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泡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泡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在话立的条件下其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结构。 一般将细菌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识别各种细菌的形态特点,而其内部的超结构须用电子 微才能看到」 的形态对诊和防治疾病以及研究细菌等方面工作,只有重要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um=1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内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 mm,观察细要用 能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 球 杆菌 螺形菌(图21) 前 2 年 面而味前 楚难前双球言可麻球商人季球前 18 轩置 球行露 图21细菌的基本形态 一、球菌(Coccus) 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头状或肾状单个球萄的直径约在0.8~1.2um左右 由于殖时细萄细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细菌 个平面上分及 可分为 球 脑膜炎双球苗 平面上分裂 性 在三个百阳直的 直的平 菌排方形,如四联加夫基菌 在几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 则菌体多堆积在一起 而呈萄萄状 ,如金黄色萄萄球 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痘杆菌G~5um×1.0 1.3um),小的如野免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辆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 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壶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 排列如田栏状或V、Y、L字样。 三、螺形猫(Spirillar bacterium) 菌体弯曲,可分为: (一)弧萄(Vbo)苗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孤菌。 (二)螺菌(Spirillum)菌体有数个弯曲。如且陵热螺菌. 细菌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一股说来,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培养8一18小时的细菌形态较为细菌形态较为典型型:幼龄细菌形体较 长:细菌贲老时或在陈旧培养物中,或环境中有不适合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抗体,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常常出现不规则 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Plcomorphism),或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称为衰退型(1 nvolutionform),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特征 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苗形态变化。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菌的结构对细菌的生存 遵:内 通常具有的结 结构,而把某些 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 构称为特 结构(图2-2)
细菌(Bacterium)是属于原核型细胞的一种单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也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在适宜的条件下其相对稳定的形态与结构。一般将细菌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可识别各种细菌的形态特点,而其内部的超威结构须用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的形态对诊断和防治疾病以及研究细菌等方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以微米(Micrometer,um;1um=1/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内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观察细菌要用 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三类,球菌、杆菌、螺形菌(图2-1)。 图2-1 细菌的基本形态 一、球菌(Coccus) 呈圆球形或近似圆球形,有的呈矛头状或肾状。单个球菌的直径约在0.8~1.2um左右。 由于繁殖时细菌细胞分裂方向和分裂后细菌粘连程度及排列方式不同可分为: (一)双球菌(Dipl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双排列,如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 (二)链球菌(Streptococcus):在一个平面上分裂,成链状排列,如溶血性链球菌。 (三)四联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平面上分裂,以四个球菌排呈方形,如四联加夫基菌。 (四)八迭球菌(Sarcina):在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分裂,八个菌体重叠呈立方体状,如藤黄八叠球菌。 (五)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在几个不规则的平面上分裂,则菌体多堆积在一起,而呈葡萄状排列,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杆菌(Bacillus) 各种杆菌的大小、长短、弯度、粗细差异较大。大多数杆菌中等大小长2~5um,宽0.3~1um。大的杆菌如炭疽杆菌(3~5um×1.0~ 1.3um),小的如野兔热杆菌(0.3~0.7um×0.2um)。菌体的形态多数呈直杆状,也有的菌体微弯。菌体两端多呈钝圆形,少数两端平齐(如炭疽杆 菌),也有两端尖细(如梭杆菌)或未端膨大呈棒状(如白喉杆菌)。排列一般分散存在,无一定排列形式,偶有成对或链状,个别呈特殊的 排列如栅栏状或V、Y、L字样。 三、螺形菌(Spirillar bacterium) 菌体弯曲,可分为: (一)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二)螺菌(Spirillum)菌体有数个弯曲。如鼠咬热螺菌。 细菌形态可受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生长条件适宜时培养8~18小时的细菌形态较为细菌形态较为典型型;幼龄细菌形体较 长;细菌衰老时或在陈旧培养物中,或环境中有不适合于细菌生长的物质(如药物、抗生素、抗体、过高的盐分等)时,细菌常常出现不规则 的形态,表现为多形性(Pleomorphism),或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称为衰退型(Involutionform),不易识别。观察细菌形态和大小特征 时,应注意来自机体或环境中各种因素所导致的细菌形态变化。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细菌的结构对细菌的生存、致病性和免疫性等均有一定作用。细菌的结构按分布部位大致可分为:表层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荚 膜;内部结构包括细胞浆、核蛋白体、核质、质粒及芽胞等;外部附件,包括鞭毛和菌毛。习惯上又把一个细菌生存不可缺少的,或一般细菌 通常具有的结构称为基本结构,而把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有结构称为特殊结构(图2-2)
图22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孢浆及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细胞壁为细菌表面比较复杂的结构.是一层较厚(5一80m),质量均匀的网状结构,可承受细胞内强大的渗 透压而不被坏。细胞壁坚机而右弹性 1.细胞壁主要组份: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tide).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 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息酸两种氨基糖经B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酰跑壁酸 分子上连接四肽侧维,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图23).各种细菌细跑壁的肽聚缺支架均相同, 在四肽侧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功菌种而异 图23肽聚糖分子结材 氏阳性菌例 司留球 的四肽侧链氨基酸 丙D-谷- 初合成的肽链末端多 个 -丙氨酸残基。肽桥 一条5个甘氨 酸的肽链 交联 端与侧第三位上赖氨酸连接 在转脑的作用下 丙氨酸脱 雠第四位 内安 酸连接。从X光检查可见肽聚糖的多糖链是 条较硬而又呈螺旋状卷曲的长 ,连接在其上的肽链才伸向四方,使交联受至 ~定了限制,只有邻近的肽链才可交联。但萄球茵的肽桥较长,有可塑性,使远距离的肽链间也可交联,交联率达90%,形成坚固致密的三 维立本网状结构(图24): 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的四肽侧链中第三位的氨基酸被二氨基快二酸(DAP)所取代,以肱链直接与相邻四肽侧链中的D-丙氨酸相连,且 交联率低。设有五肽交联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所以其结构较革兰氏阳性的萄萄球疏桦(图25), 青素作用 金黄色葡约跑的聚糖结 0:B1,时苷 D-谷氨酸 丙题 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 伤细 而使细茵变 或杀伤 (Lysozyme)能切断肽聚中 胺和N-乙酰胞壁配 的联苷 之间的联结 制四肽侧链上D-丙安酸与五肽桥之间的 不能 成完整的细胞 人和 壁结构,亦无肽聚糖,故溶菌南和青霉素对人体细跑均无毒性作用。除肽聚糖这一基本成份以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还各有其特殊 结构的成分 ,革兰氏阳性菌细跑空特殊组份细跑空较厚,约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空酸(Teichoic acid.) 《图2-6】酸是田核陆(Rbto或日(Gy0 r)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 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
图2-2 细菌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细菌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一)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为细菌表面比较复杂的结构。是一层较厚(5~80nm)、质量均匀的网状结构,可承受细胞内强大的渗 透压而不破坏。细胞壁坚韧而有弹性。 1.细胞壁主要组份:主要成分是肽聚糖(Peptidoglycan),又称粘肽(Mucopetide)。细胞壁的机械强度有赖于肽聚糖的存在。合成肽聚糖 是原核生物特有的能力。肽聚糖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酸两种氨基糖经β-1.4糖苷键连接间隔排列形成的多糖支架。在N-乙酰胞壁酸 分子上连接四肽侧链,肽链之间再由肽桥或肽链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机械性很强的网状结构(图2-3)。各种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支架均相同, 在四肽侧链的组成及其连接方式随菌种而异。 图2-3 肽聚糖分子结构 革兰氏阳性菌例如葡萄球的四肽侧链氨基酸由D-丙-D-谷-r-L-赖-D-丙组成。初合成的肽链末端多一个D-丙氨酸残基。肽桥是一条5个甘氨 酸的肽链,交联时一端与侧链第三位上赖氨酸连接,另一端在转肽酶的作用下,使另一条五肽侧链末端D-丙氨酸脱去,而与侧链第四位D-丙氨 酸连接。从X光检查可见肽聚糖的多糖链是一条较硬而又呈螺旋状卷曲的长杆,由于其呈螺旋状,连接在其上的肽链才伸向四方,使交联受到 一定了限制,只有邻近的肽链才可交联。但葡萄球菌的肽桥较长,有可塑性,使远距离的肽链间也可交联,交联率达90%,形成坚固致密的三 维立本网状结构(图2-4)。 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的四肽侧链中第三位的氨基酸被二氨基庚二酸(DAP)所取代,以肽链直接与相邻四肽侧链中的D-丙氨酸相连,且 交联率低,没有五肽交联桥,形成二维平面结构,所以其结构较革兰氏阳性的葡萄球疏桦(图2-5)。 图2-4 金黄色葡萄球糖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图2-5 大肠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 M:N-乙酰胞酸 G:N-乙酰氨基葡萄糖 O:β-1,4糖苷链 a:L-丙氨酸 b:D-谷氨酸 c:L-赖氨酸 d:D-丙氨酸 x:甘氨酸 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能损伤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或杀伤细菌,例如溶菌酶(Lysozyme)能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 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苷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引起细菌裂解。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胞 壁过程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之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细胞壁,可导致细菌死亡。人和动物细胞无细胞 壁结构,亦无肽聚糖,故溶菌酶和青霉素对人体细胞均无毒性作用。除肽聚糖这一基本成份以外,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还各有其特殊 结构的成分。 2.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细胞壁较厚,约20~80mm。肽聚糖含量丰富,有15~50层,每层厚度1nm,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0~80%。 此外,尚有大量特殊组份磷壁酸(Teichoic acid)。 (图2-6)磷壁酸是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 聚物。磷壁酸分壁磷壁酸(Wallteichoic acid)和膜磷壁酸(Membrane teichoic acid)两种,前者和细胞壁中肽聚糖的N-乙酰胞壁酸连结,膜磷壁
酸又称脂辚壁酸和细跑膜连结,另一柴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 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萄细跑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Λ重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革兰氏阴性萄细壁特殊组份细胞壁较满,约10-15加m,有1 2层肽聚糖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一20%。结构比较复杂。尚有特殊组 份外陕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图26)。 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经共价键连接于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 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R88 级wgr 人兰氏阳性 图2,6细菌细胞壁结构橙式图 脂质双层是革兰阴性菌细抱壁的主要结构,除了转运营养物质外,还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多种物质透过,抵抗许多化学药物的作用,所以 革兰氏阴性萄对溶菌嗨、吉需素等比革兰氏阳性只有校大的抵抗力.一些化学物质如乙二胺四乙酸(EDT入)与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 45%水溶液可以将外要除去,而留下坚韧的肽聚糖层。此外,外膜蛋白质还可作为某些噬菌体和性菌毛的受体 脂多糖(,LPS)由脂压双层向细胞外伸出,包括类脂A、核心多桔、特异性多桔三个组成部分,习惯上将酯多桔称为细 菌内毒 类能A:为一种糖脂,是由焦磷酸键联结的氨基萄萄糖聚二糖链,其上结合有各种长链脂肪酸。它是脂多糖的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 为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各种革兰氏阴性菌内声性引起的 作用超大致相后 R疼的位王送A的外层市品波蓝2路一上点莲酸DO》 、酸乙醇胺等组成。经KDO与类质A共价联结。核心 核心多糖相 在脂多糖的最外 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3~5单糖)重复单位所构成的多辣链.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 兰氏阳性萄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 异。 表21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 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 坚切 80% 重10-20 结构 维空间(平面结枸】 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承受世界杯内的 个大气的渗透 并使细菌在低渗的环境了 细胞不易破 细胞壁对维持细菌的同有形 起重要作用:可充许水分及直径小于1m的可溶性小分子自由通过 ,与物质交换有关:细胞壁 带有多和 定了细茵菌体的抗原性 .L型细菌L型是指细菌发生细胞壁缺陷的变型。因其首次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以其 个字母命名。 当细菌细壁中的肽聚糖结构 受到理 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一般在昔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芭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将裂死亡:但在高 环境下,它们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菌细抱壁缺陷型。革兰氏阳性菌L型称为原生质体(0pas),必须生存于高渗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L型 称为原生质球(spheroplas)在低渗环境中仍有- 足的批抗力 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而呈高多形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大小子 一,L型细菌大多数染成革兰氏阴性。细菌L型生长繁殖时的 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同,但必须补充%~ %的NaC1、10%~20%糖或7%聚乙烯吡咯丽(PVP)等稳定剂,以提高培基的渗透压。同时 还需要加入人或马血清。L型细菌生长较缓慢。 般培并2~天后在软琼脂平板形成中同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此外。L型茵尚 有颗粒型和丝状型两种类型。L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较疏松的架状颗粒,沉于管底,培并液则澄清
酸又称脂磷壁酸(Lipteichoic acid)和细胞膜连结,另一端均游离于细胞壁外。磷壁酸抗原性很强,是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表面抗原;在调节离 子通过粘肽层中起作用;也可能与某些酶的活性有关;某些细菌的磷壁酸,能粘附在人类细胞表面,其作用类似菌毛,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此外,某些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表面还有一些特殊的表面蛋白,如A蛋白等,都与致病有关。 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细胞壁较薄,约10~15nm,有1~2层肽聚糖外,约占细胞壁干重的5~20%。结构比较复杂。尚有特殊组 份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图2-6)。 脂蛋白(Lipoprotein)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经共价键连接于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 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图2-6 细菌细胞壁结构模式图 脂质双层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除了转运营养物质外,还有屏障作用,能阻止多种物质透过,抵抗许多化学药物的作用,所以 革兰氏阴性菌对溶菌酶、青霉素等比革兰氏阳性具有较大的抵抗力。一些化学物质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2%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 45%酚水溶液可以将外膜除去,而留下坚韧的肽聚糖层。此外,外膜蛋白质还可作为某些噬菌体和性菌毛的受体。 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包括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性多糖三个组成部分,习惯上将脂多糖称为细 菌内毒素。 ①类脂A:为一种糖磷脂,是由焦磷酸键联结的氨基葡萄糖聚二糖链,其上结合有各种长链脂肪酸。它是脂多糖的毒性部分及主要成份。 为革兰氏阴性菌的致病物质。无种属特异性,各种革兰氏阴性菌内毒性引起的毒性作用都大致相同。 ②核心多糖:位于类脂A的外层,由已糖、瘐糖、2-酮基—3—脱氧辛酸(KDO)、磷酸乙醇胺等组成。经KDO与类质A共价联结。核心多 糖具有属特异性,同一属细菌的核心多糖相同。 ③特异性多糖:在脂多糖的最外层,是由数个至数十个低聚糖(3~5单糖)重复单位所构成的多糖链。革兰氏阴性菌的菌体抗原(O抗 原)就是特异多糖。各种不同的革兰氏阴性菌的特异性多糖种类及排列顺序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细菌抗的特异性。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这两类细菌在染色性、抗原性、毒性、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 异。 表2-1 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比较 特 征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强度 较坚韧 较疏松 厚度 厚,20~80nm 薄,5~10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 少,1~3层 肽聚糖含量 多,可占胞壁干重50~80% 少,占胞壁干重10~20% 磷壁酸 + - 外膜 - + 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4.细胞壁的功能细菌细胞壁坚韧而富有弹性,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承受世界杯内的5~25个大气的渗透压,并使细菌在低渗的环境下 细胞不易破裂;细胞壁对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起重要作用;可充许水分及直径小于1nm的可溶性小分子自由通过,与物质交换有关;细胞壁上 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了细菌菌体的抗原性。 5.L型细菌 L型是指细菌发生细胞壁缺陷的变型。因其首次在Lister研究所发现。故以其第一个字母命名。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 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将胀裂死亡;但在高渗 环境下,它们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革兰氏阳性菌L型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必须生存于高渗环境中。革兰氏阴性菌L型 称为原生质球(spheroplast),在低渗环境中仍有一定的抵抗力。 细菌L型的形态因缺失细胞壁而呈高度多形性,有球状、杆状和丝状。大小不一,L型细菌大多数染成革兰氏阴性。细菌L型生长繁殖时的 营养要求基本与原菌相同,但必须补充3%~5%的NaC1、10%~20%蔗糖或7%聚乙烯吡咯酮(PVP)等稳定剂,以提高培养基的渗透压。同时 还需要加入人或马血清。L型细菌生长较缓慢,一般培养2~7天后在软琼脂平板形成中同较厚、四周较薄的荷包蛋样细小菌落。此外,L型菌尚 有颗粒型和丝状型两种类型。L型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后呈较疏松的絮状颗粒,沉于管底,培养液则澄清
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均能产生,各种细菌L型有一个共同的致病特点。即引起多组织的间质性炎症。细菌变为 型致病性有所减弱,但在一定条件下L型又可复为细菌型,引起病情加重。变形后的细苗其形态、培养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以致查不出病原使 许多病人贻误诊治。临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苗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作细菌L型的专门培养。 (仁)细胞膜(Cellmembrane)或称胞膜(Cytoplasmic membrane)位于细息壁内侧,包饶在细菌抱浆外的具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脂质双层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及蛋白质构成,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膜的区别点。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 换,膜上有多种野吸碑,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澳上有多种合成确,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细院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1.中介体(M©s0som®)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称为中介体,中介体与细胞的分裂、呼吸.、胞壁 合成和芽孢形成有关。中介体位置常在菌体的侧面或靠近中央横隔处。横隔中介体与核质相连,当细菌分裂时棋隔中介体也一分为二,各自带 一套核质进入子代细指;中介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地增加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中 介体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2.胞压间间隙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有一空间,称为胞质间间隙(Peripl1 smic space©),此处聚集了若干种抱外藤,主 要是水解酶,与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运转有关。能破坏某些抗生素的酶(如青萄素薛)亦集中在此间晾内。 (三)胞浆(Cytopla5m)是无色透明胶状物,基本成份是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无机盐,细胞浆中还存在一些胞浆颗粒, 1.质粒(Plasmid)这是染色体外的进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入,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苗素及性 菌毛的基本均偏码在质粒上,质粒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萄仍能正常存活。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导作用等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 。 2.核糖体(Rb0s0m©)电镜下可见到跑浆中有大量沉降系数为705的颗粒,即核糖体.其化学组成70%为RNA,30%为蛋白质.细胞中约 90%的RNA和4O%的蛋白质存在于核糖体中,当mRNA连成多聚核蛋白体(Polyribosome)就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菌的7OS核糖体由5OS 和30S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的30S基结合,红霉素能与50S亚基结合,从而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细菌的死亡:真核细 胞的核糖体为80S,因此对人体细胞则无影响: 3.胞浆颗粒(Cytoplasmagranula)大多数为营养贮蜜物,较为常见的是贮微高能磷酸盐的异染颗粒(Metachrometicgranula),嗜碱性较 强,用特殊染色法可以看得更清新。根据异染颗粒的形态及位置,可以鉴别细菌。 (四)核质(八nclearmateral)或拟核Nuc:oid)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的遗传特征。集中在细胞案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部. 它与真核细胞的细施核不同点在于四周无核碳,故不成形,也无组蛋白包绕。一个菌体内一般含有1一个核质。现已证明,细菌的核质是由双 昭DNA绍游的单一的, -根环状染色体反复回旋抱线而成。细菌的染色体是棵露的DNA,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分子量为3x109,伸展后长度约达1.1mm,约含5x106碱基对,足可携带3,000一5,000个基因,以满足细菌生命活动的 全部需要,核质具有细跑核的功能,控制细菌的各种进传性状。细萄胞浆中含有大量RNA,用碱性染料染色着色很深,将核质掩盖,不易量 露.若用酸或RNA酶处理,使RNA水解,再用富尔根(Fεu山gEn】氏法染色,便可染出核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一般呈球状、棒 状或哑铃状 二、特殊结构 um以下 ● 。 图2.7肺炎球菌英膜 大多数细菌(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苗等)的英膜由多徒组成,链球菌荚膜为透明质酸:少数细菌的英膜为多肽(如炭痘杆苗英膜为D谷 氨酸的多肽) 细菌一般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英膜,有英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型(S型)或粘液型(M)落,失去英膜 后菌落变为相型(仅)英膜并非细菌生存所必需,如英膜丢失,细菌仍可存活。 英膜除对鉴别细菌有帮助外,还能佩护细菌免通吞味细跑的吞惊和消化作用,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英膜抗吞噬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由于英膜粘液层比光滑,不易被吞噬细胞捕捉之故。英膜能贮留水分使细菌能抗干燥,并对其他因子(如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茵药 物等)的侵害有一定抵抗力
人工诱导或自然情况下,细菌L型在体内或体外均能产生。各种细菌L型有一个共同的致病特点。即引起多组织的间质性炎症。细菌变为L 型致病性有所减弱,但在一定条件下L型又可复为细菌型,引起病情加重。变形后的细菌其形态、培养特性均发生了改变,以致查不出病原使 许多病人贻误诊治。临床遇有症状明显而标本常规细菌培养阴性者,应考虑细菌L型感染的可能性,宜作细菌L型的专门培养。 (二)细胞膜(Cellmembrane)或称胞膜(Cytoplasmic membrane)位于细胞壁内侧,包绕在细菌胞浆外的具有弹性的半渗透性脂质双层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及蛋白质构成,膜不含胆固醇是与真核细胞膜的区别点。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 换。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1.中介体(Mesosome)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囊状物,称为中介体。中介体与细胞的分裂、呼吸、胞壁 合成和芽胞形成有关。中介体位置常在菌体的侧面或靠近中央横隔处。横隔中介体与核质相连,当细菌分裂时横隔中介体也一分为二,各自带 一套核质进入子代细胞;中介体扩大了细胞膜的表面积,相应地增加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能量,有拟线粒体(Chondroid)之称,中 介体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2.胞质间间隙在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膜与细胞壁之间有一空间,称为胞质间间隙(Periplasmic space)。此处聚集了若干种胞外酶,主 要是水解酶,与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和运转有关。能破坏某些抗生素的酶(如青霉素酶)亦集中在此间隙内。 (三)胞浆(Cytoplasm)是无色透明胶状物,基本成份是水、蛋白质、脂类、核酸及少量无机盐。细胞浆中还存在一些胞浆颗粒。 1.质粒(Plasmid)这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例如耐药因子、细菌素及性 菌毛的基本均编码在质粒上。质粒能进行独立复制,失去质粒的细菌仍能正常存活。质粒可通过接合、转导作用等将有关性状传递给另一细 菌。 2.核糖体(Ribosome)电镜下可见到胞浆中有大量沉降系数为70S的颗粒,即核糖体。其化学组成70%为RNA,30%为蛋白质。细胞中约 90%的RNA和40%的蛋白质存在于核糖体中。当mRNA连成多聚核蛋白体(Polyribosome),就成为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菌的70S核糖体由50S 和30S两个亚基组成。链霉素能与细菌核糖体的30S基结合,红霉素能与50S亚基结合,从而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导致细菌的死亡;真核细 胞的核糖体为80S,因此对人体细胞则无影响。 3.胞浆颗粒(Cytoplasmagranula)大多数为营养贮藏物,较为常见的是贮藏高能磷酸盐的异染颗粒(Metachrometicgranula),嗜碱性较 强,用特殊染色法可以看得更清晰。根据异染颗粒的形态及位置,可以鉴别细菌。 (四)核质(Nnclearmateral)或拟核(Nucleoid)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菌的遗传特征。集中在细胞浆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部。 它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不同点在于四周无核膜,故不成形,也无组蛋白包绕。一个菌体内一般含有1~2个核质。现已证明,细菌的核质是由双 股DNA组成的单一的一根环状染色体反复回旋盘绕而成,细菌的染色体是裸露的DNA。 大肠杆菌的染色体分子量为3×109,伸展后长度约达1.1mm,约含5×106碱基对,足可携带3,000~5,000个基因,以满足细菌生命活动的 全部需要,核质具有细胞核的功能,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细菌胞浆中含有大量RNA,用碱性染料染色着色很深,将核质掩盖,不易显 露。若用酸或RNA酶处理,使RNA水解,再用富尔根(Feulgen)氏法染色,便可染出核质,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见,一般呈球状、棒 状或哑铃状。 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一)荚膜(Capsule)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粘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um以上,普通显微镜可见,与四周有明显界限, 称为荚膜。如肺炎双球菌(图2-7)。其厚度在0.2um以下者,在光学显微镜下才不能直接看到,必须以电镜或免疫学方法才能证明,称为微荚 膜(Microcapsule),如溶血性链球菌的M蛋白、伤寒杆菌的Vi抗原及大肠杆菌的K抗原等。 图2-7 肺炎球菌荚膜 大多数细菌(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的荚膜由多糖组成。链球菌荚膜为透明质酸;少数细菌的荚膜为多肽(如炭疽杆菌荚膜为D-谷 氨酸的多肽)。 细菌一般在机体内和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中才能形成荚膜。有荚膜的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光滑型(S型)或粘液型(M)菌落,失去荚膜 后菌落变为粗糙型(R)。荚膜并非细菌生存所必需,如荚膜丢失,细菌仍可存活。 荚膜除对鉴别细菌有帮助外,还能保护细菌免遭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作用,因而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抗吞噬的机理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由于荚膜粘液层比较光滑,不易被吞噬细胞捕捉之故。荚膜能贮留水分使细菌能抗干燥,并对其他因子(如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 物等)的侵害有一定抵抗力
(仁)鞭毛(F1: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 位置和排列不同,可分为单毛菌(Monotrichate、双毛菌(Amphitrichate)、丝毛莲(Lophotrichate)、周毛茵(Peritrichate)(图2.8)。 1美 细的外 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鞭毛的超微结构,发现鞭毛的结构分为: 基础小体 钩状体和丝状体三个部分组成 -9】 图29大肠杆菌鞭毛根部结构模式图 1.基础小体(Ba5ab0y)位于鞭毛根部,埋在细孢壁中,革兰氏阴性筒鞭毛的基础小体由一根圆柱和两对同心环所组成,一对是M环与S 环,附若在细胞膜上:另一对是P环与1环,连在胞壁的肽聚糖和外膜上(M、S、P、L分别代表细胞膜、膜上、肽聚糖、外膜中的脂多糖), 革兰氏阳性苗的细胞壁无外膜,其鞭毛只有M与S环而无P环和L环,鞭毛运动需要能量,细胞摸中的呼吸链可供其所需】 2.钩状体(Hk)位于鞋毛伸出菌体之处,呈钩状弯曲,鞋毛此转变向外伸出。成为丝状体 3.丝状体(什ame)星纤丝状,伸出于菌体之外,是由鞭毛蛋白亚单位呈系螺旋状缠绕而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鞭毛蛋白是一种纤维蛋 白,其氨基酸组成与骨酪肌动蛋白相似,可能与鞭毛的运动性有关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常朝向有高浓度营关物质的方向移动 而避开对其在的环墙」 常存在于杆菌及菌中,鞭 毛的数量、分布可用以鉴别细菌。鞭毛抗原有很强的杭原性,遥常称为H抗原,对某些细菌的鉴定、分型及分类只有重要意义】 (三)菌毛()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萄苗体表面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也叫做纤毛 (Fimbr1ae.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Pln),菌毛与运动无关,在光镜下看不见,使用电镜才 观察到。毛可分为普通菌玉 /C。mmonnilus)和性手/Sexnilus两种 1,普通菌毛长03-10um直径7m,且有粘若细胞(红细胞 上m 和定居各 表面的能力, 它与其 些细菌的的致病性有 关,无菌毛的细菌则被粘腰细的纤毛动】 有的细还有14根较长的性菌毛,比通菌毛而粗,中空呈管 结王由质粒携带的 ,无苗毛 菌称为F菌或雌性菌。 性声 间传递DNA,细 7 如炭症 (如破伤风杆菌 、气性坏痘病 泵菌)能在菌体内形 芽胞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 并受环 影 ,特别是碳 、氮源或磷酸盐缺乏时,容易形成芽 细茵开成芽胞 需不 符的牙 U盛 皮质层及 在合 的 芽胞的核心向外生长成紫殖体,开始发育和分裂紫殖。芽能 而是处于代谢相对静 以维持细菌生存的持久 约40% 蛋白质受 易受性 芽只有多层厚 由内向 外 次为核心、内膜 ·皮质 外 外衣 ( 10 特别是芽 有保护作用, 能阻止化学品渗入,芽孢形成时能合成一些特殊 这些较之繁死 的的热性 芽胞核心和皮 质 含有大量促二酸(Dipicolinic acid,DPA),占牙8十重的P 是牙图T有的 在细茵繁殖体和其他生物细跑中都没有, DPA能以一种现尚不明的方式,使芽胞的酶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芽胞形成过程中很快合成 DPA,同时也获得耐热性
(二)鞭毛(Flagllum)在某些细菌菌体上具有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鞭毛的长度常超过菌体若干倍。不同细菌的鞭毛数目、 位置和排列不同,可分为单毛菌(Monotrichate)、双毛菌(Amphitrichate)、丝毛菌(Lophotrichate)、周毛菌(Peritrichate)(图2-8)。 图2-8 细菌的鞭毛(示意) 鞭毛自细胞膜长出,游离于细胞外。用电子显微镜研究鞭毛的超微结构,发现鞭毛的结构分为:基础小体、钩状体和丝状体三个部分组成 (图2-9)。 图2-9 大肠杆菌鞭毛根部结构模式图 1.基础小体(Basalbody)位于鞭毛根部,埋在细胞壁中。革兰氏阴性菌鞭毛的基础小体由一根圆柱和两对同心环所组成,一对是M环与S 环,附着在细胞膜上;另一对是P环与L环,连在胞壁的肽聚糖和外膜上(M、S、P、L分别代表细胞膜、膜上、肽聚糖、外膜中的脂多糖)。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无外膜,其鞭毛只有M与S环而无P环和L环。鞭毛运动需要能量,细胞膜中的呼吸链可供其所需。 2.钩状体(Hook)位于鞭毛伸出菌体之处,呈钩状弯曲,鞭毛此转变向外伸出,成为丝状体。 3.丝状体(Filament)呈纤丝状,伸出于菌体之外,是由鞭毛蛋白亚单位呈紧螺旋状缠绕而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鞭毛蛋白是一种纤维蛋 白,其氨基酸组成与骨骼肌动蛋白相似,可能与鞭毛的运动性有关。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往往有化学趋向性,常朝向有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方向移动,而避开对其在害的环境。常存在于杆菌及弧菌中。鞭 毛的数量、分布可用以鉴别细菌。鞭毛抗原有很强的抗原性,通常称为H抗原,对某些细菌的鉴定、分型及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 三 ) 菌 毛 ( Pilus ) 菌 毛 是 许 多 革 兰 氏 阴 性 菌 菌 体 表 面 遍 布 的 比 鞭 毛 更 为 细 、 短 、 直 、 硬 、 多 的 丝 状 蛋 白 附 属 器 , 也 叫 做 纤 毛 ( Fimbriae) 。 其 化 学 组 成 是 菌 毛 蛋 白 ( Pilin ) , 菌 毛 与 运 动 无 关 , 在 光 镜 下 看 不 见 , 使 用 电 镜 才 能 观 察 到 。 菌 毛 可 分 为 普 通 菌 毛 (Commonpilus)和性菌毛(Sexpilus)两种。 1.普通菌毛 长0.3~1.0um,直径7nm。具有粘着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和定居各种细胞表面的能力,它与某些细菌的的致病性有 关。无菌毛的细菌则易被粘膜细胞的纤毛运动、肠蠕动或尿液冲洗而被排除,失去菌毛,致病力亦随之丧失。 2.性菌毛 有的细菌还有1~4根较长的性菌毛,比普通菌毛而粗,中空呈管状。性菌毛由质粒携带的一种致育因子(Ferilityfactor)的基 因编码,故性菌毛又称F菌毛。带有性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雄性菌,无菌毛的细菌称为F-菌或雌性菌。性菌毛能在细菌之间传递DNA,细菌 的毒性及耐药性即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这是某些肠道杆菌容易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之一。 (四)芽胞(Spore)在一定条件下,芽胞杆菌属(如炭疽杆菌)及梭状芽胞杆菌属(如破伤风杆菌、气性坏疽病原菌)能在菌体内形成 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小体,称为内芽胞(Endospore),简称芽胞。 芽胞一般只在动物体外才能形成,并受环境影响,当营养缺乏,特别是碳源、氮源或磷酸盐缺乏时,容易形成芽胞。不同细菌开成芽胞还 需不同的条件,如炭疽杆菌须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形成芽胞。成熟的芽胞可被许多正常代谢物如丙氨酸、腺苷、葡萄糖、乳酸等激活而发芽,先 是芽胞酶活化,皮质层及外壳迅速解聚,水分进入,在合适的营养和温度条件下,芽胞的核心向外生长成繁殖体,开始发育和分裂繁殖。芽胞 并非细菌的繁殖体,而是处于代谢相对静止的休眠休态,以维持细菌生存的持久体。 芽胞含水量少(约40%),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芽胞具有多层厚而致密的胞膜,由内向外依次为核心、内膜、芽胞壁、皮质、外膜、芽 胞壳和芽胞外衣(图2-10)。特别是芽胞壳,无通透性,有保护作用,能阻止化学品渗入。芽胞形成时能合成一些特殊的酶,这些酶较之繁殖 体中的酶具有更强的耐热性。芽胞核心和皮质层中含有大量吡啶二羧酸(Dipicolinic acid,DPA),占芽胞干重的5~15%,是芽胞所特有的成 分,在细菌繁殖体和其他生物细胞中都没有。DPA能以一种现尚不明的方式,使芽胞的酶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芽胞形成过程中很快合成 DPA,同时也获得耐热性
图2-10芽结 .11细 芽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和在菌体内的位置随菌种而不同,例如,炭疸杆菌的芽胞为卵园形、比菌体小,位于菌体中央:破伤风杆菌 芽胞正圆形、比菌体大,位于顶端,如鼓槌状。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图2),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此要严防芽胞污染伤 口、用具。敷料、手术器憾等。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声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将其杀 死。有的芽胞可耐100℃沸水煮沸数小时。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性往以芽孢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 的指标
图2-10 芽胞结构模式 图2-11 细菌的芽胞形态 芽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其直径和在菌体内的位置随菌种而不同,例如,炭疽杆菌的芽胞为卵圆形、比菌体小,位于菌体中央;破伤风杆菌 芽胞正圆形、比菌体大,位于顶端,如鼓槌状。这种形态特点有助于细菌鉴别(图2-11)。芽胞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因此要严防芽胞污染伤 口、用具、敷料、手术器械等。芽胞的抵抗力强,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用一般的方法不易将其杀 死。有的芽胞可耐100℃沸水煮沸数小时。杀灭芽胞最可靠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当进行消毒灭菌时往往以芽胞是否被杀死作为判断灭菌效 的指标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一章 绪论.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生理学索引(中英文对照).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二章 生殖.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一章 内分泌.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章 神经系统.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九章 感觉器官.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八章 尿的生成和排出.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六章 消化和吸收.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五章 呼吸.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四章 血液循环.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三章 血液.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pdf
- 《生理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一章 绪论.pdf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肿瘤遗传学(3/4).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肿瘤遗传学(2/4).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肿瘤遗传学(1/4,讲课教师:宋朝霞).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酶蛋白病 enzyme protein disease(遗传性酶病 hereditary enzymopathy).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药物遗传学 Pharmacogenetics.ppt
- 吉林大学:《医学遗传学》课程电子教案(PPT课件)遗传病的诊断.ppt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三章 细菌的繁殖与代谢.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四章 细菌的分布与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与变异.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六章 细菌的致病性和抗细菌感染的免疫.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诊断和特异防治.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八章 病原性球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九章 肠道杆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章 弧菌和弯曲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一章 白喉杆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二章 分枝杆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三章 动物疫源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四章 厌氧性细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五章 其他病原性细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六章 螺旋体.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七章 立克次体.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八章 衣原体.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十九章 支原体.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十章 病原性真菌.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十一章 病毒的一般性状.pdf
-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资源(书籍文献)第二十二章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