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三篇遗传信息的传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刘先俊 P249 1
1 第三篇 遗传信息的传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刘先俊 P249

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1 dogma) RNA复制 转录 翻译 复制 DNA RNA > 蛋白质 逆转录 2
2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3
3 第十一章 DNA的生物合成

本章主要内容 √DNA半保留复制概念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参与DNA复制的一些酶类和蛋白质因子 √DNA的复制过程(了解) √逆转录 √DNA的损伤修复 4
4 本章主要内容 √ DNA半保留复制概念 √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 参与DNA复制的一些酶类和蛋白质因子 √ DNA的复制过程(了解) √ 逆转录 √ DNA的损伤修复

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 核苷酸链彼此分开,然后,每条链各自作为模板, 在其上分别合成出一条互补链,这样,新形成的 两个DNA分子(子代DNA)与原来DNA分子(亲代 DNA)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这种方式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5
5 DNA半保留复制的概念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的两条多 核苷酸链彼此分开,然后,每条链各自作为模板, 在其上分别合成出一条互补链,这样,新形成的 两个DNA分子(子代DNA)与原来DNA分子(亲代 DNA)的核苷酸序列完全相同。这种方式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

第一节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本节主要内容: >复制起始点核苷酸序列的特殊性; >复制的双向性; >半保留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 >复制需要RNA引物; >DNA复制的高保真性。 6
6 第一节 DNA复制的基本特征 本节主要内容: ➢ 复制起始点核苷酸序列的特殊性; ➢ 复制的双向性; ➢ 半保留复制; ➢ 半不连续复制; ➢ 复制需要RNA引物; ➢ DNA复制的高保真性

一、复制起始点核苷酸序列的特殊性 复制起始点(0ri) 3个136p序列 5个bp DnaA蛋白结合序列 GATCTNTINTTTT TT(A/T)TNCACC →→→ (识别区) (富含AT区) 13 2932 44 GATTNTTTATTT··GATCTNTTNTATT·GATCTCTTATTAG·· 5 3 串联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TGTGGATTA-∥-TTATACACA-∥-TTTGGATAA-∥-TTATCCACA 58 66166 174201 209237 245 E.coli复制起始点oriC 7
7 一、复制起始点核苷酸序列的特殊性 复制起始点(Ori)

大肠杆菌的oriC,跨度为245bp,包括上游有3个 13bp重复序列(GATCTNTTNTTTT),称为识别区;下游 有5个9bp重复序列(TT(A/T)TNCACC),称为富含AT (AT rich)区。 这些部位是大肠杆菌中DnaA蛋白识别、结合的位 置。DNA双链中,AT间的配对只有2个氢键维系,故富 含AT的区域容易发生解链。 8
8 大肠杆菌的ori C, 跨度为245bp, 包括上游有3个 13bp重复序列(GATCTNTTNTTTT),称为识别区;下游 有5个9bp重复序列(TT(A/T)TNCACC),称为富含AT (AT rich)区。 这些部位是大肠杆菌中DnaA蛋白识别、结合的位 置。DNA双链中,AT间的配对只有2个氢键维系,故富 含AT的区域容易发生解链

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比E.co/i的oriC短。 酵母DNA复制起始点含11bp富含AT的核心序列: A(T)TTTATA(G)TTTA(T),称为自主复制序列。 真核生物的这种特异序列可能对复制起始并 不重要,决定复制起始的因素与核小体密度较低、 靠近转录活性区有关。 9
9 真核生物复制起始点比E.coli的ori C 短。 酵母DNA复制起始点含11bp富含AT的核心序列: A(T)TTTATA(G)TTTA(T),称为自主复制序列。 真核生物的这种特异序列可能对复制起始并 不重要,决定复制起始的因素与核小体密度较低、 靠近转录活性区有关

二、复制的双向性 DNA从起始点(origin)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 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复制叉 mmmImmm 复制叉构成:解开的两条模板单链和未解 开的模板双链DNA。 10
10 二、复制的双向性 DNA从起始点(origin)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 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复制叉 复制叉构成:解开的两条模板单链和未解 开的模板双链DNA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1章 DNA的生物合成.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十章 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0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Metabolism of Amino Acids.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核苷酸代谢(重庆医科大学:刘先俊).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7章 氨基酸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9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8章 核苷酸代谢.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九章 非营养物质代谢.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六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第五章 糖代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6章 脂质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7章 氨基酸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6章 脂质代谢.ppt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讲稿)糖代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5章 糖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05章 糖代谢.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RNA的生物合成.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2章 RNA的生物合成.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3章 蛋白质生物合成.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4章 基因表达调控(5+3).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4章 基因表达及其调控.ppt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5章 细胞膜与细胞表面(重庆医科大学:王敏).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6章 细胞内膜系统.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7章 线粒体.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8章 细胞骨架.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19章 细胞核.pptx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双缩脲法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DNA、RNA的原位显示及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线粒体活体染色及几种细胞器的观察.pdf
- 重庆医科大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实验讲稿)细胞骨架染色及光镜特征观察过氧化物酶原位显示.pdf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0章 信号转导.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1章 细胞周期.pptx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课件(PPT讲稿)第23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死亡.pptx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绪论.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1章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pdf
- 《分子与细胞》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2章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