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节点分析法

节点分析法 例: 节点电位与支路 Gi1②G3 电压的关系: ls 4 取4为参考节点 记U1、U2、U3分别为独立节 点1、2、3的电位
节点分析法 • 例: G2 G1 G3 IS G4 G5 • 1 2 3 4 取4为参考节点 记 U1 、U2 、U3 分别为独立节 点1、2、3的电位 节点电位与支路 电压的关系: U12 = U1 - U2 U13 = U1 – U3 U23 = U2 – U3 U14 = U1 U24 = U2 U34 = U3

节点分析法 例: G G ls KCL:(U1-U2)G1+(U1-U3)G5=l (U2-U1)G1+(U2-U3)G3+U2G2=0 (U3-U1)G5+(U3-U2)G3+U3G4
节点分析法 • 例: G2 G1 G3 IS G4 G5 • 1 2 3 4 (U1 – U2)G1 + (U1 – U3)G5 = IS (U2 – U1)G1 +(U2 – U3)G3 + U2 G2 =0 (U3 – U1)G5 + (U3 – U2)G3 + U3 G4 =0 KCL:

节点分析法 KCL:(U1-U2)G+(U1-U3)Gs=Is (U2-U1)G1+(U2-U3)G3+U2G2=0 (U3-U1)Gs+(U3-U2)G3+U3G4 合并 同类项 (G1+G;)U1 G, GsU +(G1+G2+G3)U2 GU GS U1 +(G1+G2+G3)
节点分析法 ( G1 + G5 )U1 – G1U2 – G5U3 = IS –G1 U1 +(G1 +G2 +G3 )U2 – G3U3 =0 – G5 U1 – G3U2 + (G1 +G2 +G3 ) U3 =0 (U1 – U2)G1 + (U1 – U3)G5 = IS (U2 – U1)G1 +(U2 – U3)G3 + U2 G2 =0 (U3 – U1)G5 + (U3 – U2)G3 + U3 G4 =0 KCL: 合并 同类项

节点分析法 例: G G ls KCL:[(GI+ Gs) G G U (G1+G2+G3) G3(G3+G4+G5))(U 0
节点分析法 • 例: G2 G1 G3 + - IS G4 G5 • 1 2 3 4 ( G1 + G5 ) – G1 –G5 U1 = IS –G1 (G1 +G2 +G3 ) – G3 U2 = 0 – G5 – G3 (G3 +G4 +G5 ) U3 = 0 KCL:

节点分析法 参考节点、节点电位 以节点电位为求解对象,列KCL方程 方程数量较少 进一步再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节点分析法 • 参考节点、节点电位 • 以节点电位为求解对象,列KCL方程; • 方程数量 较少 • 进一步再求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节点分析法 步骤:1、选参考节点、设独立节点电位 2、列独立节点KCL方程 系数矩阵:主对角线上一自电导(+) 其他元素---电导( 电流源矩阵:流进节点为(+) 3、解方程得节点电位 4、由节点电位求支路电压,进 步求支路电流
节点分析法 步骤:1、选参考节点、设独立节点电位 2、列独立节点KCL方程 3、解方程得节点电位 4、由节点电位求支路电压,进 一步求支路电流 系数矩阵:主对角线上----自电导(+) 其他元素-------互电导(-) 电流源矩阵:流进节点为(+)

例:图3.20 R 4 R SI R R ① G
IS1 IS5 R5 R1 R2 R4 R3 + - - + US2 US3 • • • 例:图3.20 1 2 IS1 IS5 G5 G1 G2 G4 G3 G3 US3 • • • 1 2 G2 US2

① G,U G1+G2+G3+G4-(G3+G4)(U IsI+ g2Us2-G3Us3 (G3+G1) G3+G+G八U Is5+ g3Us3
IS1 IS5 G5 G1 G2 G4 G3 G3 US3 • • • 1 2 G2 US2 G1+ G2+ G3 + G4 -( G3 + G4 ) U1 IS1 + G2US2 - G3US3 - (G3 + G4 ) G3 + G4 + G5 U2 IS5 + G3US3 =

些特殊情况: )有独立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例: ls 已知:E=10V、R1=192、R2=29、R3=49、R4=192、l=9A 求:各支路电流
一些特殊情况: • 例: R1 R2 R3 + - E1 I2 I1 IS I3 I4 • 1 2 已知:E=10V、R1 =1Ω、 R2 =2Ω、R3 =4Ω、 R4 = 1Ω、 IS = 9A R4 求:各支路电流 1)有独立电压源与电阻串联支路

R R 例: R R e/R, R R
• 例: R 1 R 2 R 3 +- E 1 I 2 I 1 I S I 3 I4 • 1 2 R 4 R 2 R 1 R 3 E/R 2 I S • 1 2 R 4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7 叠加定理 3.8 互易定理.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回顾——支路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3/3)、第2章 电路元件(1/2).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2章 电路元件(2/2)、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 直流电路 3.2 含源支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2/3).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2-7-6) 由伯德图确定传递函数.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 连续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2-6) 信号流图.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2-3) 基本环节的分类.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2-3-3) 由微分方程求状态空间表达式.ppt
- 《自动控制之连续控制系统》第2章(2-7-6) 由伯德.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七章 信号波形测量.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章 线性系统频率特性测量和网络分析.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二章 测试系统集成技术.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三章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一章 测量的基本原理.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二章 测量方法与测量系统.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五章 电压测量.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六章 阻抗测量.ppt
-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测量原理》课程电子教案(PPT教学课件)第十一章 数字系统测试技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课程简介(刘同怀)、第1章 基尔霍夫定律(1/3).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3 支路法.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0 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3.11 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3.12 不含独立源双口网络.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3-15)线性直流电路.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4章 非线性直流电路 4.1 非线性二端电阻元件 4.2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3 Y-△电阻网络的等效变换.ppt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路原理》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第3章 线性直流电路 3.14 双口网络互联.ppt
- 《最优控制理论》ppt电子书(共六章).ppt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一章 磁路.pdf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二章 变压器.pdf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三章 直流电机.pdf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四章 交流绕组及其电动势和磁动势.pdf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五章 感应电机.pdf
- 《电机学学习指导》第六章 同步电机.pdf
- 《电机学》目录.ppt
- 《电机学》第六章(6-9) 同步电动机与同步补偿机.doc
- 《电机学》第八章 电机发热与冷却.doc
- 《电机学》第一章 磁路.doc
- 《电机学》第二章 变压器.doc
- 《电机学》第三章 直流电机的稳态分析.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