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DF
文档页数:5
文件大小:122.76K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与其它课程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蛋白质、核酸、酶、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有机物的代谢过程,建立生物活性、酶促反应、生物转化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思维观念。能进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和纯化,并了解其在动物防疫检疫中的应用。具备运用所学动物生物化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本课程以化学、动物解剖生理等课程为前序课程,又是学习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基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素质目标1.具有爱国情怀和奉献意识;2.热爱畜牧业,具备三农情怀;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4.具有健康与营养的意识;5.具有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二)知识目标1.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2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3.了解酶、维生素的分类,掌握酶的特性、结构和功能;4.掌握呼吸链及其组成成分;5.掌握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基本途径,了解其对生物体生理机能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动物生物化学是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生命科学中 发展最快并与其它课程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课程。通过学习蛋白质、核 酸、酶、维生素、脂肪、糖类等有机物的代谢过程,建立生物活性、酶促 反应、生物转化等生物技术的基本思维观念。能进行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 析和纯化,并了解其在动物防疫检疫中的应用。具备运用所学动物生物化 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本课程以化学、动物解剖生理等课程为前序课程,又是学习动物病理、 动物药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基础、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素质目标 1.具有爱国情怀和奉献意识; 2.热爱畜牧业,具备三农情怀; 3.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思维; 4.具有健康与营养的意识; 5.具有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 (二)知识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2.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结构特点及理化性质; 3.了解酶、维生素的分类,掌握酶的特性、结构和功能; 4.掌握呼吸链及其组成成分; 5.掌握糖、脂肪、氨基酸代谢的基本途径,了解其对生物体生理机能

的影响;6.掌握复制、转录的概念及特点以及复制、转录的基本过程,了解翻译的过程。(三)能力目标1.能利用离心技术分离分析核酸、蛋白质;2.能利用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分离分析糖、核酸、蛋白质;3.能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分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4.能利用PCR技术扩增分析核酸;5.能利用酶标仪分析鉴定酶。三、参考学时建议64学时。四、课程学分4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教学模块参考学时思政元素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教学活动设计建议1.利用多媒体展示蛋白1.熟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质的结构特征及与功能2.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及家国情怀的关系;与功能的关系;法治意识蛋白质122.实验:血清中蛋白质团结合作3.熟悉蛋白质的基本性质:含量测定;科学思维4.会利用电泳分离操作分析3.实验:醋纤电泳分离蛋白质。血清蛋白

的影响; 6.掌握复制、转录的概念及特点以及复制、转录的基本过程,了解翻 译的过程。 (三)能力目标 1.能利用离心技术分离分析核酸、蛋白质; 2.能利用分光光度分析技术分离分析糖、核酸、蛋白质; 3.能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分析氨基酸、蛋白质、核酸; 4.能利用 PCR 技术扩增分析核酸; 5.能利用酶标仪分析鉴定酶。 三、参考学时 建议 64 学时。 四、课程学分 4 学分。 五、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教学模块 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参考学时 思政元素 1 蛋白质 1.熟悉蛋白质的基本组成; 2.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及 与功能的关系; 3.熟悉蛋白质的基本性质; 4.会利用电泳分离操作分析 蛋白质。 1.利用多媒体展示蛋白 质的结构特征及与功能 的关系; 2.实验:血清中蛋白质 含量测定; 3.实验:醋纤电泳分离 血清蛋白。 12 家国情怀 法治意识 团结合作 科学思维

1.掌握酶的基本概念;1.利用多媒体展示酶的2.了解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结构;系;2.利用动画等手段展示3.了解酶的催化作用机理;创新意识酶的催化作用机理;4.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酶10科学精神23.实验:淀粉酶的活性科学思维因素;观察;5.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4.实验:血清乳酸脱氢6.能分析测定酶的活性,了酶活性测定。解酶的性质。1.了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2.了解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的生成;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3生物氧化团结合作3.掌握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生成途径和生物体内能2方式及作用;量的利用。4.掌握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成及利用。1.利用多媒体展示糖的1.了解糖代谢的主要方式;科学精神2.熟悉糖的分解代谢;代谢途径;糖代谢410科学思维2.实验:血糖的定量测3.掌握糖的合成代谢;职业素养定。4.具备检验检测糖的能力。1.了解动物体内脂肪的贮存、1.利用多媒体展示脂肪动员、运输;的代谢途径;2.实验:血清脂肪的测2.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科学思维5脂类代谢8定;3.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职业素养4.了解类脂的代谢;3.实验:酮体的生成及测定。5.具备测定脂肪的能力。1.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氨基酸代2.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途1.利用多媒体展示氨基职业素养66谢径;责任意识酸的代谢途径。3. 了解个别氨基酸的代谢。1.熟悉核酸的基本组成;1.利用多媒体展示核酸2.掌握核酸的基本结构,DNA的结构特征,DNA的变的双螺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家国情怀核酸7性与复性机理:83.了解核酸的性质;科学精神2.实验:动物组织核酸4.会正确进行核酸的提取及的提取。分析

2 酶 1.掌握酶的基本概念; 2.了解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 系;3.了解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4.熟悉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 因素; 5.了解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6. 能分析测定酶的活性,了 解酶的性质。 1.利用多媒体展示酶的 结构; 2.利用动画等手段展示 酶的催化作用机理; 3.实验:淀粉酶的活性 观察; 4.实验:血清乳酸脱氢 酶活性测定。 10 创新意识 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 3 生物氧化 1.了解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2.了解生物氧化中二氧化碳 的生成; 3.掌握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方式及作用; 4.掌握生物氧化中能量的生 成及利用。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 生成途径和生物体内能 量的利用。 2 团结合作 4 糖代谢 1.了解糖代谢的主要方式; 2.熟悉糖的分解代谢; 3.掌握糖的合成代谢; 4.具备检验检测糖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糖的 代谢途径; 2.实验:血糖的定量测 定。 10 科学精神 科学思维 职业素养 5 脂类代谢 1.了解动物体内脂肪的贮存、 动员、运输; 2.掌握脂肪的分解代谢; 3.掌握脂肪的合成代谢; 4.了解类脂的代谢; 5.具备测定脂肪的能力。 1.利用多媒体展示脂肪 的代谢途径; 2.实验:血清脂肪的测 定;3.实验:酮体的生成及 测定。 8 科学思维 职业素养 6 氨基酸代 谢 1.了解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掌握氨基酸的一般分解途 径;3.了解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氨基 酸的代谢途径。 6 职业素养 责任意识 7 核酸 1.熟悉核酸的基本组成; 2.掌握核酸的基本结构,DNA 的双螺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了解核酸的性质; 4.会正确进行核酸的提取及 分析。 1.利用多媒体展示核酸 的结构特征,DNA 的变 性与复性机理; 2.实验:动物组织核酸 的提取。 8 家国情怀 科学精神

1.掌握DNA与RNA的生物合成1.利用多媒体展示DNA、过程;蛋白质的合成途径:遗传信息2.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民族自信2.利用动画等手段展示的表达与88程;科学思维复制、转录的过程;调控3.能利用PCR技术体外合成、3.实验:PCR及其产物扩增DNA。的电泳鉴定。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1.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式学习,增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2.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情景模拟、视频播放、课程网站资源等教学手段,更易于学生理解。3.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撰写小论文、设计考试题目等手段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二)评价方法考核方式分值权重教学评价项目与生成方式签到参与课堂学习的积分发布的作业过程评价50%由在线课程平台生成课程音视频的学习章节测验参与讨论情况终结评价发布考试50%由在线课程平台生成由相应计算公式得出并增值评价± 10%与前后模块学习情况的对比得出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综合评价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5% 根据学生的获奖、证书取得情况(三)教学条件1.拥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合模型、实物等,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8 遗传信息 的表达与 调控 1.掌握 DNA 与 RNA 的生物合成 过程; 2.了解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 程; 3.能利用 PCR 技术体外合成、 扩增 DNA。 1.利用多媒体展示 DNA、 蛋白质的合成途径; 2.利用动画等手段展示 复制、转录的过程; 3.实验:PCR 及其产物 的电泳鉴定。 8 民族自信 科学思维 六、教学建议 (一)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等多种教学 方式,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 积极思考与实践,并经过体验式学习,增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 2.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动画演示、情景模拟、视频 播放、课程网站资源等教学手段,更易于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流程、 撰写小论文、设计考试题目等手段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项目与生成方式 考核方式 分值权重 过程评价 由在线课程平台生成 签到 50% 参与课堂学习的积分 发布的作业 课程音视频的学习 章节测验 参与讨论情况 终结评价 由在线课程平台生成 发布考试 50% 增值评价 由相应计算公式得出并 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 与前后模块学习情况的对比得出 ±10% 综合评价 记录在在线课程平台 根据学生的获奖、证书取得情况 5% (三)教学条件 1.拥有数字化教学资源,配合模型、实物等,增强教学直观性和灵活 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视频、微课、慕课等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走进课堂,建立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技能的联系,让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四)教材选编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2.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教学指导方案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区域畜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3.教材要图文并茂,含电子素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表达要求文字平实、精炼、准确、科学

2.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课程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网络、 视频、微课、慕课等丰富的信息化学习资源走进课堂,建立文化知识与专 业知识、技能的联系,让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直观、形象、多元,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满足学生实验实训、职业技能鉴定等 需要,实现理实一体化。 (四)教材选编 1.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或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 2.教材的编写既要符合教学指导方案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结合区 域畜牧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紧跟行业企业发展需求。 3.教材要图文并茂,含电子素材,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语言表达 要求文字平实、精炼、准确、科学

已到末页,全文结束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