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任脉)

第二节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交于手太阴肺经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胞中、咽喉、唇口、目。 络脉从鸠尾散于腹。 任,通“妊”,指妊养。此脉与妊养胎儿有关。 任,又有“抱”的意思。 言此脉任受全身阴气,主要行于身前正中
第二节 任 脉 任脉起于胞中,其主干行于前正中线, 按十四经流注与督脉衔接,交于手太阴肺经。 联系的脏腑器官主要有 胞中、咽喉、唇口、目。 络脉从鸠尾散于腹。 任,通“妊” ,指妊养。此脉与妊养胎儿有关。 任,又有“抱”的意思。 言此脉任受全身阴气,主要行于身前正中

一、任脉循行分布及示意图 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上循毛际,循腹里,上关 元, 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2I。 颐,指下颌部。 承泣 络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环唇 承浆 A ①起源 暖 起于胞中 曲骨 阴器 会阴 ② 前行支(本支)
一 、任脉循行分布及示意图 阴器 ① 起源 起 于 胞 中 会阴 ② 前行支(本支) 曲骨 咽 喉 环唇 承浆 承泣 起于胞中[1],出于会阴,上循毛际,循腹里,上关 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2]。 络脉: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 颐,指下颌部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咽喉,目 三、腧穴 本经穴:24 四、作用 1.总揽、 总任诸阴经脉气 2.主胞胎 和冲脉同为妇人生养之本 五、病候 六、用药 龟甲、鳖甲、阿胶、鱼胶、淡菜、蚌水 知母、黄柏、玄参、生地等降肾火药可参用,其成方有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 紫河车、紫石英、艾叶等暖宫药均属任脉药,又入冲脉
二、联系脏腑器官 生殖器,咽喉,目 三、腧穴 本经穴:24 交会穴:承泣 另:列缺通任脉 被交会穴:承浆 足阳明 廉泉、天突 阴维 上脘、中脘 足阳明、手太阳 下脘 足太阴 阴交 冲脉 关元、中极 足三阴 曲骨 足厥阴 会阴 督、冲脉 四、作用 1.总揽、总任诸阴经脉气 2.主胞胎 和冲脉同为妇人生养之本 五、病候 六、用药 龟甲、鳖甲、阿胶、鱼胶、淡菜、蚌水 知母、黄柏、玄参、生地等降肾火药可参用,其成方有大补阴丸 (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 紫河车、紫石英、艾叶等暖宫药均属任脉药,又入冲脉

任脉穴 本经首穴为会阴 末穴为承浆 名一穴共24穴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腹、胸、颈、 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 官病证。 部分腧穴有保健作用,少数腧 穴可治疗神志病
任脉穴 本经首穴为会阴 末穴为承浆 一名一穴 共24穴 本经腧穴主要治疗腹、胸、颈、 头面的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器 官病证。 部分腧穴有保健作用,少数腧 穴可治疗神志病

会阴(女) 会阴(男)
会阴(女) 会阴(男)

3.中极*Zhongj1 (RN3)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 ●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6.气海* Q1hǎi(RN6)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 ● 腹痛,泻泄,便秘 ● 遗尿,阳痿,遗精, 闭经,痛经,崩漏,带下, 阴挺,疝气 ●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操作】 直刺1.0~2.0寸。 子,四水,小便狈双,隆列,山 痛 册E 8.神阙*Shénque (RN8) 【穴名释义】 阙,门楼、宫门,神阙, 意为元神之气通行出入之门户。 【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 ●虚脱 【操作】 禁刺,宜灸
神阙 阴交 气海 石门 关元 中极 曲骨 2.曲骨 Qūgǔ (RN 2) 任脉、足厥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 遗精,阳痿,阴囊湿疹 【操作】 直刺0.5~1.0寸,本穴深部为膀胱,故应在排尿后进行针刺。 孕妇禁针。 3.中极* Zhōngjí (RN 3) 膀胱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 ● 癃闭,遗尿,尿频,月经不调,带下,痛经,崩漏, 阴挺,遗精,阳痿,疝气 【操作】 直刺1.0~1.5寸,需在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禁针。 4.关元* Guānyuán (RN 4) 小肠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 ● 虚劳羸瘦,中风脱证,眩晕 ● 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 不孕,遗尿,小便频数,癃闭,疝气 ● 腹痛,泄泻 【操作】 直刺1.0~2.0寸,需排尿后进行针刺。孕妇慎用。 6.气海* Qìhǎi (RN 6) 【定位】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 ● 腹痛,泻泄,便秘 ● 遗尿,阳痿,遗精,闭经,痛经,崩漏,带下, 阴挺,疝气 ● 中风脱证,虚劳羸瘦 【操作】 直刺1.0~2.0寸。 8.神阙* Shénquè (RN 8) 【穴名释义】 阙,门楼、宫门,神阙, 意为元神之气通行出入之门户。 【定位】 在腹中部,脐中央。 【主治】 ● 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 ● 虚脱 【操作】 禁刺,宜灸

10.下脘* Xiawǎn(RN10) 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 ●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呕吐,泄泻 ● 虚肿,消瘦 【操作】 直刺1.0~2.0寸。可灸。 鸠尾 巨阙 上脘 c.1 12.中脘*Zhongwǎn(RN12) 胃募穴,腑会, 任脉、手太阳、小肠、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 ●胃痛, 呕吐,吞酸, 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 咳喘痰多 癫痫,失眠 【操作】 直刺1.0~1.5寸
中庭 鸠尾 巨阙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10.下脘* Xiàwǎn (RN 10) 任脉、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主治】 ● 腹痛,腹胀,食谷不化,呕吐,泄泻 ● 虚肿,消瘦 【操作】 直刺1.0~2.0寸。可灸。 12.中脘* Zhōngwǎn (RN 12) 胃募穴,腑会, 任脉、手太阳、小肠、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主治】 ● 胃痛,呕吐,吞酸,腹胀,食不化,泄泻,黄疸 ● 咳喘痰多 ● 癫痫,失眠 【操作】 直刺1.0~1.5寸

17.膻中* Danzhong(RN17)心包募穴气会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胸闷,气短,胸痛,心悸,咳嗽,气喘 ● 乳汁少,乳痈 呕逆,呕吐 【操作】 直刺0.3~0.5寸,或平刺。 天突 璇 宫 22.天突* Tiantu (RN22) 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靠坐位。在颈部, 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 ● 咳嗽,哮喘,胸痛 ● 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 ●噎嗝 【操作】 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 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0寸
璇玑 华盖 紫宫 玉堂 膻中 17.膻中* Dànzhōng (RN 17) 心包募穴 气会 【定位】 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主治】 ● 胸闷,气短,胸痛,心悸,咳嗽,气喘 ● 乳汁少,乳痈 ● 呕逆,呕吐 【操作】 直刺0.3~0.5寸, 或平刺。 22.天突* Tiāntū (RN 22) 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主治】 ● 咳嗽,哮喘,胸痛 ● 咽喉肿痛,暴喑,瘿气,梅核气 ● 噎嗝 【操作】 先直刺0.2寸,当针尖超过胸骨柄内缘后,即向下沿胸骨柄 后缘、气管前缘缓慢向下刺入0.5~1.0寸。 天突

承浆 廉泉 24.承浆* Chengjiang (RN 24) 任脉、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 ●口口呙,唇紧,齿龈肿痛,流涎,暴喑,口舌生疮,面痛 ● 消渴,癫痫 【操作】 斜刺0.3~0.5寸。 萊阳,付四四旺 ●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操作】 针尖向咽喉部刺入0.5~0.8寸
廉泉 承浆 23.廉泉* Liánquán (RN 23) 任脉、阴维脉交会穴 【定位】 仰靠坐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 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主治】 ● 舌强不语,舌下肿痛,舌纵涎出,舌本挛急, 暴喑,吞咽困难 ● 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操作】 针尖向咽喉部刺入0.5~0.8寸。 24.承浆* Chéngjiāng (RN 24) 任脉、足阳明经交会穴 【定位】 仰靠坐位。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 ● 口口呙,唇紧,齿龈肿痛,流涎,暴喑,口舌生疮,面痛 ● 消渴,癫痫 【操作】 斜刺0.3~0.5寸
按次数下载不扣除下载券;
注册用户24小时内重复下载只扣除一次;
顺序:VIP每日次数-->可用次数-->下载券;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三章 奇经八脉(督脉).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肝经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胆经 第十一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三焦经 第十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包经 第九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肾经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小肠经 第九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心经 第八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脾经 第四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胃经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大肠经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肺经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同位素技术(核医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分子生物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解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电镜技术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理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生物化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中医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讲稿)组织学方法及其在中医研究中的应用.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经络腧穴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奇穴.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针灸医经选读(针法灸法类——针刺气血与浅深).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治疗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便秘的针灸辨证论治.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一章 绪论.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章 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三章 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四章 中药药理作用的特点和研究思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六章 清热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七章 泻下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八章 祛风湿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九章 芳香化湿药(自学).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章 利水渗湿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一章 温里药附子.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二章 理气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四章 止血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五章 活血化瘀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十八章 平肝息风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第二十章 补虚药.ppt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鉴定学》课程教学资源(PPT课件)总论(绪论、中药的命名、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中药的资源、中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中药的鉴定、课程特点及学习方法).ppt