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第八章数量性状遗传 9、测量101只成熟的矮脚鸡的体重,得下列结果 只数 体重 16 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注:用公式 解: 题目给出变量x的各观测值及其相应频率是: x1=1.2 F1=8 1.3 14 1.5 F4=15 Fs=9 于是平均数为: Fx+F2x2+F3x,+F4*4+ Fsxs 812)+11+5214+1515)+91614 8+17+52+15+9 而方差为: x) 8(12-14)2+17(13-14)2+52(14-14)2+15(15-14)2+91.6-14) (8+17+52+15+9)-1 10、测量矮脚鸡和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它们的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型 方差:
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 9、测量 101 只成熟的矮脚鸡的体重,得下列结果: 计算平均数和方差。 注:用公式 解: 题目给出变量 x 的各观测值及其相应频率是: x1 =1.2 F1 = 8 x2 =1.3 F2 = 17 x3 = 1.4 F3 = 52 x4 =1.5 F4 = 15 x5 = 1.6 F5 = 9 于是平均数为: 1.4 8 17 52 15 9 8(1.2) 17(1.3) 52(1.4) 15(1.5) 9(1.6) 1 1 2 2 3 3 4 4 5 5 = + + + + + + + + = + + + + = n F x F x F x F x F x x 而方差为: 100 1 (8 17 52 15 9) 1 8(1.2 1.4) 17(1.3 1.4) 52(1.4 1.4) 15(1.5 1.4) 9(1.6 1.4) 1 ( ) 2 2 2 2 2 2 2 = + + + + − − + − + − + − + − = − − = n x x s 10、测量矮脚鸡和芦花鸡的成熟公鸡和它们的杂种的体重,得到下列的平均体重和表型 方差:

平均 方差 矮脚鸡 14斤 芦花鸡 3.4 03 0 B2 计算显性程度以及广义和狭义遗传率 解: 根据题意,两亲本之矮脚鸡(设为P1)和芦花鸡(设为P2)为纯型合子,故不提供基因型 方差。因此可以借助不分离世代(P1,P2和F1)求得环境方差 4 4 0.3 4八10)(4八10)(4人10 于是可求得广义遗传率为 h2=n2 P(F2) 1.2-0.3 P(F2) P(F2) 2=0.75 而狭义遗传率可代入借助回交世代方差的估算公式求得: hn 2P(F)- F2) 2(12)-(0.8+1.0) 0.5 P(F2) 1.2 在上述两项估算中知: 2 P(F2) P(B1) P(B2) =0.6 P(F2) 2n、+ (F2) PO P(B1) P (B1)P(B2) P(F2)E 0.3 因为
计算显性程度以及广义和狭义遗传率。 解: 根据题意,两亲本之矮脚鸡(设为 P1)和芦花鸡(设为 P2)为纯型合子,故不提供基因型 方差。因此可以借助不分离世代(P1,P2 和 F1)求得环境方差: 0.3 10 5 4 1 10 3 4 2 10 1 4 1 4 1 4 2 4 1 1 1 1 2 = + + = VE = VP + VF + VP 于是可求得广义遗传率为: 0.75 1.2 1.2 0.3 ( ) ( ) ( ) 2 ( ) 2 2 2 2 2 = − = − = = P F P F E P F G F B V V V V V h 而狭义遗传率可代入借助回交世代方差的估算公式求得: 0.5 1.2 2 [ ] 2(1.2) (0.8 1.0) ( ) 2 ( ) ( ) ( ) 2 2 1 2 = − + = − + = P F P F P B P B N V V V V h 在上述两项估算中知: 2 ( ) [ ( ) ( ) ] 0.6 2 1 2 VA = VP F − VP B + VP B = 0.3 [ ] 2 [ ] [ ] ( ) ( ) ( ) ( ) ( ) ( ) ( ) 1 2 2 2 1 2 2 = = + − − − + + = − = − P B P B P F E P F P B P B D G A P F E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因为

A=06A=1.2 D=0.3D=1.2 所以,根据定义,有 显性度 A ll、设亲本植株AA的高度是20,a的高度是10,F1植株Aa的高度是17。计算F2 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 问:你所求得的平均数跟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不同,这是为什么? 你所求得的方差跟用公式求得的方差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解: F2植株的平均高度为: 2 x=-×20+二×17+-×10=16 方差为: ∑2-C)2 02+=×1 102 201710 424 =13.5 12、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和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 的高度。纯合子AABB高50cm,纯合子aabb高30cm,问 (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的高度是多少? (2)在F1×F1杂交后,F2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40cm的高度? (3)这些40cm高的植株在F2中占多少比例? 解:根据题意知,A和B,a和b,基因效应值相等 作用相加。于是 (1)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无显性,即F1AaBb个体的性状值等于中亲值: (50cm+30cm)=40cm (2)F2中表现40cm高度的基因型有: AAbb, AaBb, aaBB (3)40cm高度的植株(AAbb,AaBb,aaBB)在F2中共占3/8
0.6 2 1 VA = A = , A =1.2 0.3 4 1 VD = D = , D =1.2 所以,根据定义,有: = = =1 A D a d 显性度 11、设亲本植株 AA 的高度是 20,aa 的高度是 10,F1 植株 Aa 的高度是 17。计算 F2 植株的平均高度和方差。 问:你所求得的平均数跟用公式求得的平均数不同,这是为什么? 你所求得的方差跟用公式求得的方差是一样的,这是为什么? 解: F2 植株的平均高度为: 10 16 4 1 17 4 2 20 4 1 x = + + = 方差为: 13.5 4 10 2 17 4 20 10 4 1 17 4 2 20 4 1 ( ) 2 2 2 2 2 2 2 = − + + = + + s = fx − fx 12、假定有两对基因,每对各有两个等位基因,Aa 和 Bb,以相加效应的方式决定植株 的高度。纯合子 AABB 高 50cm,纯合子 aabb 高 30cm,问: (1)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F1 的高度是多少? (2)在 F1×F1 杂交后,F2 中什么样的基因型表现 40cm 的高度? (3)这些 40cm 高的植株在 F2 中占多少比例? 解:根据题意知,A 和 B,a 和 b,基因效应值相等, 作用相加。于是, (1)在上述假定条件下,可以认为无显性,即 F1AaBb 个体的性状值等于中亲值: (50cm 30cm) 40cm 2 1 + = (2)F2 中表现 40cm 高度的基因型有: AAbb,AaBb,aaBB (3)40cm 高度的植株(AAbb,AaBb,aaBB)在 F2 中共占 3/8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doc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基因表达和调控.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DNA—生命的秘密.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细胞繁殖和遗传.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下).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上).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的革命.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重组DNA技术.ppt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10.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Huntington s disease(HD).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Cystic fibrosis 12.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13.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6.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8.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7.pdf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五章 遗传和进化.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名词解释完全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后答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后答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库(共十四章,部分含解答).doc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spector intro.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tissue typ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yannas intro.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unitcell intro.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UNIT CELL PROCESS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2-4 UNIT CELL PROCESS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Chapter 1A Irreversible Healing of Extracellular Matrix.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WOUND HEALING Roots of the Tissue Response.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B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ECM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