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第三章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 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 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 活周期 菌发生在合子阶段 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 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 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后期I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 后期I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 成分相同 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 同组合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为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 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 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 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2n。保证了 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 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 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 n对染色体,就可能有2n种自由组合方式
第三章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在哪里?从遗传学角度来看,这两种分裂各有什么意义? 那么,无性生殖会发生分离吗?试加说明。 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列于下表: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发生在所有正在生长着的组织中 从合子阶段开始,继续到个体的整个生 活周期 无联会,无交叉和互换 使姊妹染色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每个周期产生两个子细胞,产物的遗传 成分相同 子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母细胞相同 只发生在有性繁殖组织中 高等生物限于成熟个体;许多藻类和真 菌发生在合子阶段 有联会,可以有交叉和互换 后期 I 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减数分裂; 后期 II 是姊妹染色单体分离的均等分裂 产生四个细胞产物(配子或孢子)产物 的遗传成分不同,是父本和母本染色体的不 同组合 为母细胞的一半 有丝分裂的遗传意义: 首先:核内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在遗传组成上与母 细胞完全一样提供了基础。其次,复制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核 中从而使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首先,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发育为雌性细胞或雄性细胞,各具有半数的染色 体(n)雌雄性细胞受精结合为合子,受精卵(合子),又恢复为全数的染色体 2n。保证了 亲代与子代间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为后代的正常发育和性状遗传提供了物质基础,保证了 物种相对的稳定性。 其次,各对染色体中的两个成员在后期I分向两极是随机的,即一对染色体的分离与任 何另一对染体的分离不发生关联,各个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均可能自由组合在一个子细胞里, n 对染色体,就可能有 2 n 种自由组合方式

例如,水稻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212=4096。各个子细胞之 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 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12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 颖片: 答;(1)36;(2)12;(3)12*8:(4)24;(5)24;(6)24;(7)24 3、用基因型Aab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AaBb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 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雄配子 雌配子极核 AB AAABBb AAabBb AAbb AAAbbb AAabbb ab aaBB AaaBBb aaaBBb bb Aaabbb aaabbb 即下一代胚乳有八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 4、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 式图方式画出: (1)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2)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5、蚕豆的体细胞是12个染色体,也就是6对同源染色体(6个来自父本,6个来自母 本)。一个学生说,在减数分裂时,只有1/4的配子,它们的6个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母 本,你认为他的回答对吗?
例如,水稻 n=12,其非同源染色体分离时的可能组合数为 2 12 = 4096。各个子细胞之 间在染色体组成上将可能出现多种多样的组合。 此外,同源染色体的非妹妹染色单体之间还可能出现各种方式的交换,这就更增加了这 种差异的复杂性。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水稻的正常的孢子体组织,染色体数目是 12 对,问下列各组织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胚乳;(2)花粉管的管核;(3)胚囊;(4)叶;(5)根端;(6)种子的胚;(7) 颖片; 答;(1)36;(2)12;(3)12*8;(4)24;(5)24;(6)24;(7)24; 3、用基因型 Aabb 的玉米花粉给基因型 AaBb 的玉米雌花授粉,你预期下一代胚乳的基 因型是什么类型,比例如何? 答: 雌配子 极核 雄配子 Ab ab AB AABB AAABBb AAaBBb Ab AAbb AAAbbb AAabbb aB aaBB AaaBBb aaaBBb ab aabb Aaabbb aaabbb 即下一代胚乳有八种基因型,且比例相等。 4、某生物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是中间着丝粒,另一对是端部着丝粒,以模 式图方式画出: (1)第一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2)第二次减数分裂的中期图 5、蚕豆的体细胞是 12 个染色体,也就是 6 对同源染色体(6 个来自父本,6 个来自母 本)。一个学生说,在减数分裂时,只有 1/4 的配子,它们的 6 个染色体完全来自父本或母 本,你认为他的回答对吗?

答:不对。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 12,则6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1/64 6、在玉米中: (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答:(1)5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20个配子 (2)5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 (3)5个花粉细胞能产生5个配子; (4)5个胚囊能产生5个配子; 7、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62 (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 还是不育? 答:(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63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则马-驴杂种是不育的。 8、在玉米中,与糊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A-a,I-i,和Pr-pr。要 糊粉层着色,除其他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A基因存在,而且不能有Ⅰ基因存在 如有Pr存在,糊粉层紫色。如果基因型是ppr,糊粉层是红色。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 验区中,基因型 Aaprprll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 aaPrpril的种子种在奇数行。植株长 起来时,允许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在奇数行上又 怎样?(糊粉层是胚乳一部份,所以是3n)。 9、兔子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子。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子中,其中某些 兔子对有些基因是杂合的。你怎样解释?(提示:极体受精。) 答: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核,卵
答:不对。因为在减数分裂时,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某一条染色体进入某个配子的概率是 1/2,则 6 个完全来自父本或母本的染色体同时进入一个配子的概率应为(1/2)6 = 1/64。 6、在玉米中: (1)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2)5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3)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多少配子? (4)5 个胚囊能产生多少配子? 答:(1)5 个小孢子母细胞能产生 20 个配子; (2)5 个大孢子母细胞能产生 5 个配子; (3)5 个花粉细胞能产生 5 个配子; (4)5 个胚囊能产生 5 个配子; 7、马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 64,驴的二倍体染色体数是 62。 (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多少?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你是否能说明马-驴杂种是可育 还是不育? 答:(1)马和驴的杂种染色体数是 63。 (2)如果马和驴之间在减数分裂时很少或没有配对,则马-驴杂种是不育的。 8、在玉米中,与糊粉层着色有关的基因很多,其中三对是 A—a,I—i,和 Pr—pr。要 糊粉层着色,除其他有关基因必须存在外,还必须有 A 基因存在,而且不能有Ⅰ基因存在。 如有 Pr 存在,糊粉层紫色。如果基因型是 prpr,糊粉层是红色。假使在一个隔离的玉米试 验区中,基因型 AaprprII 的种子种在偶数行,基因型 aaPrprii 的种子种在奇数行。植株长 起来时,允许天然授粉,问在偶数行生长的植株上的果穗的糊粉层颜色怎样?在奇数行上又 怎样?(糊粉层是胚乳一部份,所以是 3n)。 9、兔子的卵没有受精,经过刺激,发育成兔子。在这种孤雌生殖的兔子中,其中某些 兔子对有些基因是杂合的。你怎样解释?(提示:极体受精。) 答:动物孤雌生殖的类型有一种是:雌性二倍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卵和极核,卵

和极核融合形成二倍体卵,再发育成二倍体个体。例如,AaBb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AB、 Ab、aB、ab四种卵和极核,AB卵和AB极核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AABB 卵,这是纯合的。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AB卵 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B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Ab卵和aB极核融合,则个体对A位 点和B位点都是杂合的 可能是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结合,有些基因才有可能是杂合的
和极核融合形成二倍体卵,再发育成二倍体个体。例如,AaBb 通过减数分裂可产生 AB、 Ab、aB、ab 四种卵和极核,AB 卵和 AB 极核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二者融合形成 AABB 卵,这是纯合的。如果是 AB 卵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A 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 AB 卵 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B 位点是杂合的。如果是 Ab 卵和 aB 极核融合,则个体对 A 位 点和 B 位点都是杂合的。 可能是第二极体与卵细胞结合,有些基因才有可能是杂合的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基因表达和调控.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DNA—生命的秘密.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细胞繁殖和遗传.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下).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上).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生物技术—现代生命科学的革命.ppt
- 《现代生物学导论》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重组DNA技术.ppt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10.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Huntington s disease(HD).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Cystic fibrosis 12.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13.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6.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8.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7.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The retinoblastoma and p53 pathways are inactivated in most, if not all, cancer cells.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mage removed for copyright considerations..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4.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ory slides for Session 3.pdf
- 麻省理工大学:《蛋白质标志—分解机制与人类疾病》(英文版)Introduction Session 1 and 2 (Ubiquitin, proteasome and human disease).pdf
- 《生物化学》课程PPT教学课件(实验讲稿)大蒜细胞SOD酶的提取分离与活性测定.ppt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四章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七章 细菌和噬菌体的重组和连锁.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六章 染色体和连锁群.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八章 数量性状遗传.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九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一)染色体畸变.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章 遗传物质的改变(二)基因突变.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一章 遗传的分子基础.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三章 细胞质和遗传.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四章 遗传与个体发育.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第十五章 遗传和进化.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名词解释完全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后答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课后答案.doc
- 南京农业大学:《遗传学》课程教学资源(试卷习题)习题库(共十四章,部分含解答).doc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spector intro.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tissue types.pdf
- 麻省理工大学:《生物材料——组织交互作用》教学讲义(英文版)yannas intro.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