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毒理学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

实验一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 突变实验
实验一 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 突变实验

一、 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毒物致突变性分析的原理及分析要求。 ·2、掌握回复突变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 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 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 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 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 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 一、目的与要求 ◼ 1、了解化学毒物致突变性分析的原理及分析要求。 ◼ 2、掌握回复突变的测试方法。 ◼ 二、实验原理 ◼ 鼠伤寒沙门氏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不能合成组氨 酸,故在缺乏组氨酸的培养基上,仅少数自发回复突 变的细菌生长。假如有致突变物存在,则营养缺陷型 的细菌回复突变成原养型,因而能生长形成菌落,据 此判断受试物是否为致突变物。 ◼ 某些致突变物需要代谢活化后才能引起回复突变, 故需加入经诱导剂诱导的大鼠肝制备的S9混合液

三、培养基和试剂 ■1、0.5mmo/L组氨酸-0.5mmo/L生物素溶液 ·2、顶层琼脂培养基 ■3、底层琼脂培养基 ■ 4、营养肉汤培养基 ■5、 盐溶液(1.65mol/LKC+0.4mol/LMgC2) ■6、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7、S9混合液 ■8、溶剂的选择
三、培养基和试剂 ◼ 1、 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 ◼ 2、顶层琼脂培养基 ◼ 3、底层琼脂培养基 ◼ 4、营养肉汤培养基 ◼ 5、盐溶液(1.65mol/L KCl+0.4mol/L MgCl2) ◼ 6、0.2mol/L磷酸盐缓冲液(pH7.4) ◼ 7、S9混合液 ◼ 8、溶剂的选择

四、操作方法 1、增菌培养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5l,加入无菌试管中,将主平板或冷冻保存的菌株培 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7℃振荡(100次min)培养10h。该菌 株培养物应每毫升不少于1~2×109活菌数。 ■2、平板掺入法 实验时,将含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的顶层琼脂培养 基2.0L分装于试管中,45℃水浴中保温,然后每管依次加入试验菌株增 菌液0.1mL,受试物溶液0.1mL和S9混合液0.5mL(需代谢活化时),充 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上,转动平板,使之分布均匀。水平放 置待冷凝固化后,倒置于37°℃培养箱里孵育48h。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 实验中,除设受试物各剂量组外,还应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阳 性诱变剂对照和无菌对照
四、操作方法 ◼ 1、增菌培养 ◼ 取营养肉汤培养基5ml,加入无菌试管中,将主平板或冷冻保存的菌株培 养物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内,37℃振荡(100次/min)培养10h。该菌 株培养物应每毫升不少于1~2×109活菌数。 ◼ 2、平板掺入法 ◼ 实验时,将含0.5mmol/L组氨酸-0.5mmol/L生物素溶液的顶层琼脂培养 基2.0mL分装于试管中,45℃水浴中保温,然后每管依次加入试验菌株增 菌液0.1mL,受试物溶液0.1mL和S9混合液0.5mL(需代谢活化时),充 分混匀,迅速倾入底层琼脂平板上,转动平板,使之分布均匀。水平放 置待冷凝固化后,倒置于37℃培养箱里孵育48h。记数每皿回变菌落数。 ◼ 实验中,除设受试物各剂量组外,还应同时设空白对照、溶剂对照、阳 性诱变剂对照和无菌对照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 记录受试物各剂量组、空白对照(自发回变)、溶剂 对照以及阳性诱变剂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并求平 均值和标准差。 ■如果受试物的回变菌落数是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的两 倍或两倍以上,并呈剂量反应关系者,则该受试物 判定为致突变阳性。 ■受试物经上述四个试验菌株测定后,只要有一个试验 菌株,无论在加S9或未加S9条件下为阳性,均可报 告该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致突变阳性。如果受 试物经四个试验菌株检测后,无论加S9和未加S9均 为阴性,则可报告该受试物为致突变阴性
五、数据处理和结果判断 ◼ 记录受试物各剂量组、空白对照(自发回变)、溶剂 对照以及阳性诱变剂对照的每皿回变菌落数,并求平 均值和标准差。 ◼ 如果受试物的回变菌落数是溶剂对照回变菌落数的两 倍或两倍以上,并呈剂量-反应关系者,则该受试物 判定为致突变阳性。 ◼ 受试物经上述四个试验菌株测定后,只要有一个试验 菌株,无论在加S9或未加S9条件下为阳性,均可报 告该受试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致突变阳性。如果受 试物经四个试验菌株检测后,无论加S9和未加S9均 为阴性,则可报告该受试物为致突变阴性

六、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使用 溶剂: (2)试验菌株:所用试验菌株: (3)代谢活化系统:所用诱导剂; (4)试验方法:简述操作步骤,除受试物剂量 分组外,还应说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阳性 对照,阳性结果判定标准: (5)结果:以列表方式报告受试物的Ames实 验结果(表1); —6结论
六、试验报告 ◼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 (1)受试物名称、理化性状、配制方法、使用 溶剂; ◼ (2)试验菌株:所用试验菌株; ◼ (3)代谢活化系统:所用诱导剂; ◼ (4)试验方法:简述操作步骤,除受试物剂量 分组外,还应说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阳性 对照,阳性结果判定标准; ◼ (5)结果:以列表方式报告受试物的Ames实 验结果(表1); ◼ (6)结论

表1Ames试验菌株的回变结果(平均值士标准差) 组别 剂量 TA97 TA98 TA100 -(S9)+(S9) (mg/皿) (S9)+(S9) (S9)±(S9) (S9)+(S9) TA102 受试物 自发回变 溶剂对照 阳性物对照
表1 Ames试验菌株的回变结果(平均值±标准差) TA102 组别 剂量 (mg/皿) TA97 -( S9) +( S9) TA98 -( S9) +( S9) TA100 -( S9) +( S9) -( S9) +( S9) 受试物 自发回变 溶剂对照 阳性物对照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毒理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感官评价实验)阈值的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感官评价实验)可口可乐嗜好性评价.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感官评价实验)蛋糕的质量感官评价.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感官评价实验)不同茶饮料的描述性实验.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十二、牛乳中掺假的检验.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十一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九、调味品掺假掺杂的鉴别检验.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八 实时荧光PCR检测沙门氏菌.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七 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六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五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四 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三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安全性检测实验)实验一 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十 食用植物油脂.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八 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七 食品中铅、镉、铬的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六 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PPT教学课件(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实验)实验五 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ppt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目录.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前言.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一章 绪论.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三章食品的感官评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四章 食品的物理检测法.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五章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六章 灰分及几种重要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七章 酸度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八章 脂类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九章 糖类物质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一章 维生素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二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三章 食品中限量元素的测定.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四章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五章 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pdf
-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第十六章 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pdf
- 《食品分析》课程教学资源(电子教材)食品分析 Food Analysis(英文PDF电子版,Third Edition,edited by S.Suzanne Nielsen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Indiana).pdf
- 《食品感观分析》课程教学资源(教材讲义)前言.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