABC 12.AB 13.ABCD 14.ABC 15.ABC 16.ABC 17.AD 18.ABD 19.ABCD 20.ABCD 21.ABCD 22.ABCD 23.AC 24.ABCD 25.ABCD 26.ABC 27.ABCD 28.ABCD 29.ACD 30.A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度的方式。 (3)用和平方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 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 第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

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 中国社会主义基 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 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B2.C3.A4.B5.B6.D7.C8.B 2.AB 3.ABD 4.BC 5.ACD 6.ACD 7.ABC 8.ABC 9.ACD 10.ABCD 11.ABC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 。答案要点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答空要点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准备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素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邓小平理论 一、单选题 2.B3.D4.C5.A6.D7.B8.C9.C10.C11.D12.A 13.D14D 15.D16.C17.C18.C19.D20.A21.A22.B23.A24.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D 7.AB 8.ABC 9.ABCD 10.ABCD 11.ABD 12.ABC 13.BCD 14.AB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D

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第三,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 1/4 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 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 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四,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B 2.C 3.A 4.B 5.B 6.D 7.C 8.B 二、多选题 1.ABC 2.AB 3.ABD 4.BC 5.ACD 6.ACD 7.ABC 8.ABC 9.ACD 10.ABCD 11.AB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答案要点 (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2.答案要点 (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准备。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一、单选题 1.B 2.B 3.D 4.C 5.A 6.D 7.B 8.C 9.C 10.C 11.D 12.A 13.D 14.D 15.D 16.C 17.C 18.C 19.D 20.A 21.A 22.B 23.A 24.B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ABCD 7.AB 8.ABC 9.ABCD 10.ABCD 11.ABD 12.ABC 13.BCD 14.AB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D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答案要白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二步走”战路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选题 1.B2.C3.B4.A5.C6.A7.B8.D 、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 4.ABD 5.ABCD 6.ABCD 三、判断题 1、 2、√3、√4、×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答案要点 (1)始终代表中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2.答案要点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单选题 1.B 2.C 3.B 4.A 5.C 6.A 7.B 8.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 4.ABD 5.ABCD 6.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答案要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 一、单选题 1.A2.C3.C4.B5.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BD 7.ABC 8.ABCD 9.ABD 10.ABD 三、判断 1、× 2、√3、√4、×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实际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的。 2.答案要点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五、论述题 1、答案要占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选题 1.A2.A3.D4.B 二、多选题 1.ABCD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ABC 7.ABCD 8.ABC 9.AC 三、判断题 1、√2、×3、√4、×5、√ 四、简答题

(2)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一、单选题 1.A 2.C 3.C 4.B 5.D 二、多选题 1.ABCD 2.ABCD 3.ABCD 4.ABD 5.ABCD 6.BD 7.ABC 8.ABCD 9.ABD 10.AB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实际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 形成和发展的。 2.答案要点 (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3)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单选题 1.A 2.A 3.D 4.B 二、多选题 1.ABCD 2.ABD 3.ABCD 4.ABCD 5.ABCD 6.ABC 7.ABCD 8.ABC 9.AC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 前列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 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影响满足人们关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答室要点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勒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答案要点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 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者科学社会主义在 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意味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未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答空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 前列。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 要求,而目在民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答案要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 当代中国马点甲主义、21世纪马古思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 前列。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 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3)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2.答案要点 (1)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胜利的时代。 (2)这个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时代。 (4)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这个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答案要点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 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从人类文明进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 现代化的途径,未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新时代的精神旗帜。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 前列。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 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三是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答案要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是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这一科学论断有者科学的依据。第一,这一判断首先基于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变革力度之入 围之广、 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 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我国发展站到 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二,这一判断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发生了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的愿望和期 ,这 同时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 形势和我 国发展条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 个阶段安排。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新蓝图,同样需 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第四,这一判断还基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 境发生了新变化。 ,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现在 “落后的社会生产”确实不能概括今天中国的社会 生,等。政政0的发,产力水平作上客,根多面 人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 已经发生了新 的阶段性变化。第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砻,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 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 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第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 需婴的因素很多, 但主要是发展的 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这些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翠时,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 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也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 求。我们要在殊纯推动发展的基础上,若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布分问(士要矛舌的主要 面) 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 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九章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单洗题 1.D 2.0 3.A4.B5.A6.C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 4.BCD 5.ABCD 6.ABC 7.ABC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二、判断题 1、 2、√3、√4、×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国家富强 (2)民族振兴 (3)人民富裕 2.答案要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3.答案要点 (1)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1.答案要点 (1)这一科学论断有着科学的依据。第一,这一判断首先基于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上。党的十八大以来的 5 年,我国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 在 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我国发展站 到 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二,这一判断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发生了新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 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促进人的全面发 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提出新的愿望和期待。 第三,这一判断同时基于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 国发展条件,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 明确要求,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 个阶段安排。科学认识和把握这一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宏伟新蓝图,同样需 要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来谋划。第四,这一判断还基于我国面临的国际环 境发生了新变化。 (2)第一,从社会生产方面看,现在,"落后 的社会生产”确实不能概括今天中国的社会 生产状况。经过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 人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进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的“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 的阶段性变化。第二,从社会需要的角度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 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 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第三, 影响 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些发展不 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 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 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 也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3)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 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主要矛盾的主要 方面),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 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一、单选题 1.D 2.C 3.A 4.B 5.A 6.C 二、多选题 1.ABC 2.ABCD 3.ABC 4.BCD 5.ABCD 6.ABC 7.ABC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国家富强 (2)民族振兴 (3)人民富裕 2.答案要点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3.答案要点 (1)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要求

(2)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论述题 、答案要点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 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奋函前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 、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 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 梦必须扬中国精神 ,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很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 若努力。 学生结合自身实际, 2、答案要点: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 安。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再态斗1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第一,“两步走”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热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而 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安排,不断开创中国特 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高度重视国家发展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路,一届接着一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 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围的制度代势 (2)“两步走”战略安排之所以不再提GDP翻番类目标,第一,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主要 矛盾己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己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 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世还不够高。 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若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第二,不 提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第十章“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选题 1A 2.B3.B4.D5.C6.A7.B8.A9.A10.A11.A 12R 13B 14.B 15.B16.B17.A18.D19.D20.A21.C22.D 23. 24.D 25.B 26.A27.B28.C29.A 30.D31.A32.B 33.A 34.E 35.D 36.B37.D38.A39.A 二、多选题 1.ABCD 2.BD 3.ABD 4.BCD 5.ABCD 6.ABCD 7.ABCD 8 ABCD

(2)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要求,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 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都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奋勇前行。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 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 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全国 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每一个人 付出艰苦努力,用实干托起中国梦。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艰 苦努力。(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答案要点: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然后再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个阶段来 安排。第一个阶段,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 1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 础上,再奋斗 15 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第一,“两步走”战略安排,是在综合分 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 重 大决策,也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 的必然选择。这一战略安排,不断开创中国特 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境界,对动员全党全国各 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重大意义。第二,高度重视国家发展 战略的谋划和实施,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 统。 根据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战略,一届接着一 届办、一代接着一代干,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 一 条重要经验,也是我国的制度优势。 (2)“两步走”战略安排之所以不再提 GDP 翻番类目标,第一,主要是因为我国社会 主要 矛盾己经发生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的阶段了。现 在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 主要突岀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的质世还不够高。 我们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第二,不 提翻番目标,是为了更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单选题 1.A 2.B 3.B 4.D 5.C 6.A 7.B 8.A 9.A 10.A 11.A 12.B 13.B 14.B 15.B 16.B 17.A 18.D 19.D 20.A 21.C 22.D 23.D 24.D 25.B 26.A 27.B 28.C 29.A 30.D 31.A 32.B 33.A 34.B 35.D 36.B 37.D 38.A 39.A 二、多选题 1.ABCD 2.BD 3.ABD 4.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 ABCD 10 ABCD 11 ABCD 12AP0 13 ABCD 14 ABCD 15 ARCD 16 ABC 18.ABCD 19.ABC 20.ABCD 21.ABCD 22.ABD 28.A0 26.AB 27.AB 28.ABC 29.ABCD 30.ABCD 31.AB 33.ABCD 34.AB 35.ABD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 40.ABCD 41.ABC 42.ABCD 43.ABC 44.ABCD 45.ABCD 46.ABCD 47.ABCD 48.ABCD 49 ABC 50 ABCD 51 ABCD 52 ACD 53 ABCD 54 AB 55 ABC 56.AD 57 ARCD 58 ABD 59.ABCD 60 ABD 61.ABCD 62 ABCD 63.AR 64 ABCD 66.ABD 67.AB 68.AB 69.AB 70.ABCI 71.AC 72.ABCD 74.ABD 75.ABD 76.ABCD 77.ABCL 78.ABCD 79.BCD 80.ACD 81.ABC 82.ABCD 83.ABCD 84.ACD 85.AD 三、判断题 1、/ 9.J 3×4√5、×6、7、8、× 9、√10、√ ×13、× 14、√ 1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 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答案要点 ()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值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3.答案要点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激发冬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答案要点 (1)培育和我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培育和践行射虎江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对 娃抓起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草命文化。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 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6.答案要点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 17.ABCD 18.ABCD 19.ABC 20.ABCD 21.ABCD 22.ABD 23.ABD 24.ABC 25.ABCD 26.ABD 27.ABC 28.ABC 29.ABCD 30.ABCD 31.ABC 32.ABCD 33.ABCD 34.ABC 35.ABD 36.ABCD 37.ABCD 38.BCD 39.ABC 40.ABCD 41.ABC 42.ABCD 43.ABC 44.ABCD 45.ABCD 46.ABCD 47.ABCD 48.ABCD 49.ABC 50.ABCD 51.ABCD 52.ACD 53.ABCD 54.AB 55.ABC 56.AD 57.ABCD 58.ABD 59.ABCD 60.ABD 61.ABCD 62.ABCD 63.ABC 64.ABCD 65.ABCD 66.ABD 67.ABC 68.ABC 69.ABC 70.ABCD 71.ACD 72.ABCD 73.ABCD 74.ABD 75.ABD 76.ABCD 77.ABCD 78.ABCD 79.BCD 80.ACD 81.ABC 82.ABCD 83.ABCD 84.ACD 85.A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 12、× 13、× 14、√ 15、×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答案要点 (1)推进增长动能转换,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提升实体经济。 (2)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现由以价值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 (3)加大人力资本培育力度,更加注重调动和保护人的积极性。 (4)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市场供求结构。 3.答案要点 (1)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2)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4)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5)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6)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5.答案要点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培育和践行射虎 UI 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 娃抓起。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 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6.答案要点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品国,必须接装高度的文化白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7.答案要片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8.答案要点 (1)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化体系改革。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要点: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云兴意,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牌精神的独立性。我国有若悠久 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己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 、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者难得的机遇。也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 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 步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要点: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政革 (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六、材料分析题 1热室要占 (1)材料2表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 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 :“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 我国 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这些结构性问 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 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所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7.答案要点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2)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4)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5)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8.答案要点 (1)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化体系改革。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要点: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的独立性。我国有着悠久 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资源,已经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快 速增长,我国的文化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要清醒认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增 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更好地把握文化发展的规律,以主动担当的精神加快文化发展 步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3、答案要点: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 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 (2)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3)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结合所学及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六、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 (1)材料 2 表明,我国不是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 质量、服务跟不上。有效供给能力不足带来大量“需求外溢”,消费能力严重外流。我国经 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解决这些结构性问 题,必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增强 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所

共18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