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第七章电解质溶流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硏室 http://202.195.113.152:2080/wlhx/index.htm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教研室 http://202.195.113.152:2080/wlhx/index.htm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

第七章电解质溶液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法拉第定律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电导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第七章 电解质溶液 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电 导 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法拉第定律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

回本享基本要求 v命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的物理量(电导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迁移率,迁移 数) 理命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定义 并掌握其计算。了解离子强度的定义。 了德拜一休格尔极限公式计算离子平均 活度系数的方法。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本章基本要求 • 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质的物理量(电导 、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电迁移率,迁移 数)。 •理 离子平均活度及平均活度系数定义 并掌握其计算。了解离子强度的定义。 •了 德拜-休格尔极限公式计算离子平均 活度系数的方法

71电化学的基小念和法拉第定律 (1)基本概念 (2)法拉第定律 研究对象 定律的文字表示 电化学用途 法拉第常数 两类导体 正极、负极 定律的数学式 阴极、阳极 粒子的基本单元 原电池 电解池 题 电流效率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1)基本概念 研究对象 电化学用途 两类导体 正极、负极 阴极、阳极 原电池 电解池 电流效率 (2)法拉第定律 定律的文字表示 法拉第常数 定律的数学式 粒子的基本单元 例题 7.1 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电化学丽笼象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解 电能一个化学能 电池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电化学研究对象 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的 相互转化及转化过程中有关规律的科学。 电能 化学能 电解 电池

电化学的用途 电解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 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CusO 还有氧化着色等。 0.810V 2电池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 型的化学电源。 Znso Cuso. 3电分析 4生物电化学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电化学的用途 ⒈电解 精炼和冶炼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电解法制备化工原料; 电镀法保护和美化金属; 还有氧化着色等。 ⒉电池 汽车、宇宙飞船、照明、通讯、 生化和医学等方面都要用不同类 型的化学电源。 ⒊电分析 ⒋生物电化学

两类导体 1.第一类导体 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两类导体 A.自由电子作定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导体本身不发生变化 C.温度升高,电阻也升高 D.导电总量全部由电子承担 又称电子导体,如金属、石墨等。 1. 第一类导体

两类导体 2.第二类导体又称离子导体,如电 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A.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固体电解质,如AgBr、Pbl2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 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本章以讨论电 解质水溶液为主。 上一内容下一内容争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两类导体 A.正、负离子作反向移动而导电 B.导电过程中有化学反应发生 C.温度升高,电阻下降 D.导电总量分别由正、负离子分担 ⒉ 第二类导体 又称离子导体,如电 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等。 *固体电解质,如 等,也属于离子导体,但 它导电的机理比较复杂,导电能力不高,本章以讨论电 解质水溶液为主。AgBr PbI 、 2

正极、负极 正极: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 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 在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 负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 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 在电解池中负极是阴极。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正极、负极 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 流向正极。在原电池中负极是阳极; 在电解池中负极是阴极。 负极: 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 流向负极。在原电池中正极是阴极; 在电解池中正极是阳极。 正极:

苈极、阳级 阴极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 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 Cathode)阴极是负极 阳极: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 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 node阳极是正极。 4上一内容下一内容◆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21/1/21 阴极、阳极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在原 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 阴极是负极。 阴极: (Cathode) 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原 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 阳极是正极。 阳极: (Anode)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五章 化学平衡.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相平衡.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溶液.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界面现象.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一).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绪论.ppt
- 制冷原理与技术:制冷与低温的热力学基础(PPT课件).ppt
- 全美经典学习指导系列:《传热学》(原第二版)PDF电子书(共十一章).pdf
-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过渡金属簇合物中金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金属键(主讲:周公度).ppt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重排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三章 酰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七章 还原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四章 缩合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二章 烃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六章 氧化反应.doc
- 《化学》课程教学资源(习题)第一章 卤化反应.doc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ppt
- 淮阴师范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电解与极化作用.ppt
- 《仪器分析》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1-5.2节).ppt
- 《仪器分析》(英文版)绪论.ppt
- 《仪器分析》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5.4-5.5).ppt
- 《仪器分析》(双语版)Part Ⅱ Electroanalysis.ppt
- 《仪器分析》电解 0.1 mol/L CuSO4 溶液.ppt
- 《仪器分析》第七章 库仑分析法 electrolytic and coulometric analysis.ppt
- 《仪器分析》(英文版)Chapter 5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 (AES).ppt
- 《仪器分析》(英文版)Chapter 7 ultraviolet absorption spectrometry.ppt
- 《分析化学》第一章 分析化学概论.ppt
- 《分析化学》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ppt
- 《分析化学》第八章 定量分析化学中常用分离和富集方法.ppt
- 《分析化学》第二章 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ppt
- 《分析化学》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ppt
- 《仪器分析》(英文版)Instrumental Analysis.ppt
-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3.3)酸碱溶液[H+]的计算.ppt
-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3.4-3.5).ppt
-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3.1-3.2节).ppt
- 《分析化学》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滴定法(3.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