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课件下载中心 》 教学资源 》 大学文库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4 工程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文档信息
资源类别:文库
文档格式:PPT
文档页数:23
文件大小:1.8MB
团购合买:点击进入团购
内容简介
《建筑结构抗震》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 Structures 1.4 工程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刷新页面文档预览

第二讲1.4工程抗震设防口1.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1.4 工程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第 二 讲

81.4工程抗震设防简称为:“小1.4.1抗震设防目标及要求震不坏,中震可修1.总目标大震不倒”。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员死亡,减轻经济损失。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要求和“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实现。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1.4 工程抗震设防 通过抗震设防,减轻建筑的破坏,避免人员死亡, 减轻经济损失。 1.4.1抗震设防目标及要求 1.总目标 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两阶段”的抗 震设计方法实现。 2.“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 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 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 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简称为:“小 震不坏,中震可修, 大震不倒”

3.抗震设防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必需进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6-9度地区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设计。超过9度的地区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4.抗震设防依据一般情况下采用抗震设防烈度。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抗震设防区划提供的地震动参数

3.抗震设防范围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 程均必需进行抗震设计。 规范适用于6-9度地区抗震设计及隔震、消能减震 设计。 超过9度的地区和行业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建筑按有 关专门规定执行。 4.抗震设防依据 一般情况下采用抗震设防烈度。 在一定条件下可采用抗震设防区划提供的地震动 参数

1.4.2“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力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第二阶段: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不规则的建筑等

1.4.2 “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 对绝大多数结构进行小震作用下的结构和构件承载 力验算;在此基础上对各类结构按规定要求采取抗震措施。 第二阶段: 对一些规范规定的结构进行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 形验算。 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地震易倒 塌的建筑、有明显薄弱层的建筑, 不规则的建筑等

1.4.3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建筑类别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也不同。1.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在1995年4月19日公布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该标准主要以地震中和地震后房屋的损坏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大小,将建筑分成4个抗震设防类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在2001年7月20日公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规范对上面标准作了修改。甲类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设防分类乙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抗震次要建筑

1.4.3 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及抗震设防标准 建筑类别不同,抗震设防标准也不同。 丁类 抗震次要建筑 丙类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乙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设 甲类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防 分 类 1.建筑物重要性分类 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建设部在1995年4月19日公布了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 该标准主要以地震中和地震后房屋的损坏对社会和 经济产生的影响的程度大小,将建筑分成4个抗震设防 类别。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在2001年7月20 日公布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该规范 对上面标准作了修改

甲类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设防分类乙类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丙类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丁类抗震次要建筑A、中央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海缆登陆站、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B、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伤寒等)的建筑。C、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A、中央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国际电信楼、国际海缆登陆站、 国际卫星地球站、中央级的电信枢纽(含卫星地球站)。 B、研究、中试生产和存放剧毒生物制品和天然人工细菌与病毒(如鼠疫、霍乱、 伤寒等) 的建筑。 C、三级特等医院的住院部、医技楼、门诊部。 丁类 抗震次要建筑 丙类 除甲乙丁类以外的一般建筑 乙类 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设 甲类 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 防 分 类

2.抗震设防标准抗震措施:除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抗震构造措施:一般不须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甲类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抗震措施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乙类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丙类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度的要求丁类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较小乙类建筑:工矿企业的变电所、空压站以及城市供水水源的泵房等。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丁类 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 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度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 要求;当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 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 抗震措施 乙类 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为9度 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甲类 抗 震 措 施 较小乙类建筑:工矿企业的变电所、空压站以及城市供水水源的泵房等。 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指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 2.抗震设防标准 抗震措施:除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和抗力计算以外的 抗震设计内容,包括抗震构造措施。 抗震构造措施:一般不须计算而对结构和非结构各 部分必须采取的各种细部要求

3.地震作用甲类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提高一度考虑)地震作用乙类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丙类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丁类一般情况下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地震作用 丁类 一般情况下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乙类 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要求 甲类 按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提高一度考虑) 地 震 作 用 在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规范有具体规定外,对乙、 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81.5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一、定义与基本内容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基本内容有三部分: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1.5 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 一、定义与基本内容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 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 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基本内容有三部分: 1.建筑设计应重视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2.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选择; 3.抗侧力结构和构件的延性设计

1.5.1注意场地的选择·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评价。宜选择对抗震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内类建筑。地段类别地质、地形、地貌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箕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地段类别 地质、地形、地貌 有利地段 稳定基岩,坚硬土,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 不利地段 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 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 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疏松的断破裂带、暗 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等 危险地段 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 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 1.5.1 注意场地的选择 •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地基和基础选择建筑场地时, 应根据工程需要,掌握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 震地质的有关资料,作出综合评价。宜选择对抗震有 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

共23页,试读已结束,阅读完整版请下载
刷新页面下载完整文档
VIP每日下载上限内不扣除下载券和下载次数;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